一种可穿戴的红光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尤其是一种可穿戴的能自动控制照射程度的可穿戴的红光治疗仪。
背景技术
红光由于其输出光谱较宽(560-830nm),集中了对人体最易吸收的光波区,同时其输出的光子能量也比较大,能快捷的引发对人体组织产生最佳光化学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红光治疗能作用于较深层组织产生光化学生物效应,对全身或局部起到刺激调节或活化作用,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由于红光治疗仪的这些特性,其被普遍应用在医院或者一些家庭中来治疗或保健之用,但现有的红光治疗仪体积大,只能放置在桌面上或其他地方来使用,无法穿戴便携使用,同时现有的红光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无法对治疗的情况有实时的了解,要查看治疗情况都需要关闭移开红光治疗仪,尤其对于那些自己不易查看到的部位来说,使用起来都是不方便的,由于无法随时查看治疗情况,也就不能根据治疗情况来自动调节红光照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穿戴的能自动控制照射程度的可穿戴的红光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穿戴的红光治疗仪,包括穿戴本体、设置在穿戴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红光治疗模块,所述红光治疗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红光光源,所述穿戴本体上还设有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板、作为电源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可充电电池,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电源通断的电源开关、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有控制红光照射的MCU单元、与MCU单元电性导通的在穿戴本体上相邻红光治疗模块设置的微孔摄像头。
作为优选,所述红光治疗模块是依照人体穴位对应设置在穿戴本体上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路板是软质柔性的电路板。
作为优选,所述穿戴本体是背心状的,所述可充电电池、第二电路板设置在背心的正面或背面的下端,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设置在穿戴本体上的导线与第一电路板连接并电性导通。
作为优选,同一个所述红光治疗模块的红光光源至少有一圈。
作为优选,所述红光光源包括依次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的散热片和红光 LED灯,所述红光LED灯是产生波长为600-700nm的可见红光LED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路板上相邻红光光源设置有蓝光光源、紫外光源、红外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开关设有多个并对应控制不同部位的红光治疗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在穿戴本体上设置红光治疗模块,通过红光照射来改善人体微循环或治疗皮肤病,产品得以小型化方便了携带以及使用,并通过设置的微孔摄像头来实时监测红光照射的状况,了解治疗情况,并通过MCU的控制来对照射予以自动控制,做到了智能化、便携化、使用的便利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穿戴本体2-红光治疗模块20-第一电路板21- 红光光源200-MCU单元201-微孔摄像头210-散热片211-红光LED灯3-第二电路板30-电源开关31-无线通信模块4-可充电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本实用新型必须具有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至图2中所示,一种可穿戴的红光治疗仪,包括穿戴本体1、设置在穿戴本体1上的至少一个红光治疗模块2,该穿戴本体1 可以是能够当背心穿的背心形状,套在膝盖、手肘或手臂上的套筒形状的,穿在脚上或脚踝上的袜子形状等等,就可以依据不同的需要来生产制造,而红光治疗模块2的数量则可以依据穿戴本体1的形状以及穿戴本体1的大小来决定设置一个或多个,红光治疗模块2可以是粘贴、缝制在穿戴本体1上或者是在穿戴本体1上设置有形成空腔的口袋,红光治疗模块2则装在空腔中。这样在穿戴本体1上设置红光治疗模块2,通过红光照射来改善人体微循环或治疗皮肤病,使得产品得以小型化,方便了携带以及使用。优选的是,所述穿戴本体 1为背心状的,所述可充电电池4、第二电路板3设置在背心的正面或背面的下端,所述第二电路板3通过设置在穿戴本体1上的导线与第一电路板2连接并电性导通,背心的结构决定了其能兼顾到胸前以及背部、肩部、颈部等部位,能很方便的对背部进行治疗,也能设置更多个红光治疗模块2,同时还方便可充电电池4以及第二电路板3的设置,将它们设置在正面或背面的下端就不会对红光治疗模块2产生影响,也方便对其的操作、安装维修。所述红光治疗模块2包括第一电路板20、安装在第一电路板20上的红光光源21,通过第一电路板20来控制红光光源21的照射,所述穿戴本体1上还设有与第一电路板 20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板3、作为电源与第二电路板3电性连接的可充电电池 4,可充电电池4给第二电路板3提供电力,通过第二电路板3与第一电路板 20的电性连接就将电力传输至第一电路板20启动红光光源21,所述第二电路板3上设置有控制电源通断的电源开关30、与外部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31,这样在使用时就通过电源开关30来电性导通可充电电池4 与第二电路板3的连接,从而给整个治疗仪提供电力,在设置有多个红光治疗模块2的情形下,为了方便对不同部位的照射控制,所述电源开关30设有多个并对应控制不同部位的红光治疗模块2,这样就能够根据所需要照射部位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电源开关30来控制,从而避免了在不需要照射的部位红光治疗模块2也会打开照射的问题,而无线通信模块31的设置则方便该治疗仪与外部电子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通信连接,并通过这些电子设备上的相应APP来远程控制操作该仪器,无线通信连接则可以采用WiFi或蓝牙连接的方式来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还设有控制红光照射的MCU单元200、与MCU单元200电性导通的在穿戴本体1上相邻红光治疗模块2设置的微孔摄像头201,这样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源开关30,可充电电池4提供电力给第二电路板3,第二电路板3再传输电力至第一电路板20,从而启动第一电路板20上设置的MCU单元200,MCU单元200就能通过接收到的相应信息对红光的照射进行自动的操控调节,在需要观看照射情况时,将外部电子设备与该仪器进行无线通信连接,将外部电子设备上的指令信息传输至MCU单元 200,MCU单元200启动微孔摄像头201从而就可以查看到照射的实时情况而不需要将治疗仪关闭或移开来查看,然后依据查看到的信息在外部电子设备上输入调节的指令进而通过MCU单元200来自动调节操控红光光源21的照射,比如照射时间、照射强度等,将产品做到了智能化、便携化、使用的便利化,也能满足不同状况的使用不同的需求。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中所示,由于红光治疗仪不仅有疗伤的作用还有刺激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微循环而达到保健的作用,为了保证保健的效果,所述红光治疗模块2是依照人体穴位对应设置在穿戴本体1上的,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的特殊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通过红光来刺激人体的穴位,能更好的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电路板20是软质柔性的电路板,采用软质柔性的电路板就能避免传统电路板在穿戴中产生的不便,还能将其设置成与穿戴本体1相同的形状,来作为穿戴本体1的内层或夹层使用,软质电路板的导线也是同电路板本体一体成型的,也就避免了传统导线连接时由于导线而产生的缠绕、与电路的接触不良等问题的产生,使用起来会更加便利。
进一步的改进,同一个所述红光治疗模块2的红光光源21至少有一圈,由于单圈的红光光源21的照射强度和照射范围的可调节都是有限的,这样在设置多圈的情况下就能更好的控制其照射强度,照射范围,使得其使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中所示,所述红光光源21包括依次安装在第一电路板上20的散热片210和红光LED灯211,采用红光LED灯211就使得光源更稳定,更节能,照射效果更好,散热片210则能更好的将LED灯产生的热量发散出去,避免热量的堆积而影响LED灯,散热片210的结构则可以是在其上设置多个通孔,通过通孔来加强气体流通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所述红光LED 灯211是产生波长为600-700nm的可见红光LED灯,该波段的红光对人体的穿透更深,疗效更好。
进一步的改进,为了丰富产品的功能,在所述第一电路板20上相邻红光光源21设置有蓝光光源、紫外光源、红外光源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光源同样也是通过MCU单元200来控制的,通过不同的指令操控就能在不同的光源之间切换,增加了产品的不同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