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2732U - 输液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液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2732U
CN210542732U CN201920873431.7U CN201920873431U CN210542732U CN 210542732 U CN210542732 U CN 210542732U CN 201920873431 U CN201920873431 U CN 201920873431U CN 210542732 U CN210542732 U CN 210542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mechanism
clamping part
infusion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3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德方
李奕斐
王新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873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2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2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27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输液固定设备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部和纵向调节螺栓,其中,患者的手部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夹持部固定于床框上,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能相对夹持部水平转动,并且第二连接杆能纵向转动以调节与夹持部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支撑机构与夹持部的高度,使患者在输液时能根据需要调节手部与病床的高度,并且手部还能相对病床水平移动,不会产生僵硬感,不易疲累,同时,在支撑机构上设置暖手装置,对暖手装置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有效缓解患者在输液时手部的不适感,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输液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向体内滴注输入大剂量的注射液的一种技术,并以成为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在应用输液技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静脉进行穿刺,能否顺利地完成穿刺,并且穿刺成功后不会出现滚针、回血或因不小心触碰而使穿刺针滑脱是完成整个输液过程的关键问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对于小孩子、丧失行为能力或无法自控的患者,要想顺利的完成整个输液过程是比较困难的,需要看护人员专门看护,浪费人力资源,现有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为:将患者的输液部位固定在板上或床体上,在用固定带将输液部位与板或床体固定绑住以防止手部弯曲,这样的方法虽然固定住了输液部位,但是舒适度极低,由于输液时间一般都较长,所以容易使患者疲累;在输液过程中,因药物凉或药物刺激会使患者的输液部位有刺痛感,一般通过放置热水袋或热宝等产品用来暖手以减轻不适感,但是热水袋的保温效果差,需要频繁更换,热宝温度过高,也不能一直处于保温状态,使用效果均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输液固定设备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包括包括暖手装置、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部和纵向调节螺栓,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转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三转动部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均能相对所述夹持部水平转动,所述暖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面,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和抵接部,所述固定座能卡接于床框的边沿,所述抵接部能穿过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与所述床框相抵接以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床框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均铰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夹持部之间能纵向转动,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通过锁紧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能对所述第二连接杆在纵向进行限位固定;所述暖手装置包括发热片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发热片相连接,对所述发热片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
优选地,所述抵接部包括锁紧螺栓和抵接板,所述锁紧螺栓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固定座的侧壁,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自由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所述锁紧螺栓能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床框相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套设于所述内杆上,并且二者均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铰接,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能穿过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相抵接以对所述第二连接杆进行纵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发热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透热层、发热层、导电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接,当通入电流时,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电层能将热量传递到所述透热层。
优选地,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发热层。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并且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腕部绑带,所述腕部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且通过连接部相连接并对腕部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腕部支撑座,所述腕部支撑座与所述腕部绑带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指尖限位套,所述指尖限位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并且所述指尖限位套的开口端设置有弹性件以对指尖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部和纵向调节螺栓,其中,患者的手部放置在支撑机构上,夹持部固定于床框上,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能相对夹持部水平转动,并且第二连接杆能纵向转动以调节与夹持部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支撑机构与夹持部的高度,使患者在输液时能根据需要调节手部与病床的高度,并且手部还能相对病床水平移动,不会产生僵硬感,不易疲累,同时,在支撑机构上设置暖手装置,对暖手装置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有效缓解患者在输液时手部的不适感,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调节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暖手装置;2、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夹持部;5、纵向调节螺栓;6、支撑机构;7、第一转动部;8、固定座;9、抵接板;10、锁紧螺栓;11、第二转动部;12、第三转动部;13、内杆;14、外杆;15、透热层;16、发热层;17、导电层;18、隔热层;19、支撑板;20、腕部绑带;21、指尖限位套;22、腕部支撑座;23、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包括暖手装置 1、支撑机构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夹持部4和纵向调节螺栓5,支撑机构6与第一连接杆2通过第一转动部7相连接,第一连接杆2与第二连接杆3通过第二转动部11相连接,第二连接杆3与夹持部4通过第三转动部12 相连接,以使支撑机构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均能相对夹持部4水平转动,暖手装置1设置于支撑机构6远离第一连接杆2的一面,其中,夹持部 4包括固定座8和抵接部,固定座8能卡接于床框的边沿,抵接部能穿过固定座8的侧壁与床框相抵接以将固定座8固定于床框上;第二连接杆3与第二转动部11和第三转动部12之间均铰接,以使第二连接杆3与第一连接杆2和夹持部4之间能纵向转动,纵向调节螺栓5设置于第二连接杆3上,通过锁紧纵向调节螺栓5能对第二连接杆3在纵向进行限位固定;暖手装置1包括发热片和电源线23,电源线23与发热片相连接,对发热片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
其中,第一转动部7、第二转动部11和第三转动部12均为转轴,同时第二转动部11的外壳和第三转动部12的外壳均与第二连接杆3铰接,以使第二连接杆3不仅能水平转动,还能纵向调节高度;发热片可为电热丝发热片或石墨烯发热片,二者均能在通电时发热并恒温。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机构6、第一连接杆2、第二连接杆3、夹持部4和纵向调节螺栓5,其中,患者的手部放置在支撑机构6上,夹持部4固定于床框上,支撑机构6、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均能相对夹持部4水平转动,并且第二连接杆3能纵向转动以调节与夹持部4和第一连接杆2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支撑机构6与夹持部4的高度,使患者在输液时能根据需要调节手部与病床的高度,并且手部还能相对病床水平移动,不会产生僵硬感,不易疲累,同时,在支撑机构6上设置暖手装置1,对暖手装置1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有效缓解患者在输液时手部的不适感,使用方便。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抵接部包括锁紧螺栓10和抵接板9,锁紧螺栓10 的自由端穿过固定座8的侧壁,抵接板9与自由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锁紧螺栓10能使抵接板9与床框相抵接。
抵接板9与床框相接触的面可设置有防滑橡胶,以增大摩擦,使用时,将固定座8卡在床框上,并通过旋拧锁紧螺栓10使抵接板9与床框相抵接固定,抵接结构使固定座8与床框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使用灵活,结构紧凑,便于操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杆3包括内杆13和外杆14,外杆14套设于内杆13上,并且二者均与第二转动部11和第三转动部12铰接,纵向调节螺栓5能穿过内杆13与外杆14相抵接以对第二连接杆3进行纵向限位。
具体的,外杆14和内杆13均与第二转动部11和第三转动部12铰接,并且外杆14套设于内杆13上,在内杆13和外杆14上均设置有连接孔,纵向调节螺栓5能依次穿过内杆13的连接孔和外杆14的连接孔,使纵向调节螺栓5 的端部最终抵接于外杆14上,当纵向转动第二连接杆3至合适的角度后,旋拧纵向调节螺栓5使其抵接与外杆14上,以对第二连接杆3在纵向进行限位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发热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透热层15、发热层16、导电层17和隔热层18,隔热层18与支撑机构6相连接,当通入电流时,发热层16和导电层17能将热量传递到透热层15。
其中,透热层15与患者手部相接触,隔热层18与支撑机构6相连接;利用电热丝发热,热能的占比低,加热时间长,热转化效率低;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电热丝加热的均匀性不好,会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而且电热丝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和电磁波,属于辐射的范围,不安全,所以本实施例的发热层 16优选为石墨烯发热层16,通电后石墨烯发热层16具有热能和电磁波双向加热功能,热传导性好,节省了加热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电能利用效率,同时导电层17为银浆层,将银浆层完全涂覆于石墨烯发热层16上可以使电流均匀的分布在发热片上,发热片不会出现受热不均的现象,保证加热温度的均匀性,而且石墨烯发热后无辐射,使用更安全。透热层15为无纺布、棉布或者其他透热性能较好的布料;隔热层18可采用泡沫、玻璃纤维或石棉等材料。
电源线23远离装置的一端为USB接口,USB接口可以与不同的插座进行连接,只要搭配相应的电源头即可。通电后,发热片发热,当加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暖手装置1中的线路板会断开与电源相接的电路,不继续升温,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线路板会继续接通电源电路进行加热,以达到恒温的目的。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板19,支撑板19 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并且支撑板19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结构。
支撑板19为向中间凹陷的弧形结构,相对于平板结构可以对肘部进行限位,防止因胳膊的挪动使影响输液,两端的宽度大于连接处,保证足够的防止手部的空间和足够的肘部活动空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机构6还包括腕部绑带20,腕部绑带20设置于支撑板19上,并且通过连接部相连接并对腕部进行限位。其中,连接部为魔术贴,以方便对腕部进行固定。与腕部绑带20配合设置有腕部支撑座22,腕部支撑座22为凸起结构,以对腕部进行支撑,减缓长时间输液腕部的僵累感。支撑机构6上还设置有指尖限位套21,指尖限位套21设置于支撑板19的一端,并且指尖限位套21的开口端设置有弹性件以对指尖进行限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暖手装置、支撑机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夹持部和纵向调节螺栓,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转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转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夹持部通过第三转动部相连接,以使所述支撑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均能相对所述夹持部水平转动,所述暖手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机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面,其中,
所述夹持部包括固定座和抵接部,所述固定座能卡接于床框的边沿,所述抵接部能穿过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与所述床框相抵接以将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床框上;
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之间均铰接,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夹持部之间能纵向转动,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通过锁紧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能对所述第二连接杆在纵向进行限位固定;
所述暖手装置包括发热片和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发热片相连接,对所述发热片通电能使其保持恒温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包括锁紧螺栓和抵接板,所述锁紧螺栓的自由端穿过所述固定座的侧壁,所述抵接板与所述自由端固定连接,通过调节所述锁紧螺栓能使所述抵接板与所述床框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套设于所述内杆上,并且二者均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三转动部铰接,所述纵向调节螺栓能穿过所述内杆与所述外杆相抵接以对所述第二连接杆进行纵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片包括依次设置的透热层、发热层、导电层和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所述支撑机构相连接,当通入电流时,所述发热层和所述导电层能将热量传递到所述透热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为石墨烯发热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两端的宽度大于中间的宽度,并且所述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向内凹陷以形成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腕部绑带,所述腕部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并且通过连接部相连接并对腕部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魔术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腕部支撑座,所述腕部支撑座与所述腕部绑带配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液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指尖限位套,所述指尖限位套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并且所述指尖限位套的开口端设置有弹性件以对指尖进行限位。
CN201920873431.7U 2019-06-10 2019-06-10 输液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2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3431.7U CN210542732U (zh) 2019-06-10 2019-06-10 输液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3431.7U CN210542732U (zh) 2019-06-10 2019-06-10 输液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2732U true CN210542732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6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343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542732U (zh) 2019-06-10 2019-06-10 输液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2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43108U (zh) 护理枕
CN108236539A (zh) 按摩热敷理疗装置
CN210542732U (zh) 输液固定装置
CN206910432U (zh) 热敷理疗装置
CN205198716U (zh) 一种肩颈保健护理装置
CN210542672U (zh) 一种神经外科用输液护理装置
CN206924141U (zh) 一种理疗枕头
CN208784130U (zh) 石墨烯远红外线床垫
CN206910431U (zh) 按摩热敷理疗装置
CN202637229U (zh) 电热肩颈保健垫
CN108236538A (zh) 热敷理疗装置
CN201855329U (zh) 电加热理疗垫
CN211157881U (zh) 一种儿科输液固定装置
CN211675356U (zh) 一种通过石墨烯加热的中药艾灸护颈
CN210785006U (zh) 一种婴幼儿扎针用防跑针固定装置
CN202538086U (zh) 恒温输液固定器
CN207136950U (zh) 一种粗盐中药热敷固定带
CN207400843U (zh) 腰腹理疗带
CN207492125U (zh) 一种智能温控护具
CN206102816U (zh) 肩部热敷装置
CN206995488U (zh) 温灸仪及温灸系统
CN213666079U (zh) 具可调式结构的热敷袋
CN215651932U (zh) 一种智能经络热疗腿套
CN219941468U (zh) 一种手臂输液固定板
CN210903606U (zh) 热敷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