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2298U -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2298U
CN210542298U CN201920650029.2U CN201920650029U CN210542298U CN 210542298 U CN210542298 U CN 210542298U CN 201920650029 U CN201920650029 U CN 201920650029U CN 210542298 U CN210542298 U CN 210542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gear shaft
side plate
thigh
thigh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00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斌
张峰
苗帅
丛潇楠
冷国辉
李二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Wego Qiq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Wego Qiq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Wego Qiq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Wego Qiqua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500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2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2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2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腿部支撑装置,其解决了现有产床功能单一,可调节性差,舒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左腿板支撑架、左大腿侧板、左大腿板、左小腿板、左大腿侧板支撑块、左大腿侧板限位块、左导向块、左扳手、左拉伸弹簧、左拉伸弹簧连接板和左大腿侧板支架,左腿板支撑架包括长直杆、短斜杆、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和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连接有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第二左齿轮轴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的两端与左小腿板连接,第二左齿轮轴的两端与左大腿板连接,左腿板支撑架的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连接左气弹簧组件,左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与左小腿板铰接。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的医疗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产床是供产妇分娩、妇产科手术、人流及妇科检查等之用的专用医疗器械。现有产床大多为固定式结构,功能单一,可调节性差,舒适度较低,不能满足采取仰卧、侧卧、坐、立、跪、趴、蹲等自由体位姿势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产床功能单一,可调节性差,舒适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功能多样、可调节性强,提高舒适度,满足各种腿部姿势的腿部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腿部支撑装置,包括左腿板支撑架、左大腿侧板、左大腿板、左小腿板、左气弹簧组件、左气弹簧开关、左大腿侧板支撑块、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第二左齿轮轴、左导向块、左扳手、左拉伸弹簧、左拉伸弹簧连接板和左大腿侧板支架,左腿板支撑架包括长直杆、短斜杆、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和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短斜杆与长直杆连接,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与长直杆连接,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与长直杆连接;
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连接有并排布置的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左齿轮轴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二左齿轮轴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第一左齿轮轴设有第一左齿轮,第二左齿轮轴设有第二左齿轮,第一左齿轮和第二左齿轮啮合,第一左齿轮和第二左齿轮位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之间,第一左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左小腿板连接,第二左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左大腿板连接,左气弹簧组件与左腿板支撑架的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铰接,左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与左小腿板铰接,左气弹簧开关与左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连接;
左大腿侧板支撑块包括固定连接部和支撑部,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支撑部设有折弯限位凹槽和放平限位凹槽;左大腿侧板限位块设有限位部和铰接部;左大腿侧板支架与左大腿板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固定连接部与左大腿板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的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支撑部铰接;左拉伸弹簧连接板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左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左拉伸弹簧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左扳手连接;左扳手通过铰接件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铰接,左扳手穿过左拉伸弹簧连接板,左导向块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穿过左导向块,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铰接部与左扳手的端部铰接,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限位部嵌入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放平限位凹槽中。
优选地,第一左齿轮轴上连接有角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腿板可以稳定、可靠地折弯,使用起来操作便捷,能实现产妇腿部的多种姿势,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同时提高了病患的舒适度和操作的灵活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使妇产科妇女分娩及妇科检查和手术更方便地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分娩床的俯视图;
图2是分娩床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中的左扶手和左护栏放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中左护栏通过左扶手轴连接在背板的背面,右护栏通过右扶手轴连接在背板的背面的示意图;
图6是左扶手轴连接块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10是左扶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左护栏放下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左扶手轴上的左键卡在左扶手轴连接块的长槽中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左护栏升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图2中左护栏升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左扶手轴上的左键卡在左扶手轴连接块的短槽中的示意图;
图16是图2中背板和升降支撑台装配在一起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6中升降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6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分娩床的背板从图2所示水平状态向上转动60°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23是分娩床的背板从图2所示水平状态向下转动10°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4是图2中腰板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腰板和升降支撑台连接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结构的局部剖开图;
图27是分娩床的腰板从图2所示水平状态向上转动25°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29是图28所示结构去掉旋转托盘、左腿板支撑架、左大腿侧板、左大腿板、左小腿板、右腿板支撑架、右大腿侧板、右大腿板、右小腿板、左转动座、右转动座、左减速机、右减速机后的示意图;
图30是分娩床的升降机构将图2中升降支撑台向上抬升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32是左大腿侧板、左大腿板和左小腿板向外打开,以及右大腿侧板、右大腿板和右小腿板向外打开的状态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H方向的视图;
图34是图33所示结构中左减速机和右减速机安装在腰板上的示意图;
图35是左转动座的立体图;
图36是图25所示左转动座的俯视图;
图37是左腿板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38是图37所示左腿板支撑架的主视图;
图39是图37所示左腿板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40是左大腿板和左小腿板折弯后,以及右大腿板和右小腿板折弯后的示意图;
图41是图40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42是第一左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左大腿侧板和左小腿板处于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44是图43中左齿轮轴限位块与左腿板支撑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5是图43中左大腿侧板和左大腿板在同一平面的示意图;
图46是图45所示左大腿侧板和左大腿板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图46中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立体图;
图48是图47所示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主视图;
图49是图45中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立体图;
图50是图49所示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主视图;
图51是图49所示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俯视图;
图52是左大腿侧板向内折弯后的示意图;
图53是图52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背板,1-1.铰接部,1-2.铰接部,2.左护栏,3.右护栏,4.腰板,4-1.铰接部,4-2.铰接部,5.左大腿侧板,6.右大腿侧板,7.左大腿板,8.右大腿板,9.左小腿板,10.右小腿板,11.左拉手,12.右拉手,13.底座,14.地脚,15.脚轮,16.升降支撑台,16-1.背板连接部,16-2.腰板连接部,16-3.连接座,16-4.水平底板,17.旋转托盘,18.左扶手,19.右扶手,20.左扶手轴,20-1.左弹簧座连接部,20-2.左法兰,21.右扶手轴,22.左扶手轴连接块,22-1.中心通孔,22-2.长槽,22-3.短槽,22-4.左弹簧连接部,23.右扶手轴连接块,24.左键,25.背部液压缸,26.铰接座,29.腰板液压缸,30.水平支架,31.铰接座,32.左弹簧,33.右弹簧,34.左弹簧座,35.右弹簧座,36.第一升降液压缸,37.第二升降液压缸,38.第一连杆,39.第二连杆,40.升降斜板,41.升降支撑架,42.左腿板支撑架,42-1.长直杆,42-2.短斜杆,42-3.左转动座连接部,42-4.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42-5.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43.左转动座,43-1.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43-1-1.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孔,43-2.左腿板支撑架连接部,44.左减速机,44-1.左减速机输出轴,45.左气弹簧组件,46.左气弹簧开关,47.右转动座,48.右减速机,49.右腿板支撑架,50.第一左齿轮轴,50-1.第一左齿轮,51.第二左齿轮轴,52.左齿轮轴限位块,54.连接杆,55.左大腿侧板支撑块,55-1.固定连接部,55-1-1.螺钉孔,55-2.支撑部,55-2-1.铰接孔,55-2-2.折弯限位凹槽,55-2-3.放平限位凹槽,56.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1.限位部,56-2.铰接部,57.左导向块,58.左扳手,59.左拉伸弹簧,60.左拉伸弹簧连接板,61.左大腿侧板支架,62.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分娩床包括背板1、左护栏2、右护栏3、腰板4、左大腿侧板5、右大腿侧板6、左大腿板7、右大腿板8、左小腿板9、右小腿板10、左拉手11、右拉手12、底座13、升降支撑台16、旋转托盘17、左扶手18、右扶手19,左扶手18与左护栏2连接,右扶手19与右护栏3连接,地脚14与底座13连接,脚轮15与底座13连接。升降支撑台16通过升降机构与底座13连接。旋转托盘17与升降支撑台16连接,旋转托盘17采用现有公知结构,旋转托盘17的作用是放置分娩时需要用的污物盆。背板1与升降支撑台16连接,图1-4中的背板1铺设了海绵垫。腰板4与升降支撑台16连接。左大腿侧板5与左大腿板7连接,左大腿板7与左小腿板9连接。右大腿侧板6与右大腿板8连接,右大腿板8与右小腿板10连接。左护栏2与背板1连接,右护栏3与背板1连接。左拉手11与腰板4固定连接,右拉手12与腰板4固定连接,左拉手11和右拉手12的作用是供产妇分娩时用力的辅助拉手。
如图3和5所示,左扶手轴连接块22与背板1的背面固定连接,左扶手轴20穿过左扶手轴连接块22,左护栏2与左扶手轴20固定连接;如图6-9所示,左扶手轴连接块22设有中心通孔22-1、长槽22-2、短槽22-3和左弹簧连接部22-4,长槽22-2与中心通孔22-1连通,短槽22-3与中心通孔22-1连通,长槽22-2和短槽22-3相对布置,中心通孔22-1位于长槽22-2和短槽22-3之间;如图10所示,左扶手轴20的一端设有左弹簧座连接部20-1,另一端设有用于和左护栏2固定连接的左法兰20-2,左键24与左扶手轴20固定连接;如图11和12所示,左扶手轴20穿过中心通孔22-1,左弹簧座34与左扶手轴20的左弹簧座连接部20-1连接,左弹簧32套在左扶手轴20上,左弹簧32的一端与左弹簧座34连接,左弹簧32的另一端与左弹簧连接部22-4连接,左键24卡在左扶手轴连接块22的长槽22-2中,此时左扶手轴20不能转动,此时左弹簧32没有被压缩。右扶手轴21与左扶手轴20的结构相同,右扶手轴连接块23与左扶手轴连接块22的结构相同,右扶手轴连接块23与背板1的背面固定连接,右扶手轴21穿过右扶手轴连接块23,右护栏3与右扶手轴21固定连接。右扶手轴连接块23设有中心通孔、长槽、短槽和右弹簧连接部,长槽与中心通孔连通,短槽与中心通孔连通,长槽和短槽相对布置,中心通孔位于长槽和短槽之间;右扶手轴21与左扶手轴20的结构相同,右扶手轴21的一端设有右弹簧座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与右护栏3固定连接的右法兰,右键与右扶手轴21固定连接;右扶手轴21穿过右扶手轴连接块23的中心通孔,右弹簧座35与右扶手轴21的右弹簧座连接部连接,右弹簧33套在右扶手轴21上,右弹簧33的一端与右弹簧座35连接,右弹簧33的另一端与右扶手轴连接块23的右弹簧连接部连接,右键卡在右扶手轴连接块23的长槽中,此时右扶手轴21不能转动,此时右弹簧33没有被压缩。
当需要将图5所示的左护栏2向上翻转180°至图2所示升起状态时,医护人员用手将左护栏2向外拉出一定距离(图5中先左拉出),左护栏2带动左扶手轴20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使左键24脱离左扶手轴连接块22的长槽22-2(此时左弹簧32被压缩储能),这时将左护栏2向上旋转180°,左护栏2带动左扶手轴20旋转180°,然后松手,左弹簧32释放能量使左键24卡在左扶手轴连接块22的短槽22-3中(此时左扶手轴20不能转动),这样就使左护栏2升起达到图2、13、14所示的状态。同理,使右护栏3向上翻转180°至图2所示升起状态的操作过程与操作左护栏2相同,不在赘述。
如图16-20所示,图2中背板和升降支撑台的具体结构可以是:背板1设有铰接部1-1和铰接部1-2,铰接座26与背板1连接;升降支撑台16设有背板连接部16-1、腰板连接部16-2、连接座16-3、水平底板16-4;背板1的铰接部1-1和铰接部1-2与升降支撑台16的背板连接部16-1铰接在一起;背部液压缸25的缸体与连接座16-3铰接在一起,背部液压缸25的推杆与铰接座26铰接在一起。
如图21和22所示,背部液压缸25的推杆伸出向上推动背板1,使背板上升至60°位置。需要说明的是,60°角只是举例,不限于该角度。
如图23所示,背部液压缸25的推杆缩回拉动背板1向下转动10°,实现背板1的下降。需要说明的是,10°角只是举例,不限于该角度。
如图24所示,腰板4设有铰接部4-1和铰接部4-2。铰接座31与腰板4的背面连接。腰板4具有弧形边缘,弧形边缘是为了产妇在分娩时腿板打开后能更接近污物盆的位置,防止液体洒出。
如图25和26所示,腰板4的铰接部4-1和铰接部4-2与升降支撑台16的腰板连接部16-2铰接在一起。腰板液压缸29的缸体与连接座16-3铰接在一起,腰板液压缸29的推杆与铰接座31铰接在一起。
如图27-29所示,腰板液压缸29的推杆伸出向上推动腰板4,使腰板4上升至25°位置。需要说明的是,25°角只是举例,不限于该角度。
如图30和31所示,图2中升降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升降机构包括水平支架30、第一升降液压缸36、第二升降液压缸37、第一连杆38、第二连杆39、升降斜板40、升降支撑架41,升降支撑架41与底座13固定连接;升降斜板40的一端与升降支撑架41铰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架30铰接;第一连杆38的一端与升降支撑架41铰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架30铰接;第二连杆39的一端与升降支撑架41铰接,另一端与水平支架30铰接;第一升降液压缸36的缸体与底座13铰接,第一升降液压缸36的推杆与升降斜板40铰接;第二升降液压缸37的缸体与底座13铰接,第二升降液压缸37的推杆与升降斜板40铰接。水平支架30、升降支撑架41、升降斜板40以及第一连杆38、第二连杆39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升降液压缸36、第二升降液压缸37推动升降斜板40致使平行四边形变形,在变形过程中水平支架30的高度发生了变化。
升降支撑台16与水平支架30固定连接。水平支架30的高度发生变化,水平支架30带动升降支撑台16升降,升降支撑台16始终保持水平。升降支撑台16带动其上面的床体升降。
如图34所示,左减速机44与腰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左减速机44设有左减速机输出轴44-1,左减速机输出轴44-1以腰板所在平面向下倾斜,左减速机输出轴44-1的轴线与腰板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是锐角。右减速机48的结构与左减速机44相同,右减速机48设有右减速机输出轴,右减速机输出轴以腰板所在平面向下倾斜。右减速机48与左减速机44对称布置。
如图35和36所示,左转动座43包括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43-1和左腿板支撑架连接部43-2,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43-1和左腿板支撑架连接部43-2连接,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43-1设有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孔43-1-1。右转动座47与左转动座43的结构相同,右转动座47包括右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和右腿板支撑架连接部,右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和右腿板支撑架连接部连接,右减速机输出轴连接部设有右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孔。如图33所示,左减速机44的左减速机输出轴44-1与左转动座43的左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孔43-1-1连接。右减速机48的右减速机输出轴与右转动座47的右减速机输出轴连接孔连接。右转动座47和左转动座43对称布置。
如图37-39所示,左腿板支撑架42包括长直杆42-1、短斜杆42-2、左转动座连接部42-3、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42-4、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42-5,短斜杆42-2与长直杆42-1连接,左转动座连接部42-3与短斜杆42-2连接,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42-4与长直杆42-1连接,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42-5与长直杆42-1连接。右腿板支撑架49与左腿板支撑架42的结构相同,右腿板支撑架49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长直杆、短斜杆、右转动座连接部、右气弹簧组件连接部、右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参考图33,左腿板支撑架42的左转动座连接部42-3与左转动座43的左腿板支撑架连接部43-2连接。右腿板支撑架49的右转动座连接部与右转动座47的右腿板支撑架连接部连接。右腿板支撑架49和左腿板支撑架42对称布置。
如图32和33所示,左减速机44动作带动左转动座43向外旋转一定角度,左腿板支撑架42随之向外打开,左腿板支撑架42上的左大腿侧板5、左大腿板7、左小腿板9随之向外打开;右减速机48动作带动右转动座47向外旋转一定角度,右腿板支撑架49随之向外打开,右大腿侧板6、右大腿板8、右小腿板10随之向外打开。
如图40、41、42、44和33所示,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与左腿板支撑架42的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42-5固定连接,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并排布置,第一左齿轮轴50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第一左齿轮轴50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转动地连接,第二左齿轮轴51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第二左齿轮轴51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转动地连接,第一左齿轮轴50设有第一左齿轮50-1,第二左齿轮轴51设有第二左齿轮,第一左齿轮50-1和第二左齿轮啮合,第一左齿轮50-1和第二左齿轮位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52之间,第一左齿轮50-1和第二左齿轮不会发生轴向移动。第一左齿轮轴50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54与左小腿板9连接。第二左齿轮轴51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左大腿板7连接。左气弹簧组件45与左腿板支撑架42的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42-4铰接,左气弹簧组件45的伸缩杆与左小腿板9的背面铰接,左气弹簧开关46与左气弹簧组件45的伸缩杆连接。左气弹簧组件45能够对左小腿板9起支撑作用。按压左气弹簧开关46能够使左气弹簧组件45动作。左小腿板9和左大腿板7的折弯是利用左气弹簧开关46将左气弹簧组件45的伸缩杆伸出,进而推动图43显示处于水平状态的左小腿板9向上运动,左小腿板9和左大腿板7通过第一左齿轮轴50和第二左齿轮轴51传动,当左小腿板9向上运动时左大腿板7随之向上运动,最终当左气弹簧开关46的伸缩杆伸出到最大行程后,左小腿板9和左大腿板7停止运动,此时左小腿板9和左大腿板7形成一定大小的夹角(如图40所示),该夹角优选为90°。由于左大腿侧板5和左大腿板7连接,所以左大腿板7运动的同时带动左大腿侧板5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第一左齿轮轴上安装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用来检测第一左齿轮轴的转动角度,从而监控第一左齿轮轴的转动角度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例如,当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左齿轮轴的转动角度没有达到使左小腿板9和左大腿板7夹角为90°状态的相应转动的角度,角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为外部控制器,外部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判断第一左齿轮轴转动角度大小并指令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提示。
右大腿板8和右小腿板10的安装方式和左小腿板9、左大腿板7的安装方式相同,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与右腿板支撑架49的右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固定连接,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并排布置,第一右齿轮轴穿过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右齿轮轴与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第二右齿轮轴穿过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第二右齿轮轴与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第一右齿轮轴设有第一右齿轮,第二右齿轮轴设有第二右齿轮,第一右齿轮和第二右齿轮啮合,第一右齿轮和第二右齿轮位于两个右齿轮轴限位块之间,第一右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右小腿板10连接。第二右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右大腿板8连接。右气弹簧组件与右腿板支撑架49的右气弹簧组件连接部铰接,右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与右小腿板10的背面铰接,右气弹簧开关与右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连接。
也可已在第二左齿轮轴上安装角度传感器,也可以在第一右齿轮轴上安装角度传感器,也可以在第二右齿轮轴上安装角度传感器。
如图47和48所示,左大腿侧板支撑块55包括固定连接部55-1和支撑部55-2,支撑部55-2与固定连接部55-1连接,固定连接部55-1设有用于通过螺钉和左大腿板7固定连接的螺钉孔55-1-1,支撑部55-2设有用于和左大腿侧板5铰接的铰接孔55-2-1,支撑部55-2设有折弯限位凹槽55-2-2和放平限位凹槽55-2-3。
如图49-51所示,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设有限位部56-1和铰接部56-2。
如图45和46所示,左大腿侧板支架61与左大腿板7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支撑块55的固定连接部55-1与左大腿板7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5的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架61铰接,左大腿侧板5的另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撑块55的铰接孔55-2-1铰接在一起,左拉伸弹簧连接板60与左大腿侧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左拉伸弹簧59的一端与左拉伸弹簧连接板60连接,左拉伸弹簧59的另一端与左扳手58连接,左扳手58通过铰接件62与左大腿侧板5的背面铰接在一起;左扳手58穿过左拉伸弹簧连接板60上的开口,左扳手58在左拉伸弹簧连接板60上的开口中有一定活动量;左导向块57与左大腿侧板5的背面固定连接,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穿过左导向块57,在左导向块57的作用下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能够直线移动;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的铰接部56-2与左扳手58的端部铰接在一起,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的限位部56-1嵌入左大腿侧板支撑块55的放平限位凹槽55-2-3中,此时左大腿侧板5不能折弯(不能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
参考图52和53,医护人员用手拉动左扳手58进而拉动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使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的限位部56-1从放平限位凹槽55-2-3中脱离,同时左拉伸弹簧59被拉伸,这时用手将左大腿侧板5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松开左扳手58,左拉伸弹簧59拉动左扳手58从而使左大腿侧板限位块56的限位部56-1嵌入折弯限位凹槽55-2-2内,实现左大腿侧板5的折弯并固定。
图32中的左大腿侧板5处于向内侧折弯状态,折弯后的左大腿侧板5能够阻挡产妇的腿部。在图32所示的左大腿侧板5、左大腿板7、左小腿板9的位置状态下,孕妇躺在床体上时,左脚踩在左小腿板9上,小腿支撑在左大腿板7上,左大腿侧板5挡住小腿。
同理,右大腿侧板6和右大腿板8的连接结构与左大腿侧板5、左大腿板7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右大腿侧板支撑块包括固定连接部和支撑部,支撑部与固定连接部连接,固定连接部设有用于通过螺钉和右大腿板固定连接的螺钉孔,支撑部设有用于和右大腿侧板铰接的铰接孔,支撑部设有折弯限位凹槽和放平限位凹槽。右大腿侧板限位块设有限位部和铰接部。右大腿侧板支架与右大腿板固定连接,右大腿侧板支撑块的固定连接部与右大腿板固定连接,右大腿侧板的一端与右大腿侧板支架铰接,右大腿侧板的另一端与右大腿侧板支撑块的铰接孔铰接在一起,右拉伸弹簧连接板与右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右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右拉伸弹簧连接板连接,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右扳手连接,右扳手通过铰接件与右大腿侧板的背面铰接在一起;右扳手穿过右拉伸弹簧连接板上的开口,右扳手在右拉伸弹簧连接板上的开口中有一定活动量;右导向块与右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右大腿侧板限位块穿过右导向块,在右导向块的作用下右大腿侧板限位块能够直线移动;右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铰接部与右扳手的端部铰接在一起,右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限位部嵌入右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放平限位凹槽中,此时右大腿侧板不能折弯(不能向内侧转动一定角度)。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采用其它形式的零件构型、驱动装置以及连接方式不经创造性的设计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腿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腿板支撑架、左大腿侧板、左大腿板、左小腿板、左气弹簧组件、左气弹簧开关、左大腿侧板支撑块、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第二左齿轮轴、左导向块、左扳手、左拉伸弹簧、左拉伸弹簧连接板和左大腿侧板支架,所述左腿板支撑架包括长直杆、短斜杆、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和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所述短斜杆与长直杆连接,所述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与长直杆连接,所述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与长直杆连接;
所述左齿轮轴限位块连接板连接有并排布置的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所述第一左齿轮轴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一左齿轮轴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左齿轮轴穿过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第二左齿轮轴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转动地连接;第一左齿轮轴设有第一左齿轮,第二左齿轮轴设有第二左齿轮,第一左齿轮和第二左齿轮啮合,第一左齿轮和第二左齿轮位于两个左齿轮轴限位块之间,所述第一左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左小腿板连接,所述第二左齿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杆与左大腿板连接,所述左气弹簧组件与左腿板支撑架的左气弹簧组件连接部铰接,所述左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与左小腿板铰接,所述左气弹簧开关与左气弹簧组件的伸缩杆连接;
所述左大腿侧板支撑块包括固定连接部和支撑部,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支撑部设有折弯限位凹槽和放平限位凹槽;所述左大腿侧板限位块设有限位部和铰接部;所述左大腿侧板支架与左大腿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固定连接部与左大腿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大腿侧板的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架铰接,另一端与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支撑部铰接;所述左拉伸弹簧连接板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左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左拉伸弹簧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左扳手连接;所述左扳手通过铰接件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铰接,左扳手穿过左拉伸弹簧连接板,所述左导向块与左大腿侧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穿过左导向块,所述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铰接部与左扳手的端部铰接,左大腿侧板限位块的限位部嵌入左大腿侧板支撑块的放平限位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齿轮轴上连接有角度传感器。
CN201920650029.2U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Active CN210542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029.2U CN210542298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029.2U CN210542298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2298U true CN210542298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4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0029.2U Active CN210542298U (zh) 2019-05-08 2019-05-08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22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3825B (zh) 一种具有搬运功能的危重病人转运床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13826B (zh) 一种危重病人安全过床车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12036A (zh) 一种可升降旋转医疗床
CN109875822B (zh) 一种妇产紧急情况专用病床
CN213311299U (zh) 一种可实现腰椎减压、脊柱矫正的治疗床
CN210542298U (zh) 一种腿部支撑装置
CN210542267U (zh) 分娩床
CN210447525U (zh) 一种可调节的手术体位垫
CN112120879A (zh) 用于产科的电动产床
CN216258070U (zh) 一种妇产科用助产装置
CN216496244U (zh) 一种过床装置
CN202143684U (zh) 一种便盆床
CN214909364U (zh) 一种移位机的承载转动结构
CN210408844U (zh) 一种位置可调节的护栏装置
CN209203806U (zh) 一种折叠升降轮椅
CN211023788U (zh) 一种妇产科分娩床
CN109044700B (zh) 一种多功能产床
CN113303987A (zh) 一种智能驱动病床床架及其驱动方法
CN220860250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过床车
CN112190434A (zh) 一种用于妇科手术床的臀部抬起及无菌单的铺设装置
CN213157355U (zh) 一种具有防触碰功能的分娩床
CN201840615U (zh) 理疗床扶手部件
CN218529173U (zh) 一种移动式助产装置
CN201282976Y (zh) 多功能全身超声检查床
CN219963322U (zh) 一种医疗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