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6307U - 智能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智能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6307U
CN210536307U CN201921170089.0U CN201921170089U CN210536307U CN 210536307 U CN210536307 U CN 210536307U CN 201921170089 U CN201921170089 U CN 201921170089U CN 210536307 U CN210536307 U CN 210536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le piece
contact sensor
module
charging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008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支涛
邱文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6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6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充电桩。该智能充电桩包括:接触传感器模块、充电极片和PCB板;接触传感器模块与PCB板连接,接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充电极片背侧;接触传感器通过点动接触与充电极片开关连接,控制充电极片动作。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方式会导致充电极片磨损很快、对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以及充电极片需要保持电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智能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移动机器人(或者扫地机)充电方式都是比较单一,大致方式都是在充电桩里嵌入一个直流稳压适配器,然后通过电极接出。机器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接触上充电桩的金属极片来给电池充电。
但这种充电方式通常会随时间的推移导致充电极片的快速磨损,这种磨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带电接触导致放电现象,这样会导致充电极片表面加速氧化;另外一个缺点是对于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再次,现在机器人判断机器是否已经接触上充电极片的方法是依据充电回路的电压和电流来判断,所以充电极片必须要保持,那么不可避免就会产生上述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现有的充电方式会导致充电极片磨损很快、对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以及充电极片需要保持电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桩,以解决现有的充电方式会导致充电极片磨损很快、对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以及充电极片需要保持电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桩。
根据本申请的智能充电桩,包括:接触传感器模块、充电极片和PCB板;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充电极片背侧;所述接触传感器通过点动接触与所述充电极片开关连接,控制所述充电极片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为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为可充电电池。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还可以为WIFI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模块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增设接触传感器模块的方式,通过接触传感器模块与PCB板连接,接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充电极片背侧,达到了通过接触传感器模块控制充电极片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点动控制充电极片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方式会导致充电极片磨损很快、对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以及充电极片需要保持电源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充电桩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接触传感器模块;2、PCB板;3、充电极片;4、电源模块;5、通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该智能充电桩包括:接触传感器模块1、充电极片3和PCB板2;接触传感器模块1与PCB板2连接,接触传感器模块1设置于充电极片3背侧;接触传感器通过点动接触与充电极片3开关连接,控制充电极片3动作。
具体的,接触传感器模块1是指通过接触才能产生电信号,同时对电信号进行采集的模块,能够实现监测和提高效率的作用,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充电极片3状态的效果;充电极片3是指具有充电作用的极片,能够实现电力传输的作用;PCB板2是指印刷电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线路连接的提供者;
接触传感器模块1与PCB板2连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接触传感器模块1与PCB板2直接固定连接,能够实现模块集成的效果,从而实现模块精简化的效果;接触传感器模块1设置于充电极片3背侧,通过将接触传感器模块1设置于充电极片3的背侧,能够实现当充电极片3收到外力作用时,充电极片3发生形变与接触传感器发生接触,从而实现导通的作用;
接触传感器通过点动接触与充电极片3开关连接,控制充电极片3动作,通过点动接触的方式,将接触传感器模块1与充电极片3实现开关连接的效果,从而实现当充电极片3收到外力时,自身发生形变,从而与接触传感器模块1相接触,触发接触传感器模块1,进而实现导通,实现信号传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接触传感器模块1主要由两个微动开关构成,这两个微动开关直接连接在一块电路板上;这两个微动开关分别放置在某一个充电极片3(正极片或者负极片)的后方,当充电极片3受到外力挤压后,后方的两个微动开关会被触发;那么电路在采集到这两个信号的瞬间会通过通讯模块5立即传给机器人,机器人主控程序在收到到位讯息的同时刹车。
通讯模块5主要是采用蓝牙通讯模块5,负责把充电桩收集到的信号快速反馈给机器人主控程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PCB板2可以采用STM32系列单片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增设接触传感器模块1的方式,通过接触传感器模块1与PCB板2连接,接触传感器模块1设置于充电极片3背侧,达到了通过接触传感器模块1控制充电极片3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点动控制充电极片3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方式会导致充电极片3磨损很快、对机器人的电源充电回路的元件会带来浪涌冲击,以及充电极片3需要保持电源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a)防止金属极片带电接触,这样可以降低金属极片因为接触放电而导致表面极片氧化发生的机率;
b)在确保机器人和充电极片接触良好的情况下上电,那么可以缓解对电源板充电回路的冲击,可以延长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在充电回路的前级增加防冲击/浪涌保护电路,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方式很难在充电回路前级增加保护电路,因为这样会延缓充电回路检测的响应时间;
c)避免在充电桩没电的情况下,机器人内部的充电回路因检测不到充电电流,而导致机器人主控不能正确感知充电桩的正确位置,这样有可能会产生其它故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接触传感器模块1为微动开关,微动开关与PCB板2固定连接。通过采用微动开关,能够实现反应灵敏和稳定的效果;微动开关是指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微动开关通过焊接的方式与PCB板2固定连接,能够实现固定和连接稳定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有两个微动开关,能够保证接触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电源模块4,电源模块4与PCB板2电连接。电源模块4是指提供电能的装置;通过将电源模块4与PCB板2电连接,能够提供电源保障,从而确保各元器件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源模块4为可充电电池。通过使用可充电电池,能够实现循环使用的效果,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通讯模块5,通讯模块5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通过将通讯模块5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能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交换,从而实现交互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讯模块5为蓝牙通信模块。通过采用蓝牙通信模块,能够实现将采集到的信号快速反馈至云服务器,同时蓝牙通信模块技术已完善,使用便捷。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通讯模块5还可以为WIFI通信模块。通过采用WIFI通信模块,能够实现信号传输和反馈的同时,还能实现易于连接的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通过将存储模块与与服务器连接,能够实现充电设备机型适配的效果,从而提高充电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存储模块为非易失性存储器。通过设置成非易失性存储器,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从而便于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传感器模块、充电极片和PCB板;
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与所述PCB板连接,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充电极片背侧;
所述接触传感器通过点动接触与所述充电极片开关连接,控制所述充电极片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传感器模块为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PCB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为可充电电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为蓝牙通信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模块还可以为WIFI通信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为非易失性存储器。
CN201921170089.0U 2019-04-30 2019-07-23 智能充电桩 Active CN2105363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99731 2019-04-30
CN201920619973 2019-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6307U true CN210536307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0089.0U Active CN210536307U (zh) 2019-04-30 2019-07-23 智能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6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3908U (zh) 一种充电桩
CN103197248A (zh) 用于机器人的蓄电池电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0536307U (zh) 智能充电桩
CN108275032A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CN110707781B (zh) 一种智能断电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661440U (zh) 一种带有充电保护机制的agv充电桩结构
CN208111614U (zh) 一种方形铁镍蓄电池壳内静电去除装置
CN203480650U (zh) 落水人员定位报警装置
CN112895932B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智能充电装置
CN212162869U (zh) 用于通信基站的精准供电控制器及精准供电系统
CN211556970U (zh) Ups设备的辅助电源供电拓扑结构和ups设备
CN210351024U (zh) 一种电池逆变设备
CN206685937U (zh) 智能电池充电器
CN110562082B (zh) 充电桩
CN208359953U (zh) 移动式智能充电系统
KR101232060B1 (ko) 축전지 셀 성능 측정과 통신이 가능한 축전지 셀 성능 향상 시스템
CN208062837U (zh) 一种机器人和充电桩
CN210273570U (zh) 一种无线手脉充电底座
CN201937291U (zh) 群机器人用自动充电站
CN204885348U (zh) 圆柱锂离子电池充电活化机构
CN205067303U (zh) 蓄电池端子耐腐蚀检测装置
CN110957550A (zh) 电池加热系统及换电柜
CN211720278U (zh) 一种充电桩12v与24v自动切换装置
CN215204503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大功率快充充电桩装置
CN210166763U (zh) 移动智能终端屏幕操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702, 7th floor, NO.67, Beisih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2, 7th floor, NO.67, Beisihuan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UNJI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