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35809U -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35809U
CN210535809U CN201922181401.2U CN201922181401U CN210535809U CN 210535809 U CN210535809 U CN 210535809U CN 201922181401 U CN201922181401 U CN 201922181401U CN 210535809 U CN210535809 U CN 210535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electric capacity
distance
coil
increasing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14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建军
李薇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iz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iz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izh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izh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14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35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35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35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和防伪溯源系统,增距天线包括线圈,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线圈的第二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该天线的线圈和分离电容构成良好的阻抗匹配,实现高Q值谐振,天线采用无源方式,低成本实现防伪溯源信号传输距离提升;应用该增距天线的系统能够提高识读距离,在不开启产品外包装的情况下实现RFID查询,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保障,溯源产品信息,增加产品的防伪溯源等级。

Description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防伪溯源标签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电子标签与读卡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读卡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申请号为201420047709.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双RFID电子标签的商品防伪溯源系统,是一种防范造假者制作假标签恶意篡改商品认证服务器链接地址的商品防伪认证系统。系统包括设置在商品上的第一RFID电子标签和第二RFID电子标签。所述商品至少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RFID电子标签粘贴在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结合处,当第一部件发生相对于第二部件的运动时,所述第一RFID电子标签被损毁。当所述第二RFID电子标签被损毁时,安装有第二RFID电子标签的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将被损坏。第一RFID电子标签内写入有商品数字身份证书。第二RFID电子标签内写入有商品认证服务器的链接地址。该方案中基于双RFID电子标签将商品数字证书和认证服务器的地址链接或地址代码分开存储,避免回收旧包装造假情况的出现。
但是现有的电子标签因受到ISO协议以及读头功率限制,使用普通手机读取高频电子标签的距离只能达到5cm左右,但是在产品外包装完整的时候,产品上粘贴的电子标签距离外包装外表面的距离超过5cm,使得手机在产品外包装表面无法稳定读取防伪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不能够进行有效验证。存在未购买时不能够拆开包装验证,购买拆开包装验证后又不能退换货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和防伪溯源系统,该天线的线圈和分离电容构成良好的阻抗匹配,实现高Q值谐振,天线采用无源方式,低成本实现防伪溯源信号传输距离提升;应用该增距天线的系统能够提高识读距离,在不开启产品外包装的情况下实现RFID查询,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保障,溯源产品信息,增加产品的防伪溯源等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第一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线圈的第二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第二端、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八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五电容和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并联的第六电容和第八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两端还并联有备用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作为扩展补充,用于对电路进行微调。
所述的线圈、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安装在PCB基材上。
所述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均为贴片电容,精度为±1%,第一电容采用CC4-0402-100pf电容,第二电容采用CC4-0402-22pf电容,第五电容和第九电容采用CC4-0402-33pf电容,第七电容和第八电容采用CC4-0402-1pf电容。线圈与电容构成良好的阻抗匹配。
所述的PCB基材为沉金工艺低损耗的PCB基材。
应用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的防伪溯源系统,包括RFID标签、增距天线和识别装置,所述的增距天线分别与RFID标签和识别装置无线耦合,将RFID标签上想信息传输到识别装置。所述的识别装置包括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和RFID读卡器。在使用时,RFID标签粘贴在产品上,增距天线固定安装在外包装内距离RFID标签不超过RFID标签有效识别距离的位置。客户在选购产品时,采用具有RFID功能的手机或者RFID读卡器读取RFID标签上的信息,用于进行防伪溯源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天线的线圈和分离电容构成良好的阻抗匹配,实现高Q值谐振,天线采用无源方式,低成本实现防伪溯源信号传输距离提升。
(2)应用该增距天线的系统能够提高识读距离,在不开启产品外包装的情况下实现RFID查询,为消费者消费提供保障,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感;溯源产品信息,增加产品的防伪溯源等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增距天线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伪溯源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防伪溯源系统使用示意图;
图中,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L-线圈,1-产品,2-RFID标签,3-增距天线,4-外包装,5-识别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包括线圈L,所述线圈L的第一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并联的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线圈L的第二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并联的第六电容C6和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并联的第六电容C6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两端还并联有备用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并联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线圈L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线圈L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作为扩展补充,用于对电路进行微调。
所述的线圈L、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安装在PCB基材上。
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均为贴片电容,精度为±1%,第一电容C1采用CC4-0402-100pf电容,第二电容C2采用CC4-0402-22pf电容,第五电容C5和第九电容采用CC4-0402-33pf电容,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采用CC4-0402-1pf电容。线圈L与电容构成良好的阻抗匹配。
所述的PCB基材为沉金工艺低损耗的PCB基材,电容及线圈L焊接牢靠。
如图2所示,应用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的防伪溯源系统,包括RFID标签2、增距天线3和识别装置5,所述的增距天线3分别与RFID标签2和识别装置5无线耦合,将RFID标签2上想信息传输到识别装置5。所述的识别装置5包括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和RFID读卡器。
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RFID标签2粘贴在产品1上,增距天线3固定安装在外包装4内距离RFID标签2不超过RFID标签2有效识别距离的位置。客户在选购产品时,采用识别装置5读取RFID标签2上的信息,用于进行防伪溯源识别。识别装置5可以是具有RFID功能的手机或者RFID读卡器。由于增距天线3实现能量的高效传递,解决了14443协议下HF RFID读取距离问题,提高识读距离后,可以不用开启产品外包装4实现RFID查询功能,增加了消费者的体验感、丰富了RFID标签2的应用领域。增距天线3采用无源方式,可以低成本实现距离提高一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L),所述线圈(L)的第一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并联的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线圈(L)的第二端分别与并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并联的第六电容(C6)和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五电容(C5)和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并联的第六电容(C6)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两端还并联有备用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并联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与线圈(L)的第一端连接,并联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线圈(L)的第二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L)、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安装在PCB基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均为贴片电容,精度为±1%,第一电容(C1)采用CC4-0402-100pf电容,第二电容(C2)采用CC4-0402-22pf电容,第五电容(C5)和第九电容采用CC4-0402-33pf电容,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采用CC4-0402-1pf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CB基材为沉金工艺低损耗的PCB基材。
6.应用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伪溯源增距天线的防伪溯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标签(2)、增距天线(3)和识别装置(5),所述的增距天线(3)分别与RFID标签(2)和识别装置(5)无线耦合,将RFID标签(2)上想信息传输到识别装置(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溯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识别装置(5)包括具有NFC功能的移动终端和RFID读卡器。
CN201922181401.2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Active CN210535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401.2U CN21053580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1401.2U CN21053580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35809U true CN210535809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9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1401.2U Active CN21053580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358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2310B (zh) 通用rfid标签和制造方法
CN101080729A (zh) 用于测试非接触式支付设备的基准装置
CN102831459A (zh) 使用超材料天线的rfid设备
MXPA04010053A (es) Circuito integrado con acoplamiento mejorado.
KR100693204B1 (ko) Nfc용 안테나, 그를 구비한 nfc 단말기, rf안테나, 그리고 그를 구비한 ic카드
CN102880898A (zh) 一种覆盖uhf全频段、自由空间和金属表面共用的超高频电子标签
EP2337313B1 (en) Intelligent RFID tag identifier
CN201117814Y (zh) 一种标签天线
CN104022768A (zh) 一种无源磁感按键装置
CN210535809U (zh) 一种防伪溯源增距天线及防伪溯源系统
CN200986970Y (zh) 一种高增益宽带的平衡天线
CN102819761B (zh) 一种具有防拆功能的超高频抗金属电子标签结构
CN209746550U (zh) 一种基于数模混合仿真平台的射频soc芯片的检测电路
CN102915459B (zh) 射频识别标签及其读写方法
CN101719943A (zh) 分离式手机卡贴
CN101065880B (zh) 带有y形全向天线的无触点标签
CN208722208U (zh) 一种信号加强装置
CN202662047U (zh) 一种iso14443type a协议的大功率rfid天线
CN205405562U (zh) 一种新型抗金属标签
CN208538163U (zh) 一种高频电子标签
CN201087909Y (zh) 一种文字字母构成的电子标签天线
KR20080013215A (ko) Rfid 태그
CN202736105U (zh) 一种基于人体环境的rfid电子标签
CN203720867U (zh) 智能电子标签
EP3568809B1 (en) Small differential electric field activated uhf rfid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