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5005U -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5005U
CN210515005U CN201921984706.0U CN201921984706U CN210515005U CN 210515005 U CN210515005 U CN 210515005U CN 201921984706 U CN201921984706 U CN 201921984706U CN 210515005 U CN210515005 U CN 210515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istor
interface
chip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847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Hongg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Yuanf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Yuanf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Yuanf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847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5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5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5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属于流通池领域,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信号采集接口、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组成,同时信号采集接口分为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和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接口模块通过各个接口与微控制模块中的控制芯片进行连接,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利用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可在不增加控制端口的情况下,最大可实现125级串行菊花链接,同时核心控制器采用TI公司高性能电源芯片进行独立供电,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属于流通池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的地表水站主要用于采集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等等地方,是将自然水通过检测,沉砂、清洗以及分析来进行传输。
流通池主要是为了承载流过的液体,当代流通池的控制电路进行地表水站的采配水以及对于水的检测以及数据监测。
当代的流通池电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流通池控制电路的安全性稳定性不够完整且抗干扰能力不强;
2. 在不增加控制端口的情况下,不能实现125级串行菊花链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信号采集接口、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组成,同时信号采集接口分为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和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模块由控制芯片U5、晶振管X1、按钮S1、收发器U7、电阻R7、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8、电容C10、电解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2组成;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44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0号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5的48号管脚与1号管脚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8号管脚、23号管脚、47号管脚、35号管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5的36号管脚和9号管脚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24号管脚输入24V电压;所述晶振管X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5号管脚连接,所述晶振管X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且输出24V电压,所述电解电容C9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按钮S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S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5V电压;所述收发器U7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收发器U7的5号管脚输出5V电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信号采集接口、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组成,其中所述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9号管脚连接;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0号管、31号管脚、32号管脚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5号管、26号管脚、27号管脚、28号管脚连接;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8号管、20号管脚、21号管脚、22号管脚、29号管脚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由桥式稳压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源芯片U2、差模滤波电感L1、接口P1、接口P2、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组成;其中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入端接24V电压,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1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2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且输入24电压;所述稳压芯片U1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1号管脚、3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且输入3V电压,所述电源芯片U2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包括抗干扰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7、接口P3;其中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7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8号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输入5V电压;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采集接口包括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和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其中所述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并联接入电路,所述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由隔离光电耦合器U4、隔离光电耦合器U5、接口P4、接口P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F1、电阻F2、电阻F3、电阻F4组成;其中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输出5V电压,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5号管脚、7号管脚与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5号管脚、7号管脚连接且接地,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V电压。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包括控制模组和输出接口模组;其中所述控制模组由串行级联芯片U3、电阻R21、电容C14组成,其中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6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0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8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模组由八组24V节点接口组成,其中每一组由发光二极管D4、MOS管Q1、接口P8、电阻R38、电阻R30、电阻R22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2和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2号管脚与所述接口P8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接口P8的2号管脚输出24V电压;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5号管脚与第一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号管脚与第二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2号管脚与第三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3号管脚与第四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4号管脚与第五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5号管脚与第六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6号管脚与第七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7号管脚与第八24V节点接口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用于地表水站的控制采配水流路系统,自动留样器采配水流路系统,质控仪采配水流路系统,及其他需要逻辑控制和信号采集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并行24VDC电源接口,方便电源向下级联。电源接口为全功能防反接设计,无论输入电源正负极是否反接,均能使电路正常运行;有别于防反接保护电路,电源接反后,自动保护,但电路无法正常运行;该设计最大限度的保护电路,保证电路正常运行,而且成本低,易实现;电源转换则采用金升阳模块化电源,品质可靠,输出稳定;核心控制器采用TI公司高性能电源芯片进行独立供电,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采用TI公司高性能抗干扰RS485芯片,最高可抵抗±15KV高压脉冲而不影响通信及芯片工作。该接口可实现端口物理通信地址,通信波特率等在线修改等操作,方便产品在其他嵌入式系统中集成;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使用台湾亿光隔离光耦,杜绝各种干扰信号对电路的直接影响,接口附近还设计了各种电源及同步接地端子,方便各种数字信号源或数字传感器的接入,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使用串行级联芯片+大功率MOS管实现24V节点的控制。使用大功率MOS管替代传统机械继电器,输出无触点,无损耗,无电磁辐射;最大负载电流5A。而使用的串行级联芯片成本低,性能可靠,在不增加控制端口的情况下,最大可实现125级串行菊花链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微控制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信号采集接口、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组成,同时信号采集接口分为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和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
其中所述微控制模块由控制芯片U5、晶振管X1、按钮S1、收发器U7、电阻R7、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8、电容C10、电解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2组成;所述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由桥式稳压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源芯片U2、差模滤波电感L1、接口P1、接口P2、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组成;,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包括抗干扰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7、接口P3;,所述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由隔离光电耦合器U4、隔离光电耦合器U5、接口P4、接口P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F1、电阻F2、电阻F3、电阻F4组成;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包括控制模组和输出接口模组;其中所述控制模组由串行级联芯片U3、电阻R21、电容C14组成;所述接口模组由八组24V节点接口组成,其中每一组由发光二极管D4、MOS管Q1、接口P8、电阻R38、电阻R30、电阻R22组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44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0号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5的48号管脚与1号管脚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8号管脚、23号管脚、47号管脚、35号管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5的36号管脚和9号管脚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24号管脚输入24V电压;所述晶振管X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5号管脚连接,所述晶振管X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且输出24V电压,所述电解电容C9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按钮S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S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5V电压;所述收发器U7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收发器U7的5号管脚输出5V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模块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9号管脚连接;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0号管、31号管脚、32号管脚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5号管、26号管脚、27号管脚、28号管脚连接;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8号管、20号管脚、21号管脚、22号管脚、29号管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入端接24V电压,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1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2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且输入24电压;所述稳压芯片U1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1号管脚、3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且输入3V电压,所述电源芯片U2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7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8号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输入5V电压;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输出5V电压,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5号管脚、7号管脚与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5号管脚、7号管脚连接且接地,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V电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6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0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8号管脚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2和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2号管脚与所述接口P8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接口P8的2号管脚输出24V电压;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5号管脚与第一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号管脚与第二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2号管脚与第三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3号管脚与第四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4号管脚与第五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5号管脚与第六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6号管脚与第七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7号管脚与第八24V节点接口连接。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路进行流通池的控制,其中控制电路由微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组成,微控制模块中通过控制芯片U5和收发器U7连接形成输入输出电路,配合晶振管X1、电容C11、电容C12形成保护电路,保护接口模块与微控制模块传输安全,以及在特殊情况的电路保护,按钮S1与电阻R7和电容C8形成开关电路,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其中电阻R20、电阻R19、电解电容C9和电容C10用于改变电压大小;在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电路中,桥式稳压二极管D1进行稳压保证接口输出安全,稳压芯片U1配合差模滤波电感L1以及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容C4形成稳压滤波电路,可以保证电路在整流滤波时有足够的稳定,电源芯片U2配合电容C5、电容C6和电解电容C3组成电源电路,进行电源的电压管理;在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中,抗干扰RS485芯片U6配合电阻R1至电阻R5和电容C7形成抗干扰电路,使接口P3可以稳定接收信号,在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中,配合接地接口P4、接口P5以及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和各个电阻可以杜绝干扰,信号稳定输出;在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电路中利用串行级联芯片U3和八组输出接口进行工作,在每一组的输出接口,利用MOS管Q1和发光二极管D4和接口P8组成输出接口,且每一组输出接口与串行级联芯片U3的输出端连接,串行级联芯片U3的输入端与电阻R21和电容C14连接,形成稳压支路,保证输入信号的稳定,并且串行级联芯片U3+大功率MOS管Q1可实现125级串行菊花链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利用所述微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接口模块中的各个接口;所述微控制模块由控制芯片U5、晶振管X1、按钮S1、收发器U7、电阻R7、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8、电容C10、电解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2组成;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44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0号管脚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5的48号管脚与1号管脚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8号管脚、23号管脚、47号管脚、35号管脚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5的36号管脚和9号管脚输入5V电压,所述控制芯片U5的24号管脚输入24V电压;所述晶振管X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2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5号管脚连接,所述晶振管X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1的一端和所述控制芯片U5的6号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9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10的一端连接且输出24V电压,所述电解电容C9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按钮S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S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5V电压;所述收发器U7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收发器U7的5号管脚输出5V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模块由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信号采集接口、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组成,其中所述接口模块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9号管脚连接;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0号管、31号管脚、32号管脚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25号管、26号管脚、27号管脚、28号管脚连接;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与所述控制芯片U5的38号管、20号管脚、21号管脚、22号管脚、29号管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2路24VDC电源并行接口由桥式稳压二极管D1、稳压芯片U1、电源芯片U2、差模滤波电感L1、接口P1、接口P2、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组成;其中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入端接24V电压,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入端接地,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1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桥式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所述接口P1的2号管脚和所述接口P2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和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连接且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解电容C2的正极和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差模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且输入24电压;所述稳压芯片U1的4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芯片U1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1号管脚、3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芯片U2的5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且输入3V电压,所述电源芯片U2的2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1路标准485通信接口包括抗干扰芯片U6、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7、接口P3;其中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5号管脚接地,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6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7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8号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输入5V电压;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口P3的2号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接口包括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和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其中所述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与所述2路触点信号采集接口并联接入电路,所述2路3-24VDC数字信号采集接口由隔离光电耦合器U4、隔离光电耦合器U5、接口P4、接口P5、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F1、电阻F2、电阻F3、电阻F4组成;其中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2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2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P4的1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口P4的3号管脚输出5V电压,所述接口P4的4号管脚与所述电阻F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5号管脚、7号管脚与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5号管脚、7号管脚连接且接地,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4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6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光电耦合器U5的8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且输出3V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8路24VDC输出控制接口包括控制模组和输出接口模组;其中所述控制模组由串行级联芯片U3、电阻R21、电容C14组成,其中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6号管脚与所述电容C14的一端连接且输入5V电压,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0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3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8号管脚接地;所述接口模组由八组24V节点接口组成,其中每一组由发光二极管D4、MOS管Q1、接口P8、电阻R38、电阻R30、电阻R22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38的一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D4的负极接地;所述MOS管Q1的1号管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2和所述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MOS管Q1的2号管脚与所述接口P8的1号管脚连接,所述MOS管Q1的3号管脚与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且接地;所述接口P8的2号管脚输出24V电压;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5号管脚与第一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1号管脚与第二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2号管脚与第三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3号管脚与第四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4号管脚与第五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5号管脚与第六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6号管脚与第七24V节点接口连接,所述串行级联芯片U3的7号管脚与第八24V节点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干扰芯片U6的型号为RS485。
CN201921984706.0U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Active CN210515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4706.0U CN2105150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84706.0U CN2105150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5005U true CN210515005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84706.0U Active CN210515005U (zh) 2019-11-18 2019-11-18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5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5953Y (zh) 通用输入输出装置
CN106208369A (zh) 一种智能型低压断路器的在线监控装置
CN206235714U (zh) 用于低压断路器检测的通讯模块
CN106297241B (zh) 智能电能表gprs掉电上报系统
CN201562357U (zh) 自动抄表系统的数据集中器
CN205844498U (zh) 一种适用于智能变电站用的高精度电池巡检测量电路
CN206236264U (zh) 一种中压载波系统
CN210515005U (zh) 一种流通池控制电路
CN205582255U (zh) 一种用于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适配器
CN108417002A (zh) 一种用于水表的高性能mbus采集器
CN104767081A (zh) 一种可组态的无线智能插座
CN108566243B (zh) 一种基于fpga的光接口1+1保护隔离型多业务以太网光端机
CN207218672U (zh) 一种uart通讯扩展nb‑iot的新型装置
CN109541297A (zh) 一种适用于电子式电能表的电能脉冲采集装置
CN204517786U (zh) 数字量输出单元及数字量输出板卡
CN210515631U (zh) 高适配性的远程抄表集中器
CN204855748U (zh) 一种基于arm平台多通道切换的电池巡检处理电路
CN204631588U (zh)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集成主控单元
CN204101924U (zh) 基于双机热备系统的rtu
CN209267263U (zh) 用于网关掉电续传的备用电源
CN209299232U (zh) 开关量输入电路
CN206557281U (zh) 电力能效监测终端
CN206584191U (zh) 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首部控制器
CN101252289B (zh) 一种断路器的短消息通知装置
CN207964933U (zh) 输电线路带电指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No. A-91, Chuangzhi Industrial Park, No. 37 Shenzhou Road, Lukou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Honggu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56 No. d-54, Chuangzhi Industrial Park, 37 Shenzhou Road, Lukou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Jiangning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Yuanf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