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4710U -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4710U
CN210514710U CN201921637934.0U CN201921637934U CN210514710U CN 210514710 U CN210514710 U CN 210514710U CN 201921637934 U CN201921637934 U CN 201921637934U CN 210514710 U CN210514710 U CN 210514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laser
light
polaroid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793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航
陆建东
马慧玲
葛燕妮
朱瓒
陈利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gta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gt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gt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gta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793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4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4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4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属于照明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激光耦合装置、偏振片、光纤、光源模组、汇聚透镜、检测器、控制装置;所述光纤一端连接光源模组,另一端具有面朝偏振片的光纤接头插芯;激光耦合装置发射的激光经偏振片透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光线通过光纤传播至光源模组,光源模组中激光激发成白光,部分白光漫反射反向耦合至所述偏振片,所述偏振片将非偏振方向的光线反射给所述汇聚透镜,所述汇聚透镜将光线汇聚于所述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反射的光能量或波长,反馈光纤正常或异常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以控制激光耦合装置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使用纤内反馈方式,节约成本和人力物力,且将反馈耦合设计为一体,封装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研究的激光照明系统,是利用高功率激光,在常规的廉价的通信用玻璃光纤内部传输,最后输出到远端灯具,激发光源模组。因此光线内部传输的光功率密度非常高,存在很大能量,一旦发生异常故障,光路受阻,需要立即及时关闭光源电源,切断不可控的高能量隐患。
现有技术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在远端光源模组端利用硅光电池等光电转换器件采集光能得到电能转换,再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返回主机光电箱。无线都是433M或者2.4GISM频段,一旦现场环境中无线电频谱被严重干扰或者阻塞,整个系统就会失去保护,这相当于打仗时通信系统被敌人瘫痪。可见,无线方式存在被干扰的风险,并且传输也存在相应延迟。第二种,在已有传输光纤的基础上增加一根回光光纤,利用该回光光纤来检测远端荧光粉激发的状况。此方案的缺点:反馈需要单独设置一根光纤,成本高,会使得产品体积更大,封装更复杂,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
发明专利CN201210063216.3公开了具有自检验功能的光纤电弧光检测装置,并具体公开了装置包括弧光探头、光纤和光电转换单元,所述弧光探头通过光纤和光电转换器连接,其中,所述弧光探头的光学窗口端与光纤之间设置有荧光材料。该发明能够克服传统的点式光纤弧光传感器在传感器自身故障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信号丢失和误操作,但无法检测到故障后自动切断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纤内反馈系统,使用纤内反馈方式,节约成本和人力物力,且将反馈耦合设计为一体,封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包括激光耦合装置、偏振片、光纤、光源模组、汇聚透镜、检测器、控制装置;所述光纤一端连接光源模组,另一端具有面朝所述偏振片的光纤接头插芯;所述激光耦合装置发射的激光经所述偏振片透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所述光线通过光纤传播至所述光源模组,光源模组中激光激发成白光,部分白光漫反射反向耦合至所述偏振片,所述偏振片将非偏振方向的光线反射给所述汇聚透镜,所述汇聚透镜将光纤汇聚于所述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反射的光能量或波长,反馈光纤正常或异常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以控制激光耦合装置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使用纤内反馈的方式,出射光纤和反馈光纤共用一条光纤,相比现有技术的纤外反馈方案中需要多一根反馈光纤而言,更节约成本;其次,本实用新型耦合反馈一体,封装更加方便,节省人力物力。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耦合装置包括激光光源、耦合透镜;所述激光光源发射激光经耦合透镜耦合后,通过偏振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光源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偏振片为线偏振片或具有一定曲率的偏振片。
作为优选,所述偏振片按照其偏振方向与激光光线偏振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器包括照度传感器或波长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偏振片向所述激光耦合装置侧倾斜30度或45度或60度放置。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接头插芯为由F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F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
作为优选,所述光纤为塑料光纤,多模光纤,玻璃光纤中的一种。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1)摆脱了电的束缚,凸显了高安全的特点。主要解决了高压环境下电线可能会漏电,以及不允许带电进入易燃易爆物储藏的室内的问题。
(2)使用纤内反馈的方式,出射光纤和反馈光纤共用一条光纤,比纤外反馈需要多一根反馈光纤更节约成本。
(3)使用偏振片的方式,使得光源传输和反馈共用一根光纤成为可能,结构设计更简单化。
(4)反馈耦合一体,封装更加方便,节省了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纤内反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包括激光耦合装置、偏振片3、光纤、光源模组5、汇聚透镜6、检测器7、控制装置11。所述光纤一端连接光源模组5,另一端具有面朝所述偏振片3的光纤接头插芯4。所述激光耦合装置发射的激光经所述偏振片3透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4。所述光线通过光纤传播至所述光源模组5,所述光源模组5中激光激发成白光,部分白光漫反射反向耦合至所述偏振片3,所述偏振片3将非偏振方向的光线反射给所述汇聚透镜6,所述汇聚透镜6将光纤汇聚于所述检测器7。所述检测器7用于检测反射的光能量或波长,反馈光纤正常或异常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11,以控制激光耦合装置断工作状态。
所述激光耦合装置激光光源12、耦合透镜2。所述激光光源12发射激光经耦合透镜2耦合进偏振片3。所述激光光源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中的一种。
所述检测器包括照度传感器或波长传感器。当检测到反射的光能量正常,则光源正常工作;当检测到反射的光能量超过正常值时,则认为反射回来的光能量异常,则证明光纤发生异常故障,反馈光纤异常信号给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控制激光光源12断电。当检测到反射的光波长峰值为正常值时,则光源正常工作;当检测到反射的光波长峰值超过正常值时,则认为反射回来的光线异常,反馈异常信号给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控制激光光源12断电。
所述光纤为塑料光纤或玻璃光纤或多模光纤。
所述光源模组为能够将激光激发成白光且能将光线反射回反射镜的模组,如荧光帽。
所述偏振片对入射光具有遮蔽和透过的功能,可使纵向光或横向光一种透过,激光的偏振特性良好。所述偏振片可以为线偏振片或具有一定曲率的偏振片。当偏振片方向与激光光线一致,可保证99%以上的光线通过线偏振片。所述偏振片向所述激光耦合装置侧倾斜30度或45度或60度。以图1为优选示例,所述偏振片向所述激光耦合装置侧倾斜45度放置。
所述光纤接头插芯4已经做了光纤对准设计,使得耦合进光纤接头插芯的光线在纤芯中心轴处汇聚成一条焦线。所述光纤接头插芯为由F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F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其他接头插芯。
所述控制模块为光电箱,用于处理检测设备发送来的检测信号,并根据处理后的信号发送逻辑命令给激光光源,用以控制激光光源的通断电工作。所述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之间电连接或无线连接。
以采用线偏振片的激光照明反馈为例。激光光源12发射激光,通过耦合透镜2将光源耦合进入光纤插芯4,在耦合透镜2和光纤之间放置线偏振片3,线偏振片方向与光线平行。光纤接头插芯4接收光线,通过光纤传播至光源模组5,激光照射光源模组反射一部分白色荧光,当光线沿光纤至线偏振片3后反射,实验表明95%以上的反射回来的散射光不能通过线偏振片。反射的散射光通过汇聚透镜6将光线汇聚于检测装置7。检测装置7检测反射的白光能量,若反射回来的白光能量异常,则证明光纤发生异常故障,检测装置7将信号传给控制装置11,控制装置11控制激光光源12,实现断电。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耦合装置、偏振片、光纤、光源模组、汇聚透镜、检测器、控制装置;所述光纤一端连接光源模组,另一端具有面朝所述偏振片的光纤接头插芯;所述激光耦合装置发射的激光经所述偏振片透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光线通过光纤传播至所述光源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中激光激发成白光,部分白光漫反射反向耦合至所述偏振片,所述偏振片将非偏振方向的光线反射给所述汇聚透镜,所述汇聚透镜将光纤汇聚于所述检测器;所述检测器用于检测反射的光能量或波长,反馈光纤正常或异常信号给所述控制装置,以控制激光耦合装置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耦合装置包括激光光源、耦合透镜;所述激光光源发射激光经耦合透镜耦合后,通过偏振片进入光纤接头插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为线偏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按照其偏振方向与激光光线偏振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包括照度传感器或波长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片向所述激光耦合装置侧倾斜30度或45度或60度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插芯为由F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F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U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或者为由LC接头和APC插芯构成的接头插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内反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塑料光纤,多模光纤,玻璃光纤中的一种。
CN201921637934.0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Active CN210514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7934.0U CN21051471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7934.0U CN21051471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4710U true CN210514710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2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7934.0U Active CN21051471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47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570A (zh) * 2019-09-29 2019-12-13 浙江光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8570A (zh) * 2019-09-29 2019-12-13 浙江光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1503A (zh) 一种光纤反馈系统
CN105637787B (zh) 通过光波导同时进行数据和功率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US7088437B2 (en) Optical fibre means
CN102854581B (zh) 具有更小型腔尺寸的光模块及其制造和使用方法
CN105723576A (zh) 光纤激光装置
CN210514710U (zh)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CN110542025B (zh) 一种偏光反馈系统
CN210424574U (zh) 一种光纤反馈系统
CN210424573U (zh) 一种光纤控制系统
CN210567627U (zh) 一种偏光反馈系统
WO2020246375A1 (ja) 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の光コネクタ及び給電装置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ー給電システム
CN103487899B (zh) 一种单纤双向光收发器件
CN102622847B (zh) 反射式点型光纤感烟火灾探测器
CN110568570A (zh) 一种纤内反馈系统
CN109244816A (zh) 一种带功率监控装置的光纤合束器及其功率监控方法
CN210568285U (zh) 一种光开关模块、终端控制系统
CN216355284U (zh) 波长合束器、多波长泵浦源组件及光纤激光器
CN204758878U (zh) 可插拔可监控的可调光衰减器
CN107093835A (zh) 一种基于lidar系统的激光光源
CN108110736A (zh) 一种电弧光保护装置
US20150341111A1 (en) Communication light detector
CN210431378U (zh) 一种光开关装置、照明系统
CN110529761A (zh) 一种光纤控制系统
CN110440225A (zh) 一种光开关模块、终端控制系统
WO2020032148A1 (ja) 光パワー伝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e-405-406, No. 198, Qid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uangta Safet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E-405-406, 198 Kaidi Road,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UANGTA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