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11137U -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11137U
CN210511137U CN201921895033.1U CN201921895033U CN210511137U CN 210511137 U CN210511137 U CN 210511137U CN 201921895033 U CN201921895033 U CN 201921895033U CN 210511137 U CN210511137 U CN 210511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shell
waterproof
cover
flash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950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健
曾瑞萍
陈水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Moulds & Tools (xiam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Moulds & Tools (xiam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Moulds & Tools (xiamen)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Moulds & Tools (xiamen)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950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11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11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11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手电筒的防水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与壳体其中一端连接的端盖,与壳体另一端连接罩体,在壳体与端盖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密封件,在壳体与罩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防水密封件,在罩体上设置有第一防水密封件将罩体上的通孔,在端盖与罩体上分别套设有第一弹性防撞件和第二弹性防撞件,在端盖的凹槽内设置有缓冲垫片以及导电顶针。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手电筒防水密封性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背景技术
面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范围、爱好的扩大,户外活动的兴起,在这户外活动过程中,不但时常会用到照明设备,还会发生一些紧急情况,需要借助一定设备进行求助、求救,并且还要求该类型产品需要具备包括防水、防撞等功能来适应多种环境。
在公开号为CN10578274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电筒,该多功能手电筒包括壳体、灯罩、灯泡、按钮、端盖和防滑垫;壳体一端与端盖卡接固定,另一端与灯罩螺纹连接;灯泡安装在壳体内;用于控制灯泡开关的按钮设置在壳体的外圈一侧;起到固定作用的防滑垫设置在端盖的底部。
现有技术中类似与上述的,其手电筒包括设置于筒体内部的电池仓、电源板、控制板以及LED灯板,电池仓内存放有以供手电筒使用的电池,电源板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及控制按钮的输入,通过将电源板上的按钮信息传输到控制板上并进行处理之后再将反馈信号传输到LED灯板上体现,不同的反馈信号将发出不同亮度、颜色的光;传统手电筒中是在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金属片以连接在电源板上,在端盖上设置有金属片,在旋紧端盖时,端盖上的金属片与壳体内壁上的金属片接触,使得手电筒内部形成完整的电回路。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现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一端与端盖卡接固定,另一端与灯罩螺纹连接,其中在这两处连接处均存在一定的缝隙,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将由缝隙中进入壳体内并损坏手电筒内部的运转,在按钮安装到壳体上时,在壳体与按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缝隙,也存在外界水分进入的情况,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具有提高手电筒防水密封性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包括呈圆柱管状设置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其中一端的端盖以及安装于壳体另一端的罩体,还包括若干件设置于罩体靠近壳体的一端上的按钮,各按钮均与控制手电筒发光体照明的电源板电连接,罩体靠近壳体的一端设有若干道环罩体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通孔,各按钮穿过通孔伸出罩体外,在罩体靠近壳体的一端上套设有将各道通孔包裹的第一防水密封件;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防水密封件,壳体与罩体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三防水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按钮处设置第一防水密封件将按钮与罩体之间的缝隙处密封,从而起到防止外界水分从按钮与罩体之间的缝隙处渗透进入手电筒内部而影响手电筒的使用;通过在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二防水密封件,将防止外界水分从端盖与壳体连接处的缝隙处渗透进入而影响手电筒的使用;在罩体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三防水密封件,将防止外界水分从壳体与罩体之间的连接处渗透进入手电筒内部而影响手电筒的使用;如此设置,将大大提高手电筒的防水密封性能,使得手电筒在潮湿的野外环境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防水密封件远离壳体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道沿第一防水密封件轴线方向等距排布且沿第一防水密封件周向设置的防水凸块,在罩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与各道防水凸块相适配的防水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防水密封件与罩体外壁上设置防水凸块与防水凹槽配合,将防止外部水顺罩体斜处倒流入手电筒内部,将进一步的增强第一防水密封件与罩体之间的防水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防水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按钮上延伸出罩体外的一端相适配的弹性凸起,各弹性凸起均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用于标识区别不同按钮的功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水密封件上设置与按钮相适配的弹性凸起,使得使用者可以快速找到按钮的位置,通过将各弹性凸起设置成不同颜色的状态来区分按钮的不同性能,特定颜色按钮对应着特定的功能,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端盖远离壳体的一端沿端盖的径向延伸有环端盖周向设置的第一外缘部,第一外缘部的上表面与壳体远离罩体的一端抵触,端盖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罩体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罩体上位于螺纹连接处与第一防水密封件之间的位置上延伸设置有环罩体周向设置的第二外缘部,第二外缘部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的一侧面与壳体远离端盖的一端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盖旋进壳体时,存在旋进深度太深而损坏手电筒内部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外缘部来限定端盖的旋进深度,在罩体与壳体螺纹旋紧连接时也会存在以上情形,故在罩体上设置第二外缘部来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壳体上远离罩体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槽,第二防水密封件套设于端盖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一外缘部上表面上,当端盖与壳体锁紧螺纹连接时,第一连接槽与第二防水密封件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壳体上远离端盖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槽,第三防水密封件套设于罩体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二外缘部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的一侧面上,当罩体与端盖锁紧螺纹连接时,第二连接槽与第三防水密封件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端盖与壳体之间螺纹旋紧连接时,通过第一连接槽将第二防水密封件抵紧,第二防水密封件压力作用下将发生变形,将第二连接槽填充,使得端盖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提高;在壳体与罩体之间的连接处也设置有第二连接槽与第三防水密封件配合,进一步提高壳体与罩体连接处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端盖上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一弹性防撞件,罩体远离壳体的一端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弹性防撞件,第一弹性防撞件与第二弹性防撞件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沿壳体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手电筒的端盖以及罩体上设置第一弹性防撞件以及第二弹性防撞件,当手电筒掉落时,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防撞件以及第二弹性防撞件将能够对手电筒起到一个缓冲以及保护的作用,通过在第一弹性防撞件以及第二弹性防撞件外壁上设置弧形槽能够提供第一弹性防撞件以及第二弹性防撞件的弹性形变空间,同时如此设置后的第一弹性防撞件以及第二弹性防撞件也具有比较舒适的手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弹性防撞件与远离壳体的一端延伸设置有若干道环第一弹性防撞件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支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手电筒端盖朝下放置沙堆上时,手电筒很难稳定放置,通过在第一弹性防撞件上设置若干个支脚,将各个支脚插入沙堆中使得手电筒得到多点支撑,使得手电筒放置更加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端盖上靠近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缓冲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晃动手电筒时,壳体内部的电池将来回的晃动撞击手电筒内部结构以及端盖,容易导致端盖松动,长时间将影响手电筒的使用,通过设置缓冲垫片对电池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电池晃动对手电筒使用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端盖上设置有靠近壳体的一端且位于缓冲垫片圆心位置的导电顶针,导电顶针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设置于端盖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电顶针使得电池与端盖之间更好的电连接,在壳体内侧壁上设置有金属片以连接在电源板上,在端盖上设置有金属片,端盖上的金属片与导电顶针连接,在旋紧端盖时,电池与导电顶针连接,端盖上的金属片与壳体内壁上的金属片接触,使得手电筒内部形成完整的电回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罩体上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与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低压指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低压指示口将能够提示使用者该手电筒的电量状态,提醒使用者及时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罩体上通孔以用于供各按钮通过并在罩体上设置第一防水密封件将通孔包裹,在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二防水密封件,在壳体与罩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二防水密封件,通过如此设置将很大程度上提到手电筒的防水密封性能;
(2)通过在端盖与壳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连接槽与第一外缘部,在壳体与罩体的连接处设置第二连接槽与第二外缘部,将进一步的提高壳体与端盖、罩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3)通过在端盖上设置第一弹性防撞件,在罩体上设置第二弹性防撞件来提高手电筒的防撞性能,在罩体上设置以用于提示使用者及时充电的低压指示口,通过如此设置将提高手电筒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局部B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C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端盖;3、罩体;4、按钮;5、通孔;6、第一防水密封件;7、第二防水密封件;8、第三防水密封件;9、防水凸块;10、防水凹槽;11、弹性凸起;12、第一外缘部;13、第二外缘部;14、第一连接槽;15、第二连接槽;16、第一弹性防撞件;17、第二弹性防撞件;18、弧形槽;19、支脚;20、凹槽;21、缓冲垫片;22、导电顶针;23、弹性连接件;24、低压指示口;25、长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局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命名中的“第一”、“第二”仅为用于区分结构,不代表先后顺序。
实施例一: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如图1所示,包括呈圆柱管状设置的壳体1、安装于壳体1其中一端的端盖2以及安装于壳体1另一端的罩体3;在端盖2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防水密封件7,设置第二防水密封件7以用于封闭端盖2与壳体1的连接处,在壳体1与罩体3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以用于封闭壳体1与罩体3的连接处的第三防水密封件8。
如图1所示,罩体3内设置有发光体,壳体1内设置有电池,罩体3内还设置有电源板,电源板分别电性连接于发光体与电池,电源板用于将电池转换为发光体所需的工作电压,电源板上电连接有若干件设置于罩体3内部的按钮4,在罩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有若干道环罩体3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通孔5,各件按钮4均穿过通孔5伸出罩体3外,在罩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上套设有将各道通孔5包裹的第一防水密封件6,如此设置,将设置于罩体3上的按钮4与罩体3之间的缝隙处封闭,进一步提高手电筒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罩体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上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弹性防撞件17,在第二弹性防撞件17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沿壳体1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弧形槽18,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防撞件17来缓冲罩体3受到撞击以起到保护罩体3的效果,通过设置弧形槽18来进一步提高第二弹性防撞件17的防撞性能以及触摸舒适感;进一步的,在罩体3上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与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低压指示口24,当手电筒处于低电量状态时,低压指示口24将可以提醒使用者及时进行充电。
其中,结合图2、图5所示,进一步的,在第一防水密封件6远离壳体1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道沿第一防水密封件6轴线方向等距排布且沿第一防水密封件6周向设置的防水凸块9,在罩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与各道防水凸块9相适配的防水凹槽10,通过防水凹槽10与防水凸块9的配合将进一步增强第一防水密封件6与罩体3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的,在第一防水密封件6上设置有与按钮4上延伸出罩体3外的一端相适配的弹性凸起11,通过设置弹性凸起11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凸起形状的手感来快速找到按钮4的位置,将各弹性凸起11均设置成不同的颜色的按钮4,不同颜色的按钮4对应着不同功能,红色按钮4对应关闭,绿色按钮4对应开启,白色按钮4对应其他功能的光效。
如图2、图3所示,在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与罩体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罩体3上位于螺纹连接处与第一防水密封件6之间的位置上延伸设置有环罩体3周向设置的第二外缘部13,在壳体1上远离端盖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1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槽15,第二连接槽15的内壁呈弧面设置,第三防水密封件8套设于罩体3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二外缘部13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的一侧面上,当壳体1与罩体3锁紧连接时,第二外缘部13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的一侧面与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抵触,第二连接槽15的内壁与第三防水密封件8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槽15将进一步增强壳体1与罩体3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设置第二外缘部13来防止罩体3与壳体1之间旋紧过度而损坏到手电筒内部的结构。
结合图2、图4所示,在壳体1远离罩体3的一端与端盖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在端盖2远离壳体1的一端沿端盖2的径向延伸有环端盖2周向设置的第一外缘部12,在壳体1上远离罩体3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1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槽14,第一连接槽14的内壁呈弧形设置,第二防水密封件7套设于端盖2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一外缘部12上表面上,当壳体1与端盖2锁紧连接时,第一外缘部12的上表面与壳体1远离罩体3的一端抵触,第一连接槽14的内壁与第二防水密封件7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槽14将进一步增强壳体1与端盖2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通过设置第一外缘部12来防止罩体3与壳体1之间旋紧过度而损坏到手电筒内部的结构。
结合图1、图4所示,在端盖2上靠近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0,在凹槽20内嵌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缓冲垫片21,通过设置缓冲垫片21来缓冲壳体1内部的电池对端盖2的撞击;端盖2上设置有靠近壳体1的一端且位于缓冲垫片21圆心位置的导电顶针22,导电顶针22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3,弹性连接件23设置于端盖2内,在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金属片以连接在电源板上,在端盖2上设置有金属片,端盖2上的金属片与导电顶针22连接,在旋紧端盖2时,电池与导电顶针22连接,端盖2上的金属片与壳体1内壁上的金属片接触,使得手电筒内部形成完整的电回路;具体的,弹性连接件23设置为弹簧。
进一步的,在端盖2远离壳体1的一端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一弹性防撞件16,在第一弹性防撞件16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沿壳体1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弧形槽18,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防撞件16来缓冲罩体3受到撞击以起到保护罩体3的效果,通过设置弧形槽18来进一步提高第一弹性防撞件16的防撞性能以及触摸舒适感;进一步的,第一弹性防撞件16与远离壳体1的一端延伸设置有若干道环第一弹性防撞件16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支脚19,通过设置支脚19提高手电筒的竖直放置更加的稳定。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在壳体1上外壁上设置有沿壳体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槽25,使用者可以感知长形槽25的位置并根据长形槽25与按钮4的相对位置来判断按钮4的位置,将方便使用者在光线较差的环境下快速找到按钮4并开启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罩体3与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旋紧连接,将电池放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仓内并将端盖2对准壳体1远离罩体3的一端旋紧连接,在端盖2的一端套设第一弹性防撞件16,在罩体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上套设第二弹性防撞件17,在手电筒掉落时,第一弹性防撞件16与第二弹性防撞件17首先触地,此时第一弹性防撞件16与第二弹性防撞件17将起到缓冲手电筒的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按下特定颜色的按钮4,不同颜色的按钮4对应着不同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包括呈圆柱管状设置的壳体(1)、安装于壳体(1)其中一端的端盖(2)以及安装于壳体(1)另一端的罩体(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件设置于罩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上的按钮(4),各所述按钮(4)均与控制手电筒发光体照明的电源板电连接,所述罩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有若干道环罩体(3)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通孔(5),各所述按钮(4)穿过通孔(5)伸出罩体(3)外,在所述罩体(3)靠近壳体(1)的一端上套设有将各道通孔(5)包裹的第一防水密封件(6);所述端盖(2)与壳体(1)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防水密封件(7),所述壳体(1)与罩体(3)的连接处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三防水密封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密封件(6)远离壳体(1)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若干道沿第一防水密封件(6)轴线方向等距排布且沿第一防水密封件(6)周向设置的防水凸块(9),在罩体(3)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与各道防水凸块(9)相适配的防水凹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密封件(6)上设置有与按钮(4)上延伸出罩体(3)外的一端相适配的弹性凸起(11),各所述弹性凸起(11)均设置成不同的颜色以用于标识区别不同按钮(4)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远离壳体(1)的一端沿端盖(2)的径向延伸有环端盖(2)周向设置的第一外缘部(12),所述第一外缘部(12)的上表面与壳体(1)远离罩体(3)的一端抵触,所述端盖(2)与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罩体(3)与壳体(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罩体(3)上位于螺纹连接处与第一防水密封件(6)之间的位置上延伸设置有环罩体(3)周向设置的第二外缘部(13),所述第二外缘部(13)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的一侧面与壳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远离罩体(3)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1)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一连接槽(14),所述第二防水密封件(7)套设于端盖(2)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一外缘部(12)上表面上,当端盖(2)与壳体(1)锁紧连接时,所述第一连接槽(14)与第二防水密封件(7)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所述壳体(1)上远离端盖(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壳体(1)内壁周向设置的第二连接槽(15),所述第三防水密封件(8)套设于罩体(3)外壁上且设置于第二外缘部(13)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的一侧面上,当罩体(3)与端盖(2)锁紧连接时,所述第二连接槽(15)与第三防水密封件(8)的外环面贴合抵紧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上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一弹性防撞件(16),所述罩体(3)远离壳体(1)的一端套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第二弹性防撞件(17),所述第一弹性防撞件(16)与第二弹性防撞件(17)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道沿壳体(1)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弧形槽(1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防撞件(16)与远离壳体(1)的一端延伸设置有若干道环第一弹性防撞件(16)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支脚(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上靠近壳体(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0),所述凹槽(20)内嵌设有呈环状设置的缓冲垫片(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2)上设置有靠近壳体(1)的一端且位于缓冲垫片(21)圆心位置的导电顶针(22),所述导电顶针(22)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3),所述弹性连接件(23)设置于端盖(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上远离第一防水密封件(6)与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低压指示口(24)。
CN201921895033.1U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Active CN210511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5033.1U CN210511137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95033.1U CN210511137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11137U true CN210511137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4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95033.1U Active CN210511137U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11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85335B1 (en) Structure of a camping lamp
CN210511137U (zh) 一种多功能式防水手电筒
CN206148659U (zh) 航空插头座
CN202580677U (zh) 一种led工矿灯
CN201606677U (zh) 便携两用照明灯
CN102691979B (zh) 固定结构及含有该固定结构的电筒
CN203694577U (zh) 多功能骰子
CN103346038A (zh) 一种发光键盘
CN208107704U (zh) 一种可充电式led帽灯
CN220269176U (zh) 一种自带备用电池的手电筒
CN208048535U (zh) 一种照明水杯及其杯盖
CN205372172U (zh) 手电筒
CN205670696U (zh) 一种具备指示功能的充电枪插座
CN218001319U (zh) 氛围灯
CN205557365U (zh) 一种led交通警示柱
CN211289830U (zh) 一种睡眠灯结构
CN203980029U (zh) 矿用隔爆型led巷道灯
CN215372147U (zh) 一种防潮、防尘户外用台灯
CN211694585U (zh) 一种吸顶灯
CN212840821U (zh) 一种户外运动多功能照明装置
CN209895568U (zh) 一种可旋转伸缩usb直充式激光指示器
CN213630343U (zh) 一种户外照明电源
CN219775671U (zh) 一种通过挤压与拧压相互配合的防水结构
CN108105612A (zh) 一种野营手电筒
CN210511384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使用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