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5961U -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5961U
CN210505961U CN201921244447.8U CN201921244447U CN210505961U CN 210505961 U CN210505961 U CN 210505961U CN 201921244447 U CN201921244447 U CN 201921244447U CN 210505961 U CN210505961 U CN 210505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water
pipe
sewage treatment
domestic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444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宇扬
李洁
王姝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engtai Yu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u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u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u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444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5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5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5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将MBBR工艺技术与传统两级AO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生化处理工段的性能,提升了生化反应区的容积负荷,整套系统耐冲击性强,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可有效应对生活污水排水水量水质阶段性变化大的特点,同时缩小了设备占地面积。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的结合使用并且集成于一体化设备中,反硝化滤池(DNBF)是一种新型的生化深度处理技术,在深度去除总氮的同时完成深度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SS及悬浮态的COD,可有效提升出水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环保要求的不断加大,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大型城镇生活污水还是小型农村生活污水都存在水质污染指标的变化,尤其是COD、氨氮、总氮、总磷的指标和常规生活污水指南参数有明显的提高。势必对传统的处理工艺和方法提出了新一轮的考验。
传统常规的处理工艺和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其常态化、稳定化的出水标准和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质量,整体设备性能稳定且缩小了占地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设置在生化处理系统的后端,所述生化处理系统沿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包括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和物化反应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反硝化滤池。
优选地,所述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包括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以及二级好氧区;所述物化反应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包括初沉淀区、混凝反应区和混凝沉淀区,每两个相邻处理区通过隔板分离开来。
优选地,所述一级缺氧区包括污水的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下方的布水斗、污泥的回流管、出水堰槽以及在其底部设置的潜水推流器;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一级缺氧区的顶部,所述布水斗设置在进水管的下方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回流管设置在其顶部,所述出水堰槽设置在所述以及缺氧区和以及好氧区之间的所述隔板的上部,在一级缺氧区的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
优选地,所述一级好氧区和二级好氧区包括接水管、出水堰槽、设置在好氧区底部的好氧区曝气系统、在处理区中部填充有若干MBBR专用填料以及填料隔离板;所述接水管连接在上一处理的缺氧区的出水堰槽中,接水管伸入到好氧区底部,所述MBBR专用填料为球状载体并分散分布在好氧区内,所述侧面填料隔离板将好氧区分别分割出隔离区,在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以及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连接在所述隔离区的底部,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流泵上,混合液回流管另一端回流伸入到上一处理的缺氧区内,所述出水堰槽设置在所述隔离区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二级缺氧区包括接水管、潜水推流器以及出水堰槽,所述接水管连接在上一工序好氧区的出水堰槽上并延伸至二级缺氧去底部,出水堰槽设置在与二级好氧区设置的隔板上部,在二级缺氧区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
优选地,所述初沉淀区包括中心筒、设置在初沉淀区底部的污泥泵以及沉淀区集水堰槽,所述中心筒通过水管与二级好氧区的所述出水堰槽连接,所述污泥泵的四侧连接有四块倾斜导板组成的泥斗,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设置在初沉淀区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混凝反应区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气动搅拌装置以及与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接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接水管伸入到期底部。
优选地,所所述混凝沉淀区包括混凝沉淀区接水管、斜管填料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静压排泥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区接水管连接在混凝沉淀区的上部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斜管填料设置在混凝沉淀区的中部,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有由倾斜的导板组成的漏斗状的泥斗,在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出水堰槽。
优选地,所述反硝化滤池包括布水管、专用滤料以及出水口,所述布水管设置在反硝化滤池的上部,在所述布水管的下方填充有所述专用滤料,所述专用滤料的下方设置有一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球状载体的内部填充有六面体生物载体,且在在载体上加工有若干微孔,以使得载体内附着大量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将MBBR工艺技术与传统两级 AO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生化处理工段的性能,提升了生化反应区的容积负荷,整套系统耐冲击性强,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可有效应对生活污水排水水量水质阶段性变化大的特点,同时缩小了设备占地面积。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的结合使用并且集成于一体化设备中,反硝化滤池(DNBF)是一种新型的生化深度处理技术,在深度去除总氮的同时完成深度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 SS及悬浮态的COD,可有效提升出水水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中进行有氧和缺氧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中进行沉淀以及硝化反应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沉淀区俯视结构图。
附图中,一级缺氧区1、一级好氧区2、二级缺氧区3、二级好氧区4、初沉淀区5、混凝反应区6、混凝沉淀区7、反硝化滤池8、进水管9、布水斗10、缺氧区专用填料11、潜水推流器12、污泥回流管13、出水堰槽14、接水管15、混合液回流管16、MBBR专用填料17、好氧区曝气系统18、填料隔离板19、回流泵20、中心筒21、沉淀区集水堰槽22、混凝反应区接水管23、污泥泵24、气动搅拌装置25、混凝沉淀区接水管26、斜管填料27、静压排泥系统28、布水管29、专用滤料30、出水口31、泥斗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设置在生化处理系统的后端,所述生化处理系统沿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包括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和物化反应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反硝化滤池8。本工艺组合将生化处理系统、深度处理系统集成于一体,采用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为核心基础工艺,MBBR作为好氧工段主体工艺,采用物化反应系统(初沉池+混凝沉淀池)进一步去除总磷、SS。末端进行深度处理反硝化滤池8(DNBF)进一步对出水稳定达标起到保障作用。
优选地,所述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包括一级缺氧区1、一级好氧区2、二级缺氧区3以及二级好氧区4;所述物化反应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包括初沉淀区5、混凝反应区6和混凝沉淀区7,每两个相邻处理区通过隔板分离开来。采用分隔处理的方式,使得处理效果更好,针对性更强。
优选地,所述一级缺氧区1包括污水的进水管9、设置在进水管9下方的布水斗10、污泥的回流管、出水堰槽14以及在其底部设置的潜水推流器12;所述进水管9设置在一级缺氧区1的顶部,所述布水斗10设置在进水管9的下方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回流管设置在其顶部,所述出水堰槽14设置在所述以及缺氧区和以及好氧区之间的所述隔板的上部,在一级缺氧区1的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11。一级缺氧区1上部有污水进水管9,有污泥回流管13,污水通过布水斗10 到达缺氧区底部,且通过布水斗10缓冲了进水的冲击力,保证了缺氧区内的缺氧区专用填料11不会被破坏,内部有缺氧区专用填料11,底部设置有潜水推流器12,可有效防止活性污泥沉淀在底部,同时起到搅拌作用。
优选地,所述一级好氧区2和二级好氧区4包括接水管15、出水堰槽14、设置在好氧区底部的好氧区曝气系统18、在处理区中部填充有若干MBBR专用填料 17以及填料隔离板19;所述接水管15连接在所述出水堰槽14中,接水管15伸入到好氧区底部,所述MBBR专用填料17为球状载体并分散分布在好氧区内,所述填料隔离板19将好氧区分别分割出隔离区,在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16以及回流泵20,所述回流泵20连接在所述隔离区的底部,所述混合液回流管16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流泵20上,混合液回流管16另一端回流伸入到上一处理的缺氧区内,所述出水堰槽14设置在所述隔离区的上部。MBBR专用填料17,MBBR工艺是一种现有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复合球形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在曝气的同时,复合球形填料自身在水体中扰动,大大增加生物膜与污水接触面积,有MBBR填料隔离板19防止MBBR填料随出水口31流出。
优选地,所述二级缺氧区3包括接水管15、潜水推流器12以及出水堰槽14,所述接水管15连接在上一工序好氧区的出水堰槽14上并延伸至二级缺氧去底部,出水堰槽14设置在与二级好氧区4设置的隔板上部,在二级缺氧区3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11。设置有潜水推流器12,可有效防止活性污泥沉淀在底部,同时起到搅拌作用。
优选地,如图2-3所示,所述初沉淀区5包括中心筒21、设置在初沉淀区5底部的污泥泵24以及沉淀区集水堰槽22,所述中心筒21通过水管与二级好氧区4的所述出水堰槽14连接,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有由倾斜的导板组成的漏斗状的泥斗32,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22设置在初级沉淀区的上部。由上之下的竖流式处理方法,在其底部排泥采用污泥泵24排泥,沉淀污泥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以补充生化单元内的活性污泥,一部分进入外部污泥浓缩池,泥斗32的其中一实施例为在污泥泵24的四侧分别连接有倾斜的导板,且导板相互连接形成漏斗状的结构,方便了污泥沉淀后通过导板流到污泥泵24口处。
优选地,所述混凝反应区6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气动搅拌装置25以及与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22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接水管23,所述混凝反应区接水管23伸入到其底部。混凝反应区接水管23从上部进水到达池区底部出水,在此区加入除磷药剂,采用气动搅拌使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匀反应。
优选地,所述混凝沉淀区7包括混凝沉淀区接水管26、斜管填料27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静压排泥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区接水管26连接在混凝沉淀区7的上部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斜管填料27设置在混凝沉淀区7的中部,所述排泥系统的四侧设置有四块倾斜导板组成的泥斗32,在所述斜管填料27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出水堰槽14。上述的静压排泥系统28为现有技术,即在其底部设置有排泥槽,在排泥槽中安装有串联的穿孔管,污泥通过水的静压从穿孔管中排出,而设置的导板加快了污泥的沉降。
优选地,所述反硝化滤池8包括布水管29、专用滤料30以及出水口31,所述布水管29设置在反硝化滤池8的上部,在所述布水管29的下方填充有所述专用滤料30进行过滤,所述专用滤料30的下方设置有一出水口31。通过布水管29平均出水至滤料上,使用反硝化滤池8MBBR专用填料17,进一步进行脱氮、过滤。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是一种新型的深度脱氮、除磷工艺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应器内滤料上附着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流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缺氧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目的。
优选地,所述球状载体的内部填充有六面体生物载体,且在在载体上加工有若干微孔,以使得载体内附着大量微生物。MBBR采用的复合球形填料内部填充新型符合材料六面体生物载体,其特点是微孔多,比表面积大,因此附着着微生物量大,传质快,可有效提高生化系统的承载负荷。
根据上述设备方案的实例:每一处理区的出水口31位置成阶梯状,以使得水能自然流出,其参数为;
①溶氧量:DNBF区域控制范围0.2~0.3mg/L;MBBR区域控制范围 2~4.0mg/L。
②容积负荷:MBBR区域设计范围2~4.0kgCOD/m3.d,DNBF区域设计范围1.25kgNO3--N/m3.d;
③MBBR区域内部回流比:1:1。
④沉淀区表面负荷:1.2m3/㎡.h。
⑤混凝反应区6投药浓度:PAC:10~15PPM;PAM:1~5PPM
⑥混凝沉淀区7设计沉淀负荷:2.0m3/㎡.h
以下,对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具体组成构件及布置位置(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利用反应器内滤料上附着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流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缺氧反硝化作用,达到脱氮目的。具体处理工序:污水通过进水管9进入到一级缺氧区1通过一级缺氧区1内微生物处理进入一级好氧区2,通过一级好氧区2内微生物的分解消耗后,进入到二级缺氧区3和二级好氧区4进行与前面相似的处理后,进入到初沉淀区5,在沉淀区通过沉淀排泥及污泥回流后进入到混凝反应区6,通过试剂的混凝反应后,进入到混凝沉淀区7再进行沉淀排污,进入到反硝化滤池8内进行最后的反硝化及过滤处理,最后通过出水口31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设备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设置的包括生化处理系统以及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设置在生化处理系统的后端,所述生化处理系统沿污水处理顺序依次包括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和物化反应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包括反硝化滤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硝化反硝化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依次包括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以及二级好氧区;所述物化反应系统沿污水处理方向包括初沉淀区、混凝反应区和混凝沉淀区,每两个相邻处理区通过隔板分离开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区包括污水的进水管、设置在进水管下方的布水斗、污泥的回流管、出水堰槽以及在其底部设置的潜水推流器;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一级缺氧区的顶部,所述布水斗设置在进水管的下方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回流管设置在其顶部,所述出水堰槽设置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的所述隔板的上部,在一级缺氧区的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好氧区和所述二级好氧区均包括接水管、出水堰槽、设置在好氧区底部的好氧区曝气系统、在处理区中部填充有若干MBBR专用填料以及填料隔离板;所述接水管连接在上一处理的缺氧区的出水堰槽中,接水管伸入到好氧区底部,所述MBBR专用填料为球状载体并分散分布在好氧区内,所述填料隔离板将好氧区分别分割出隔离区,在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混合液回流管以及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连接在所述隔离区的底部,所述混合液回流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回流泵上,混合液回流管另一端回流伸入到上一处理的缺氧区内,所述出水堰槽设置在所述隔离区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缺氧区包括接水管、潜水推流器以及出水堰槽,所述接水管连接在上一工序好氧区的出水堰槽上并延伸至二级缺氧去底部,出水堰槽设置在与二级好氧区设置的隔板上部,在二级缺氧区中部填充有缺氧区专用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淀区包括中心筒、设置在初沉淀区底部的污泥泵以及沉淀区集水堰槽,所述中心筒通过水管与二级好氧区的所述出水堰槽连接,所述沉淀区底部设置有由倾斜的导板组成的漏斗状的泥斗,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设置在初级沉淀区的上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区包括设置在其底部的气动搅拌装置以及与所述沉淀区集水堰槽连接的混凝反应区接水管,所述混凝反应区接水管伸入到其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区包括混凝沉淀区接水管、斜管填料以及设置在底部的静压排泥系统,所述混凝沉淀区接水管连接在混凝沉淀区的上部并延伸至其底部,所述斜管填料设置在混凝沉淀区的中部,所述排泥系统的周围设置有所述泥斗,在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出水堰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滤池包括布水管、专用滤料以及出水口,所述布水管设置在反硝化滤池的上部,在所述布水管的下方填充有所述专用滤料,所述专用滤料的下方设置有一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载体的内部填充有六面体生物载体,且在载体上加工有若干微孔,以使得载体内附着大量微生物。
CN201921244447.8U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10505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4447.8U CN210505961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4447.8U CN210505961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5961U true CN210505961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7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4447.8U Active CN210505961U (zh) 2019-08-02 2019-08-02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59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6803A (zh) * 2021-09-02 2021-11-30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强化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6803A (zh) * 2021-09-02 2021-11-30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强化脱氮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8895C (zh) 多级内循环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01863586B (zh) 一种用于脱氮的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脱氮方法
CN201530770U (zh) 一种深水组合生化处理设施
CN108383241B (zh) 自循环自养脱氮生物反应器
CN110902945B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方法
CN101172711A (zh) 分点进水多级生物膜反应器污水处理设备
CN106430845A (zh) 餐厨垃圾废水处理装置
CN210103554U (zh) 一种化工尾水强化脱氮装置
CN100465109C (zh) 具有脱氮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5028264A (zh) 一种前置缺氧泥膜复合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0505961U (zh)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0818179A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4085986A (zh) 一种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反应器
CN111453848B (zh) 零能耗菌藻深度处理移动床反应器
CN201358204Y (zh) 一种炼油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13680019U (zh)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
CN213680293U (zh) 一种一体化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装置
CN215161957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高速沉淀池
CN110981092B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生物降酚脱氮系统及方法
CN210261287U (zh) 一种混合床生化处理装置
CN212712932U (zh) 一种餐厨垃圾消化液的短程高效生物处理装置
CN210595667U (zh) 一种屠宰场污水处理系统
CN204508917U (zh) 一种好氧、厌氧结合式曝气污水处理装置
CN210261288U (zh) 一种微重床生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6

Address after: 618400 No. 2, Lantian Avenue, Shif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rth District), De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Hengtai Yu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 floor 13, unit 1, building 1, No. 27, section 4, Renmin South Road, Wuho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4200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YUYA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