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2233U -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2233U
CN210492233U CN201921353853.8U CN201921353853U CN210492233U CN 210492233 U CN210492233 U CN 210492233U CN 201921353853 U CN201921353853 U CN 201921353853U CN 210492233 U CN210492233 U CN 210492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 worm
worm bag
bag
giant salamand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38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周梅
周晓黎
汪应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ang Li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i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ang Li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ang Li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i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ang Liwei Giant Salamander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38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2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2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22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它包括悬垂杆、红虫袋、碰撞模块和滴管,通过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深入红虫袋内,通过从红虫袋的管口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通过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红虫袋处于摆动状态。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幼鲵养殖阶段依靠人工投喂死体饵料喂食形成依赖,进食时活动量减少,影响野性和免疫力,成活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濒危动物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背景技术
大鲵在突破人工繁殖后,开始具有规模的养殖,大鲵人工繁殖的子代可以投放商用市场,作为食材供人们适用。大鲵人工养殖过程中,采用养殖池养殖时,孵化后的幼鲵往往采用直接喂食或者投喂死亡的饵料,例如细、小的死亡鱼虾喂食,幼鲵进食时,活动量减少,逐步依赖投喂的方式进食,在幼鲵生长阶段的野性逐步降低,随着野性的降低,其抗免疫力相应降低,影响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深入红虫袋内,从红虫袋的管口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当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红虫袋处于摆动状态,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它包括悬垂杆、红虫袋、碰撞模块和滴管;所述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从悬垂杆下端的端头深入红虫袋内;所述红虫袋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可以摆动。
所述悬垂杆为矩形的杆状体,上端的端头设置球头。
所述悬垂杆的下端设置挂钩,与红虫袋钩连。
所述红虫袋为水滴形的中空纱网布袋,较小的一端朝上与悬垂杆连接。
所述红虫袋与悬垂杆的连接端设置挂耳,与悬垂杆的挂钩钩连。
所述红虫袋与悬垂杆的连接端设置凸起的管口,滴管的一端从管口深入到红虫袋内。
所述碰撞模块包括固定柱套接的弹簧,固定柱与悬垂杆连接。
所述滴管为中空的软管。
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它包括悬垂杆、红虫袋、碰撞模块和滴管;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从悬垂杆下端的端头深入红虫袋内;红虫袋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可以摆动。结构简单,通过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深入红虫袋内,通过从红虫袋的管口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通过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红虫袋处于摆动状态,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在优选的方案中,悬垂杆为矩形的杆状体,上端的端头设置球头。结构简单,安装时,矩形结构的悬垂杆穿过悬挂柱上的滑槽与其配合限位,避免其旋转,限制其移动方向,上端的球头与悬挂柱上的滑槽呈线性接触,摩擦阻力小,滑动灵活。
在优选的方案中,悬垂杆的下端设置挂钩,与红虫袋钩连。结构简单,使用时,悬垂杆下端两侧设置的挂钩与红虫袋钩连,连接方便快捷,在红虫袋因幼鲵捕食撞击后发生摆动,提高幼鲵捕食时的难度,增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
在优选的方案中,红虫袋为水滴形的中空纱网布袋,较小的一端朝上与悬垂杆连接。结构简单,水滴形结构的红虫袋较小的一端与悬垂杆连接,较大的一端悬垂于水面上部,红虫袋内的红虫在袋底堆积,受压后从中空纱网布袋的网孔伸出半截,该半截处于扭动状态,有利于幼鲵发现捕食目标。
在优选的方案中,红虫袋与悬垂杆的连接端设置挂耳,与悬垂杆的挂钩钩连。结构简单,采用在红虫袋截面较小的一端设置挂耳与悬垂杆的挂钩钩连,取下时方便快捷。
在优选的方案中,红虫袋与悬垂杆的连接端设置凸起的管口,滴管的一端从管口深入到红虫袋内。结构简单,使用时,红虫的灌装是通过红虫袋上部的管口灌入,在灌入红虫后,在将滴管的滴管端从管口插入到红虫袋内。
在优选的方案中,碰撞模块包括固定柱套接的弹簧,固定柱与悬垂杆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可将多个悬垂杆悬垂安装在悬挂柱上,当悬垂杆沿悬垂柱滑动时,相邻的两个悬垂杆之间的碰撞模块碰撞悬垂杆的杆体,杆体移动带动红虫袋移动,提高幼鲵的捕食难度,在撞击的过程中,弹簧与悬垂杆接触,撞击后,迅速回弹复位。
在优选的方案中,滴管为中空的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时,红虫袋悬垂于养殖池水面上部,通过滴管引水进行滴灌,补充红虫袋内的湿度,避免红虫过快死亡,影响大鲵的捕食。
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它包括悬垂杆、红虫袋、碰撞模块和滴管,通过红虫袋与悬垂杆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与悬垂杆的杆体连接,滴管深入红虫袋内,通过从红虫袋的管口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通过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红虫袋处于摆动状态。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原幼鲵养殖阶段依靠人工投喂死体饵料喂食形成依赖,进食时活动量减少,影响野性和免疫力,成活率低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悬垂杆1,球头11,挂钩12,红虫袋2,挂耳21,管口22,碰撞模块3,固定柱31,弹簧32,滴管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中,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它包括悬垂杆1、红虫袋2、碰撞模块3和滴管4;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3与悬垂杆1的杆体连接,滴管4从悬垂杆1下端的端头深入红虫袋2内;所述红虫袋2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可以摆动。结构简单,通过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3与悬垂杆1的杆体连接,滴管4深入红虫袋2内,通过从红虫袋2的管口22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2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通过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2,红虫袋2处于摆动状态,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悬垂杆1为矩形的杆状体,上端的端头设置球头11。结构简单,安装时,矩形结构的悬垂杆1穿过悬挂柱上的滑槽与其配合限位,避免其旋转,限制其移动方向,上端的球头11与悬挂柱上的滑槽呈线性接触,摩擦阻力小,滑动灵活。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悬垂杆1的下端设置挂钩12,与红虫袋2钩连。结构简单,使用时,悬垂杆1下端两侧设置的挂钩12与红虫袋2钩连,连接方便快捷,在红虫袋因幼鲵捕食撞击后发生摆动,提高幼鲵捕食时的难度,增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红虫袋2为水滴形的中空纱网布袋,较小的一端朝上与悬垂杆1连接。结构简单,水滴形结构的红虫袋2较小的一端与悬垂杆1连接,较大的一端悬垂于水面上部,红虫袋2内的红虫在袋底堆积,受压后从中空纱网布袋的网孔伸出半截,该半截处于扭动状态,有利于幼鲵发现捕食目标。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连接端设置挂耳21,与悬垂杆1的挂钩12钩连。结构简单,采用在红虫袋2截面较小的一端设置挂耳21与悬垂杆1的挂钩12钩连,取下时方便快捷。
优选地,挂耳21为柔软的细绳,在幼鲵捕食撞击红虫袋2时,有利于红虫袋2受力摆动的同时处于旋转状态,进一步提高幼鲵的捕食难度。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连接端设置凸起的管口22,滴管4的一端从管口22深入到红虫袋2内。结构简单,使用时,红虫的灌装是通过红虫袋2上部的管口22灌入,在灌入红虫后,在将滴管4的滴管端从管口22插入到红虫袋2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碰撞模块3包括固定柱31套接的弹簧32,固定柱31与悬垂杆1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时,可将多个悬垂杆1悬垂安装在悬挂柱上,当悬垂杆1沿悬垂柱滑动时,相邻的两个悬垂杆1之间的碰撞模块3碰撞悬垂杆1的杆体,杆体移动带动红虫袋2移动,提高幼鲵的捕食难度,在撞击的过程中,弹簧32与悬垂杆1接触,撞击后,迅速回弹复位。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滴管4为中空的软管。结构简单,使用时,红虫袋2悬垂于养殖池水面上部,通过滴管4引水进行滴灌,补充红虫袋2内的湿度,避免红虫过快死亡,影响大鲵的捕食。
如上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安装使用时,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3与悬垂杆1的杆体连接,滴管4深入红虫袋2内,从红虫袋2的管口22灌装红虫,红虫在红虫袋2内相互挤压后从网孔伸出,位于养殖池内的水面上部,幼鲵捕食红虫时撞击红虫袋2,红虫袋2处于摆动状态,提高捕食难度,加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操作简单方便。
安装时,矩形结构的悬垂杆1穿过悬挂柱上的滑槽与其配合限位,避免其旋转,限制其移动方向,上端的球头11与悬挂柱上的滑槽呈线性接触,摩擦阻力小,滑动灵活。
使用时,悬垂杆1下端两侧设置的挂钩12与红虫袋2钩连,连接方便快捷,在红虫袋因幼鲵捕食撞击后发生摆动,提高幼鲵捕食时的难度,增大幼鲵捕食时的活动量,提高其野性和免疫力,相应地提高了成活率。
水滴形结构的红虫袋2较小的一端与悬垂杆1连接,较大的一端悬垂于水面上部,红虫袋2内的红虫在袋底堆积,受压后从中空纱网布袋的网孔伸出半截,该半截处于扭动状态,有利于幼鲵发现捕食目标。
采用在红虫袋2截面较小的一端设置挂耳21与悬垂杆1的挂钩12钩连,取下时方便快捷。
使用时,红虫的灌装是通过红虫袋2上部的管口22灌入,在灌入红虫后,在将滴管4的滴管端从管口22插入到红虫袋2内。
使用时,可将多个悬垂杆1悬垂安装在悬挂柱上,当悬垂杆1沿悬垂柱滑动时,相邻的两个悬垂杆1之间的碰撞模块3碰撞悬垂杆1的杆体,杆体移动带动红虫袋2移动,提高幼鲵的捕食难度,在撞击的过程中,弹簧32与悬垂杆1接触,撞击后,迅速回弹复位。
使用时,红虫袋2悬垂于养殖池水面上部,通过滴管4引水进行滴灌,补充红虫袋2内的湿度,避免红虫过快死亡,影响大鲵的捕食。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悬垂杆(1)、红虫袋(2)、碰撞模块(3)和滴管(4);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下端连接,碰撞模块(3)与悬垂杆(1)的杆体连接,滴管(4)从悬垂杆(1)下端的端头深入红虫袋(2)内;所述红虫袋(2)在受到外力碰撞时可以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垂杆(1)为矩形的杆状体,上端的端头设置球头(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悬垂杆(1)的下端设置挂钩(12),与红虫袋(2)钩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红虫袋(2)为水滴形的中空纱网布袋,较小的一端朝上与悬垂杆(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连接端设置挂耳(21),与悬垂杆(1)的挂钩(12)钩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红虫袋(2)与悬垂杆(1)的连接端设置凸起的管口(22),滴管(4)的一端从管口(22)深入到红虫袋(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碰撞模块(3)包括固定柱(31)套接的弹簧(32),固定柱(31)与悬垂杆(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滴管(4)为中空的软管。
CN201921353853.8U 2019-08-20 2019-08-20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2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3853.8U CN2104922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3853.8U CN2104922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2233U true CN210492233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9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385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922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22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5610A (zh) * 2020-10-27 2021-02-09 韩学礼 一种鱼饵筛选用红虫捞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5610A (zh) * 2020-10-27 2021-02-09 韩学礼 一种鱼饵筛选用红虫捞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4983B (zh) 一种防止鲌鱼捕食幼鱼用的限位养殖网箱
CN102613147B (zh) 鱼缸高效无伤害捕鱼装置
CN210492233U (zh) 大鲵野性训练悬垂装置
CN202524903U (zh) 一种草鱼网箱育苗用沉性饵料台
CN107258646B (zh) 网箱式鱼类养殖用饲料自动饲喂装置
CN211881825U (zh) 仿灵动鱼群的路亚软饵钓组
CN210329026U (zh) 一种新型钓鱼机器人
CN204762828U (zh) 一种新型光诱水花鱼苗培育网箱
CN2453683Y (zh) 赶拦捕鱼装置
CN107279015B (zh) 集约化鱼塘养鱼专用饵料饲喂装置
CN209121040U (zh) 钓鱼珠珠及钓鱼渔具
CN202653016U (zh) 浮动式喂鱼捕鱼网箱
CN207692770U (zh) 一种能散发窝料的仿生鱼饵
CN2891659Y (zh) 蟹苗变态网箱
CN205213916U (zh) 一种新型仿生假鱼饵
CN205378694U (zh) 水产养殖喂养养殖装置
CN2688052Y (zh) 猛吞捕鱼装置
CN203105379U (zh) 水库专用捕鱼网箱
CN205196754U (zh) 屋式诱捕鱼渔具
CN107347823A (zh) 一种兼顾养殖以及捕捉鱼、虾的网箱
CN202842156U (zh) 一种泥鳅抓捕器
CN203152310U (zh) 一种自动鱼组及专用上饵器
CN218942001U (zh) 一种三角形状的狗咬胶
CN203424181U (zh) 瓶式钓鱼器
CN215648889U (zh)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捞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