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9882U -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9882U
CN210489882U CN201921141118.0U CN201921141118U CN210489882U CN 210489882 U CN210489882 U CN 210489882U CN 201921141118 U CN201921141118 U CN 201921141118U CN 210489882 U CN210489882 U CN 210489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block
charging wire
cell
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11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1411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9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9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98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所述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包括:输出块和接收块;正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负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正极输出块的外表面;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底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灰尘和小杂物不会进入手机充电口,不会因为经常插拔引起接口松动,还有在充电时,单手就能操作,手机充电口靠近充电线强磁三厘米就会自动吸附充电,两部分接触面多是圆柱形强磁设计,自吸定位准,方便快捷,充电接触好,在充电的过程中小幅度的方向角度变换不会对充电线造成扭损。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其作用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来达到数据传递或通信目的。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传统的数据线在充电时需要人去用两只手操作,而且要对难手机充电口插进去,这样不但操作麻烦,而且手机充电口因为经常插拔时间久了会松动手机充电口也会因为环境的原因进去小杂物灰尘,汗水等等,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和接触不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解决了需要两只手进行操作,且操作麻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包括:输出块和接收块;正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负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正极输出块的外表面;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底部;数据插口,所述数据插口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顶部;正极接收端,所述正极接收端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底部;负极接收端,所述负极接收端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正极接收端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所述正极接收端和所述负极接收端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
优选的,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正极接收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顶针。
优选的,所述负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接收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电强磁块。
优选的,所述输出块的一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输出块的另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包括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两个所述弹性橡胶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通过传统的数据线充电线做成单一充电线,并分两部分,来完成,一部分做成小节插入手机充电口,一部分做成和连接手机那部分相吻合,两部分的连接处做成圆形,正中间为正极,外围为负极,正负极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中间的正极接触处利用弹簧顶针设计,外围负极利用强磁设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只有正负极而且中心是正极弹簧顶针设计,外围是圆柱形导电强磁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其接触好,不会有接触不良现象出现,两部分接触工作后在强磁自吸,以及弹簧顶针的良好接触的基础上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小范围转动手机或者充电线不影响充电效果,而且因为直接连接手机那部分是一直插在手机充电口里,所以手机充电口不进灰尘,不进小杂物,不会因为经常插拔引起接口松动,还有在充电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只要手机充电口靠近充电线强磁三厘米就会自动吸附充电,因为是两部分接触面多是圆柱形强磁设计,所以自吸定位准,方便快捷,充电接触好,在充电的使用过程中小幅度的方向角度变换不会对充电线造成扭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U型块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标号:1、输出块,2、接收块,3、正极输出端,4、负极输出端,5、充电线,6、数据插口,7、正极接收端,8、负极接收端,9、盖板,10、保护垫,11、顶杆,12、活动板,13、卡块,14、卡槽,15、卡紧结构,151、U 型块,152、弹性橡胶块,153、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包括:输出块1 和接收块2;正极输出端3,所述正极输出端3设置于所述输出块1的顶部;负极输出端4,所述负极输出端4设置于所述输出块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正极输出块3的外表面;充电线5,所述充电线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底部;数据插口6,所述数据插口6设置于所述接收块2的顶部;正极接收端7,所述正极接收端7设置于所述接收块2的底部;负极接收端8,所述负极接收端8设置于所述接收块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正极接收端7的外表面。
所述正极输出端3和所述负极输出端4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所述正极接收端7和所述负极接收端8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
所述正极输出端3和所述正极接收端7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顶针。
所述负极输出端4和所述负极接收端8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电强磁块,把传统的数据线充电线做成单一充电线,并分两部分,来完成,一部分做成小节插入手机充电口,一部分做成和连接手机那部分相吻合,两部分的连接处做成圆形,正中间为正极,外围为负极,正负极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中间的正极接触处利用弹簧顶针设计,外围负极利用强磁设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只有正负极而且中心是正极弹簧顶针设计,外围是圆柱形导电强磁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其接触好,不会有接触不良现象出现,两部分接触工作后在强磁自吸,以及弹簧顶针的良好接触的基础上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小范围转动手机或者充电线不影响充电效果,而且因为直接连接手机那部分是一直插在手机充电口里,所以手机充电口不进灰尘,不进小杂物,不会因为经常插拔引起接口松动,还有在充电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只要手机充电口靠近充电线强磁三厘米就会自动吸附充电,因为是两部分接触面多是圆柱形强磁设计,所以自吸定位准,方便快捷,充电接触好,在充电的使用过程中小幅度的方向角度变换不会对充电线造成扭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传统的数据线充电线做成单一充电线,并分两部分,来完成,一部分做成小节插入手机充电口,一部分做成和连接手机那部分相吻合,两部分的连接处做成圆形,正中间为正极,外围为负极,正负极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中间的正极接触处利用弹簧顶针设计,外围负极利用强磁设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只有正负极而且中心是正极弹簧顶针设计,外围是圆柱形导电强磁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其接触好,不会有接触不良现象出现,两部分接触工作后在强磁自吸,以及弹簧顶针的良好接触的基础上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小范围转动手机或者充电线不影响充电效果,而且因为直接连接手机那部分是一直插在手机充电口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传统的数据线充电线做成单一充电线,并分两部分,来完成,一部分做成小节插入手机充电口,一部分做成和连接手机那部分相吻合,两部分的连接处做成圆形,正中间为正极,外围为负极,正负极之间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中间的正极接触处利用弹簧顶针设计,外围负极利用强磁设计,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只有正负极而且中心是正极弹簧顶针设计,外围是圆柱形导电强磁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其接触好,不会有接触不良现象出现,两部分接触工作后在强磁自吸,以及弹簧顶针的良好接触的基础上充电的过程中,可以小范围转动手机或者充电线不影响充电效果,而且因为直接连接手机那部分是一直插在手机充电口里,所以手机充电口不进灰尘,不进小杂物,不会因为经常插拔引起接口松动,还有在充电时一只手就可以完成,只要手机充电口靠近充电线强磁三厘米就会自动吸附充电,因为是两部分接触面多是圆柱形强磁设计,所以自吸定位准,方便快捷,充电接触好,在充电的使用过程中小幅度的方向角度变换不会对充电线造成扭损。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的不同之处在于,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所述输出块1的一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9,所述盖板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10,盖板9和保护垫10的设置,主要是在长时间不使用充电线时,可以对充电线上的正极输出端3和负极输出端4进行保护,避免遭到磨损发生损坏,在使用时,打开盖板9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充电工作。
所述盖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槽14。
所述输出块1的另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紧结构15,所述卡紧结构15 包括U型块151,所述U型块151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152,两个所述弹性橡胶块15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53,在这里两个凸块 153与两个卡槽14相适配,当盖板对输出块1盖住是,主要是通过两个凸块 153可以插入相对应的卡槽14内部,从而对盖住后的盖板9进行卡紧,保证了保护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出块和接收块;
正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
负极输出端,所述负极输出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正极输出块的外表面;
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输出块的底部;
数据插口,所述数据插口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顶部;
正极接收端,所述正极接收端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底部;
负极接收端,所述负极接收端设置于所述接收块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正极接收端的外表面;
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正极接收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顶针,所述负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接收端的内部均设置有导电强磁块,所述输出块的一侧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负极输出端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所述正极接收端和所述负极接收端通过注塑的方式用绝缘材料隔开并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块的另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包括U型块,所述U型块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两个所述弹性橡胶块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CN201921141118.0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9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1118.0U CN21048988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1118.0U CN21048988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9882U true CN210489882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111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9882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9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3356U (zh) 便捷可旋转式手机充电磁性接头
EP3051800A1 (en) Smart phone and external micro-projector thereof
CN104505679A (zh) 一种连接器和一种连接器的实现方法
CN204118800U (zh) 一种移动电源充电连接结构
CN201608357U (zh) 磁性接口和导磁接头
CN204810494U (zh) 一种耳机插孔智能快捷键设备
CN210489882U (zh) 一种便于充电的手机磁性充电线
CN210835091U (zh) 一种通信线路故障检测设备
CN209169971U (zh) 一种具有usb接口的tws耳机充电装置
CN204793525U (zh) 一种磁吸式通用充电连接头
CN105702895A (zh) 一种手机电池安装盒
CN205194999U (zh) 一种二合一防尘充电数据线
CN205051077U (zh) 一种手机外接的充电接口和磁性充电接头
CN106712141A (zh) 一种电池充电设备
CN204993328U (zh) 对讲机智能多用适配器
CN220823263U (zh) 一种插头和Type-C插头二合一耳机
CN204333510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4887351U (zh) 一种基于usb插头的新型蓝牙耳机
CN217691871U (zh) 一种对讲机充电结构
CN216362353U (zh) 一种线控耳机外壳及电池盒
CN112887862B (zh) 一种耳机组件
CN217009815U (zh) 一种导电连接结构
CN216625345U (zh) 一种新型便携移动电源
CN210838283U (zh) 磁吸式接口数据线
CN210247012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蓝牙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