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5952U - 一种高能效机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能效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5952U
CN210485952U CN201921476700.2U CN201921476700U CN210485952U CN 210485952 U CN210485952 U CN 210485952U CN 201921476700 U CN201921476700 U CN 201921476700U CN 210485952 U CN210485952 U CN 210485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thermometer
heat exchanger
pump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767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贵生
倪学明
邝家其
陈晓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ongcheng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ongcheng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ongcheng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ongcheng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767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5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5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能效机房。其包括:双工况主机组、蓄冰容器组、乙二醇泵组、板式换热器组、冷冻泵组、基载主机组、基载冷冻泵组、集水器及分水器;分水器通过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组、基载主机组连接;板式换热器组通过管道与冷冻泵组连接;板式换热器组通过回流管道与乙二醇泵组连接,乙二醇泵组通过管道与双工况主机组连接,双工况主机组与板式换热器组、蓄冰容器组连接,蓄冰容器组通过制冷管道与板式换热器连接;两个供冷管道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制冷管道连接有制冷控制阀,集水器通过管道分别与冷冻泵组、基载冷冻泵组连接;基载冷冻泵组通过管道与基载主机组连接。本技术方案可达供给冷气最佳效果并获得最佳能耗性价比。

Description

一种高能效机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调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能效机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节能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的中大型建筑物内都安装有中央空调,以替代各种单体空调;中央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优化运行都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目前国家的电价实行峰谷制,如果大量使用位于低谷时段的电量,会有更大的经济效应;从经济角度出发,亟需开发一种能够灵活应用电量的高效能机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的中央空调不具备调整使用电量时间的问题,不能达到高性价比;提供一种高能效机房,该高能效机房可以调整使用状况,获得高的性价比使用效果。
一种高能效机房,其包括:双工况主机组、蓄冰容器组、乙二醇泵组、板式换热器组、冷冻泵组、基载主机组、基载冷冻泵组、集水器以及分水器;
分水器的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基载主机组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冻泵组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回流管道与乙二醇泵组的入口连接,乙二醇泵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工况主机组的入口连接,双工况主机组的出口通过两个供冷管道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蓄冰容器组的入口连接,蓄冰容器组的出口通过制冷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连接;两个供冷管道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制冷管道连接有制冷控制阀,集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冷冻泵组的入口、基载冷冻泵组的入口连接;基载冷冻泵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基载主机组的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制冷剂补偿装置,所述制冷剂补充装置包括补液箱和乙二醇补液泵组,补液箱通过管道依次与乙二醇补液泵组、回流管道连接。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定压罐,定压罐通过定压管与回流管连接,且定压管连接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通过分流管与回流管道连接,回流管道、分流管道分别连接有回流阀和分流阀。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泵组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计;基载冷冻泵组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计,双工况主机组的出口处设有第六温度计;制冷管道设有第七温度计以及第一压强测试仪;基载主机组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八温度计;所述回流管道设置有第二压强测试仪。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与第一温度计、第二温度计、第三温度计、第四温度计、第五温度计、第六温度计、第七温度计、第八温度计、第一压强测试仪、第二压强测试、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制冷控制阀、双工况主机组、乙二醇泵组、乙二醇补液泵组、板式换热器组、冷冻泵组、基载主机组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各个阀门和装置的工作状况,可以达到供给冷气最佳效果,同时获得最佳的能耗性价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集水器;2——冷冻泵;3——冷冻泵组;4——回流管道;5——回流阀;6——第二压强测试仪;7——第三温度计;8——乙二醇补液泵组;9——乙二醇泵组;10——补液箱;11——定压罐;12——乙二醇补液泵;13——乙二醇泵;14——分流阀;15——基载冷冻泵;16——基载冷冻泵组;17——基载主机组;18——基载主机;19——第八温度计;20——蓄冰容器;21——蓄冰容器组;22——第一压强测试仪;23——第二控制阀;24——制冷控制阀;25——第六温度计;26——双工况主机;27——第一控制阀;28——双工况主机组;29——第五温度计;30——第七温度计;31——第四温度计;32——板式换热器;33——板式换热器组;34——分水器;35——供冷管道;36——制冷管道;37——单向阀;38——分流管;39——第一温度计;40——第二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高能效机房,其包括:双工况主机组28、蓄冰容器组21、乙二醇泵组9、板式换热器组33、冷冻泵组3、基载主机组17、基载冷冻泵组16、集水器1以及分水器34;
分水器34的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基载主机组17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冻泵组3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回流管道4与乙二醇泵组9的入口连接,乙二醇泵组9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工况主机组28的入口连接,双工况主机组28的出口通过两个供冷管道35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蓄冰容器组21的入口连接,蓄冰容器组21的出口通过制冷管道36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连接;两个供冷管道35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阀27和第二控制阀23,制冷管道36连接有制冷控制阀24,集水器1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冷冻泵组3的入口、基载冷冻泵组16的入口连接;基载冷冻泵组16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基载主机组17的入口连接。
该机房在工作时,可根据用电的波峰波谷以及冷气使用量来调整使用状况,如:1、在夜间工作时,电价处于谷价价格较为低廉,此时可启动双工况主机组28用于制冰以启动基载主机用于制冷,第一控制阀27关闭、制冷控制阀24关闭,第二控制阀23开启,双工况主机组28不向板式换热器组33供应冷气;双工况主机组28将制冷剂制冰并将低温的制冷剂存储于蓄冰容器组21;在夜间制冷需求量较小,只需要基载主机工作即可满足需求量,在循环中,基载主机组17制冷生成的低温制冷液流经分水器34,再由分水器34提供给各个需求冷气的空调;集水器1将各个工作的空调生成的温度较高制冷液集中回流至基载冷冻泵,再由基载冷冻泵泵给基载主机组17,基载主机组17再将制冷液制冷,制冷液再流向分水器34;如此反复。2、在白天工作时,1)当冷气需求量较小时,可开启制冷控制阀24、第二控制阀23,关闭第一控制阀27;双工况主机组28、基载主机组17均不工作,乙二醇泵组9、冷冻泵组3开启,蓄冰容器组21通过制冷管道36向板式换热器组33提供低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在板式换热器组33内换热吸收热量形成温度较高的制冷剂,该制冷剂经乙二醇泵组9泵回,流经双工况主机组28后回流至蓄冰容器组21;从集水器1流出的高温制冷液经过冷冻泵组3流经板式换热器组33换热并释放热量,形成温度较低的制冷液,低温制冷液进入分水器34,再向各个空调提供冷气。2)当冷气需求量较大时,则在1)的基础上开启双工况主机组28以及第一控制阀27;增加冷气的供应量。3)当蓄冰容器组21内冰的存有量非常小时,则在1)的基础上,关闭第二控制阀23和制冷控制阀24,单独采用双工况主机组28工作。4)当冷气需求量非常大时,则在2)的基础上,开启基载冷冻泵组16合基载主机组17,制冷处于最大负荷状态。
通过以上设置,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整使用制冷负荷,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阶梯电价,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储备制冰,并在合适的时间段调整制冷负荷释放冰冷,达到较好的能耗性价比。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制冷效果。制冷剂可采用乙二醇或其混合液体;制冷液可采用水或其他液体。此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还包括制冷剂补偿装置,所述制冷剂补充装置包括补液箱10和乙二醇补液泵组8,补液箱10通过管道依次与乙二醇补液泵组8、回流管道4连接。
制冷剂在循环使用中,会出现损失;其次制冷剂制冰时,其转变量为变化值,为保证制冷剂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充足,本技术方案设置了制冷剂补偿装置,通过乙二醇补液泵组8将乙二醇补充入循环中。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定压罐11,定压罐11通过定压管与回流管连接,且定压管连接有单向阀37。
定压罐11用于调节循环中制冷剂的压强,以使得制冷剂能够在循环中安全的运行,避免压强过大损坏阀门;在使用蓄冰容器组21制冷时,循环中的制冷剂增加,其压强也在增加;当回流管中的制冷剂压强大于定压罐11中的压强时,制冷剂通过单向阀37进入定压罐11,调整制冷剂的压强。定压罐11内主要填充为气体,内部空间较大;当制冷剂进入定压罐11内时,其体积改变较小,因而可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压强。
进一步地,所述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通过分流管38与回流管道4连接,回流管道4、分流管38道分别连接有回流阀5和分流阀14。
当白天制冷需求较低,蓄冰容器组21释放的冷气超过需求时,此时打开分流阀14,一部分低温制冷剂直接通过分流管38道进入回流管道4,不流经板式换热器;减少冷气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冷冻泵组3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计39;基载冷冻泵组16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计40;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计7,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温度计31,板式换热器组33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计29,双工况主机组28的出口处设有第六温度计25;制冷管道36设有第七温度计30以及第一压强测试仪22;基载主机组17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八温度计19;所述回流管道4设置有第二压强测试仪6。
根据测试相应的管道内温度、压强,以判断整体的运行情况,可以人工对各个装置的工作状况进行干预,以达到较佳的运行状态。如:通过第一压强测试仪22、第二压强测试仪6判断制冷剂的量是否合适,如果偏少,根据偏少量相应大打开乙二醇补液泵的数量,快速满足需求。再如:根据各个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判断冷气供应是否过剩或偏少,从而控制制冷装置的开启量。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与第一温度计39、第二温度计7、第三温度计、第四温度计31、第五温度计29、第六温度计25、第七温度计30、第八温度计19、第一压强测试仪22、第二压强测试、第一控制阀27、第二控制阀23、制冷控制阀24、双工况主机组28、乙二醇泵组9、乙二醇补液泵组8、板式换热器组33、冷冻泵组3、基载主机组17电连接。
控制中心根据温度变化情况、乙二醇压强变化情况,控制各个装置、阀门的工作,以达到最佳运行。控制中心可以为计算机组或服务器等。
其次,本技术方案中:双工况主机组28,其包括多个并联的双工况主机26;蓄冰容器组21,包括多个并联的蓄冰容器20,用于存储冰;乙二醇泵组9,包括多个并联的乙二醇泵13;板式换热器组33,包括多个并联的板式换热器32;冷冻泵组3,包括多个并联的冷冻泵2;基载主机组17,包括多个并联的基载主机18;基载冷冻泵组16,包括多个并联的基载冷冻泵15;板式换热器32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均设置有换热控制阀,用于控制其工作状况。双工况主机、基载主机的入口均设置有工作控制阀。本技术方案中当出现2个及2个以上的管道连接时,可采用3通或4通、5通等进行连接。此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双工况主机组、蓄冰容器组、乙二醇泵组、板式换热器组、冷冻泵组、基载主机组、基载冷冻泵组、集水器以及分水器;
分水器的入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基载主机组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通过管道与冷冻泵组的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通过回流管道与乙二醇泵组的入口连接,乙二醇泵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双工况主机组的入口连接,双工况主机组的出口通过两个供冷管道分别与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蓄冰容器组的入口连接,蓄冰容器组的出口通过制冷管道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连接;两个供冷管道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制冷管道连接有制冷控制阀,集水器的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冷冻泵组的入口、基载冷冻泵组的入口连接;基载冷冻泵组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基载主机组的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冷剂补偿装置,所述制冷剂补充装置包括补液箱和乙二醇补液泵组,补液箱通过管道依次与乙二醇补液泵组、回流管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压罐,定压罐通过定压管与回流管连接,且定压管连接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入口通过分流管与回流管道连接,回流管道、分流管道分别连接有回流阀和分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泵组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计;基载冷冻泵组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四温度计,板式换热器组的第二换热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计,双工况主机组的出口处设有第六温度计;制冷管道设有第七温度计以及第一压强测试仪;基载主机组的出口处设置有第八温度计;所述回流管道设置有第二压强测试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能效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分别与第一温度计、第二温度计、第三温度计、第四温度计、第五温度计、第六温度计、第七温度计、第八温度计、第一压强测试仪、第二压强测试、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制冷控制阀、双工况主机组、乙二醇泵组、乙二醇补液泵组、板式换热器组、冷冻泵组、基载主机组电连接。
CN201921476700.2U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高能效机房 Active CN210485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6700.2U CN21048595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高能效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76700.2U CN21048595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高能效机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5952U true CN210485952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41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76700.2U Active CN210485952U (zh) 2019-09-06 2019-09-06 一种高能效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59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9748A (zh) 冰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CN108870598A (zh) 一种分离式热管蓄能空调系统
CN201218577Y (zh) 一种回收余热和蓄冷装置
CN102345910B (zh) 一种间接蓄冷的水蓄冷空调系统
CN102261706A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自然冷源多温级蓄冷系统
CN105674449A (zh) 一种基于节能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CN110671765A (zh) 一种相变蓄冷应急供冷系统
CN102734981B (zh) 空气源模块式三合一空调热水系统
CN107990454B (zh) 一种利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空调系统
CN211084306U (zh) 一种集成运用多种能源技术的空调冷热源系统
CN201285128Y (zh) 冰蓄冷热泵空调机组
CN210485952U (zh) 一种高能效机房
CN209484760U (zh) 一种双冷源热管空调多联机组
CN103363606B (zh) 具有液位平衡机构的多冷源蓄冰空调系统
CN209991548U (zh) 一种蓄冷式中央空调系统
CN210832636U (zh) 一种蓄、融冰供暖多用节能一体机
CN209978254U (zh) 一种恒压蓄冷电锅炉蓄热空调系统
CN209484762U (zh) 一种双冷源热管空调装置
CN112880245A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装置
CN212378281U (zh) 蓄能式一体化冷热水机组
CN210801486U (zh) 蓄能中央空调
CN110567200A (zh) 一种蓄、融冰供暖多用节能一体机
CN220303795U (zh) 带内置蒸发器储能箱并外置热交换器的空调储能系统
CN214620155U (zh)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空调装置
CN218972812U (zh) 一种串并联耦合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