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82397U -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82397U
CN210482397U CN201921407771.7U CN201921407771U CN210482397U CN 210482397 U CN210482397 U CN 210482397U CN 201921407771 U CN201921407771 U CN 201921407771U CN 210482397 U CN210482397 U CN 21048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sump
floating
water collecting
collecting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7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兵
凌程建
肖承波
高忠伟
陈雪莲
田志鹏
黄世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921407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8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8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823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浮结构及抗浮系统。一种抗浮结构,抗浮结构包括集水坑、导流管道以及过滤层;过滤层设置在集水坑的外周。导流管道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沿重力方向,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端的高度,第二端的高度高于集水坑的高度;第一端伸入过滤层;第二管体的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集水坑内。该抗浮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室结构因地下水位上升而出现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背景技术
大底盘多塔结构建设项目在修建过程中或者交付使用后,主要采用结构自重抵抗地下室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相对高差较大时抗水板主要采用增设抗浮锚杆、抗浮桩的方式抵抗局部抗浮。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该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停止降水、中庭地下室后浇带封闭,还未覆土的情况下,遭遇地下水位上升(雨季水位上升或雨季地表水从肥槽汇入基坑);当地下水位超过抗浮水位后,就会导致中庭地下室柱、梁、板、抗水板、填充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目前市场上针对既有该类建筑,当出现地下水位上升的状况后,有采用改造或增设集水坑并配置泄压阀的成套技术对地下水位升高后进行主动泄压从而达到减压目的处理方法。但目前上述解决方案的成本较高,不利于作为预防措施推广至新建项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浮结构及抗浮系统,其能够有效避免地下室结构因地下水位上升而出现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结构,抗浮结构包括集水坑、导流管道以及过滤层;过滤层设置在集水坑的外周;
导流管道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
第一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沿重力方向,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端的高度,第二端的高度高于集水坑的高度;第一端伸入过滤层;
第二管体的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集水坑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管及第二分管;
第一分管的一端穿过集水坑的侧壁后伸入过滤层,第一分管的另一端位于集水坑内;
第二分管的一端与第一分管位于集水坑内的一端连通,第二分管的另一端沿重力方向伸出集水坑。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管位于集水坑内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阀,排水阀用于将第一分管内的水排至集水坑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包括多个第一分管;
多个第一分管沿集水坑的侧壁环形分布,并且多个第一分管位于集水坑内的一端均与第二分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还包括环形管;
第二分管与环形管连通,并且多个第一分管位于集水坑内的一端均与环形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环形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排水阀用于将环形管内的水排至集水坑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分管内设置有液位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分管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重力方向,第二管体伸入集水坑内的高度低于第一端的高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系统,抗浮系统包括排水结构以及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的抗浮结构;
排水结构与集水坑连通,以排出集水坑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抗浮结构包括集水坑、导流管道以及过滤层。其中,过滤层设置在集水坑的外周。而导流管道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沿重力方向,第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二端的高度,并且第一端伸入过滤层,而第二端的高度高于集水坑的高度且与第二管体的一端连通,而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则伸入集水坑内。由此,通过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连通所形成的导流管道能够将过滤层与集水坑连通,以在集水坑外的地下水位上升时,通过导流管道将过滤层内的地下水引流至集水坑内,以便于减少过滤层内的地下水,同时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位于该抗浮结构的抗浮水位下,以对地下室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其外,在布置第一管体时,第一管体两端的高度不一致,由此,通过使得第一管体的第二端的高度高于集水坑的高度以及第一端的高度,便可对导流管道的导流作用进行控制,即在地下水位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过滤层内的地下水才能经第一管体向集水坑内流动,故通过第一管体的设置能够起到限流的作用,并且其限流的水位即为抗浮水位,即在地下水的水位在抗浮水位以上时,才能经第一管体向集水坑内流动,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地下水的水位超过抗浮水位,以对地下室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抗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抗浮结构;110-集水坑;120-导流管道;130-过滤层;121-第一管体;122-第二管体;123-第一端;124-第二端;125-第一分管;126-第二分管;127-环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抗浮结构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结构100,抗浮结构100包括集水坑110、导流管道120以及过滤层130;过滤层130设置在集水坑110的外周;
导流管道120包括第一管体121以及第二管体122;
请参照图1及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管道的结构。第一管体12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及第二端124;沿重力方向(图2中箭头A-B方向),第一端123的高度低于第二端124的高度,第二端124的高度高于集水坑110的高度;第一端123伸入过滤层130;第二管体122的一端与第二端124连通,第二管体122的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10内。
该抗浮结构100的工作原理是:
大底盘多塔结构建设项目在修建过程中或者交付使用后,主要采用结构自重抵抗地下室整体抗浮及局部抗浮,相对高差较大时抗水板主要采用增设抗浮锚杆、抗浮桩的方式抵抗局部抗浮。但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该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停止降水、中庭地下室后浇带封闭,还未覆土的情况下,遭遇地下水位上升(雨季水位上升或雨季地表水从肥槽汇入基坑);当地下水位超过抗浮水位后,就会导致中庭地下室柱、梁、板、抗水板、填充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
基于上述原因,在地下水水位上升时,该抗浮结构100是通过将地下水引流至集水坑110中,以对地下室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
具体的,该抗浮结构100包括集水坑110、导流管道120以及过滤层130。其中,过滤层130设置在集水坑110的外周。而导流管道120包括第一管体121及第二管体122,第一管体12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23及第二端124。第一端123伸入过滤层130;第二管体122的一端与第二端124连通,第二管体122的另一端伸入集水坑110内。
由此,通过第一管体121与第二管体122的连通所形成的导流管道120的作用是将过滤层130与集水坑110连通,以在集水坑110外的地下水位上升时,通过导流管道120将过滤层130内的地下水引流至集水坑110内,以起到降低地下水水位并保护地下室结构的作用。
其外,在引流的过程中,需要使得地下水的水位位于该抗浮结构100的抗浮水位下,以对地下室结构持续起到保护的作用。由此,在布置第一管体121时,可以使得第一管体121两端的高度不一致,通过使得第一管体121的第二端124的高度高于集水坑110的高度以及第一端123的高度;且沿重力方向,第二管体122伸入集水坑110内的高度低于第一端123的高度。以对导流管道120的导流作用进行控制,即在地下水位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过滤层130内的地下水才能经第一管体121向集水坑110内流动,故通过第一管体121的设置能够起到限流的作用,并且其限流的水位即为抗浮水位,即在地下水的水位在抗浮水位以上时,才能经第一管体121向集水坑110内流动,进而能够有效避免地下水的水位超过抗浮水位,以对地下室结构起到持续的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及图2,在安装第一管体121时,为便于安装第一管体121,故第一管体121可以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管125及第二分管126;其中,第一分管125的一端穿过集水坑110的侧壁后伸入过滤层130,第一分管125的另一端位于集水坑110内;第二分管126的一端与第一分管125位于集水坑110内的一端连通,第二分管126的另一端沿重力方向伸出集水坑110。由此,通过第一分管125与集水坑110侧壁的连接,以提高第一管体121的安装稳定性,其外,这样的设置方式,需要在集水坑110的侧壁上预留安装第一管体121的第一分管125的安装位。
另外,这样的设置方式,在第二分管126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时,由于第一端123的高度低于第二端124的高度,且第二端124的高度高于集水坑110的高度,故第一管体121在沿重力方向向集水坑110外伸出后,在其第二端124的高度高于集水坑110的高度,且达到抗浮水位的要求后,便可与第二管体122连接。同理,第二管体122也可以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由此,第一管体121与第二管体122即可以通过一段弯管进行连接,且第一管体121可以与第二管体122平行。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第一管体121及第二管体122时,两者可以采取分体制作,随后通过管道连接构件进行组装,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
其外,在设置第一管体121时,由于第一管体121包括第一分管125及第二分管126,且第一分管125的一端穿过集水坑110的侧壁后伸入过滤层130,第一分管125的另一端位于集水坑110内并与第二分管126的一端连通,而第二分管126的另一端沿重力方向伸出集水坑110后用于与第二管体122连通,由此,第一分管125伸入过滤层130的一端即为第一管体121的第一端123,而第二分管126伸出集水坑110的一端即为第二端124,由此使得第二分管126的高度高于第一分管125的高度。基于此,故在第一分管125位于集水坑110内的管体上还设置有排水阀,排水阀用于将第一分管125内的水排至集水坑110内,以在特殊情况下,在地下水位未达到抗浮水位时,也能通过排水阀将过滤层130的地下水引流至集水坑110中,以提高该抗浮结构100对风险的控制。其目的是在水位上升速度较快时,为避免地下水的水位在达到抗浮水位后导流管道120的引流速度低于地下水位的上升速度,故可以通过打开排水阀提前开启导流管道120的引流作用。其次,在其他特殊条件,如抗浮结构100还设置有低于抗浮水位的预警水位时,即可通过排水阀进行提前排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排水阀是设置在第一分管125上,该方式并非唯一方式,在其他实施例方式中,还可将其设置在第二分管126上。
其外,由于集水坑110外的地下水有可能因位置不同而存在水位差异,尤其是可能存在集水坑110外过滤层130内的地下水之间存在区域间相互阻断的情况,基于此,故可设置多个第一分管125,多个第一分管125沿集水坑110的侧壁环形分布,以与集水坑110外的多个地下水区域连通,并且多个第一分管125位于集水坑110内的一端均与第二分管126连通,从而使得第一管体121能够与集水坑110外的地下水连通,以保证导流的效果。
其外,为便于第一分管125与第二分管126的连通,故第一管体121还包括环形管127。多个第一分管125位于集水坑110内的一端均与环形管127连通,且第二分管126与环形管127连通,由此使得第二分管126通过环形管127与多个第一分管125同时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与设置在第一分管125上的排水阀的功能原理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环形管127上设置排水阀。
进一步地,为便于对地下水位进行水位监测,故在第二分管126内设置有液位计。
基于上述的抗浮结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浮系统(未以附图的形式附出),抗浮系统包括排水结构以及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的抗浮结构100;
其中,排水结构与集水坑110连通,以排出集水坑110内的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浮结构包括集水坑、导流管道以及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集水坑的外周;
所述导流管道包括第一管体以及第二管体;
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的高度,所述第二端的高度高于所述集水坑的高度;所述第一端伸入所述过滤层;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集水坑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分管及第二分管;
所述第一分管的一端穿过所述集水坑的侧壁后伸入所述过滤层,所述第一分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集水坑内;
所述第二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管位于所述集水坑内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管的另一端沿重力方向伸出所述集水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管位于所述集水坑内的管体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用于将所述第一分管内的水排至所述集水坑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分管;
多个所述第一分管沿所述集水坑的侧壁环形分布,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分管位于所述集水坑内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分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体还包括环形管;
所述第二分管与所述环形管连通,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分管位于所述集水坑内的一端均与所述环形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管上设置有排水阀,所述排水阀用于将所述环形管内的水排至所述集水坑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管内设置有液位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管为沿重力方向设置的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浮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管体伸入所述集水坑内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端的高度。
10.一种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浮系统包括排水结构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浮结构;
所述排水结构与所述集水坑连通,以排出所述集水坑内的水。
CN201921407771.7U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7771.7U CN210482397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7771.7U CN210482397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82397U true CN210482397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777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482397U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823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683A (zh) * 2021-02-09 2021-06-15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防止地下室在施工和使用阶段整体上浮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
CN114809119A (zh) * 2022-04-29 2022-07-29 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排水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2683A (zh) * 2021-02-09 2021-06-15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防止地下室在施工和使用阶段整体上浮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
CN114809119A (zh) * 2022-04-29 2022-07-29 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排水抗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2959B (zh) 地下构筑物基底泄水装置及其布设方法
CN210482397U (zh) 一种抗浮结构及系统
CN208328950U (zh) 一种适用于渣土松散结构斜坡的深部排水抗滑桩
CN208056270U (zh) 自动悬浮复位市政道路井盖装置
CN113742826B (zh) 一种基于抗浮变水位的主动性抗浮设计方法
CN207405642U (zh) 一种基坑侧壁地下水导水装置
CN207017319U (zh) 一种不透水或弱透水场地建筑基坑的防水结构
KR101136545B1 (ko) 지하수 배수장치의 필터 및 배수부 막힘 검출장치
CN110424496B (zh) 一种离岸深水取水头部构筑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65894A (zh) 找坡沟渠式排水系统
CN214695680U (zh) 一种深基坑围护桩间泄水排水系统
CN213653694U (zh) 一种地下室建筑排水结构
CN205421500U (zh) 地下室盲沟疏导降排水装置
CN106120659B (zh) 用于高地下水位输水渠道底板的防护装置
CN107182642A (zh) 古树保护方法以及古树保护系统
CN103696485B (zh) 一种核岛排水装置
CN110924381A (zh) 一种岩土工程边坡的防渗水结构
CN110820780A (zh) 一种高水压降水井组合封堵装置及其封堵方法
CN208039652U (zh) 找坡沟渠式排水系统
CN211547753U (zh) 可有效防止粉煤灰流失的贮灰场
CN221030534U (zh) 一种车库底板零堵塞排水系统
CN114277855A (zh) 地下室外墙防水排水集成结构及方法
CN21664066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防渗挡土墙
CN215367389U (zh) 地下室挡土墙排水减压系统
CN219195917U (zh) 一种地基防沉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