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7995U - 燃料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7995U
CN210467995U CN201921782095.1U CN201921782095U CN210467995U CN 210467995 U CN210467995 U CN 210467995U CN 201921782095 U CN201921782095 U CN 201921782095U CN 210467995 U CN210467995 U CN 210467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main guide
assembly
cell assembl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20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维志
侯中军
石伟玉
杨曦
李慧哲
邱瑞斌
周嘉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ydrogen Propul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e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eq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eq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20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7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7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7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配套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燃料电池加工组装时,通常是将内部的电池片直接装入箱体内,多个电池片堆组集成完毕后,再对箱体及其内部组件实施封装,以形成最终的燃料电池组件整备结构。
然而,虽然上述组件结构及其相应的组装过程能够满足基本的燃料电池生产加工需要,但由于其大多采用直接组装方式,电池片等内部组件与箱体间的结构适配性较差,后续设备使用时极易因热胀冷缩等现象导致组件结构发生变形,进而导致内部液体泄漏等情况,给燃料电池的正常稳定使用造成不便,此外,现有燃料电池组件的组装过程操作精度较差,操作效率较低,给燃料电池的批量加工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燃料电池组件的组装精度和效率,并避免其使用过程中发生结构变形,保证结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
优选地,所述主导向件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主导向件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主导向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内侧壁及其底面上均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副导向件为凹槽,所述主导向件为与所述凹槽对位适配的弹性凸条或弹性柱。
优选地,所述内腔内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片平行贴合适配的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内腔的端部内壁的间距可调。
优选地,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间通过螺栓或压板可拆装地相连接。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组装操作过程中,先将盖板由箱体上卸下,之后在盖板原装配处形成连通内腔的端部入料口,然后将电池片由该入料口处逐一放入内腔中并使每个电池片上的副导向件均与相应的主导向件对位嵌装到位,之后将各电池片顺次堆叠排布整齐,足够数量的电池片均堆叠到位并排布整齐后,将盖板重新对位装配至上述入料口处,并将盖板与箱体可靠装配到位,即可完成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过程。上述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导向件与副导向件的对位配合实现各电池片与内腔间的精准对位装配,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精度;同时,各主导向件的延展结构使其兼具加强筋作用,且主导向件的弹性结构能够适度吸收燃料电池组件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形成的内应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导致箱体中部等主体部位发生的变形现象,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强度得以相应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运行使用更加平稳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11-箱体、111-内腔、112-主导向件、12-盖板、13-电池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件,该燃料电池的组装精度较高,组装过程简便高效,且其组件结构稳定可靠,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结构变形。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结构分解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包括箱体11以及位于箱体11内的内腔111,箱体11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内腔111配合的盖板12,内腔111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盖板12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13,且各电池片13与盖板12平行,内腔111的内壁上具有沿电池片13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112,该主导向件112为弹性件,电池片13上具有与主导向件112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
组装操作过程中,先将盖板12由箱体11上卸下,之后在盖板12原装配处形成连通内腔111的端部入料口,然后将电池片13由该入料口处逐一放入内腔111中并使每个电池片13上的副导向件均与相应的主导向件112对位嵌装到位,之后将各电池片13顺次堆叠排布整齐,足够数量的电池片13均堆叠到位并排布整齐后,将盖板12重新对位装配至上述入料口处,并将盖板12与箱体11可靠装配到位,即可完成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过程。上述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导向件112与副导向件的对位配合实现各电池片13与内腔111间的精准对位装配,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精度;同时,各主导向件112的延展结构使其兼具加强筋作用,且主导向件112的弹性结构能够适度吸收燃料电池组件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形成的内应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导致箱体11中部等主体部位发生的变形现象,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强度得以相应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运行使用更加平稳高效。
进一步地,主导向件112至少为两个,各主导向件112相互平行。至少两个主导向件112的数量足以保证各相互平行的主导向件112将电池片13稳定可靠限位,保证各电池片13的层叠排布效果和安装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装配强度和组件集成度,并使其整体结构更加不易发生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若以保证燃料电池组件最基本的装配效率为目标,则上述主导向件112的数量为1个时也可满足上述需求,相应地,各电池片13上的副导向件的数量也对应为1个;当然,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组件适配效果和操作效率最优的目的,则上述主导向件112的数量应不少于4个,并保证内腔111的各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至少1个主导向件112,以保证对电池片13各个部位的可靠限位,从而使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可靠性、组装效率及组装精度得以相应提高。
更具体地,主导向件112沿周向均布于内腔111的内侧壁上。该均布结构能够适度优化电池片13各个部位与对应的主导向件112间的应力分布,避免因电池片13局部应力过于集中导致的电池片13松动错位或结构损伤,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片13堆叠结构乃至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内腔111的内侧壁及其底面上均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层。该非金属绝缘层能够显著提高内腔111处的绝缘效果,以免内腔111及箱体11的主体结构对电池片13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保证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运行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要灵活选择主导向件112和副导向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如,可采用副导向件为凹槽,且主导向件112为与该凹槽一一对应并对位适配的弹性凸条或弹性柱结构;此外,在具体操作时,还可以直接舍弃副导向件,即,使具备弹性结构的主导向件112直接与电池片13的主体部分结构,并利用主导向件112自身的弹性形变缓解接触部的结构冲击,并保证相应的结构适配性,从而进一步精简优化电池片13结构。当然,以上各种适配结构均可达到相应的组件限位适配和高精度组装效果,具体应用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本文附图中仅以主导向件112为弹性凸条为例,用以说明本文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并不作为唯一的结构形式限定。
此外,内腔111内远离盖板12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池片13平行贴合适配的端板,端板与内腔111的端部内壁的间距可调。实际装配时,可以通过沿电池片13排布方向伸缩或往复移动的伸缩杆或滑块等具备导引和定位能力的部件与端板适配,并借由端板沿上述伸缩杆或滑块的伸缩或移动方向联动,实现对端板与内腔111远离盖板12的一端的内端面的间距的调整,从而由此达到调节电池片13起始排布位置的目的,以便适应不同工况下的燃料电池组件组装需要。
另外,盖板12与箱体11间通过螺栓或压板可拆装地相连接。具体而言,由于螺栓的结构简单可靠且拆装操作简便,因此一般工况下优选地采用螺栓将盖板12与箱体11可靠组装,但对于一些特殊工况或特殊装配需求的情况,也可以采用压板或卡扣等其他结构形式实现盖板12与箱体11的对位组装和拆卸,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燃料电池组件装配使用需求。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组装操作过程中,先将盖板由箱体上卸下,之后在盖板原装配处形成连通内腔的端部入料口,然后将电池片由该入料口处逐一放入内腔中并使每个电池片上的副导向件均与相应的主导向件对位嵌装到位,之后将各电池片顺次堆叠排布整齐,足够数量的电池片均堆叠到位并排布整齐后,将盖板重新对位装配至上述入料口处,并将盖板与箱体可靠装配到位,即可完成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过程。上述装配过程操作简便,效率较高,且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导向件与副导向件的对位配合实现各电池片与内腔间的精准对位装配,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精度;同时,各主导向件的延展结构使其兼具加强筋作用,且主导向件的弹性结构能够适度吸收燃料电池组件运行过程中因热胀冷缩形成的内应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设备使用过程中因热胀冷缩等原因而导致箱体中部等主体部位发生的变形现象,进而能够使得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整体装配结构强度得以相应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所述燃料电池组件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其运行使用更加平稳高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料电池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箱体内的内腔,所述箱体的一端可拆装地设置有与所述内腔配合的盖板,所述内腔内设置有若干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延伸方向堆叠排布的电池片,且各所述电池片与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内腔的内壁上具有沿所述电池片的排布方向延伸的主导向件,该主导向件为弹性件,所述电池片上具有与所述主导向件对位嵌装适配的副导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向件至少为两个,各所述主导向件相互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向件沿周向均布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内侧壁及其底面上均设置有非金属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导向件为凹槽,所述主导向件为与所述凹槽对位适配的弹性凸条或弹性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内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片平行贴合适配的端板,所述端板与所述内腔的端部内壁的间距可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箱体间通过螺栓或压板可拆装地相连接。
CN201921782095.1U 2019-10-22 2019-10-22 燃料电池组件 Active CN210467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2095.1U CN21046799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燃料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2095.1U CN21046799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燃料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7995U true CN210467995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5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2095.1U Active CN210467995U (zh) 2019-10-22 2019-10-22 燃料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799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414A (zh) * 2019-06-06 2019-08-06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结构
CN112397757A (zh) * 2020-11-13 2021-02-23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其封装箱体、电芯结构
CN112563531A (zh) * 2020-12-03 2021-03-2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
CN112687935A (zh) * 2020-12-26 2021-04-20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封装箱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8414A (zh) * 2019-06-06 2019-08-06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及燃料电池电堆的封装结构
CN112397757A (zh) * 2020-11-13 2021-02-23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及其封装箱体、电芯结构
CN112563531A (zh) * 2020-12-03 2021-03-2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
CN112563531B (zh) * 2020-12-03 2022-02-1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封装结构
CN112687935A (zh) * 2020-12-26 2021-04-20 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封装箱
CN112687935B (zh) * 2020-12-26 2022-05-17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堆封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7995U (zh) 燃料电池组件
AU2016219610C1 (en) Cell frame for redox flow battery, cell stack for redox flow battery, and redox flow battery
CN207231085U (zh) 接触式电池加热夹具
WO2022242578A1 (zh) 极耳极片及卷绕电池
EP3731308A1 (en) Battery pack
CN210429981U (zh) 燃料电池组件
CN202072762U (zh) 一种石墨舟
CN215771338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01834967U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片用的石墨框
CN207993971U (zh) 一种电池堆辅助组装台
JP6003812B2 (ja) 燃料電池の製造方法
CN209183665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堆叠工装
CN206742269U (zh) 对太阳能电池背板贴反光膜条的设备
CN215266418U (zh) 一种压脚块组件
CN208385497U (zh) 电池模组
CN201204232Y (zh) 用于锂离子电池极组热压整形设备的限位器
CN10424167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模块单元及快速模块化装堆方法
CN220311549U (zh) 一种折弯辅助工装
CN217086606U (zh) 一种叠瓦叠片机
JP6849954B2 (ja) 枠体、セルフレーム、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EP3319158B1 (en) Frame for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stack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CN218241892U (zh) 一种双极板粘合工装
CN21681840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堆
CN210403915U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装堆粘接编组
JP2020173891A (ja) 双極板、電池セル、セルスタック、およ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800 No. 1788, xiechun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ehydrog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804 unit 10, No.17, Lane 56, Antuo Road,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et Hydroge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