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7147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7147U
CN210467147U CN201921866989.9U CN201921866989U CN210467147U CN 210467147 U CN210467147 U CN 210467147U CN 201921866989 U CN201921866989 U CN 201921866989U CN 210467147 U CN210467147 U CN 210467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hotosensitive
display
module
photosensit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669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669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7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7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7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还包括感光模块,感光模块设置于边框区,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光模块位于边框区中,并设置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可实现前置感光,同时利用现有的边框区设置感光模块,可不增加额外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可提高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用户体验,通常设置前置摄像头等感光模块。为满足前置感光模块的放置需求,通常需要在显示面板的正面设置一个较大的凹槽(notch)区域,但是这种异形设计一方面使得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较低,另一方面使得生产过程中挖槽工艺以及感光模块与显示面板的整合难度较大。
为克服上述问题,可将感光模块设置于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中。但是,随着显示质量需求的增加,显示像素数量通常较多,像素驱动电路占用了较大的空间,感光模块的制作难度较大。此外,将感光模块设置于像素驱动电路远离出光侧表面时,像素驱动电路对光线的遮挡较多,导致感光模块不能接收足够的外界光以进行成像,导致感光成像质量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感光模块位于边框区中,并设置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可实现前置感光,同时可利用利用现有的边框区设置感光模块,可不增加额外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可提高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还包括感光模块,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边框区,所述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感光模块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中,且所述感光模块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扫描驱动电路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步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模块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避让所述扫描驱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对置基板;
所述对置基板为彩膜基板或保护盖板。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和/或
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出光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立设置的多个感光元件,或者所述感光模块包括首尾相连的一个感光元件;
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至少一个侧边对应的所述边框区中。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元件在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侧边对应的所述边框区中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显示区的边框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模块,感光模块设置于边框区,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由此,可实现前置感光,同时利用现有的边框区设置感光模块,可不增加额外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可提高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A1-A2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图1中A1-A2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1中A1-A2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区110以及围绕显示区110的边框区120;还包括感光模块130,感光模块130设置于边框区120,感光模块130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 10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
其中,显示区110用于显示待显示图像。示例性的,显示区110中设置有扫描线和数据线,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像素区域;在像素区域中设置显示像素,显示像素可呈阵列排布。显示像素的发光颜色可为红色、绿色、蓝色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颜色,由此实现显示装置的白色显示、彩色显示以及其他显示需求。显示像素可包括显示元件以及驱动显示元件发光的像素驱动电路。以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为示例,显示元件可为顶发射、底发射或双面发射的显示元件。像素驱动电路可包括薄膜晶体管(以T表示)和电容(以C表示)。示例性的,像素驱动电路可为2T1C电路、7T1C电路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像素驱动电路结构,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边框区120围绕显示区110设置,边框区120预留为设置周边电路或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示例性的,周边电路可包括扫描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用于在集成电路的控制下向扫描线提供扫描驱动信号;集成电路还用于通过数据线向显示像素提供数据信号,以使显示区110可正常显示待显示图像。
其中,为提高显示装置10的屏占比,可设置边框区120的边缘轮廓与显示区110的边缘轮廓相同,且两边缘轮廓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可使预留的边框区120的空间较小,显示区110所占的比例较大,即提高了显示装置10的屏占比。基于此,边框区120中,设置集成电路的区域可称为集成电路区122,设置扫描驱动电路的区域可称为扫描驱动电路区121。
示例性的,以图1中示出的显示装置10为四边形为例,当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面向用户时,集成电路区122可位于显示装置10的底部,扫描驱动电路区121可位于显示装置10的左边框、右边框或顶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集成电路区122和扫描驱动电路区122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感光模块130用于感知外界的光线,并用于感光成像。示例性的,感光模块可为光传感器,更具体的,可为摄像头。
可选的,感光模块130包括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如此,可利用不同波长范围的光线实现感光成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130还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中,通过将感光模块130设置于边框区120,并设置感光模块130的感光面与显示装置10的出光面(即显示面)的朝向相同,可实现前置感光,同时可利用现有的边框区120设置感光模块130,可不增加额外的非显示区的面积,可提高屏占比,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装置10的轮廓形状为四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的轮廓形状可根据显示需求以及应用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该显示装置10还包括阵列基板20,感光模块130形成于阵列基板 20中,且感光模块130与阵列基板20中的扫描驱动电路210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步形成。
如此,形成感光模块130内嵌式的显示装置10。
其中,阵列基板20中可形成像素驱动电路。
示例性的,阵列基板20可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形成在衬底基板一侧且依次层叠的缓冲层、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层、源漏电极层以及像素电极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阵列基板20还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膜层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扫描驱动电路210也可为多T多C电路,扫描驱动电路的膜层结构可与像素驱动电路的膜层结构相同。
其中,感光模块130也可为多T多C电路,在阵列基板20的制作过程中,扫描驱动电路210、像素驱动电路以及感光模块130均可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步形成,相对于现有阵列基板的形成工艺,区别点仅在于在功能膜层的掩模刻蚀过程中,掩模图案的设置稍有不同。由此,可不增加新的膜层结构,且对工艺的改变较小,有利于控制显示装置10的制作成本,同时有利于确保显示装置 10的膜层结构较简单。
其中,扫描驱动电路210和感光模块130中的薄膜晶体管和电容的数量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部分感光模块130和扫描驱动电路210,而非显示装置10的完整结构。在实际产品结构中,感光模块130的数量,以及感光模块130与扫描驱动电路210在边框区121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2,感光模块130在阵列基板20上的垂直投影避让扫描驱动电路210。
其中,在边框区120中,感光模块130在阵列基板20上的垂直投影与扫描驱动电路210不交叠。如此,可避免扫面驱动电路210中的线路对感光模块130 的感光量的影响;同时,可避免二者之间的线路错杂,可避免感光模块130与扫描驱动电路210的线路之间的电信号的相互干扰,从而可避免显示与光感之间的相互干扰,在确保较高的感光成像质量的同时,有利于确保显示装置10具有较好的图像显示质量。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为实现较高的屏占比,还可设置感光模块130在阵列基板20上的垂直投影与扫描驱动电路210部分交叠或全部交叠,以减少边框区 120在显示装置10中所占的空间。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显示需求、感光成像需求以及屏占比需求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该显示装置10可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示例性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该显示装置10还包括对置基板30。
当该显示装置10为液晶显示装置时,对置基板30可为彩膜基板。当该显示装置10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对置基板30可为保护盖板。其中,彩膜基板和保护盖板的结构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一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赘述也不作限定。
其中,显示装置10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扫描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稍有差异。
示例性的,当该显示装置10为液晶显示装置时,扫描驱动电路区可仅包括扫描控制驱动电路,还可称为阵列基板栅极驱动(gate driver on array,GOA) 扫描控制驱动电路包括依次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分别用于为各条扫描线提供控制信号,例如,该控制信号可为高低电平信号。
示例性的,当该显示装置10为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时,扫描驱动电路区包括扫描控制驱动电路区和发光控制驱动电路区;感光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设置于边框区中的扫描控制驱动电路区和/或发光控制驱动电路区。
示例性的,扫描控制驱动电路区中设置扫描驱动电路,发光控制驱动电路区设置发光驱动电路,还可称为阵列基板发光驱动(emitt driver on array, EOA),两电路结构可统称为GEOA,扫描驱动电路和发光驱动电路在空间位置上可相互交错,扫描驱动电路可发光驱动电路均可包括依次级联的移位寄存器,分别用于为各条扫描线和各条发光控制线号线提供控制信号。示例性的,扫描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的控制信号均可为高低电平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10还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2和图3,对感光模块130内嵌设置的显示装置10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光模块130还可设置为外挂式,下面结合图 4-图6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图4是沿图1中A1-A2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5是沿图1中A1-A2的显示装置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沿图1中A1-A2 的显示装置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图6,该显示装置10还包括显示面板40,显示面板40用于显示图像;感光模块130设置于显示面板40的出光面一侧,和/或感光模块130设置于显示面板40的背离出光面的一侧。
示例性的,显示面板40可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感光模块130可为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 图像传感器,或者可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本质是一块芯片,可包括:感光区阵列、时序控制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电路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COMS图像传感器通过将图像采集单元(即感光区阵列)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时序控制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集成到同一块芯片上,可适用于要求小尺寸、低价格、摄像质量无过高要求的应用,如微型相机、手机、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某些车用摄像系统等。
其中,显示装置10中的感光模块130的数量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实际需求设置,可为1个、2个或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4-图6中,仅以感光模块130的数量为2个为例,示例性的说明了感光模块130与显示面板40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图6中的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显示面板40的出光方向,以及图中的方位为例,显示面板40的上表面为显示图像的一侧表面。
示例性的,参照图4,2个感光模块130均位于背离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的表面;参照图5,1个感光模块130位于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表面,另1个感光模块130位于背离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的表面;参照图6,2个感光模块 130均位于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表面。
其中,当感光模块130位于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表面时,可避免显示面板 40对光线的遮挡,由此,感光模块130可感知更多的光线,从而显示装置10 的感光成像质量较好。当感光模块130位于背离显示面板40的出光侧表面使,可对显示面板40中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感光模块130对应的区域的光透过率较高,以确保感光模块130具有较好的感光成像质量。在实际显示装置10的产品结构中,可根据显示装置10的感光成像需求,设置感光模块130与显示面板 10的相对位置关系,本使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图7、图8以及图9对感光模块130在边框区121中的位置分布进行示例性说明,该位置分布对感光模块130采用内嵌式设置和外挂式设置均适用。
可选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或图8,该显示装置1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感光模块130包括分立设置的多个感光元件132;或者,参照图9,该显示装置10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感光模块130包括首尾相连的一个感光元件132;感光元件132设置于至少一个侧边对应的边框区120中。
其中,显示装置10的侧边可为直线侧边或弧线侧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可将感光元件132仅设置在显示装置10的一侧的边框区120中,从而可尽可能少的改变显示装置10的结构。
或者,可将感光元件132设置在显示装置10的至少两侧的边框区120中,或者在一侧的边框区120中的相对较远的位置,由此,将不同位置处的感光元件132的感光信息整合,可实现立体成像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照图8或图9,感光元件132在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侧边对应的边框区120中对称分布。
如此,在实现立体成像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感光模块130的布设难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显示装置10的设计难度和制作难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132还可设置于显示区110周边的边框区120 中的任意位置处。以图7和图8示出的显示装置10的形状为为例,感光元件 132不仅可设置在侧和/或右侧,也可设置在上侧和/或下侧。其次,感光元件 132可在边框区120中间断的设置多个,也可围绕显示区110连续设置一周。此外,感光元件132可放置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若显示面板为透明显示面板,感光元件132也可放置于背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以不影响显示区 110的显示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感光模块130放置在GEOA区域上方或者下方,单侧或左右对称设置,实现感光模块130能够收集到足够的外界光,来实现屏上或屏下摄像头功能,实现全面屏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以及围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还包括感光模块,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边框区,所述感光模块的感光面与所述显示装置的出光面的朝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阵列基板,所述感光模块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中,且所述感光模块与所述阵列基板中的扫描驱动电路采用相同的工艺同步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避让所述扫描驱动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置基板;
所述对置基板为彩膜基板或保护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
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和/或
所述感光模块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离出光面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多个侧边;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分立设置的多个感光元件,或者所述感光模块包括首尾相连的一个感光元件;
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至少一个侧边对应的所述边框区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元件在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侧边对应的所述边框区中对称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模块包括可见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1921866989.9U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467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989.9U CN21046714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66989.9U CN21046714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7147U true CN210467147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6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66989.9U Active CN210467147U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71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315A (zh) * 2021-02-25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2327347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2315A (zh) * 2021-02-25 2021-05-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WO202327347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528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7229359B2 (ja) 表示基板、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7280979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CN109031824B (zh)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0767710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2743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2784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41025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3754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622983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366489A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098133A1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CN210467147U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51471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4002114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158123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WO202310913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89871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296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7847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167B (zh)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1383579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684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20290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6 No. nine, No. 1568 engineering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