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5168U -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5168U
CN210455168U CN201921000207.3U CN201921000207U CN210455168U CN 210455168 U CN210455168 U CN 210455168U CN 201921000207 U CN201921000207 U CN 201921000207U CN 210455168 U CN210455168 U CN 210455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il
cooling
liquid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02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贤彪
代彦雷
孙兵
施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mat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L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angjiag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L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angjiag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L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angjiag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02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5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5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51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壳体、开设于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壳体内且依次连通的制冷单元、蓄冷单元以及散冷单元。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通过制冷单元、蓄冷单元、散冷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对避难舱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向避难舱室内释放冷能,使避难舱室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了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船舶在海上遭遇海盗袭击的事件不断发生,使船员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现象,目前很多船运公司在船舶上开始设置供船员躲避海盗的应急避难舱室。应急避难舱室是船舶在遭遇海盗攻击,并且在海盗已经登船的情况下,船员能安全退守并可以临时维持基本生活的内部舱室。由于船员在退守应急避难舱室之前,往往要关闭全船的电力和动力系统,从而造成主空调风机的停运,而如果应急避难舱室又正好处于船舶内部的话,其通风系统成为了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如果处于船舶内部的安全舱室没有通风系统的保障,在人员大量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人员身体的不适,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现有技术条件下,绝大多数船舶在设计和建造时并没有考虑处于船舶内部的应急避难舱室的应急状态下的通风问题,当主空调的风机停运后,房间内也就没有送风和换气的保障。极少数船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采取的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措施,即在应急避难舱室的通道门上设置通风栅。但是通风栅的面积很小,换气和降温作用有限。而且,通风栅的存在很容易暴露应急避难舱室内部人员的活动,使海盗可以很轻易的找到船员集合区域,从而发动攻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该降温除湿系统能够对船用避难舱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向避难舱室内释放冷能,使避难舱室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了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壳体,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依次连通的制冷单元、蓄冷单元以及散冷单元,
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将第一制冷剂冷却后送入所述蓄冷单元中;
所述蓄冷单元,包括蓄冷槽、设于所述蓄冷槽内的第一换热盘管和第二换热盘管,所述蓄冷槽内储存有水且所述的水没过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所述第一换热盘管与所述制冷单元相连通,用于接收所述制冷单元冷却的第一制冷剂并与所述的水换热;
所述散冷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相连通的第三换热盘管、设于所述出风口处的用于将所述进风口输入的空气抽送至所述出风口的散冷风机,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盘管之间流通有第二制冷剂且所述第三换热盘管位于所述空气的流通路径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盘管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制冷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自所述第一出液端向着所述第一进液端的方向依次连通于所述管路上的用于向所述管路内加入第一制冷剂的第一加液口、气液分离器、压缩机、冷凝器、过滤器以及节流元件。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制冷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压缩机之间的低压开关以及设于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高压开关。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其包括冷凝器本体以及冷凝风机。
优选地,所述蓄冷单元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蓄冷槽内通水的加水管,所述加水管穿设通过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蓄冷槽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三换热盘管具有第三进液端和第三出液端,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三出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端与所述第三进液端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进液端和所述第三出液端之间的第一调节阀、设于所述第二出液端和所述第三进液端之间的第二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和所述第三换热盘管之间的用于向所述第二换热盘管内通入第二制冷剂的第二加液口。
优选地,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蓄冷槽上的溢流管、设于所述溢流管上的第三调节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通过制冷单元、蓄冷单元、散冷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对避难舱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向避难舱室内释放冷能,使避难舱室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了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降温除湿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进风口;3、出风口;4、蓄冷槽;5、第一换热盘管;6、第二换热盘管;7、第三换热盘管;8、散冷风机;9、第一加液口;10、气液分离器;11、压缩机;12、冷凝器;12a、冷凝器本体;12b、冷凝风机;13、过滤器;14、节流元件;15、低压开关;16、高压开关;17、加水管;18、第一调节阀;19、第二调节阀;20、第二加液口;21、溢流管;22、第三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壳体1,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开设于壳体1上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3、设于壳体1内且依次连通的制冷单元、蓄冷单元以及散冷单元。
在这里,通过制冷单元、蓄冷单元、散冷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的对避难舱室内的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向避难舱室内释放冷能,使避难舱室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保证了避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制冷单元,用于将第一制冷剂冷却后送入蓄冷单元中,其包括依次连通于管路8上的用于向管路8内加入第一制冷剂的第一加液口9、用于对第一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0、用于将气液分离后的低温低压的第一制冷剂气体压缩为高温高压的第一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11、用于将高温高压的第一制冷剂气体冷凝成第一制冷剂液体的冷凝器12、用于对第一制冷剂液体进行干燥过滤的过滤器13以及用于对过滤后的第一制冷剂液体节流减压的节流元件14。这里的第一制冷剂为氟利昂,节流元件14为膨胀阀。
在本实施例中,冷凝器12为风冷冷凝器,其包括冷凝器本体12a以及冷凝风机12b。在气液分离器10和压缩机11之间设有低压开关15,在压缩机11和冷凝器12之间设有高压开关16,低压开关15和高压开关16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制冷剂过压,避免了安全隐患。这里,低压开关15和高压开关16均配备有压力表,用于操作人员观察。
蓄冷单元,包括蓄冷槽4、设于蓄冷槽4内的第一换热盘管5和第二换热盘管6,蓄冷槽4内储存有水且水没过第一换热盘管5和第二换热盘管6,第一换热盘管5与制冷单元相连通,用于接收制冷单元冷却的第一制冷剂并与蓄冷槽4内的水换热,换热后将蓄冷槽4内的水制成-5℃的冰。这里的水为纯净水。
在这里,第一换热盘管5和第二换热盘管6为一体设置,共同安装于同一铝板上,提高了蓄冷槽4的容积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蓄冷单元还包括用于向蓄冷槽4内通水的加水管17,加水管17穿设通过壳体1并与蓄冷槽4相连通。第一换热盘管5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制冷单元通过管路8分别与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相连通。其中,制冷单元的各部件沿着第一出液端向着第一进液端的方向依次设置。
散冷单元,包括与第二换热盘管6相连通的第三换热盘管7、设于出风口3处的用于将进风口2输入的空气抽送至出风口3的散冷风机8,第二换热盘管6和第三换热盘管7之间流通有第二制冷剂且第三换热盘管7位于空气的流通路径上,在第二换热盘管6和第三换热盘管7之间设有用于向第二换热盘管6内通入第二制冷剂的第二加液口20。在这里,第二换热盘管6用于将第二制冷剂与蓄冷槽4内的冰进行换热,得到冷却的第二制冷剂,随后将第二制冷剂输送至第三换热盘管7中,第三换热盘管7用于将冷却的第二制冷剂与进风口3输入的湿热的空气进行换热,空气在第三换热盘管7外侧形成较强的空气对流,使第二制冷剂吸热蒸发,实现空气的冷却,冷却的空气自出风口3排出,实现避难舱室的降温除湿,同时可以通过对散冷风机风量的调节,实现散冷量的变化。这里的第二制冷剂为氟利昂。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盘管6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第三换热盘管7具有第三进液端和第三出液端,第二进液端与第三出液端相连通,第二出液端与第三进液端相连通。在第二进液端和第三出液端之间设有第一调节阀18,在第二出液端和第三进液端之间设有第二调节阀19,在第二换热盘管6和第三换热盘管7之间不需要连通时,关闭第一调节阀18和第二调节阀19。这里,第一调节阀18两侧设有压力表,用于观察第二换热盘管6以及第三换热盘管7内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单元由船舶的主电力系统驱动,散冷风机8由应急电源驱动,应急电源优选为蓄电池,在未发生危险时,主电力系统驱动制冷单元运转,将蓄冷槽4内的水全部制成冰将冷量蓄存于蓄冷槽4中,当发生危险时,船舶的主电力系统切断,蓄电池驱动散冷风机8运转,实现避难室内空气和蓄冷槽4的热量交换,实现避难室的降温除湿。
在本实施例中,该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连通于蓄冷槽4上的溢流管21、设于溢流管21上的第三调节阀22。当蓄冷槽4内的水过多时,可以打开第三调节阀22,将多余的水通过溢流管21排出。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向第一加液口9中注入第一制冷剂,第一制冷剂通过制冷单元冷却后进入第一换热盘管5中,并与蓄冷槽4中的水换热,将蓄冷槽4中的水制成冰;向第二加液口20中注入第二制冷剂,第二制冷剂通过第二换热盘管6与蓄冷槽4中的冰换热并冷却,随后流至第三换热盘管7中,此时散冷风机8运转,将空气自进风口2抽至出风口3,空气在第三换热盘管7周侧形成强烈的空气对流,并与第三换热盘管7内的第二制冷剂换热,降温除湿后的冷空气自出风口3排出,实现避难室的空气温湿度调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进风口(2)和出风口(3)、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依次连通的制冷单元、蓄冷单元以及散冷单元,
所述制冷单元,用于将第一制冷剂冷却后送入所述蓄冷单元中;
所述蓄冷单元,包括蓄冷槽(4)、设于所述蓄冷槽(4)内的第一换热盘管(5)和第二换热盘管(6),所述蓄冷槽(4)内储存有水且所述的水没过所述第一换热盘管(5)和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所述第一换热盘管(5)与所述制冷单元相连通,用于接收所述制冷单元冷却的第一制冷剂并与所述的水换热;
所述散冷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相连通的第三换热盘管(7)、设于所述出风口(3)处的用于将所述进风口(2)输入的空气抽送至所述出风口(3)的散冷风机(8),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和所述第三换热盘管(7)之间流通有第二制冷剂且所述第三换热盘管(7)位于所述空气的流通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盘管(5)具有第一进液端和第一出液端,所述制冷单元通过管路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端和所述第一出液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包括自所述第一出液端向着所述第一进液端的方向依次连通于所述管路上的用于向所述管路内加入第一制冷剂的第一加液口(9)、气液分离器(10)、压缩机(11)、冷凝器(12)、过滤器(13)以及节流元件(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单元还包括设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和所述压缩机(11)之间的低压开关(15)以及设于所述压缩机(11)和所述冷凝器(12)之间的高压开关(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12)为风冷冷凝器,其包括冷凝器本体(12a)以及冷凝风机(12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单元还包括用于向所述蓄冷槽(4)内通水的加水管(17),所述加水管(17)穿设通过所述壳体(1)并与所述蓄冷槽(4)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具有第二进液端和第二出液端,所述第三换热盘管(7)具有第三进液端和第三出液端,所述第二进液端与所述第三出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端与所述第三进液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进液端和所述第三出液端之间的第一调节阀(18)、设于所述第二出液端和所述第三进液端之间的第二调节阀(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和所述第三换热盘管(7)之间的用于向所述第二换热盘管(6)内通入第二制冷剂的第二加液口(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除湿系统还包括连通于所述蓄冷槽(4)上的溢流管(21)、设于所述溢流管(21)上的第三调节阀(22)。
CN201921000207.3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Active CN210455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207.3U CN21045516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0207.3U CN21045516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5168U true CN210455168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2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0207.3U Active CN210455168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51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505A (zh) * 2021-10-19 2021-12-3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防海盗安全舱通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505A (zh) * 2021-10-19 2021-12-31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防海盗安全舱通风系统
CN113859505B (zh) * 2021-10-19 2023-08-15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一种防海盗安全舱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2645B (zh) 一种用于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的空气净化与温度调节系统
US20130000344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1910758B (zh) 压力释放装置在高压致冷系统中的固定
CN101504176A (zh) 一种用于煤矿的可移动式应急救生舱的空气调节系统
CN202152688U (zh) 一种用于救生舱的蓄冷系统
KR102108239B1 (ko) 이중 애프터쿨러를 구비하는 헬륨 압축기
CN109458686A (zh) 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型空调系统
KR102108241B1 (ko) 이중 헬륨 압축기
KR101170012B1 (ko) 히트펌프형 항온항습기
CN210455168U (zh) 一种船用避难舱的降温除湿系统
JP3066828B1 (ja) アンモニア冷凍装置の漏洩アンモニア除外装置
CN102562122B (zh) 一种可移动式无电力驱动液体冷却装置及液体冷却方法
CN109159883B (zh) 一种海上核动力平台反应堆舱制冷系统
CN104005783B (zh) 一种矿用气动制冷装置与方法
CN205860538U (zh) 单冷型空调器
CN209165655U (zh) 一种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型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CN105308395B (zh) 冷冻装置
KR101307597B1 (ko) 배터리 큐비클 에어컨
CN210014587U (zh) 利用蒸发器的持续新风去湿装置
CN213300592U (zh) 一种备用压缩机组的制冷系统
CN219583905U (zh) 一种车载超压防护与空调集成系统
JP2001296058A (ja) 冷暖房・給湯熱源機
CN108278805A (zh) 一种集中处理空气供冷的氨冷库系统
CA3136515C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17785527U (zh) 一种具备冷凝器端后管路防液封结构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634 east side of Huachang Road, Yangtze River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MAT)

Patentee after: Suzhou Limat Energ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634 east side of Huachang Road, Yangtze River 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LIMAT)

Patentee before: JIANGNAN L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ANGJIAG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