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试管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试管被广泛应用在化学、生物及临床医学检验当中,例如在对采血试管内的血液进行检测化验时需要拔取试管口的试管帽,此时就需要对试管进行紧固以便拔取试管帽,但是现有的对试管紧固的装置有很多缺点,如申请号为201020136314.1的固定装置,单靠一根顶杆强行挤压一个胶套而对周围的4个试管产生摩擦力来紧固试管,这种紧固方式相当于胶套与试管的接触面积为1个点,摩擦力小从而使夹持试管的夹持力小,在拔取试管帽时存在试管被拔出的风险,另外,现有的试管紧固装置中,其紧固试管的部分大多是刚性件,夹持力控制困难,如果变形过大则有夹破试管的风险,如果变形过小则夹持力不够导致试管被一起拔出,再者,现有的试管夹持机构,大多结构复杂,占用的空间大,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稳定的试管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试管夹持装置,能够增加其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牢靠地紧固试管,且能避免在拔取试管帽时,试管被拔出来的风险,同时夹持装置上的弹性填充件易于拆卸,便于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体、气缸固定座、气缸、转动机构和夹持部,所述转动机构为2个,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所述夹持部为2个,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支撑架体为U型结构,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上顶板及对称设置在上顶板两侧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气缸固定座固定在上顶板上,气缸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上,所述左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滑轨,右支架上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夹持部设置在第一滑轨上,第二夹持部设置在第二滑轨上,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可分别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中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安装在上顶板上,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可在上顶板上饶其各自的竖直轴向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和固定在第一套筒上的第一转轴,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套筒和固定在第二套筒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拉杆连接件转动连接,拉杆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气缸的有杠腔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气缸的作用下,拉杆连接件前后移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滑轨中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实现试管的夹持或松开。
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试管夹持座,第一试管夹持座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包括第二试管夹持座,第二试管夹持座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弹性填充件,所述弹性填充件高出第一试管夹持座和第二试管夹持座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上固定板和第一下固定板,第二试管夹持座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和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弹性填充件高出第一试管夹持座和第二试管夹持座的上下表面的部分被对应固定在第一上固定板与第一试管夹持座之间、第一下固定板与第一试管夹持座之间、第二上固定板与第二试管夹持座之间、第二下固定板与第二试管夹持座之间,将弹性填充件高于试管夹持座上下表面的部分压固在上下固定板与试管夹持座之间,防止脱落,通过设置弹性填充件,夹持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在夹持试管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量,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坏试管,另外,在试管开盖过程中,试管径向会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弹性填充件与试管接触部位产生相应的摩擦力,使试管保持静止,当弹性填充件使用到一定的次数或者出现磨损导致其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夹持效果下降而需要更换弹性填充件时,操作人员只需松动第一上固定板、第一下固定板、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与试管夹持座之间的连接,来取出弹性填充件进行更换,并不需要完全拆下零件,十分便捷,方便后期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轴,所述第二试管夹持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轴,所述第一推杆上对应设置有第一腰型孔,第二推杆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第二试管夹持座、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通过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一腰型孔和第二腰型孔进行连接,由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滑轨上为直线滑动,当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转动时,第一推杆与第一夹持部的连接处或第二推杆与第二夹持部的连接处到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的距离是变动的,腰型孔的设置为推杆与限位轴的连接提供可活动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垂直设置于上顶板的左右两侧,左支架和右支架均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垂直于上顶板,第二结构与水平面呈之间的夹角为0°-90°。
进一步的,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远离上顶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与水平面呈平行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二结构之间的夹角及第二弯折部与第二结构之间的夹角随第二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第一滑轨安装在第一弯折部上,第二滑轨安装在第二弯折部上,滑轨在安装固定时抵接在弯折部上,进一步提高了滑轨的安装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连接件,第二转轴上设置有第二延伸连接件,第一延伸连接件和第二延伸连接件相对设置,重叠部分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拉杆连接件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与拉杆连接件通过安装孔和转动销进行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能够增加其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牢靠地紧固试管,且能避免在拔取试管帽时,试管被拔出来的风险,同时夹持装置上的弹性缓冲件易于拆卸,便于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夹持试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松开试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的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2-气缸固定座,3-上顶板,4-左支架,401-第一结构,402-第二结构,403-第一弯折部,5-右支架,6-第一滑轨,7-第二滑轨,8-第一夹持部,801-第一上固定板,802-第一试管夹持座,803-第一下固定板,804-弹性填充件,805-第一限位轴,9-第二夹持部,10-第一套筒,11-第一转轴,1101-第一延伸连接件,12-第二套筒,13-第二转轴,1301-第二延伸连接件,14-拉杆连接件,15-第一推杆,1501-第一腰型孔,16-第二推杆,1601-第二腰型孔,17-转动销,18-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和所实现的目的和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包括支撑架体、气缸固定座2、气缸1、转动机构和夹持部,所述转动机构为2个,包括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所述夹持部为2个,包括第一夹持部8和第二夹持部9,所述支撑架体为U型结构,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上顶板3及对称设置在上顶板两侧的左支架4和右支架5,所述气缸固定座2固定在上顶板3上,气缸1安装在气缸固定座2上,所述左支架4上安装有第一滑轨6,右支架5上安装有第二滑轨7,所述第一夹持部8设置在第一滑轨6上,第二夹持部9设置在第二滑轨7上,第一夹持部8和第二夹持部9可分别在第一滑轨6和第二滑轨7中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安装在上顶板3上,第一转动机构和第二转动机构可在上顶板上饶其各自的竖直轴向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10和固定在第一套筒10上的第一转轴11,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套筒12和固定在第二套筒12上的第二转轴13,所述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的一端与拉杆连接件14转动连接,拉杆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气缸1的有杠腔连接,第一转轴和11第二转轴13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所述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呈“L”型结构,所述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第一夹持部8和第二夹持部9,在气缸1的作用下,拉杆连接件14前后移动,带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第一夹持部8和第二夹持部9在滑轨中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实现试管18的夹持或松开。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夹持部8包括第一试管夹持座802,第一试管夹持座80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部9包括第二试管夹持座,第二试管夹持座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均设置有弹性填充件804,所述弹性填充件804高出第一试管夹持座802和第二试管夹持座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802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上固定板801和第一下固定板803,第二试管夹持座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和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由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相同结构,未单独出图对第二夹持部的第二试管夹持座、第二上固定板、第二下固定板、弹性填充件等进行标注),弹性填充件804高出第一试管夹持座802和第二试管夹持座的上下表面的部分被对应固定在第一上固定板801与第一试管夹持座802之间、第一下固定板803与第一试管夹持座802之间、第二上固定板与第二试管夹持座之间、第二下固定板与第二试管夹持座之间,将弹性填充件804高于试管夹持座上下表面的部分压固在上下固定板与试管夹持座之间,防止脱落,通过设置弹性填充件804,夹持力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在夹持试管18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量,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坏试管18,另外,在试管18开盖过程中,试管18径向会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此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弹性填充件804与试管18接触部位产生相应的摩擦力,使试管18保持静止,当弹性填充件804使用到一定的次数或者出现磨损导致其与试管18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夹持效果下降而需要更换弹性填充件804时,操作人员只需松动第一上固定板801、第一下固定板803、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与试管夹持座之间的连接,来取出弹性填充件进行更换,并不需要完全拆下零件,十分便捷,方便后期维护。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80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轴805,所述第二试管夹持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轴(图中未示),所述第一推杆15上对应设置有第一腰型孔1501,第二推杆16上对应设置有第二腰型孔1601,所述第一试管夹持座802、第二试管夹持座、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通过第一限位轴805、第二限位轴、第一腰型孔1501和第二腰型孔1601进行连接,由于第一夹持部8和第二夹持部9在滑轨上为直线滑动,当第一推杆15和第二推杆16转动时,第一推杆与第一夹持部的连接处或第二推杆与第二夹持部的连接处到第一转动轴或第二转动轴的距离是变动的,腰型孔的设置为推杆与限位轴的连接提供可活动的空间。
如图1-5所示,所述左支架4和右支架5垂直设置于上顶板3的左右两侧,左支架4和右支架5均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第一结构垂直于上顶板3,第二结构与水平面呈之间的夹角为150°。
如图1-5所示,所述左支架4和右支架5的远离上顶板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弯折部403和第二弯折部(图中未示),第一弯折部403和第二弯折部与水平面呈平行设置,第一弯折部403与第二结构之间的夹角及第二弯折部与第二结构之间的夹角均为120°,所述第一滑轨6安装在第一弯折部403上,第二滑轨7安装在第二弯折部上,滑轨在安装固定时抵接在弯折部上,进一步提高了滑轨的安装强度。
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转轴11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第二转轴13上设置有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和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相对设置,重叠部分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拉杆连接件14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与拉杆连接件14通过安装孔和转动销17进行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工作原理为: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对试管18进行夹持的过程中,气缸1收缩,拉杆连接件14随之后移,带动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和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转动,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和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另一端的第一推杆14和第二推杆15随之转动而相互靠近,从而推动与之连接的第一试管夹持座802和第二试管夹持座在滑轨上滑动而相互靠近,实现对试管18的夹持,此时,第一试管夹持座802和第二试管夹持座上的弹性填充件804与试管18外壁接触,并产生反作用力对试管18进行夹持,弹性填充件804在夹持试管18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量,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压坏试管18,在试管开盖过程中,试管18径向会产生一个向上的作用力,此时弹性填充件804与试管18接触部位产生相应的摩擦力,使试管保持静止,当弹性填充件使用到一定的次数或者出现磨损导致其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夹持效果下降而需要更换弹性填充件时,操作人员只需松动第一上固定板801、第一下固定板803、第二上固定板和第二下固定板与试管夹持座之间的连接,来取出弹性填充件804进行更换,并不需要完全拆下零件,十分便捷,方便后期维护。
如图1和图4所示,当试管开盖完成时,气缸1顶出,拉杆连接件14随之前移,带动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和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沿转动,第一延伸连接件1101和第二延伸连接件1301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转动,安装在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另一端的第一推杆14和第二推杆15随之转动而相互远离,从而推动第一试管夹持座802和第二试管夹持座在滑轨上滑动而相互远离,松开试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能够增加其与试管之间的摩擦力,牢靠地紧固试管,且能避免在拔取试管帽时,试管被拔出来的风险,同时夹持装置上的弹性缓冲件易于拆卸,便于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试管夹持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稳定。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对于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