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41470U - 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41470U
CN210441470U CN201921452298.4U CN201921452298U CN210441470U CN 210441470 U CN210441470 U CN 210441470U CN 201921452298 U CN201921452298 U CN 201921452298U CN 210441470 U CN210441470 U CN 2104414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r
pressure side
side hea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22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22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414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414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414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高压侧换热器、低压侧换热器和单向阀,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高压侧换热器与排气口相连,低压侧换热器与回气口相连,低压侧换热器和高压侧换热器之间通过节流元件相连,单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弹性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阀体上设有与阀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进口与低压侧换热器相连,出口与回气口相连,第一部件设在阀芯上,第二部件设于阀体,弹性件连接在阀芯和阀体之间,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弹性件的弹性力常驱动阀芯朝向靠近进口的方向移动至切断阀腔的切断位置,切断位置、进口与出口不导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可缩短压缩机重新启动的时间。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装置中,压缩机从上一回运行后停机到可以再次启动时,压缩机的吸气侧与排气侧的压力差必须要达到某个要求的范围内才可以重新启动,特别是对于滚动转子式压缩机来说,该压力差必须达到一个较小的数值、例如1kgf/cm2以内,否则将无法启动压缩机,从而无法实现快速再次启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中压缩机可以快速地再次启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高压侧换热器,所述高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低压侧换热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高压侧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节流元件相连;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弹性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阀体内限定出阀腔,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出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一部件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第二部件设于所述阀体,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阀体之间,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以沿着从所述进口到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所述阀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常驱动所述阀芯朝向靠近所述进口的方向移动至切断所述阀腔的切断位置,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不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由于在压缩机的回气口和低压侧换热器之间串联了单向阀,使得冷媒只能单向地从低压侧换热器流向压缩机的回气口,并且大大减小压缩机的低压侧空间的容积,由此当压缩机停机后、高压的冷媒泄漏到低压侧空间中时,低压侧空间的压力会更快地上升,从而使得压缩机高压内部空间的压力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能更快平衡,进而缩短压缩机重新启动的时间,而且高压的冷媒无法进入低压侧换热器中从而不会升高低压侧换热器内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由此可提高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此外单向阀不仅结构形式简单,而且阀芯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弹性件的弹性力能快速稳定地移动至切断位置,从而使冷媒不易泄漏,有利于降低压缩机高压内部空间的压力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平衡的时间,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压缩机的重新启动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阀芯之间,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吸引力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常驱动所述阀芯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腔的内周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阀腔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成环形,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两侧,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台阶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呈平板状,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台阶部的沿径向延伸的台阶面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面上设有沿所述阀腔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密封凸起,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密封凸起抵接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邻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的外周壁形成为第一圆锥面,所述台阶部的邻近所述阀芯的一端的内周壁形成为第二圆锥面,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第二圆锥面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进口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的端面和所述出气端的沿轴向延伸的内周面限定出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内;阀座,所述阀座包括环形的安装筒和阀盖,所述安装筒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出气端的端面相连且环绕所述出气端设置,所述阀盖封盖在所述安装筒的轴向另一端,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阀座内的空间限定出所述阀腔,所述阀芯和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和所述阀盖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筒上或所述阀盖上设有所述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轴向两端敞开,所述阀体设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相连,所述安装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间隔开,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安装筒上,所述套筒的邻近所述进口的轴向一端与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套筒的邻近所述出口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本体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限定出所述进口,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周壁上设有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部件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平板状的阀座,所述阀座设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且封盖所述气流通道以限定出阀腔,所述阀座上设有所述出口,所述阀芯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台阶部和所述阀座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座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或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一体地设在所述阀芯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还包括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在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导通且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高压侧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低压侧换热器;在制热模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导通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低压侧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高压侧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在制冷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在制热模式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液器外部串联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一种结构形式中阀芯处于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一种结构形式中阀芯离开切断位置的一种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一种结构形式中阀芯离开切断位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液器内部设置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二种结构形式中阀芯处于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二种结构形式中阀芯离开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三种结构形式中阀芯处于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三种结构形式中阀芯离开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四种结构形式中阀芯处于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A处圈示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向阀的第四种结构形式中阀芯离开切断位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单向阀100;
阀体1;进口1a;出口1b;阀腔1c;台阶部1d;出气端1e;
本体11;进气通道111;气流通道112;第一气流段11a;第二气流单11b;第三气流段11c;密封凸起113;
阀座12;安装筒121;阀盖122;
阀芯2;安装槽21;
弹性件3;第二部件4;套筒5;
制冷系统1000;
压缩机200;排气口2a;回气口2b;排气管21;回气管22;
高压侧换热器300;低压侧换热器400;节流元件500;
换向组件600;第一接口601;第二接口602;第三接口603;第四接口604;
储液器700;进气管71;出气管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0,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制冷系统1000为空调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制冷系统1000利用外界能量使热量从温度较低的环境转移到温度较高的环境。
如图1A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0,包括压缩机200、高压侧换热器300、低压侧换热器400和单向阀100。
如图2所示,压缩机200具有排气口2a和回气口2b。由此,气态冷媒可经回气口2b进入压缩机200,压缩机20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然后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排气口2a排出压缩机200。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2,压缩机200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围成的含有高压内部空间的密封容器,电机及压缩机构设置在该高压内部空间中,壳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21,排气管21上设有排气口2a,壳体的侧面底部设有回气管22,回气管22上设有回气口2b。
如图1A所示,高压侧换热器300的第一端与排气口2a相连,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与回气口2b相连,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二端和高压侧换热器300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节流元件500相连。由此,从排气口2a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可流向高压侧换热器300进行换热,然后从高压侧换热器300流出后通过节流元件500节流降压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最后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流经低压侧换热器400进行热交换后再次经回气口2b进入压缩机200,从而完成冷媒的循环。
具体地,在该制冷系统1000中,节流元件500具有关闭功能。当压缩机200停机时,节流元件500关闭,高压侧换热器300的冷媒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冷媒无法通过节流元件500互相流动。一般地,节流元件500选用Non-bleeding TXV部件;当然,节流元件500也可以选用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信号实现关闭功能,关于电子膨胀阀的结构和控制原理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单向阀100包括阀体1、阀芯2、弹性件3、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阀体1内限定出阀腔1c,阀体1上设有与阀腔1c连通的进口1a和出口1b,进口1a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相连,出口1b与回气口2b相连,第一部件设在阀芯2上,第二部件4设于阀体1,弹性件3连接在阀芯2和阀体1之间,阀芯2可移动地设在阀腔1c内以沿着从进口1a到出口1b的方向上单向导通阀腔1c,由此,当单向阀100单向导通时,从低压侧换热器400流出的低温低压冷媒可经进口1a流向单向阀100的阀腔1c,然后从阀腔1c的出口1b流出后再流向回气口2b。
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弹性件3的弹性力常驱动阀芯2朝向靠近进口1a的方向移动至切断阀腔1c的切断位置,在切断位置、进口1a与出口1b不导通,由此,不仅单向阀100结构形式简单,而且阀芯2在切断位置处能具有较好的切断效果,使冷媒不容易泄漏,从而保证单向阀100仅从进口1a到出口1b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具体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分别为磁性件。例如,第一部件为永磁体,第二部件4为铁、镍等能被永磁体吸引的材料,或者第一部件为铁、镍等能被永磁体吸引的材料,第二部件4为永磁体,或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4均为永磁体。
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的磁性作用力可以为吸引力或者斥力,这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的具体设置位置以及二者的磁性有关,弹性件3的弹性力的产生原因可以是弹性件3被压缩或者是被拉伸,只要最终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常驱动阀芯2朝向靠近进口1a的方向移动且弹性件3的弹性力常驱动阀芯2朝向靠近进口1a的方向移动即可。
具体而言,当压缩机200长时间停机后,制冷系统1000内部各处压力基本达到平衡,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单向阀100处于关闭状态。
当压缩机200停机后再次启动时,刚开始由于阀芯2仍位于切断位置,进口1a与出口1b不导通。在压缩机构的吸气作用下,单向阀100的出口1b侧的空间的压力快速下降,由于此时单向阀100仍然关闭,因此进口1a的压力高于出口1b的压力,从而产生压差力F,随着出口1b侧压力的进一步下降,该压差力F会逐渐增大,当该压差力F大于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弹性件3的弹性力后,便会驱使阀芯2离开切断位置从而使进口1a与出口1b导通,单向阀10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压缩机200正常运行。
当压缩机200从运行状态到再次停机前,制冷系统1000的高压侧换热器300与低压侧换热器400之间存在压差,高压侧换热器300的压力为压缩机200的排气压力,低压侧换热器400的压力为压缩机200的吸气压力。
当压缩机200再次停机时,由于压缩机构不再吸气,冷媒从单向阀100的进口1a到出口1b的流动停止,使得进口1a压力与于出口1b压力的压差力F消失,阀芯2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以及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下快速朝向切断位置移动,阀芯2达到切断位置后,进口1a和出口1b不导通。而且,在压缩机200再次停机的瞬间,单向阀100进口1a侧的少量冷媒在惯性作用下仍会继续流向出口1b侧,使得出口1b侧的压力会略有上升,进而使得出口1b的压力略高于进口1a的压力,产生的反向压差也会使阀芯2能更快地朝向切断位置移动。因此当压缩机200再次停机时,在上述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阀芯2能够快速达到切断位置并稳定在切断位置,从而快速切断阀腔1c,关闭单向阀100。
在单向阀100关闭后,压缩机200壳体内的高压内部空间的压力为高压的排气压力,而单向阀100的出口1b侧的压力接近低压的吸气压力,由于压缩机构的运动部件如气缸与滚动活塞、气缸与滑片等之间存在着配合间隙,因此冷媒在压差作用下、会从高压内部空间经配合间隙泄漏至回气口2b,最终流向单向阀100的出口1b侧空间,使出口1b侧空间的压力进一步上升,而此时单向阀100的进口1a侧的压力仍保持吸气压力,因此,出口1b侧的压力与进口1a侧的压力之间的反向压差会越来越大,使得阀芯2能进一步被压紧在切断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切断效果。
综上可知,由于单向阀100关闭,因此压缩机200的低压侧空间的容积为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b至单向阀100的出口1b之间的容积。对于相关技术中回路上不串联设置单向阀100的制冷系统1000而言,上述低压侧空间的容积为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b至低压侧换热器400出口端的容积以及低压侧换热器400内的容积。因此相比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制冷系统1000在压缩机200和低压侧换热器400之间串联单向阀100后,能够大大减小压缩机200的低压侧空间的容积,由此当高压的冷媒从配合间隙泄漏到低压侧空间中时,低压侧空间的压力会更快地上升,从而使得压缩机200高压内部空间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能更快平衡,进而缩短压缩机200重新启动的时间;此外,高压的冷媒也无法进入低压侧换热器400中从而不会升高低压侧换热器400内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由此可提高制冷系统1000的整体运行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0,由于在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b和低压侧换热器400之间串联了单向阀100,使得冷媒只能单向地从低压侧换热器400流向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b,并且大大减小压缩机200的低压侧空间的容积,由此当压缩机200停机后、高压的冷媒泄漏到低压侧空间中时,低压侧空间的压力会更快地上升,从而使得压缩机200高压内部空间的压力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能更快平衡,进而缩短压缩机200重新启动的时间,而且高压的冷媒无法进入低压侧换热器400中从而不会升高低压侧换热器400内冷媒的温度和压力,由此可提高制冷系统100的整体运行效率;此外单向阀100不仅结构形式简单,而且阀芯2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弹性件3的弹性力能快速稳定地移动至切断位置,从而使冷媒不易泄漏,有利于降低压缩机200高压内部空间的压力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平衡的时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压缩机200的重新启动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a至高压侧换热器300之间串联有截止阀,从而当压缩机200停机后,高压侧换热器300内的冷媒便不能回到压缩机200壳体内的高压内部空间,而随着高压内部空间内的冷媒不断泄漏到低压侧空间,壳体内的压力会逐渐下降而低压侧空间的压力会逐渐上升,从而使得压缩机200高压内部空间与低压侧空间的压力能更快平衡,进而进一步地缩短压缩机200重新启动的时间。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除了截止阀外,压缩机200的排气口2a至高压侧换热器300之间还可串联有开关阀或者其它单向阀,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部件4位于进口1a和阀芯2之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为吸引力,即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的磁性相反,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弹性件3的弹性力常驱动阀芯2移动。从而当阀芯2靠近切断位置时,阀芯2受到吸引力作用会更快速地到达切断位置,并且该吸引力还会使阀芯2与阀体1的接触压力增加,从而使阀芯2能更稳定地停止在切断位置,进而实现更好的切断效果。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图4和图5,单向阀100的进口1a位于出口1b上方,第二部件4嵌设安装在阀体1中,第二部件4位于进口1a下方,阀芯2位于第二部件4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阀腔1c的内周壁上设有台阶部1d,台阶部1d在阀腔1c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成环形,进口1a和出口1b分别位于台阶部1d的轴向两侧,在切断位置,阀芯2与台阶部1d配合。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和图4,阀腔1c的内周壁上设有环形的台阶部1d,其中进口1a位于台阶部1d的轴向上侧,出口1b位于台阶部1d的轴向下侧,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阀芯2可与台阶部1d配合从而与阀体1抵接,设置的台阶部1d可方便对阀芯2进行定位,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阀芯2的邻近第二部件4的一端的外周壁形成为第一圆锥面,台阶部1d的邻近阀芯2的一端的内周壁形成为第二圆锥面,在切断位置,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配合。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4,阀芯2大致为柱状结构,阀芯2的轴线与台阶部1d的轴线共线,阀芯2上端的外周壁为第一圆锥面,台阶部1d的邻近阀芯2的一端的内周壁为第二圆锥面,其中在从进口1a到出口1b的方向上,第一圆锥面朝向远离阀芯2轴线的方向倾斜、第二圆锥面朝向远离台阶部1d轴线的方向倾斜,由此,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阀芯2能更好地与台阶部1d抵接配合,从而使能获得较好的切断效果,而且第一圆锥面和第二圆锥面还能对流经的冷媒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第一圆锥面的倾斜角度与第二圆锥面的倾斜角度相同,由此能使第一圆锥面与第二圆锥面具有具有更大的配合区域,进而使阀芯2对阀腔1c能具有更好的切断效果。
可选地,第二部件4位于第二圆锥面的远离阀芯2的一侧。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即单向阀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部件可与第二部件4直接接触。但考虑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直接接触会在接触瞬间产生冲击力影响阀芯2切断阀腔1c的效果,优选地,如图3所示,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不接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切断位置、第二部件4与阀芯2和第一部件均不接触。由此,不会产生冲击力影响阀芯2切断阀腔1c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阀体1包括本体11和阀座12,本体11上设有贯穿本体11的进气通道111,进气通道111的两端分别为进口1a和出气端1e,出气端1e的端面和出气端1e的沿轴向延伸的内周面限定出台阶部1d,阀座12包括环形的安装筒121和阀盖122,安装筒121的轴向一端与出气端1e的端面相连且环绕出气端1e设置,阀盖122封盖在安装筒121的轴向另一端,进气通道111和阀座12内的空间限定出阀腔1c,阀芯2和弹性件3均位于安装筒121内且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阀芯2和阀盖122相连,第二部件4位于进气通道111内,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图4和图5,本体11竖向布置,本体11的形状大致为圆柱状,本上设有进气通道111,进气通道111沿上下方向贯穿本体11,进气通道111的上端为进口1a,进气通道111的下端为出气端1e,出气端1e的下端面和内周面共同限定出了台阶部1d,阀座12包括安装筒121和阀盖122,其中,安装筒121的大致形状为圆柱筒,阀盖122的大致形状为圆形盖,安装筒121、阀盖122、本体11和进气通道111的轴线共线,安装筒121的上端与出气端1e的下端面相连且环绕出气端1e,阀盖122封盖在安装筒121的下端,阀芯2和弹性件3均位于安装筒121内,弹性件3的上端与阀芯2固定相连,弹性件3的下端与阀盖122固定相连,第二部件4位于进气通道111内。
由此,当压缩机200再次停机时,由于压缩机构不再吸气,冷媒从单向阀100的进口1a到出口1b的流动停止,使得进口1a压力与于出口1b压力的压差力F消失,阀芯2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常驱动阀芯2朝向切断位置移动,此时由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之间的距离较远二者之间的吸引力较弱、甚至没有,当弹性件3驱动阀芯2移动至邻近切断位置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在弹性件3的弹性力以及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吸引力的作用下阀芯2趋向于快速达到切断位置。
可选地,阀芯2上设有安装槽21,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弹性件3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21内。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3,阀芯2的下端面向上凹入以限定出安装槽21,弹性件3竖向布置,弹性件3的上端位于安装槽21中并与安装槽21的内顶壁固定相连,弹性件3的下端与阀座12固定相连。设置的安装槽21可对弹性件3起到防护作用,能减轻冷媒3对弹性件3的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安装筒121和阀盖122为一体件,由此结构简单,其中安装筒121与本体11固定连接,例如,安装筒121与本体11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筒121上设有出口1b。具体地,例如,参照图3,安装筒121上设有两个出口1b,两个出口1b位于安装筒121的径向两侧并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的实施方式,阀盖122上可设有出口1b,或者安装筒121和阀盖122上均可设有出口1b。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单向阀100还包括套筒5,套筒5的轴向两端敞开,阀体1设在套筒5内且本体11的外周壁与套筒5的内周壁相连,安装筒121的外周壁与套筒5的内周壁间隔开,出口1b位于安装筒121上,套筒5的邻近进口1a的轴向一端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相连,套筒5的邻近出口1b的轴向另一端与回气口2b相连。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3,套筒5的大致形状为圆柱筒,本体11、安装筒121和阀座12均安装在套筒5内,本体11的外周壁与套筒5的内周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相连,安装筒121的外周壁与套筒5的内周壁留有间隔,安装筒121的外周壁上设有出口1b;当单向阀100具体安装在制冷系统1000中时,套筒5的邻近进口1a的轴向一端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通过管路相连,套筒5的邻近出口1b的轴向另一端与回气口2b通过管路相连。设置的套筒5方便了单向阀100与制冷系统1000中管路之间的安装,而且套筒5还能对内部的阀体1和阀座12起到防护作用。
可选地,参照图3,安装筒121上的出口1b邻近本体11设置,从而可方便阀芯2离开切断位置时、冷媒能快速从出口1b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制冷系统1000还包括储液器700,储液器700能使压缩机200更好地运行,储液器700连接在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和回气口2b之间,单向阀100设在储液器700和回气口2b之间,或单向阀100设在储液器700和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之间。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2,储液器700上设有进气管71和出气管72,单向阀100串联设置在储液器700和低压侧换热器400之间,即套筒5的邻近进口1a的轴向一端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通过管路相连,套筒5的邻近出口1b的轴向另一端与储液器700的进气管71通过管路相连,从而使得冷媒只能单向地从低压侧换热器400流向储液器700,储液器700的出气管72与压缩机200的回气管22连通。
可选地,单向阀100也可串联设置在储液器700与压缩机200的回气口2b之间,即储液器700的进气管71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通过管路相连,储液器700的出气管72与套筒5的邻近进口1a的轴向一端通过管路相连,套筒5的邻近出口1b的轴向另一端与压缩机200的回气管22通过管路相连,回气管22具有回气口2b,从而使得冷媒只能单向地从储液器700流向压缩机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阀体1包括本体11和平板状的阀座12,本体11上设有贯穿本体11的气流通道112,气流通道112的一端限定出进口1a,气流通道112的内周壁上设有台阶部1d,阀座12设在气流通道112的另一端且封盖气流通道112以限定出阀腔1c,阀座12上设有出口1b,阀芯2和弹性件3位于台阶部1d和阀座12之间,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阀芯2和阀座12相连。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7和图8,气流通道112竖向布置并贯穿本体11,气流通道112沿其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气流段11a、第二气流段11b和第三气流段11c,第一气流段11a的上端限定出进口1a,其中第三气流段11c的内径大于第一气流段11a的内径,第一气流段11a的内径大于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径,又由于第二气流段11b位于第一气流段11a和第三气流段11c之间,由此,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周壁与第三气流段11c的上端面共同限定出了台阶部1d,阀座12位于第三气流段11c的下端,阀座12为大致呈圆形的平板状结构,阀座12的外周壁与第三气流段11c的内周壁固定相连,从而将气流通道112隔断。采用平板状的阀座12后,可简化单向阀100的结构,并且便于加工
当压缩机200再次停机时,由于压缩机构不再吸气,冷媒从单向阀100的进口1a到出口1b的流动停止,使得进口1a压力与于出口1b压力的压差力F消失,阀芯2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常驱动阀芯2朝向切断位置移动,此时由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4之间的距离较远二者之间的吸引力较弱、甚至没有,当弹性件3驱动阀芯2移动至邻近切断位置时,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吸引力较强,因此在弹性件3的弹性力以及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4之间的吸引力的作用下阀芯2趋向于快速达到切断位置。
可选地,参照图7和图8,阀座12上设有两个圆形的出口1b,两个出口1b相对阀座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进一步地,参照图8,当阀芯2离开切断位置移动至与阀座12抵接时,阀芯2不会遮挡住出口1b,从而不会影响冷媒从出口1b中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制冷系统1000还包括储液器700,储液器700连接在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和回气口2b之间,单向阀100设在储液器700内。
具体地,例如,参照图6,储液器700竖向布置,储液器700的上端设有进气管71,储液器700的下端设有出气管72,储液器700的进气管71与低压侧换热器400的第一端通过管路相连,储液器700的出气管72与压缩机200的回气管22连通,单向阀100安装在储液器700内,进口1a与进气管71连通,出口1b与出气管72连通,其中单向阀100的本体11与储液器700的壳体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本体11将储液器700的内部空间分成了上容积空间和下容积空间,当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上容积空间不与下容积空间导通,从而使得单向阀100导通时,冷媒只能单向地从上容积空间流向下容积空间,单向阀100设置在储液器700内后、单向阀100不易损坏。
可选地,当单向阀100安装在储液器700内时,单向阀100可位于储液器700内部空间的上部、中间或者下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阀芯2呈平板状,在切断位置、阀芯2与台阶部1d的沿径向延伸的台阶面配合,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9和图10,阀体1上设有竖向的气流通道112,气流通道112沿其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气流段11a、第二气流段11b和第三气流段11c,其中第三气流段11c的内径大于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径,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径大于第一气流段11a的内径,又由于第二气流段11b位于第一气流段11a和第三气流段11c之间,由此,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周壁与第三气流段11c的上端面共同限定出了台阶部1d,阀芯2为大致呈圆形的平板状结构,阀芯2位于第三气流段1c中,阀芯2的轴线与气流通道112的轴线共线,阀芯2的外径小于第三气流段11c的外径并大于第二气流段11b的内径,从而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阀芯2可与第三气流段11c的上端面抵接配合。采用平板状的阀芯2后,可简化单向阀100的结构,并且便于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台阶面上设有沿阀腔1c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密封凸起113,在切断位置,阀芯2与密封凸起113抵接配合。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11、图12和图13,第三气流段11c的上端面即为台阶部1d的台阶面,第三气流段11c的上端面上设有沿第三气流段11c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密封凸起113,并且密封凸起113的最大外径小于阀芯2的外径,从而阀芯2处于切断位置时,阀芯2可与密封凸起113抵接配合,由此,能获得具有更好的切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部件一体地设在阀芯2上,即第一部件和阀芯2为一体件,由此,结构简单。
可选地,阀芯2采用含有铁磁性成分的材料制成,从而阀芯2自身便可限定出第一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制冷系统1000还包括换向组件600,换向组件600具有第一接口601至第四接口604,第一接口601与排气口2a相连,第二接口602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接口603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第四接口604与回气口2b相连,单向阀100连接在第四接口604与回气口2b之间,在制冷模式,第一接口601与第二接口602导通且第三接口603与第四接口604导通,室外换热器为高压侧换热器300且室内换热器为低压侧换热器400;在制热模式,第一接口601与第三接口603导通且第二接口602与第四接口604导通,室外换热器为低压侧换热器400且室内换热器为高压侧换热器300,由此通过换向组件600的换向作用可使制冷系统1000具有制冷或制热功能。
具体地,换向组件600为四通换向阀,关于四通换向阀的结构和控制原理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只制冷的制冷系统1000而言,制冷系统1000的回路中可不设置换向组件60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可选的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高压侧换热器,所述高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低压侧换热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高压侧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通过节流元件相连;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包括:阀体、阀芯、弹性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阀体内限定出阀腔,所述阀体上设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出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第一部件设在所述阀芯上,所述第二部件设于所述阀体,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阀芯和所述阀体之间,所述阀芯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以沿着从所述进口到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所述阀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常驱动所述阀芯朝向靠近所述进口的方向移动至切断所述阀腔的切断位置,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进口与所述出口不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进口和所述阀芯之间,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吸引力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常驱动所述阀芯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的内周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所述阀腔的周向方向上延伸成环形,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台阶部的轴向两侧,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台阶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呈平板状,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台阶部的沿径向延伸的台阶面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面上设有沿所述阀腔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密封凸起,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阀芯与所述密封凸起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邻近所述第二部件的一端的外周壁形成为第一圆锥面,所述台阶部的邻近所述阀芯的一端的内周壁形成为第二圆锥面,在所述切断位置,所述第一圆锥面与所述第二圆锥面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本体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为所述进口和出气端,所述出气端的端面和所述出气端的沿轴向延伸的内周面限定出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部件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内;
阀座,所述阀座包括环形的安装筒和阀盖,所述安装筒的轴向一端与所述出气端的端面相连且环绕所述出气端设置,所述阀盖封盖在所述安装筒的轴向另一端,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阀座内的空间限定出所述阀腔,所述阀芯和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安装筒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和所述阀盖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上或所述阀盖上设有所述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轴向两端敞开,所述阀体设在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相连,所述安装筒的外周壁与所述套筒的内周壁间隔开,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安装筒上,所述套筒的邻近所述进口的轴向一端与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套筒的邻近所述出口的轴向另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所述本体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限定出所述进口,所述气流通道的内周壁上设有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部件设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平板状的阀座,所述阀座设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且封盖所述气流通道以限定出阀腔,所述阀座上设有所述出口,所述阀芯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台阶部和所述阀座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座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回气口之间;
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或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在所述低压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回气口之间,所述单向阀设在所述储液器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一体地设在所述阀芯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接口至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第三接口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在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
在制冷模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导通且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高压侧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低压侧换热器;
在制热模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导通且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室外换热器为所述低压侧换热器且所述室内换热器为所述高压侧换热器。
CN201921452298.4U 2019-09-02 2019-09-02 制冷系统 Active CN2104414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2298.4U CN210441470U (zh) 2019-09-02 2019-09-02 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2298.4U CN210441470U (zh) 2019-09-02 2019-09-02 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41470U true CN210441470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10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2298.4U Active CN210441470U (zh) 2019-09-02 2019-09-02 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414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7475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储液器的压缩机
WO2021249110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具有储液器的换热系统
WO2023040210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7475A1 (zh) * 2020-05-11 2021-11-18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储液器的压缩机
US11713911B2 (en) 2020-05-11 2023-08-01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Liquid reservoi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compressor having same
WO2021249110A1 (zh) * 2020-06-08 2021-12-16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储液器及具有储液器的换热系统
WO2023040210A1 (zh) * 2021-09-18 2023-03-23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1470U (zh) 制冷系统
US7510382B2 (en)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of scroll compressor
US7976289B2 (en) Capacity variable type rotary compres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0962008B2 (en) Variable volume ratio compressor
WO2010028526A1 (zh) 具有喷气装置的旋转式压缩机
CN103867441B (zh) 双级压缩机
US8920149B2 (en) Single-screw compressor having a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adjusting a compression ratio of the compression chamber
EP1486742A1 (en) Refrigerant cycle apparatus
US20080317610A1 (en) Capacity Variable Type Rotary Compress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08071590B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US9879676B2 (en)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and vapor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cycle system including the multi-cylinder rotary compressor
CN205349733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4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WO2017132824A1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WO2021184612A1 (zh) 压缩机、压缩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103883525B (zh) 双级压缩机
CN205370984U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3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8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0966202A (zh) 压缩机组件、压缩机组件的控制方法和制冷设备
CN210106163U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冷冻循环装置
CN112444012B (zh) 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制冷系统
CN209743160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3557157A (zh) 变容量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5485979A (zh) 热力膨胀阀和具有该热力膨胀阀的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