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1238U -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1238U
CN210431238U CN201921430472.5U CN201921430472U CN210431238U CN 210431238 U CN210431238 U CN 210431238U CN 201921430472 U CN201921430472 U CN 201921430472U CN 210431238 U CN210431238 U CN 210431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ode
capacitor
power supply
cathode
fly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04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忠盛
支胜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ow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04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1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1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1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反激电路、第二反激电路、线性稳压电路、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本实用新型采用两路独立的第一反激电路和第二反激电路同时供电,当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其中任何一路输出处于空载,另外一路由空载与满载之间来回切换时,也能够保证始终有一路持续稳定供电,不会因为某一路带载突变而导致关机等工作异常,能够满足负载交叉调整测试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电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针对两路输出的电源,采用现有的供电方式只采用一路反激输出,在做交叉调整带载时,当使用VCC供电的反激电路输出完全空载或者较轻负载,另一路功率较大的反激电路在空满载切换时,PFC 等电源管理芯片的VCC供电电压会出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PFC电源管理芯片不工作或打嗝等异常,输出也随之出现异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在切换时能够始终有一路反激电路持续正常供电,进而不会因为供电不足而导致关机等异常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对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反激电路、第二反激电路、线性稳压电路、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包括电容C1、二极管D1、绕组LF1、二极管D2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1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绕组LF1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为54V的VCC。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1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阴极和电容C2的阴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反激电路包括电容C4、二极管D4、绕组LF2、二极管D5和电容C5,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2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绕组LF2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和电容C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源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为12V的VCC。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4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阴极和电容C5的阴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容C3、稳压二极管DZ1和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容C3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阴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一PWM芯片、第二PWM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一PWM芯片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PWM芯片与所述第二反激电路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两路独立的第一反激电路和第二反激电路同时供电,当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其中任何一路输出处于空载,另外一路由空载与满载之间来回切换时,也能够保证始终有一路持续稳定供电,不会因为某一路带载突变而导致关机等工作异常,能够满足负载交叉调整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对此,如图1所示,本例提供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反激电路1、第二反激电路2、线性稳压电路3、第一二极管4和第二二极管5,所述第一反激电路1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4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4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3,所述第二反激电路2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5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5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3。本例所述第一二极管4优选为二极管D6,所述第二二极管5优选为二极管D3。
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第一反激电路1包括电容C1、二极管D1、绕组LF1、二极管D2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1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绕组LF1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本例所述第一电源优选为54V的VCC;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优选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1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阴极和电容C2的阴极接地。
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第二反激电路2包括电容C4、二极管D4、绕组LF2、二极管D5和电容C5,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2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绕组LF2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和电容C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源的负极接地。
本例所述第二电源优选为12V的VCC;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优选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4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阴极和电容C5的阴极接地。
如图1所示,本例所述线性稳压电路3包括三极管Q1、电容C3、稳压二极管DZ1和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于所述第一二极管4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5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
本例所述电容C3优选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阴极接地。
如图1所示,本例还优选包括第一PWM芯片6、第二PWM芯片7和电源管理芯片8,所述第一PWM芯片6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1相连接,所述第二PWM芯片7与所述第二反激电路2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8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3相连接。所述第一PWM芯片6和第二PWM芯片7优选型号为LD5523等PWM控制器芯片;所述电源管理芯片8也称PFC芯片,优选型号为NCP1608等电源管理芯片。
本例采用两路独立反激电路的VCC绕组同时给所述电源管理芯片8(PFC芯片)供电,原理为54V的第一电源经过绕组LF1(输出变压器VCC绕组)通过二极管D6,以及,12V的第二电源经过绕组LF2(输出变压器VCC绕组)通过二极管D3分别整流后的电压,同时给由三极管Q1、电阻R1、稳压二极管DZ1以及电容C3所组成的线性稳压电路3,进而给电源管理芯片8(PFC芯片)供电;当输出12V(第二电源)或54V(第一电源)其中任何一路输出处于空载,另外一路由空载与满载之间来回切换时, VCC绕组能够保证始终有一路持续稳定地给电源管理芯片8(PFC芯片)供电,不会因为某一路带载突变而使PFC关机等工作异常。
综上所述,本例采用两路独立的第一反激电路1和第二反激电路2同时供电,当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其中任何一路输出处于空载,另外一路由空载与满载之间来回切换时,也能够保证始终有一路持续稳定供电,不会因为某一路带载突变而导致关机等工作异常,能够满足负载交叉调整测试需求。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包括并不限于本具体实施方式,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激电路、第二反激电路、线性稳压电路、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反激电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线性稳压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包括电容C1、二极管D1、绕组LF1、二极管D2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1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绕组LF1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1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电源的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为54V的VC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1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阴极和电容C2的阴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激电路包括电容C4、二极管D4、绕组LF2、二极管D5和电容C5,所述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绕组LF2输出端的一个管脚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和绕组LF2输出端的另一个管脚接地,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一个管脚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和电容C5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源的正极,所述绕组LF2输入端的另一个管脚、电容C5的另一端以及第二电源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为12V的VC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4和电容C5均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4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阴极和电容C5的阴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容C3、稳压二极管DZ1和电阻R1,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稳压二极管DZ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3为有极性电容,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阴极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PWM芯片、第二PWM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所述第一PWM芯片与所述第一反激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二PWM芯片与所述第二反激电路相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相连接。
CN201921430472.5U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Active CN210431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472.5U CN210431238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0472.5U CN210431238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1238U true CN210431238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0472.5U Active CN210431238U (zh) 2019-08-30 2019-08-30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1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6325B (zh) 开关电源输出短路和欠压保护电路
CN1925298A (zh) 一种电源系统中无待机电源的中、大功率开关电源
CN205753551U (zh) 电池及其电芯控制电路以及飞行器
CN106655431B (zh) 一种自动调节电流充电器电路
CN111509825A (zh) 45w宽频带电压自适应pps超级快充移动电源结构
CN210431238U (zh) 一种两路输出的电源供电电路
CN2822023Y (zh) 一种带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中、大功率开关电源
CN109525034B (zh) 一种具有多路输出的机房备用电池电源系统
CN214205335U (zh) 开关电源的电压调整电路及电源系统
CN210016273U (zh) 一种带滞回的电池组欠压保护电路
CN210380662U (zh) 一种二级辅助电源电路
CN210405097U (zh) 宽电压范围直流输入开关电源
CN115528901B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多路输出电源装置
CN216981590U (zh) 一种可充0v电池的充电电路
CN210780186U (zh) 一种高压电池充电器
CN110417274A (zh)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N220915170U (zh) 一种并联稳压电路及电源模块
CN213125836U (zh) 一种机载供电及维持电路
CN218976361U (zh) 一种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电路
CN212061818U (zh) 显示器
CN109560589B (zh) 一种铁塔机房备用电池利旧电源系统
CN219740030U (zh) 车载冗余电源和电动汽车
CN218850642U (zh) 一种元器件电源电路
CN211958859U (zh) 高压电能表电源电路
CN216437064U (zh) 低损耗直流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