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01754U - 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01754U
CN210401754U CN201921337545.6U CN201921337545U CN210401754U CN 210401754 U CN210401754 U CN 210401754U CN 201921337545 U CN201921337545 U CN 201921337545U CN 210401754 U CN210401754 U CN 210401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connector
optical
open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75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贤
王克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chua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olight Technology Su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ight Technology Suzhou Ltd filed Critical Innolight Technology Su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75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01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01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01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光纤接头、光纤和光学组件,所述外壳的前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光纤接头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光纤接头的一侧用于与外部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所述光纤接头的另一侧与所述光纤相连接,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发射和/或接受光学信号,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光学组件,所述光模块还包括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可将光纤接头固定于外壳内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在开口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光纤接头可选择位于第一固定位置或第二固定位置,因而,可以对光纤接头内的光纤的长度也进行调整,防止光纤长度过短或过长等导致的装配问题。

Description

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元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模块通常用以作为光纤的互联,MPO连接器作为常用的光纤接头,通常设置在光模块的内部,光模块内的上述MPO连接器内部用光纤耦合至发射和接收芯片,对接装置在和光模块相对接时,对接装置内的光纤通过MPO 连接器进行光纤和光纤之间的对接及信号传输。
但是,由于该种光模块内的电子器件较多,PCB板所占用的空间较大,而光纤接头内部的光纤长度较短且参差不齐,该光模块在装配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则均需要光纤去吸收,从而导致光纤接头内的光纤长短不一。在插拔该光模块时,容易引起光纤的活动,甚至会导致光纤拉断,损坏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光纤接头、光纤和光学组件,所述外壳的前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光纤接头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光纤接头的一侧用于与外部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所述光纤接头的另一侧与所述光纤相连接,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发射和/或接受光学信号,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光学组件,所述光模块还包括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可将光纤接头固定于外壳内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在开口的深度方向相间隔。
一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和光纤接头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开口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外壳和光纤接头中的另一个上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可沿所述限位槽滑动以将光纤接头移动至第一固定位置及第二固定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设置于外壳上,所述配合件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光纤接头上的对接部及与对接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穿过限位槽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光纤接头固定于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不凸出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下沉空间和贯穿空间,所述下沉空间内靠近所述贯穿空间处形成有凸台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头部和钉部,所述钉部可沿所述贯穿空间穿过并与所述对接部连接,所述头部容纳于所述下沉空间内并与所述凸台部相抵持。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对接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接头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对接部镶嵌于所述容纳槽内。
一实施例中,光纤接头通过螺丝锁固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或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靠近光纤接头的一侧沿所述开口的深度方向凹设或凸设形成轨道,所述光纤接头上凸设或凹设形成有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滑动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接头上靠近开口处向内部凹陷形成点胶槽,所述点胶槽也自所述开口向外暴露;所述点胶槽的底部和所述外壳相互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光纤接头通过装配结构可在开口的深度方向上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分别与外壳相固定,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光纤接头可选择位于第一固定位置或第二固定位置,因而,可对光纤接头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光纤接头内的光纤的长度也进行调整,提高了装配的容错率,防止光纤长度过短或过长等导致的装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光模块的外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光模块的接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光模块的连接部和对接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光模块的外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参图1至6所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光模块100,所述光模块 100包括外壳2及设置于外壳2内的光纤接头1、光纤6和光学组件,所述外壳 2的前侧形成有开口21,所述光纤接头1设于所述开口21处,所述光纤接头1 的一侧用于与外部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所述光纤接头1的另一侧与所述光纤6 相连接,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发射和/或接受光学信号,所述光纤6连接所述光纤接头1和所述光学组件,所述光模块100还包括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可将光纤接头1固定于外壳2内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在开口的深度方向相间隔。
因此,光纤接头1可在开口21的深度方向上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分别与外壳2相固定,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光纤接头1可选择位于第一固定位置或第二固定位置,因而,可对光纤接头1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光纤接头1内的光纤6的长度也进行调整,提高了装配的容错率,防止光纤6长度不过或长度过长等导致的装配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光纤接头1为MPO连接器,所述光模块内部还具有耦合光纤6的发射和接收芯片,光纤6自所述光纤接头1在外壳2 内向后延伸,因而,光纤接头1具有在外壳2内的两个沿开口21的深度方向的固定位置,从而在装配的过程中,也可通过调整光纤接头1对光纤6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留有光纤6的移动余量,减少光纤接头1和光纤6之间连接的不良率,提高光模块100的可靠度。
并且,在本申请中,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2和光纤接头1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槽22,所述限位槽22沿开口21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外壳2和光纤接头1中的另一个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可沿所述限位槽22滑动以将光纤接头1移动至第一固定位置及第二固定位置。从而,即可使得光纤接头1也可沿开口的深度方向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当然,所述光纤接头1的移动受到了限位槽22的限制。当然,若采用其他的配合结构使得光纤接头1可在开口21的深度方向上相对外壳2前后移动,也可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配合件可沿限位槽22前后移动以使得光纤接头1移动至第一固定位置或第二固定位置。另外,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仅代表配合件在限位槽22内移动时所述光纤接头1的位置,并不代表确切的位置。
所述光纤接头1通过螺丝锁固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或所述第二固定位置。具体的,如图2至3所示,所述限位槽22设置于外壳2上,所述配合件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光纤接头1上的对接部4及与对接部4连接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可穿过所述限位槽22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22内以使所述光纤接头1固定于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因此,通过配合件上连接部3与限位槽22的配合,使得连接部3可将外壳2与光纤接头1在上下方向上相固定以防止光纤接头1前后移动。并且,所述对接部4与光纤接头1可一体成型设置,或者,也可拆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3的外表面不突出于外壳2的外表面,因而,对于该光模块100来说,外表面平整可防止与对接的其他装置相互卡接,影响光模块100的使用。当然,若所述光模块100部分突出了所述外壳2的外表面,也不影响本申请中光模块100的实施。
具体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22包括相互连通的下沉空间221和贯穿空间222,所述下沉空间221内靠近所述贯穿空间222处形成有凸台部2211,所述下沉空间221的开口21空间要大于贯穿空间222,因此会形成上述凸台部2211。所述连接部3包括头部31和钉部32,所述钉部32可沿所述贯穿空间222穿过并与所述对接部4相配合固定,所述头部31则容纳于所述下沉空间221内并与所述凸台部2211相抵持。从而,通过头部31和凸台部 2211的相互卡持,所述连接部3无法完全穿透所述外壳2,因而,所述连接部3 可将外壳2固定于光纤接头1上,并且使外壳2和光纤接头1相互紧密连接。并且,所述下沉空间221可以提供给头部31以容纳空间,使得其不突出外壳2 的外表面,当然,若所述头部31仍然突出外壳2的外表面,则也可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另外,所述头部31和凸台部2211之间相互卡持,在外壳2和光纤接头1 相互固定的情况下,头部31的下表面和凸台部2211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较为紧密,从而使得在插拔的过程中,该摩擦力可防止光纤接头1和外壳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连接部3和对接部4之间可拆卸设置。并且,连接部3可卡持于所述外壳2 上,而对接部4也设置在光纤接头1上,因此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也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安装时,可根据光纤6的长度调整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后再进行安装,并且,由于连接部3和对接部4的设置,连接部3及外壳2可以进行多次拆装,从而也可按照光纤接头1内部光纤或其他电气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提高装配的容错率,并且防止光纤长度不够或长度过长等导致的装配问题的发生,减少光纤6的不良率,使得光纤接头1和外壳2 的装配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如图5所示,所述对接部4内部凹陷形成于所述钉部32相配合的配合槽41,所述钉部32外侧形成外螺纹,所述配合槽41内表面凹陷形成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钉部32可自所述配合槽41按照内螺纹和外螺纹的配合依次旋入对接部4内,从而可使得对接部4和连接部3在竖直方向上相互紧密固定,并且,要拆卸时也较为方便。
因此,如上述所述,该连接部3为螺钉,该对接部4为螺母,具体的,该螺钉为耐落螺钉。耐落螺钉的表面上涂附有树脂,从而可以使得该种螺钉和螺母在锁紧的过程中通过挤压达到对震动及冲击的绝对阻力,解决了螺钉的松动问题。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接头1上开设有容纳槽11,所述对接部4镶嵌于所述容纳槽11内,所述容纳槽11和对接部4过盈配合从而使得对接部4固定于光纤接头1内。当然,若所述容纳槽11直接和对接部4一体成型,则也可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具体的,在本申请中,所述对接部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开口2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装配过程中,所述光纤接头1可在该开口21的深度方向上在外壳 2内前后移动。至少两个所述对接部4均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则相应的,所述连接部3也设置有至少两个,且也沿开口21宽度方向上排列,从而,至少两个对接部4和连接部3相互配合可以提高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使得整个光模块100更加的精密稳定。
并且,所述限位槽22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沿开口21的宽度方向排布,其中,至少两个限位槽22与开口之间的距离不同。相应的,至少两个对接部4与开口 21的距离不相同,因此,对接部4在光纤接头1的前后方向上的分布是错落分布的,连接部3与对接部4相互固定,对接部4的排布直接导致了连接部3的排布方式,从而相当于使得连接部3也在外壳2的前后方向上错落排布,进一步加强了连接部3和对接部4的稳固性,防止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的相互移动。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22、连接部3、对接部4 均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槽22和对接部4的数量一致,并且也沿开口21的宽度方向排布。则,所述限位槽22、对接部4、连接部3为一一对应匹配设置,当然,若所述限位槽22可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部3,也可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当然,若所述限位槽22为其他结构,例如所述限位槽22仅设置有一个,或数量少于对接部4,即单个限位槽22可以对应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连接部 3,只要限位槽22在开口21的深度方向上延伸并可使得连接部3前后移动,则即可达到本申请的目的。
另外,所述外壳2内部靠近光纤接头1的一侧沿所述开口21的深度方向凹设或凸设形成轨道23,所述光纤接头1上凸设或凹设形成有与所述轨道23相配合的滑动部13,所述滑动部13可沿所述轨道23沿开口21的深度方向前后移动。所述滑动部13可在轨道23内滑动,从而在装配时,可移动所述连接部3在外壳2内前后移动,从而即可方便对连接部3上的光纤的位置进行调整,防止有光纤过度绷紧或过度松弛。如上述所述,所述限位槽22和连接部3也仅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在开口21的宽度方向上相卡持;相同的,所述轨道23 和滑动部13也类似,仅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在开口21的宽度方向上相卡持,不可以相对移动,从而也确保了光纤接头1和外壳2的装配准确度。
具体的,如图6所示,所述外壳2包括上壳201及自上壳201两侧延伸的侧壳202,所述上壳201和侧壳202围设呈部分所述开口21,所述限位槽22贯穿所述上壳201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轨道23自所述上壳201的内表面向内继续凸伸形成,且所述轨道23形成有两条,且分别靠近两个侧壳202设置,两个轨道23之间形成滑动空间231,所述滑动部13可在上述滑动空间231内滑动。相应的,所述滑动部13自所述连接部3靠近上壳201的一侧向上壳201凸伸形成,上述对接部4设置在所述滑动部13上,上述所述容纳槽也开设于所述滑动部13上。
最后,如图4所示,所述光纤接头1上靠近开口21处向内部凹陷形成点胶槽12,所述点胶槽12也自所述开口21向外暴露,所述点胶槽12底部与所述外壳2相互间隔。所述点胶槽12为预留设置,当上述所述配合件和限位槽22的配合失效时,则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的也无法紧固连结,此时即可通过胶水从该点胶槽12内滴入,从而使得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也可以重新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点胶槽1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光纤接头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并且,所述点胶槽12均自开口21朝外暴露,因而也比较好进行点胶操作。
参图3所示,所述限位槽22沿所述开口21的深度方向延伸,在装配时,所述连接部3可沿所述限位槽22前后移动。所述限位槽22和所述连接部3在前后方向上间隙配合,在装配时,所述限位槽22提供给连接部3前后移动的活动空间,从而,所述光纤接头1可在外壳2内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微调。特别的,在MPO连接器中,也可使得若干个光纤6的长度均可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并且,由于连接部3和对接部4的可拆卸连接,也可多次对光模块100进行拆装,以使得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的相对位置最为合适,光模块100内的光纤6长度也均可以调整至合适的长度,以防止插拔过程中较短的光纤6断裂。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光模块100,该种光模块100包括有装配结构,可以将光纤接头1固定于外壳2内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从而可以使得光纤接头1活动与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即可选择合适的第一固定位置或第二固定位置进行光纤接头1的安装,使得光模块100内的光纤6 或其他器件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其次,所述限位槽22沿所述开口21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3可沿所述限位槽22前后移动,从而使得在装配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3可在限位槽22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并且穿过该限位槽22,从而可以使得光纤接头1在外壳2内进行前后的微调,保证光模块100内的光纤6或其他器件在组装时可在合适的范围内。另外,通过点胶槽12的设计,可在连接部 3和对接部4的固定失效时,在点胶槽12内点胶使得外壳2和光纤接头1之间相对固定,提供了后备方案。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申请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申请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模块,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的光纤接头、光纤和光学组件,所述外壳的前侧形成有开口,所述光纤接头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光纤接头的一侧用于与外部光纤连接器进行对接,所述光纤接头的另一侧与所述光纤相连接,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发射和/或接受光学信号,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纤接头和所述光学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还包括有装配结构,所述装配结构可将光纤接头固定于外壳内的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在开口的深度方向相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壳和光纤接头中的一个上的至少一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开口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装配结构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外壳和光纤接头中的另一个上的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可沿所述限位槽滑动以将光纤接头移动至第一固定位置及第二固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设置于外壳上,所述配合件包括形成或设置于所述光纤接头上的对接部及与对接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穿过限位槽并卡持于所述限位槽内以使所述光纤接头固定于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不凸出所述外壳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包括相互连通的下沉空间和贯穿空间,所述下沉空间内靠近所述贯穿空间处形成有凸台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头部和钉部,所述钉部可沿所述贯穿空间穿过并与所述对接部连接,所述头部容纳于所述下沉空间内并与所述凸台部相抵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对接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对接部镶嵌于所述容纳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通过螺丝锁固或者胶粘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位置或所述第二固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部靠近光纤接头的一侧沿所述开口的深度方向凹设或凸设形成轨道,所述光纤接头上凸设或凹设形成有与所述轨道相配合的滑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接头上靠近开口处向内部凹陷形成点胶槽,所述点胶槽也自所述开口向外暴露;所述点胶槽的底部和所述外壳相互间隔。
CN201921337545.6U 2019-08-16 2019-08-16 光模块 Active CN210401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7545.6U CN210401754U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7545.6U CN210401754U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01754U true CN210401754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8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7545.6U Active CN210401754U (zh) 2019-08-16 2019-08-16 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01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97582B (zh) 一种光模块
US4186997A (en) Overlap type waveguid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JP4837588B2 (ja) 光コネクタ
US5073045A (e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lip connector half
JP3816378B2 (ja) 光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および光接続部品
US8834037B2 (en) Hermaphroditic connector with multi-fiber termini
US20120141074A1 (en) Waveguid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for positioning waveguide into ferrule
KR20040015285A (ko) 모듈이 장착된 얼라인먼트 광 커넥터
WO2022156077A1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US20190025530A1 (en) Optical modul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CN112636083B (zh) 一种差分、射频、光复合板用集成化连接器及插座
CN112882162A (zh) 一种光电连接器以及光电适配器
KR101408429B1 (ko) 광학 도파체용 이중 플러그-인 커넥터
CN111367021B (zh) 一种板间波导-光纤耦合系统
US6435728B2 (en)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an opt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optical connector housing and an optical component
CN111897060B (zh) 一种光模块
CN102866465A (zh) 光连接组件及具有该光连接组件的光电连接器
CN210401754U (zh) 光模块
CN107907943B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20130230285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architecture
CN218917717U (zh) 扩束水密光纤连接器组件及插头
CN111061016A (zh) 一种具有保护外壳的光纤连接器
CN110888198B (zh) 光纤衰减器
CN218482494U (zh) 一种多端口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CN215181023U (zh) 一种法兰结构及光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30

Address after: 25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 German Center, 03-60b (609916)

Patentee after: Xuchu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8 Xiashe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nnoLight Technology (Suzhou)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