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9183U -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9183U
CN210399183U CN201920047835.0U CN201920047835U CN210399183U CN 210399183 U CN210399183 U CN 210399183U CN 201920047835 U CN201920047835 U CN 201920047835U CN 210399183 U CN210399183 U CN 210399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radiation
heat
exchange part
c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478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旭
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478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9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9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9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上部设置有送风口,且壳体的前部包括辐射板,辐射板从其后侧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前侧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其具有辐射换热部和对流换热部,且设置于壳体内;且辐射换热部呈两端开口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筒状,配置成从其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外壁面向辐射板传递热量或冷量;对流换热部设置于辐射换热部的内侧,配置成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辐射换热部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辐射换热部的内壁面;和轴流风机,配置成至少促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辐射换热部内侧,与对流换热部进行热交换后,从送风口流出。

Description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越来越重视,而建筑能耗,尤其是供冷及供暖能耗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效节能且具有良好热舒适性的供冷暖装置是暖通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空调室内机中,通常采用翅片管蒸发器,翅片管蒸发器的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依靠风机抽出空气流动的对流换热系数较小、气流组织较差、生产流程较繁琐,且现有翅片管蒸发器的换热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空调室内机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上部设置有送风口,且所述壳体的前部包括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从其后侧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前侧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其具有辐射换热部和对流换热部,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辐射换热部呈两端开口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筒状,配置成从其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外壁面向所述辐射板传递热量或冷量;所述对流换热部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侧,配置成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壁面;和
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配置成至少促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与所述对流换热部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送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间隔设置,以使所述辐射换热部从其外壁面向所述辐射板辐射热量或冷量;或,
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全部后侧面接触设置;或,
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部分后侧面接触设置,且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其余部分后侧面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立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下侧;所述进风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接水盘,且低于所述辐射换热部;
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辐射换热部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辐射换热部同轴设置;
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最上侧的所述辐射换热部的上侧。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部和所述辐射换热部限定出多个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部包括冷媒管路和设置于所述冷媒管路的散热翅片。
可选地,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多个换热板,每个所述换热板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冷媒通道;所述散热翅片为多个,安装于多个所述换热板。
可选地,每个所述换热板具有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空间的中部,所述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壁面;
多个所述换热板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周向方向均布;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
每个所述第一冷媒通道沿所述辐射换热部轴向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换热板内的多个所述第一冷媒通道由所述第一边缘指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冷媒管路包括一个或多个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且每个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辐射换热部同轴设置;
所述筒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筒,每个所述换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冷媒通道。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沿所述辐射换热部轴向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换热筒的筒壁内的多个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沿该所述换热筒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部限定出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位于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空间的中央;所述中央通道配置成流通空气或冷媒;所述辐射换热部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半圆形、方形或扇形。
可选地,所述对流换热部为一体式加工件,且采用挤出工艺成型;或,
所述对流换热部和所述辐射换热部构成的整体为一体式加工件,且采用挤出工艺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因为具有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和辐射板,优化了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气流组织,提高了过流风速,减少了制冷剂管路如弯头的局部阻力,提高了换热系数,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换热系数的目的,促进空调能效的提高。辐射板可利用壳体内环境低温,向室内辐射冷量,充分利用立柜式空调室内机机体的低温存余,提高冷量利用率。进一步地,减少生产流程,如辐射对流式换热器一体化挤出,一体成型。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局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局部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100、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和轴流风机300。壳体100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110、上部设置有送风口120。且壳体100的前部包括辐射板130,辐射板130从其后侧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前侧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可包括辐射换热部20和对流换热部30。辐射换热部20呈两端开口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的筒状,配置成从其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外壁面向辐射板130传递热量或冷量。进一步地,辐射换热部20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圆形、半圆形、方形或扇形。对流换热部30设置于辐射换热部20的内侧,配置成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辐射换热部20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辐射换热部20位于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的外壳面,可直接作为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的外壳。轴流风机300设置于壳体100内,配置成至少促使气流从进风口110进入辐射换热部内侧,与对流换热部进行热交换后,从送风口120流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因为具有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和辐射板130,优化了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气流组织,提高了过流风速,减少了制冷剂管路如弯头的局部阻力,提高了换热系数,实现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占用空间、提高换热系数的目的,促进空调能效的提高。辐射板130可利用壳体100内环境低温,向室内辐射冷量,充分利用立柜式空调室内机机体的低温存余,提高冷量利用率。然而,现有空调无法利用机器内环境低温向室内供冷。即辐射板130利用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内环境低温向室内辐射冷量,充分利用立柜式空调室内机机体的低温存余,提高冷量利用率。
进一步地,辐射换热部20还可聚拢气流,增强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扰动对流换热;以及可增大辐射面积,使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内部整体形成冷环境冷源,立柜式空调室内机整体就是以辐射板130为辐射定向的辐射冷源。辐射板130可为铝合金材质,辐射换热系数较高,辐射板130的朝向与送风口相同,便于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8所示,对流换热部30包括冷媒管路和设置于冷媒管路的散热翅片33。优选地,对流换热部30和辐射换热部20限定出多个沿辐射换热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以便于气流流动,显著优化了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气流组织,提高了过流风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媒管路包括多个换热板31,每个换热板31内设置有多个沿换热板3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冷媒通道32。散热翅片33为多个,安装于多个换热板31。
进一步地,每个换热板31具有沿辐射换热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设置于辐射换热部20内侧空间的中部,第二边缘连接于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多个换热板31沿辐射换热部20的周向方向均布。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换热板31沿辐射换热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并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换热板31与辐射换热部20的朝向该换热板31的第二边缘的径向方向交叉设置,如图3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设置有多个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散热翅片33,每个散热翅片33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散热孔,构成镂空式结构。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沿辐射换热部20轴向方向延伸。每个换热板31内的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由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设置。
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33中两个相邻散热翅片33之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距离数值,以使多个散热翅片33的排列密度不等。如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多个距离数值依次变小,即散热翅片33布置先疏后密。
具体地,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33被布置成多组,每组散热翅片33具有至少两个散热翅片33,每组散热翅片33中每两个相邻散热翅片33间距离相等为一个上述距离数值,以使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散热翅片33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距离数值,相邻两组可共用一个散热翅片33,即利用一个共用散热翅片33进行分组。
每个换热板31中,由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依次设置,两个相邻第一冷媒通道32之间的间隔大小具有一个或多个间距数值。多个间距数值依次变小。每个换热板31上的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被布置成多组,每组第一冷媒通道32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冷媒通道32,每组第一冷媒通道32中每两个相邻第一冷媒通道32间距离相等为一个上述间距数值,以使每个换热板31上的第一冷媒通道32间的间隔大小具有多个间距数值,相邻两组可共用一个第一冷媒通道32,即利用一个共用第一冷媒通道32进行分组。
由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第一冷媒通道32的数量与散热翅片33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4/5至10/1,优选为1/1至10/1。每个散热翅片33呈向辐射换热部20的外侧拱起的弧形。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的横截面轮廓为矩形或圆形或其他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的水力半径为0.1~10mm;每个换热板31上的第一冷媒通道32的数量为10~50。换热板31的数量为4至50个。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由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两个相邻第一冷媒通道32之间的间距具有一个,即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等间距布置。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33中两个相邻散热翅片33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即每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多个散热翅片33等间距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个散热翅片33可为平片状散热翅片34。每个换热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由相应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上述平片状散热翅片34。每个散热翅片33垂直于相应换热板31。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每个散热翅片33可为针状散热翅片35,每个换热板31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垂直于该换热板31的针状散热翅片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换热板31的两侧也可设置其他类型的散热翅片,如树状散热翅片、不规则状散热翅片等。进一步地,换热板31优选与散热翅片33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换热板31一侧的散热翅片为第一散热翅片,且构成第一翅片组;另一侧的散热翅片为第二散热翅片,且构成第二翅片组。,处于两个相邻换热板31之间的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中:至少部分第一散热翅片中每个第一散热翅片沿其宽度方向的延长面穿过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以使该第一散热翅片对着两个相邻的第二散热翅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以及至少部分第二散热翅片中每个第二散热翅片沿其宽度方向的延长面穿过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翅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以使该第二散热翅片对着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翅片的末端之间的间隙。这样设置可使得散热翅片与散热翅片空隙的相对位置交错排列,相邻一侧散热翅片对准相邻另一侧散热翅片的空隙,达到既增加过流空气扰动,又不阻挡过流空气通路的增强对流换热系数的效果。
可选地,每个第一散热翅片和每个第二散热翅片从相应换热板31向换热板31的相应一侧且向对流换热部30的径向外侧延伸。优选地,每个换热板31一侧的多个第一散热翅片与该换热板31的另一侧的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关于该换热板31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处于两个相邻换热板31之间的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之间具有间隔,也就是说,第一翅片组和第二翅片组处于相应两个相邻的换热板31之间的角平分面的两侧,也可关于该角平分面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沿对流换热部30的轴向方向延伸;且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的横截面轮廓可包括第一矩形框和多个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沿由相应第一边缘指向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多个第二矩形框,设置于第一矩形框的两侧,且与第一矩形框的内部空间连通。这样设置可使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的横截面轮廓为近似“土”、“十”“士”“干”“王”等形状,或者这些形状的结合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冷媒管路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且每个筒状结构与辐射换热部20同轴设置。筒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筒36,每个换热筒36的筒壁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冷媒通道37。散热翅片33为多个。最内侧筒状结构的至少外侧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3。如,最内侧筒状结构的外侧可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3,可选地,最内侧筒状结构的内侧也可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3。最外侧筒状结构的内侧具有多个散热翅片33;且最外侧筒状结构的外侧通过多个散热翅片33与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热连接,或,最外侧筒状结构的外壁面与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一体成型或接触抵靠。
进一步地,筒状结构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筒状结构之间设置有翅片层,每个翅片层具有多个上述散热翅片33。优选地,每个翅片层的多个散热翅片33沿辐射换热部20的周向方向均布的散热翅片;且每个散热翅片33沿辐射换热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以限定出多个气流通道。每个散热翅片33上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散热孔。最外侧筒状结构的外侧通过多个散热翅片33与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热连接时,即最外侧筒状结构的外侧通过一个翅片层与辐射换热部20的内壁面热连接。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散热翅片33为平片状散热翅片或针状散热翅片。
每个第二冷媒通道37沿辐射换热部20轴向方向延伸。每个换热筒36的筒壁内的多个第二冷媒通道37沿该换热筒36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换热筒36的筒壁内的多个第二冷媒通道37的横截面可包括圆形和多边形,多边形可为近似矩形结构,多边形第二冷媒通道和圆形第二冷媒通道沿该换热筒36的周向方向依次交替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筒状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筒,每个支撑筒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换热筒36之间,或设置于最内侧换热筒36的内侧,或设置于最外侧换热筒36与辐射换热部20之间。进一步地,散热翅片33可与其内侧的相应筒状结构一体成型,外侧可与其外侧的相应筒状结构接触抵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换热筒36中,处于外侧换热筒36上的每个第二冷媒通道37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处于内侧换热筒36上的相应第二冷媒通道37的横截面的面积。例如,处于外侧换热筒36上的每个第二冷媒通道37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高度大于处于内侧换热筒36上的每个第二冷媒通道37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高度。
每两个相邻的翅片层中,处于外侧散热翅片33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高度大于处于内侧散热翅片33沿辐射换热部20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高度。每个散热翅片33的壁厚为0.2~1mm,每个翅片层中每相邻两个散热翅片33的间距为0.5~10mm。每个第二冷媒通道37的水力半径为0.6~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流换热部30限定出沿辐射换热部20的轴向方向延伸的中央通道38,位于辐射换热部20内侧空间的中央。中央通道38可配置成流通空气或冷媒。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中央通道38的两端设置有封闭结构,中央通道38也可配置成设置分流管等配件。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第二冷媒通道37优选为微通道管。换热板31、换热筒36、辐射换热部20均可采用铜材质或铝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对流换热部30采用挤出工艺成型,也就是说,对流换热部30优选为一体式加工件。或,对流换热部30和辐射换热部20构成的整体采用挤出工艺成型。也就是说,对流换热部30和辐射换热部20构成的整体为一体式加工件。挤出一体式加工件,散热翅片33与第一冷媒通道32/第二冷媒通道37的壁面直接相通,属于同一个部件,两者之间不存在接触热阻的问题,能显著降低冷媒与空气之间的传热热阻,增加换热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媒管路还具有总进管和总出管;每个第一冷媒通道32/第二冷媒通道37的一端与总进管连通,另一端与总出管连通,以使多个第一冷媒通道32/第二冷媒通道37道并联。进一步地,每个换热板31或换热筒36的端部可设置有集流进管或集流出管,且正对于换热板31或换热筒36设置,不会阻碍对流换热部30内气流的流动。也就是说,在每个换热板31或换热筒36的两端分别有制冷剂分流管束和汇集管束,按照管道截面制冷剂流通位置布置,引导制冷剂流动。空气流道位置因而留出,保证空气的强制流动顺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可具有至少一个并联单元,每个并联单元具有多个通道组。每个通道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媒通道32/第二冷媒通道37;每个并联单元的多个通道组的首尾依次串联设置。并联单元为多个时,多个并联单元之间并联。每个通道组可具有一个上述换热板31。例如,换热板31的数量为20个,其中每5个换热板31构成5个通道组,首尾依次串联设置,即每5个换热板31构成一个并联单元,即总共4个并联单元,这4个并联单元之间相互并联。进一步地,每个换热板31或换热筒36的端部可设置有集流进管或集流出管,且正对于换热板31或换热筒36设置,不会阻碍对流换热部30内气流的流动,且便于管路合理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辐射换热部20与辐射板130间隔设置,以使辐射换热部20从其外壁面向辐射板130辐射热量或冷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辐射换热部20外壁面与辐射板130的全部后侧面接触设置,例如,辐射换热部20的朝向辐射板130的表面与辐射板130的全部后侧面接触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辐射换热部20的部分外壁面与辐射板130的部分后侧面接触设置,且辐射换热部20的部分外壁面与辐射板130的其余部分后侧面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当辐射换热部20与辐射板130之间存在间隙时,轴流风机300可配置成促使通过进风口110进入的部分气流从辐射换热部20与辐射板130之间存在的间隙流过,后从送风口120流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立柜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400,设置于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的下侧。进风口110的位置高于接水盘400,且低于辐射换热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为一个或多个,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为多个时,多个辐射换热部2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辐射换热部20同轴设置。轴流风机300可设置于最上侧的辐射换热部20的上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中,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为多个时,下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可用于除湿、上部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可用于制冷,分工明确,系统节能。也就是说,多个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可并联设置,也可串联设置,优选为并联设置。至少最下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配置成通过接收第一预设流量的制冷剂,以对从进风口110进入的气流进行除湿;至少最上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配置成通过接收第二预设流量的制冷剂,以对从其下侧进入的气流进行降温。也可以说是,立柜式空调室内机配置成至少通过第一制冷剂蒸发温度控制进入最下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对从进风口110进入的气流进行除湿。以及立柜式空调室内机还配置成至少通过第二制冷剂蒸发温度控制进入最上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中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对从该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下侧进入的气流进行降温。优选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为两个,下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用于除湿,上侧的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用于制冷。
例如,调节辐射对流式换热器200内的制冷剂流量,控制制冷剂蒸发温度。除湿功能的原理是制冷剂蒸发温度略低于空气露点温度,节约制冷量进行除湿,可实现后续制冷段的制冷剂过热蒸发,使除湿节约的制冷量用于降低空气温度,达到制冷量的合理分配,系统节能。制冷功能的原理是制冷剂蒸发温度在空气露点温度以上浮动,降低空气显热。由于之前已经除湿,消除了潜热,此时制冷的消除显热的能耗更少。相比无法合理分配制冷量的单蒸发器空调,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效果更好,能效更高。温湿度独立控制,避免了浪费制冷量,室内气候变化温和,舒适感较佳。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进风口、上部设置有送风口,且所述壳体的前部包括辐射板,所述辐射板从其后侧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前侧向外辐射热量或冷量;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其具有辐射换热部和对流换热部,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辐射换热部呈两端开口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筒状,配置成从其内壁面吸收热量或冷量,并从其外壁面向所述辐射板传递热量或冷量;所述对流换热部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侧,配置成产生热量或冷量,且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流经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的空气,以及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壁面;和
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配置成至少促使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与所述对流换热部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送风口流出;
所述对流换热部为一体式加工件,且采用挤出工艺成型;或,所述对流换热部和所述辐射换热部构成的整体为一体式加工件,且采用挤出工艺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间隔设置,以使所述辐射换热部从其外壁面向所述辐射板辐射热量或冷量;或,
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全部后侧面接触设置;或,
所述辐射换热部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部分后侧面接触设置,且与所述辐射板的处于所述辐射换热部正前侧的其余部分后侧面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的下侧;
所述进风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接水盘,且低于所述辐射换热部;
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辐射对流式换热器为多个时,多个所述辐射换热部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且多个所述辐射换热部同轴设置;
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最上侧的所述辐射换热部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流换热部和所述辐射换热部限定出多个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流换热部包括冷媒管路和设置于所述冷媒管路的散热翅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管路包括多个换热板,每个所述换热板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冷媒通道;所述散热翅片为多个,安装于多个所述换热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换热板具有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于所述辐射换热部内侧空间的中部,所述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内壁面;
多个所述换热板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周向方向均布;
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辐射换热部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散热翅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管路包括一个或多个同轴设置的筒状结构,且每个所述筒状结构与所述辐射换热部同轴设置;
所述筒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筒,每个所述换热筒的筒壁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冷媒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柜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沿所述辐射换热部轴向方向延伸;
每个所述换热筒的筒壁内的多个所述第二冷媒通道沿该所述换热筒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
CN201920047835.0U 2019-01-11 2019-01-11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399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7835.0U CN210399183U (zh) 2019-01-11 2019-01-11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47835.0U CN210399183U (zh) 2019-01-11 2019-01-11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9183U true CN21039918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47835.0U Active CN210399183U (zh) 2019-01-11 2019-01-11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9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77155U (zh)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562032A (zh) 一种辐射与对流耦合换热统一末端
CN210399183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399184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51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49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12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50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47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744548U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09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14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10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13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77163U (zh)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877231U (zh) 空调系统
CN209877232U (zh) 空调系统
CN111435018A (zh)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1435011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1435008A (zh) 立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91893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10638171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及柜式空调器
CN209877159U (zh)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877157U (zh) 辐射对流式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744773U (zh) 用于空调器的换热器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