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8618U -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8618U
CN210398618U CN201921537260.7U CN201921537260U CN210398618U CN 210398618 U CN210398618 U CN 210398618U CN 201921537260 U CN201921537260 U CN 201921537260U CN 210398618 U CN210398618 U CN 210398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cavity
lens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372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剑锋
王钟平
李再昌
邹同军
邹德文
张怀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p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p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p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p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372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8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8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8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包括有壳体及灯罩,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若干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分别包括有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线路板、设于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及与LED灯源对应的透镜,每组发光组件的LED光源的波长不同,不同波长的LED光源的发光组件相互交错设置,相同波长的LED光源的线路板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总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光学漫射板,所述的光学漫射板设于发光组件与灯罩之间且光学漫射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将壳体间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下腔体内并固定于安装板上,上腔体内设有对发光组件散热的散热机构。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不断聚集着更多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9538万人,从城乡结构方面来看,城镇常住人口为8313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56401人,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使得人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资源显得越发紧张,使得城市的空间不断向天空和地下两个维度发展。实际上,城市里面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休闲,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室内。所以,对室内环境的提升成为目前迫切需求。据统计,现在人们在室内停留时间长达80%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热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和光环境几个方面。
光照环境是室内环境组成的关键因素,人们依靠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中,有 87%来自于视觉。提高建室内光照质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已然成为人们对生活品质及工作质量高度追求的必要环节。对于室内环境,除热、声环境的舒适外,光照质量同样影响着室内人员的情绪变化、疲劳程度等心理及生理因素,从而很大程度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随着光照条件和照明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照明系统单纯对室内环境的照明拓展到提高用户体验的视觉舒适度。
高楼大厦的涌起和公共设施的变化,人们发现自已将在人工照明条件下度过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对于长期处于室内工作,甚至生活居住在地下环境的人而言, LED等白光光源给人的感受不够友好,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下的人往往会更加容易疲劳,降低了在室内空间生活工作的人的幸福感。相对于室内LED等光源,人们更加熟悉与喜爱的是太阳光穿透大气层带来的自然光,这种光源不仅使得地球的生命得到旺盛的成长,早中晚等不同时刻的太阳光和天空相互作用,更是带了绚烂多彩的朝霞和落日这种景色往往使得人心旷神怡,精神放松。
而目前室内照明灯只具备初步有照明功能,光照直射,刺眼,不能模拟自然光的功能,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易让人产生疲劳,并且焦虑,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光照柔和,能够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包括有壳体及灯罩,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若干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分别包括有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线路板、设于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及与LED灯源对应的透镜,每组发光组件的LED光源的波长不同,不同波长的LED光源的发光组件相互交错设置,相同波长的LED光源的线路板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总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光学漫射板,所述的光学漫射板设于发光组件与灯罩之间且光学漫射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透镜包括有与LED光源数量分别对应上透镜及下透镜,上透镜与下透镜分别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将壳体间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下腔体内并固定于安装板上,上腔体内设有对发光组件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的壳体设置灯罩的另一端上设有灯座,该灯座与天花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LED光源包括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四光源、第五光源、第六光源及第七光源;所述的第一光源的发光波长为625-740nm,第二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90-625nm,第三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65-570nm,第四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00-565nm,第五光源的发光波长为485-500nm,第六光源的发光波长为440-485,第七光源的发光波长为380-440nm。
优选的,所述的光学漫射板包括有透明基层及分散在透明基层上的透明纳米颗粒;所述的透明基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所述的透明纳米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通过粘剂粘合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上。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座内设有一隔板,隔板与上透镜及下透镜分别间隔成两个发光腔体,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与上透镜及下透镜对应的透光孔,上透镜包括有入光面及与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入光面及出光面分别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的下透镜包括有下透镜入光面及下透镜出光面,下透镜朝向LED灯珠的一端具有聚光槽,LED灯珠置于聚光槽内,下透镜入光面及下透镜出光面分别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下透镜入光面设于聚光槽内;上透镜的入光面及出光面的中心位置为光轴,将上透镜的入光面及出光面以光轴为中心分为A面、与A面相对应的B 面、设于A面及B面两侧的C面及D面,入光面及出光面的A面高于B面,A面与B面平滑连接,C面与D面对称设置;上透镜A面到B面之间的距离长于C面到D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入光面及出光面B面的曲率大于A面的曲面。
优选的,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安装板朝向上腔体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将上腔体及下腔体导通的插槽,安装座设置线路板的一端插入到插槽内,安装座的外表面设有弹性插块,插槽的侧壁设有与弹性插块适配的插块槽,所述的散热风扇设于上腔体内并与壳体固定,所述的壳体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的通风孔呈斜面且通风孔处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还包括有与天花板连接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腔体,固定座与天花板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开口,所述的灯座通过开口置于腔体内且灯座与固定座之间通过卡接件连接,腔体内设有对灯座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的固定组件具有弹性。
优选的,所述的卡接件包括有卡块及卡槽,所述的卡槽设于腔体一侧的侧壁上,卡块设于灯座与卡槽对应的一侧上且卡块能够卡入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开口的一端上设有挡板,该挡板与腔体的侧壁垂直,所述的灯座通过连接座与壳体连接,灯座、连接座及壳体的截面呈“工”型,所述的挡板促使开口的直径小于灯座的直径,灯座置于腔体内后灯座设置卡块的另一端抵触在挡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组件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固定组件设于固定座与天花板连接的一端内侧壁上,第二固定组件设于腔体设置卡槽的另一端侧壁上,第一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包括有固定块及弹簧,所述的固定座的顶壁及设置卡槽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设有缺槽,所述的固定块处于缺槽的槽口处一端置于缺槽外,另一端置于缺槽内,固定块处于缺槽内的一端上设有弹簧座,弹簧套设于弹簧座上一端与缺槽的底壁抵触,另一端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的灯座的顶部及侧壁分别能够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的固定块与弹簧座之间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缺槽槽口的直径,所述的弹簧抵触在限位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源,并设置了光学漫射板,为实现优异的视觉效果,通过控制器的控制,针对不同时刻,开启不同波长的LED光源,通过光学漫射板散射,实现模拟不同时间的自然光的光照效果,光学漫射层可对接收的来自光源的光作漫射,利用纳米颗粒与可见光的相互作用,以米氏散射为基础,如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均匀分散在光学属性良好的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中,作为类瑞利散射层,充当瑞利漫射器,以类似于在晴空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中发生的方式散射光线,即与晴空条件下的地球大气相似地对入射光进行漫射类似,对白光进行光谱分离,从而实现模拟自然光的光照效果,而由于透镜设置了两组,包括有上透镜及下透镜,上透镜与下透镜相对设置,LED灯珠置于聚光槽内,发出的光源经由下透镜直射,发出的光先扩散到隔板与下透镜形成的发光腔内,再经过隔板上的透光孔进入到隔板与上透镜形成的发光腔内,再通过上透镜照射,这样射出来的光更加柔和,区别于传统的经一个透镜直射,两个透镜的设置,避免光刺眼,上透镜A面与B面曲率不一样,可以获得不同的光照效果,这样使光源发出的光区别于传统的照明,更接近自然光照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与固定座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与固定座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4的E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包括有壳体1及灯罩2,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若干发光组件3,每个发光组件3分别包括有安装座31、设于安装座31上的线路板32、设于线路板32上的LED光源33 及与LED灯源33对应的透镜4,每组发光组件的LED光源33的波长不同,不同波长的LED光源33的发光组件相互交错设置,相同波长的LED光源33的线路板32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总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壳体1内还设有光学漫射板34,所述的光学漫射板34设于发光组件3与灯罩2之间且光学漫射板34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透镜4包括有与LED光源33数量分别对应上透镜41及下透镜 42,上透镜41与下透镜42分别与安装座3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安装板11,所述的安装板11将壳体1间隔为上腔体12及下腔体13,所述的发光组件3设于下腔体13内并固定于安装板11上,上腔体12内设有对发光组件 3散热的散热机构5,所述的壳体1设置灯罩2的另一端上设有灯座6,该灯座6 与天花板可拆卸连接。上述方案中,由于设置了多种不同波长的LED光源33,并设置了光学漫射板34,为实现优异的视觉效果,通过控制器的控制,针对不同时刻,开启不同波长的LED光源,通过光学漫射板34散射,实现模拟不同时间的自然光的光照效果,光学漫射板可对接收的来自光源的光作漫射,利用纳米颗粒与可见光的相互作用,以米氏散射为基础,如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均匀分散在光学属性良好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中,作为类瑞利散射层,充当瑞利漫射器,以类似于在晴空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中发生的方式散射光线,即与晴空条件下的地球大气相似地对入射光进行漫射类似,对白光进行光谱分离,从而实现模拟自然光的光照效果。
所述的LED光源33包括有第一光源331、第二光源331、第三光源333、第四光源334、第五光源335、第六光源336及第七光源337;所述的第一光源 331的发光波长为625-740nm,第二光源332的发光波长为590-625nm,第三光源333的发光波长为565-570nm,第四光源334的发光波长为500-565nm,第五光源335的发光波长为485-500nm,第六光源336的发光波长为440-485,第七光源337的发光波长为380-440nm。上述方案中,由于设置了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源,并设置了光学漫射板34,为实现优异的视觉效果,通过控制器的控制,控制器为SOC,第一光源331、第二光源332、第三光源333、第四光源333、第五光源335、第六光源336及第七光源337分别有多组,还可以设置有多个不同的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与SOC连接,适用于室内智能照明的传感器有热释电红外线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声控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及霍尔传感器,照明时,可以根据温度或者声音或者时间实现智能控制,例如,早上时,可根据时间,打开其中几个光源,例如第五光源、第六光源及第七光源,中午时则打开第一光源及第二光源,也可以设置成其他模式,例如通过不同的传感器类型设置成声控模式或温度模式,或者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当有人到室内时,LED光源33自动开启,人离开时,LED光源33自动打开,在控制中心上设置不同的控制模式,实现照明时间、亮度调节及变换照明模式等功能,通过这些设置,根据不同模式,开启不同波长的LED光源33,通过光学漫射板34散射,实现模拟自然光的光照效果,光学漫射层可对接收的来自光源的光作漫射,利用纳米颗粒与可见光的相互作用,以米氏散射为基础,如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均匀分散在光学属性良好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中,作为类瑞利散射层,充当瑞利漫射器,以类似于在晴空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中发生的方式散射光线,即与晴空条件下的地球大气相似地对入射光进行漫射类似,对白光进行光谱分离,从而实现模拟自然光的光照效果。
所述的光学漫射板34包括有透明基层及分散在透明基层上的透明纳米颗粒;所述的透明基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所述的透明纳米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通过粘剂粘合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上。
光学漫射板34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上,也可以在壳体1两侧的侧壁上设有插接槽14,光学漫射板34的两侧插入插接槽14内,插接槽14内设有与光学漫射板34抵触的橡胶层。光学漫射板34两端插入到插接槽14内实现安装,这样安装快速方便,橡胶层形成抵触,防止光学漫板脱落。无论哪种安装方式都可实现光学漫射板的安装。
所述的安装座31内设有一隔板35,隔板35与上透镜41及下透镜42分别间隔成两个发光腔体36,所述的隔板35上设有与上透镜41及下透镜42对应的透光孔37,上透镜41包括有入光面43及与入光面43相对设置的出光面44,入光面43及出光面44分别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的下透镜42包括有下透镜入光面45及下透镜出光面46,下透镜42朝向LED光源33的一端具有聚光槽47, LED光源33置于聚光槽47内,下透镜入光面45及下透镜出光面46分别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下透镜入光面45设于聚光槽47内;上透镜41的入光面43及出光面44的中心位置为光轴,将上透镜41的入光面43及出光面44以光轴为中心分为A面、与A面相对应的B面、设于A面及B面两侧的C面及D面,入光面及出光面的A面高于B面,A面与B面平滑连接,C面与D面对称设置;上透镜A面到B面之间的距离长于C面到D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入光面及出光面B面的曲率大于A面的曲面。上述方案中,由于透镜包括有上透镜41及下透镜42,上透镜41与下透镜42相对设置,LED光源33置于聚光槽47内,发出的光源经由下透镜42直射,发出的光先扩散到隔板35与下透镜42形成的发光腔体内,再经过隔板35上的透光孔37进入到隔板35与上透镜41形成的发光腔体内,再通过上透镜41照射,这样射出来的光更加柔和,区别于传统的经一个透镜直射,两个透镜的设置,避免光刺眼,上透镜A面与B面曲率不一样,可以获得不同的光照效果,这样使光源发出的光区别于传统的照明,更接近自然光照效果;而由于B面的曲率大于A面的曲率,那么透镜整体B面较薄于A面,B面的焦距大于A面的焦距,这样两边呈现不一样,光照效果就有所不同,满足多个照射范围,更符合自然光的特性。
还包括有上透镜板411,多个上透镜41设于上透镜板411上且多个上透镜 41与上透镜板411一体成型,多个上透镜41间隔设置。上透镜41的数量与LED 光源的数量一样,并且对应,保证每个LED灯珠光源的光束折射。
聚光槽47为锥形。LED灯珠光源置于聚光槽47内,先聚拢起到较好的聚拢效果,再经下透镜入光面45再到下透镜出光面46放大扩散。
还包括有下透镜板421,多个下透镜42设于下透镜板421上且多个下透镜 42与下透镜板421一体成型,多个下透镜42间隔设置。下透镜42与透光孔37 对应,保证每个LED灯珠光源的光照。
所述的上透镜板411及下透镜板421通过螺钉与安装座固定。这样设置结构固定牢固。
所述的隔板35为铝板,铝板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的散热机构5包括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安装板11朝向上腔体12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将上腔体12及下腔体13导通的插槽51,安装座31设置线路板32 的一端插入到插槽51内,安装座31的外表面设有弹性插块52,插槽51的侧壁设有与弹性插块52适配的插块槽53,所述的散热风扇设于上腔体12内并与壳体1固定,所述的壳体1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54。散热风扇安装在上腔体12内,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1上,通过这种设置,这样风扇的风吹在线路板32上,可以实现对线路板32的散热,而侧面的通风孔54起通风散热作用。
所述的通风孔54呈斜面且通风孔54处设有防尘网。防尘网起防尘作用,防止散热风扇及线路板上积沉。
还包括有与天花板连接的固定座61,固定座与天花板通过螺栓固定,该固定座61上设有腔体62,固定座61与天花板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开口63,所述的灯座6通过开口63置于腔体62内且灯座6与固定座61之间通过卡接件连接,腔体62内设有对灯座6固定的固定组件7,所述的固定组件7具有弹性。由于设置了卡接件及固定组件,安装时,将灯座放入到固定座61的腔体62内,通过卡接件连接并通过固定组件对灯座6固定,实现对壳体1的安装,这样设置后,在安装时,不需要通过螺栓的安装,拆装快速,结构牢固。
所述的卡接件包括有卡块64及卡槽65,所述的卡槽65设于腔体62一侧的侧壁上,卡块64设于灯座6与卡槽65对应的一侧上且卡块64能够卡入卡槽65 内。所述的固定座61设置开口63的一端上设有挡板66,该挡板66与腔体62 的侧壁垂直,所述的灯座6通过连接座67与壳体1连接,灯座6、连接座67及壳体1的截面呈“工”型,所述的挡板66促使开口63的直径小于灯座6的直径,灯座6置于腔体62内后灯座6设置卡块64的另一端抵触在挡板66上。所述的固定组件7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固定组件71及第二固定组件72,所述的第一固定组件71设于固定座61与天花板连接的一端内侧壁上,第二固定组件72设于腔体62设置卡槽65的另一端侧壁上,第一固定组件71及第二固定组件72分别包括有固定块73及弹簧74,所述的固定座61的顶壁及设置卡槽65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设有缺槽75,所述的固定块73处于缺槽75的槽口处一端置于缺槽75外,另一端置于缺槽75内,固定块73处于缺槽75内的一端上设有弹簧座,弹簧74 套设于弹簧座上一端与缺槽75的底壁抵触,另一端与固定块73抵触,所述的灯座6的顶部及侧壁分别能够与固定块73抵触;所述的固定块73与弹簧座之间设有限位块76,该限位块76的直径大于缺槽75槽口的直径,所述的弹簧74抵触在限位块76上。上述方案中,壳体1内设置发光组件,壳体1上设置灯座6及连接座67,灯座6、连接座67及壳体1形成工字型,这样连接座67的直径就较小,安装时,灯座6斜着插入,灯座6设置卡块64的另一端先插入到腔体62内,插入时先压在第一固定组件71的固定块73上且侧面压在第二固定组件72的固定块73上,这时灯座6设置卡块64的一端就会也进入到腔体62内,当卡块64 卡入卡槽65内后,灯座6回正,这时第一固定组件7的弹簧74会促使固定块 73抵触在灯座6上促使灯座6与挡板66抵触,而第二固定组件72的弹簧74会促使第二固定组件72的固定块73抵触灯座6的侧壁,使得灯座6的卡块64能够一直卡在卡槽65内,这样挡板66及卡块64实现对灯座6的限位,防止灯座 6的脱落,实现灯座6的安装,拆卸时,同样将灯座6朝向第二固定组件72方向移动,压缩第二固定组件72的固定块,这时卡块64离开卡槽65,再将灯座6 倾斜,这时灯座6压缩第一固定组件71的固定块73,拿出腔体62即实现拆卸,整体结构简单,拆装快速简单。
限位块76的设置是为了防止固定块73脱落。
所述的固定块73与灯座6抵触的端面呈弧面。因固定块73需要与灯座6抵触,因此,设置成弧面,减少摩擦。
所述的挡板66上套设有弹性套77,该弹性套77能够与连接座67抵触。由于灯座6在拆装时会左右移动,移过过程中,连接座67会与挡板66具有抵触,因此设置弹性套77,减少摩擦。
所述的弹性套77为橡胶套。橡胶套具有较好的弹性,防磨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中,上透镜41及下透镜42可以通过螺钉的方式与安装座实现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插接等方式连接,例如,上透镜板41与安装座31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下透镜板421与安装座31通过插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卡扣8设于上透镜板411的底部两侧,安装座31设置上透镜41处的发光腔体37的顶部两侧侧壁上设有与卡扣8适配的卡扣槽8。卡接时,卡扣8卡入卡扣槽81内实现连接,安装及拆卸都非常快速简单。
所述的卡扣88包括有与上透镜板411连接的连杆82及与连杆82形成钩状的钩体83,所述的连杆82呈斜面,连杆82与钩体83形成100-120的夹角。连杆82呈片状并为塑料材质,具有一定的弹力,连杆82朝向外侧倾斜,当上透镜板411插入发光腔体37内,连杆82受到压缩,当钩体83置于卡扣槽81处时,卡入卡扣槽81内即可。
所述的钩体83、连杆82、上透镜板411及上透镜41一体成型。
所述的插接组件包括有插条槽9及插条91,所述的安装座31朝向下透镜42 的一端上设有下开口93,所述的插条槽9设于下透镜42处的发光腔体两侧的侧壁上,插条槽9的两端分别设有侧开口,所述的插条91设于下透镜板421上且插条91通过侧开口插入到插条槽9内。安装下透镜42时,下透镜板421两侧的插条91通过侧开口插入到插条槽9内即实现下透镜42的安装,安装快速简单。
所述的透镜下腔体94的两侧侧壁上设有固定条94,所述的固定条94设于插条槽9上方,固定条94与安装座31形成台阶,插条91插入插条槽9内后下透镜板421的顶部抵触在固定条94上。固定条94起到加固定作用,插条91插入后,下透镜板421抵触在固定条94上,防止插条91断裂。
所述的插条91、下透镜板421及下透镜42一体成型,插条91与下透镜板 421连接的另一端呈弧面。插条91呈弧形,方便插条91的插入,减少插条91 与安装座31之间的摩擦。
组装时,上透镜板411直接将卡扣按压在卡扣槽内,而下透镜板421将两边的插条插入到插条槽内即可,相比传统的螺钉安装方式,组装速度提高了三倍以上,能够起到节约组装时间成本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的插条槽9内粘贴有一层弹性橡胶垫。弹性橡胶垫的设置,一方面是减少插条91与安装座31的摩擦,另一方面起固定作用,插条91插入后,不会自行滑动。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包括有壳体及灯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若干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分别包括有安装座、设于安装座上的线路板、设于线路板上的LED光源及与LED灯源对应的透镜,每组发光组件的LED光源的波长不同,不同波长的LED光源的发光组件相互交错设置,相同波长的LED光源的线路板通过导线串联后与总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还设有光学漫射板,所述的光学漫射板设于发光组件与灯罩之间且光学漫射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透镜包括有与LED光源数量分别对应上透镜及下透镜,上透镜与下透镜分别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将壳体间隔为上腔体及下腔体,所述的发光组件设于下腔体内并固定于安装板上,上腔体内设有对发光组件散热的散热机构,所述的壳体设置灯罩的另一端上设有灯座,该灯座与天花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光源包括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第三光源、第四光源、第五光源、第六光源及第七光源;所述的第一光源的发光波长为625-740nm,第二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90-625nm,第三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65-570nm,第四光源的发光波长为500-565nm,第五光源的发光波长为485-500nm,第六光源的发光波长为440-485,第七光源的发光波长为380-44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漫射板包括有透明基层及分散在透明基层上的透明纳米颗粒;所述的透明基层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所述的透明纳米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粒子,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子通过粘剂粘合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内设有一隔板,隔板与上透镜及下透镜分别间隔成两个发光腔体,所述的隔板上设有与上透镜及下透镜对应的透光孔,上透镜包括有入光面及与入光面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入光面及出光面分别为向外凸起的弧面,所述的下透镜包括有下透镜入光面及下透镜出光面,下透镜朝向LED灯珠的一端具有聚光槽,LED灯珠置于聚光槽内,下透镜入光面及下透镜出光面分别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下透镜入光面设于聚光槽内;上透镜的入光面及出光面的中心位置为光轴,将上透镜的入光面及出光面以光轴为中心分为A面、与A面相对应的B面、设于A面及B面两侧的C面及D面,入光面及出光面的A面高于B面,A面与B面平滑连接,C面与D面对称设置;上透镜A面到B面之间的距离长于C面到D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入光面及出光面B面的曲率大于A面的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机构包括有散热风扇,所述的安装板朝向上腔体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将上腔体及下腔体导通的插槽,安装座设置线路板的一端插入到插槽内,安装座的外表面设有弹性插块,插槽的侧壁设有与弹性插块适配的插块槽,所述的散热风扇设于上腔体内并与壳体固定,所述的壳体侧面设有若干通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孔呈斜面且通风孔处设有防尘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天花板连接的固定座,该固定座上设有腔体,固定座与天花板连接的另一端上设有开口,所述的灯座通过开口置于腔体内且灯座与固定座之间通过卡接件连接,腔体内设有对灯座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的固定组件具有弹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件包括有卡块及卡槽,所述的卡槽设于腔体一侧的侧壁上,卡块设于灯座与卡槽对应的一侧上且卡块能够卡入卡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开口的一端上设有挡板,该挡板与腔体的侧壁垂直,所述的灯座通过连接座与壳体连接,灯座、连接座及壳体的截面呈“工”型,所述的挡板促使开口的直径小于灯座的直径,灯座置于腔体内后灯座设置卡块的另一端抵触在挡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组件为两组,分别为第一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的第一固定组件设于固定座与天花板连接的一端内侧壁上,第二固定组件设于腔体设置卡槽的另一端侧壁上,第一固定组件及第二固定组件分别包括有固定块及弹簧,所述的固定座的顶壁及设置卡槽的另一端侧壁分别设有缺槽,所述的固定块处于缺槽的槽口处一端置于缺槽外,另一端置于缺槽内,固定块处于缺槽内的一端上设有弹簧座,弹簧套设于弹簧座上一端与缺槽的底壁抵触,另一端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的灯座的顶部及侧壁分别能够与固定块抵触;所述的固定块与弹簧座之间设有限位块,该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缺槽槽口的直径,所述的弹簧抵触在限位块上。
CN201921537260.7U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Active CN210398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7260.7U CN21039861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37260.7U CN21039861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8618U true CN210398618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1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37260.7U Active CN210398618U (zh) 2019-09-16 2019-09-16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8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27055C2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с фоновыми световыми эффектами
CN201636632U (zh) 一种由两面导光的led照明灯具
CN108139062B (zh) 照明系统和生成光输出的方法
US7080921B2 (en) Linear light using LEDs
CN201909190U (zh) 实现空间均匀照明的led灯具
CN210398618U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CN212841088U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CN210291558U (zh) 一种具有多波长的模拟自然光发光装置
CN212456675U (zh) 照明灯具
CN21029170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CN217356631U (zh) 一种球馆防眩灯
CN111623302A (zh) 照明灯具
CN210511537U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发生器的灯珠组件安装装置
CN210291557U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发生器的透镜
CN110513625A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的光发生器
Gu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n LED-based light fixture
CN214500962U (zh) 一种可对接安装低眩光值led线条灯
KR20080002674U (ko) 엘이디를 갖춘 경관개선용 조명기구
CN212408338U (zh) 照明模组和照明灯具
CN210291739U (zh) 一种模拟自然光发生器的透镜安装结构
CN210920988U (zh) 一种室内照明灯具
CN217482571U (zh) 一种利用瑞利散射原理研发的蓝天灯
KR20120000729U (ko) 천장용조명등
CN219976192U (zh) 防眩重点照明灯具及照明系统
CN210241332U (zh) 一种大角度防眩光结构的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