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8443U - 新型护眼led灯泡 - Google Patents

新型护眼led灯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8443U
CN210398443U CN201921799114.1U CN201921799114U CN210398443U CN 210398443 U CN210398443 U CN 210398443U CN 201921799114 U CN201921799114 U CN 201921799114U CN 210398443 U CN210398443 U CN 210398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amp
led bulb
welded
la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91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伟强
傅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uim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uim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uim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uim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991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84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8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8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护眼LED灯泡,包括散热灯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两端的光学灯罩和连接灯座,设置于所述光学灯罩内正中心依次设有滤光片、反射杯、已焊接灯珠铝基板,所述连接灯座内设置有驱动电源,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通过螺杆固定且与所述散热灯体和所述连接灯座形成一个整体,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融合重点照明和环境照明结合并具有护眼功能的LED灯泡。

Description

新型护眼LED灯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护眼LED灯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灯泡是家庭必不可少的照明用具,现有技术的灯泡包括白炽灯泡和LED灯泡二种,白炽灯泡由于其能耗高、发光效率低而将逐渐被 LED 灯泡代替。
LED灯作为继白炽灯、荧光灯后的第三代照明器具,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特点。而现有的LED 灯泡技术不够成熟,其缺陷表现在:首先,其亮度随着市电的波动而产生明暗变化,且在电源开关断开后,仍有余辉、闪烁,不能消除;其次,LED灯泡由LED光源和玻璃壳体结构组成,玻璃壳体结构容易破碎,易割伤人,安全可靠性差;再者,LED 灯发出来的光线会使人感觉不自然不舒适,且蓝光比例较高,尤其是色温5000K以上的,更为突出,高蓝光照明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眼睛干涩、近视率上升,蓝光超出极限就会伤害视网膜黄斑区,还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光色不完整,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容易导致色弱,另外,市面上的LED球泡灯还存在眩光及发光面不均匀等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融合重点照明和环境照明结合并具有护眼功能的 LED灯泡,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节能、融合重点照明和环境照明结合且能有效预防近视的安全护眼 LED灯泡,适合家庭和餐厅等场合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包括散热灯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两端的光学灯罩和连接灯座,设置于所述光学灯罩内正中心依次设有滤光片、反射杯、已焊接灯珠铝基板,所述连接灯座内设置有驱动电源,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通过螺杆固定且与所述散热灯体和所述连接灯座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散热灯体设置有散热通风孔和散热筋条,所述连接灯座设置有L电极和N电极。
优选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为紫光芯片添加荧光粉制成且蓝光危害组别为RG0。
优选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色温范围为2500-6500K,且蓝光相对光谱功率小于0.90。
优选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尺寸小于3.0mm。
优选地,所述光学灯罩的发光角度为120°~170°之间,位于所述光学灯罩正中心的所述反射杯的发光角度为10°~45°之间。
优选地,所述散热灯体的材质为陶瓷。
优选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驱动电源和所述连接灯座上的L电极和N电极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学灯罩的制作工艺为注塑成型,颜色为乳白色。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为紫光芯片添加荧光粉制成且蓝光危害组别为RG0,由于蓝光相对光谱功率小于0.90,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更集中;2、所述光学灯罩的发光角度为120°~170°之间,位于所述光学灯罩正中心的所述反射杯的发光角度为10°~45°之间,所述光学灯罩提供环境照明,所述反射杯提供重点照明,环境照明提供舒适的光环境,重点照明将需要重点展示的工艺品,美食照亮使得更加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眼LED灯泡第一方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眼LED灯泡第二方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眼LED灯泡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光谱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发光角度示意图。
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为:1-散热灯体;2-光学灯罩;3-连接灯座;4-滤光片;5-反射杯;6-已焊接灯珠铝基板;7-驱动电源;8-螺杆;11-散热通风孔;12-散热筋条;31-N电极;32-L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 ~图5所示,新型护眼LED灯泡,包括散热灯体1,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1两端的光学灯罩2和连接灯座3,设置于所述光学灯罩2内正中心依次设有滤光片4、反射杯5、已焊接灯珠铝基板6,所述连接灯座3内设置有驱动电源7,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6通过螺杆8固定且与所述散热灯体1和所述连接灯座3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散热灯体1设置有散热通风孔11和散热筋条12,所述连接灯座3设置有L电极32和N电极31。
进一步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6上的灯珠为紫光芯片添加荧光粉制成且蓝光危害组别为RG0。
进一步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7上的灯珠色温范围为2500-6500K,且蓝光相对光谱功率小于0.90。
进一步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6上的灯珠尺寸小于3.0mm。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灯罩2的发光角度为120°~170°之间,位于所述光学灯罩2正中心的所述反射杯5的发光角度为10°~4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灯体1的材质为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6、驱动电源7和所述连接灯座3上的L电极32和N电极31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灯罩2的制作工艺为注塑成型,颜色为乳白色。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新型护眼LED灯泡,包括散热灯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两端的光学灯罩和连接灯座,其特征是设置于所述光学灯罩内正中心依次设有滤光片、反射杯、已焊接灯珠铝基板,所述连接灯座内设置有驱动电源,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通过螺杆固定且与所述散热灯体和所述连接灯座形成一个整体,所述散热灯体设置有散热通风孔和散热筋条,所述连接灯座设置有L电极和N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为紫光芯片添加荧光粉制成且蓝光危害组别为RG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已焊接灯珠铝基板上的灯珠色温范围为2500-6500K,且蓝光相对光谱功率小于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护眼LED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灯罩的发光角度为120°~170°之间,位于所述光学灯罩正中心的所述反射杯的发光角度为10°~45°之间。
CN201921799114.1U 2019-10-24 2019-10-24 新型护眼led灯泡 Active CN2103984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9114.1U CN210398443U (zh) 2019-10-24 2019-10-24 新型护眼led灯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99114.1U CN210398443U (zh) 2019-10-24 2019-10-24 新型护眼led灯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8443U true CN21039844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2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9114.1U Active CN210398443U (zh) 2019-10-24 2019-10-24 新型护眼led灯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84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35098A1 (en) Solid state electric light bulb
CN201795370U (zh) 一种led护眼台灯
AU2018318793A1 (en) Led bulb having light guide body
CN207246833U (zh) 一种仿钨丝灯的led灯泡
CN203595031U (zh) 一种具备混合照明模式的台灯
CN210398443U (zh) 新型护眼led灯泡
CN209371040U (zh) 一种深防眩筒灯
CN203131690U (zh) 无烟仿真蜡烛
CN205155839U (zh) 一种可调温调色的低成本吸顶灯
CN201748233U (zh) 一种高亮度led节能灯
CN212361712U (zh) 一种多功能led台灯
CN207018876U (zh) 一种led灯具
CN205678460U (zh) 一种兼顾人眼视觉舒适度的led植物生长灯
CN203231140U (zh) 一种双led灯具
CN102818133A (zh) 一种预防眼睛疲劳的灯具
CN202403187U (zh) 装饰性电子灯
CN218954639U (zh) 一种高效散热护眼球泡灯
CN207334278U (zh) 一种白光灯珠
CN202719464U (zh) 一种带有led飞碟形灯泡的台灯
CN203571495U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17503493U (zh) 一种可调灯光亮度的吊灯
CN202580773U (zh) 一种led灯管结构
CN204678245U (zh) 一种具有护眼功能的led蜡烛灯
CN201502895U (zh) 光源装置
CN210979459U (zh) 一种带有活动连接防眩光罩的led灯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