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3383U -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3383U
CN210383383U CN201920818215.2U CN201920818215U CN210383383U CN 210383383 U CN210383383 U CN 210383383U CN 201920818215 U CN201920818215 U CN 201920818215U CN 210383383 U CN210383383 U CN 210383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rapping
sleeping bag
bag body
upper cover
inf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82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杰
董红新
姜希伦
徐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nruina Home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nruina Home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nruina Home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nruina Home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82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3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3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3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包括睡袋本体,在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上盖底端与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睡袋本体和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第三包裹部底部与睡袋本体靠近上盖的一端固连,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本申请中上盖的作用是遮盖婴幼儿的腹部,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相配合,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睡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背景技术
刚出生的婴儿要注意保暖,为了防止婴幼儿睡觉时会乱蹬被子着凉生病,可以使用睡袋,现有技术中的睡袋设计的关注点在温度调节,面料透气性等方面,若刚出生的婴幼儿会使用襁褓或抱毯等睡袋,襁褓或抱毯在使用时一般用于将婴幼儿抱起来或外出使用,为了防止婴幼儿乱动均会将婴幼儿包裹较严,所以在婴幼儿睡觉时使用若包裹太严会无法灵活活动,若太松,婴儿由于活泼好动可能会从襁褓中露出来,所以并不适用于婴幼儿睡觉时使用。
在CN201393557Y中公开了一种婴儿抱毯,其结构是以一块方形块毯为基底,在块毯一角的正面缝制有三角形的头盖,在块毯上与设置头盖的一角相邻的两角上设置有相合的按扣。将婴儿沿对角线平放于块毯的正面,婴儿头顶部送入头盖的空挡,再将婴儿身体两侧的块毯掀起并对盖在婴儿身体上部,最后将块毯对角上的按扣相对扣合固定,由此就可形成一个使用方便、宽松有度的婴儿襁褓。三角形的头盖可对婴儿的头顶部予以遮挡,保护了婴儿头骨上的囟门,防止受风;块毯打开后,又可作为婴儿的铺垫或遮盖之物,一物多用,特别方便外出使用。本申请中的抱毯在使用时也得结合软绳来进行松紧度的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实际使用时会有些不方便,不好控制其合适的松紧程度,睡觉时使用不能系太紧,婴幼儿容易爬出来,且抱毯在使用时,由于婴幼儿骨骼较细嫩,抱毯很难对其胳膊进行控制,使用不当会将其骨骼扭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包括睡袋本体,在所述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底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所述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所述睡袋本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所述第三包裹部底部与所述睡袋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包裹部与所述上盖配合设置。本申请中上盖的作用是遮盖婴幼儿的腹部,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相配合,第三包裹部与上盖配合设置,将婴幼儿正面朝上放在睡袋本体上方,将上盖盖于身体上方,将第三包裹部盖于上盖上方,再将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盖于第三包裹部上方,这样在使用时,第三包裹部的位置大概在使用者的腰部,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睡袋很宽松方便婴幼儿活动的同时还能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包裹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若干与所述纽扣配合设置的纽扣孔。通过第三包裹部上的纽扣以及纽扣孔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三包裹部有调节包裹松紧程度的功能,第三包裹部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若干纽扣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纽扣孔配合设置的纽扣,所述若干纽扣水平间隔设置。第三包裹部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与上盖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上盖,防止上盖随婴幼儿的活动偏离原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裹部和/或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按扣,所述第一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母扣,所述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母扣配合设置的公扣。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活动相连起到很好的包裹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裹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母扣、第二母扣和第三母扣,所述第一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上方,所述第二母扣设置于第三母扣上方;还包括第四母扣,所述第四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靠近所述睡袋本体的一侧。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按扣使得提高其包裹作用,另一方面第四按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或第二包裹部边缘弯折,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且通过不同按扣的配合连接,可以适当改变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的包裹松紧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睡袋本体下端设置用于放置脚部的第四包裹部,所述第四包裹部底端与所述上盖底端相连,所述第四包裹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包裹部长度的1/3-1/2。第四包裹部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脚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包裹部与所述第一包裹部以及所述第二包裹部配合设置,所述第四包裹部可折叠进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包裹部或第二包裹部之间。若本申请睡袋对于使用者来说有点长,可以将第四包裹部底部进行折叠,方便其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睡袋本体上端设置有防风帽。防风帽为了防止婴幼儿睡觉时头部着凉。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设置第三包裹部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睡袋很宽松方便婴幼儿活动的同时还能防止婴幼儿爬出睡袋容易着凉的问题,既不影响婴幼儿的活动,又能很好地起到全面保暖的作用;当需要抱起来或外出时,通过第三包裹部将婴幼儿的胳膊固定于睡袋本体中,防止在使用或活动时由于婴幼儿胳膊的活动导致误伤等情况;
2、本申请中通过第三包裹部上的纽扣以及纽扣孔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三包裹部有调节包裹松紧程度的功能,第三包裹部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作用;
3、本申请第三包裹部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或第二连接部与上盖之间活动相连起到包裹的作用,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固定上盖,防止上盖随婴幼儿的活动偏离原位置;
4、本申请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按扣使得提高其包裹作用,另一方面第四按扣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第一或第二包裹部边缘弯折,影响使用者的舒适感,且通过不同按扣的配合连接,可以适当改变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的包裹松紧程度;
5、若本申请睡袋对于使用者来说有点长,可以将第四包裹部底部进行折叠,方便其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另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又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中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如图1-图4所示,包括睡袋本体1,在睡袋本体1上设置有上盖2,上盖2底端与睡袋本体1底部相固连,睡袋本体1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3和第二包裹部4,在睡袋本体1和上盖2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5,第三包裹部5底部与睡袋本体1靠近上盖2的一端固连,第三包裹部5与上盖2配合设置。
第三包裹部5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设置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和/或第二连接部52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的调节装置,第一连接部51上设置若干纽扣511,第二连接部52设置若干与纽扣511配合设置的纽扣孔。
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上设置有若干纽扣孔,上盖2上设置有与纽扣孔配合设置的纽扣511,若干纽扣511水平间隔设置。
第一包裹部3和/或第二包裹部4上设置有按扣6,第一包裹部3上设置有若干母扣,第二包裹部4上设置有若干与母扣配合设置的公扣。
第一包裹部3边缘设置有第一母扣61、第二母扣62和第三母扣63,第一母扣61设置于第二母扣62上方,第二母扣62设置于第三母扣63上方;还包括第四母扣64,第四母扣64设置于第二母扣62靠近睡袋本体1的一侧。
睡袋本体1下端设置用于放置脚部的第四包裹部7,第四包裹部7底端与上盖2底端相连,第四包裹部7的长度为第一包裹部3长度的1/3-1/2。
第四包裹部7与第一包裹部3以及第二包裹部4配合设置,第四包裹部7可折叠进入上盖2与第一包裹部3或第二包裹部4之间。
睡袋本体1上端设置有防风帽8。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若用于婴儿睡觉时使用,将本申请中的新型婴幼儿襁褓铺平,将婴儿正面朝上放置于睡袋本体1上方,将婴儿的脚部放置于第四包裹部7中,将婴儿腰部放置于第三包裹部5上,将婴儿头部放于防风帽8中,将上盖2盖于婴儿身上,将第三包裹部5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活动相连,并利用纽扣511和纽扣孔的配合调节好松紧度,再将第一包裹部3和第二包裹部4活动相连,完成包裹;若用于婴儿外出或将婴儿抱起活动时,第三包裹部5的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进行活动连接时,将婴儿的胳膊也包裹于第三包裹部5中。
可以理解的是,若用于特别活泼好动的孩子,则第三包裹部5可之间包裹于孩子的腰上,再将上盖2盖于第三包裹部5上。
可以立即的,可以在睡袋本体1下端或背后下部设置方便更换尿布的开口。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例如第三包裹部与睡袋本体的相连方式等。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包括睡袋本体,在所述睡袋本体上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底端与所述睡袋本体底部相固连,所述睡袋本体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设置的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在所述睡袋本体和所述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包裹部,所述第三包裹部底部与所述睡袋本体靠近所述上盖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三包裹部与所述上盖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包裹部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相配合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可调节松紧的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若干纽扣,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若干与所述纽扣配合设置的纽扣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所述纽扣设置于所述上盖上,所述若干纽扣水平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按扣,所述第一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母扣,所述第二包裹部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母扣配合设置的公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裹部边缘设置有第一母扣、第二母扣和第三母扣,所述第一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上方,所述第二母扣设置于第三母扣上方;还包括第四母扣,所述第四母扣设置于第二母扣靠近所述睡袋本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袋本体下端设置用于放置脚部的第四包裹部,所述第四包裹部底端与所述上盖底端相连,所述第四包裹部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包裹部长度的1/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包裹部与所述第一包裹部以及所述第二包裹部配合设置,所述第四包裹部可折叠进入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一包裹部或第二包裹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其特征在于,所述睡袋本体上端设置有防风帽。
CN201920818215.2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Active CN210383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8215.2U CN2103833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8215.2U CN2103833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3383U true CN21038338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8215.2U Active CN210383383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33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6296B (zh) 2020-11-26 2024-03-2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嬰兒睡袋
US11937723B2 (en) 2020-11-26 2024-03-26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Baby sleeping ba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6296B (zh) 2020-11-26 2024-03-21 瑞士商明門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嬰兒睡袋
US11937723B2 (en) 2020-11-26 2024-03-26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Baby sleeping ba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78479B2 (en) Garment for preventing a baby from rolling over
US7673354B2 (en) Baby sleeping pouch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681422B2 (en) Crib safety sheet/blanket
US8347432B2 (en) One-piece blanket swaddle
US6266822B1 (en) Sleepwear and secured blanket-like member
US5347669A (en) Infant sleeping position restraint
EP2424394B1 (en) Swaddle blanket
US7337482B2 (en) Safet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6823543B2 (en) Quick change bed sheet set with attachable accessories
US6631528B2 (en) Crib safety sheet/blanket
US10165802B2 (en) Infant positioning and swaddling wrap
US11219318B2 (en) Comfort apparatus for a mother and an infant
CN210383383U (zh) 一种新型婴幼儿襁褓
US20220117319A1 (en) Swaddling garment with interior and exterior straps
CN218605912U (zh) 一种母婴哺乳枕垫
CN217885566U (zh) 一种婴儿床
CN216220221U (zh) 新生儿多功能抱被
CN217013369U (zh) 一种宝宝多姿态安睡床中床
CN215229430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新生儿鸟巢
CN213154022U (zh) 一种婴幼儿抱被
CN216438937U (zh) 一种新生儿抱枕
TWI836296B (zh) 嬰兒睡袋
CN215533366U (zh) 保暖防踢被
CN214903849U (zh) 一种婴儿护理襁褓
CN215687353U (zh) 一种颈套式多功能婴童浴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