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0690U -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0690U
CN210380690U CN201920807342.2U CN201920807342U CN210380690U CN 210380690 U CN210380690 U CN 210380690U CN 201920807342 U CN201920807342 U CN 201920807342U CN 210380690 U CN210380690 U CN 210380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ide
voltage
copper bar
resistor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734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武
李晓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uy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Juy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Juy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Juy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0734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0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0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0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功率电源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均通过IGBT分别实现AC/DC转化和DC/DC转化,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上均设置有放电回路,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上还设置有预充回路。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电路的模块化,而且集成度高,动态响应迅速、纹波小,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功率电源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功率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现有有机能源逐渐减少以及人类对能源的需要日益增长,当前全球能源和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与现有有机能源逐渐减少,因此绿色能源的开发利于已成为大趋势。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是对交直流电压、电流能量变换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电车、地铁、光伏、电动汽车充电、电池模拟器、电动汽车电机电控测试系统等领域。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目前,现有技术,采用Mosfet集成的小功率AC/DC和DC/DC功率模块比较多,但是采用IGBT式的大功率模式比较少,尤其是大功率双向AC/DC和 DC/DC高密度变换器模块化则因为纹波大、动态响应慢更是无法实现,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双向电源的工作模式多样化以及一机多用的技术效果单一,并且成本比较高,缺少完善的预充电电路和放电回路,稳定性有待提高,因此,在大功率电源大量实际应用中需要一种低成本稳定运行可靠的大功率双向电源,并且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充电机、电池测试、电动汽车电机电控测试、光伏等领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纹波大、动态响应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动态响应迅速、纹波小、带有完善的预充电电路和放电电路实现运行可靠并且模块化的大功率双向电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中,三相电源与主断路器QF1的输入端连接,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主接触器KM1、隔离变压器T0、滤波电容CL1、升压电抗器L1后与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旁路交流接触器KM2 的输入端与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通过预充电阻与隔离变压器T0 的输入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高压侧支撑电容组并联连接在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输出负极之间;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 DCLink+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设有第一放电回路;
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中,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的两端并联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两端分别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两端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A1和直流接触器KA2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 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设置有第二放电回路;直流接触器KA1的触点两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一预充回路;直流接触器KA2的触点两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预充回路。
所述第一放电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4和放电电阻R5,放电电阻R5与直流接触器KA4串联后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所述第二放电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3和放电电阻 R4,放电电阻R4与直流接触器KA3串联后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
所述第一预充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5和预充电阻R6,预充电阻R6与直流接触器KA5串联后与直流接触器KA1的触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预充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6和预充电阻R7,预充电阻R7与直流接触器KA6串联后与直流接触器KA2的触点并联连接。
所述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1、IGBT2、IGBT3、IGBT4、IGBT5和IGBT6,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分别与升压电抗器L1的三个输出端连接,IGBT2、IGBT4、IGBT6的集电极分别与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连接,IGBT1、IGBT3、IGBT5的集电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 连接,IGBT2、IGBT4、IGBT6的发射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 连接;所述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7、IGBT8、IGBT9、 IGBT10、IGBT11和IGBT12,IGBT7、IGBT9、IGBT11的集电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IGBT8、IGBT10和IGBT12的发射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IGBT7的发射极和IGBT8 的集电极与电感L3的输入端连接,IGBT9的发射极和IGBT10集电极与电感L4 的输入端连接,IGBT11的发射极和IGBT12的集电极与电感L5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3、电感L4和电感L5的输出端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连接。
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高压侧电流传感器 CTD、高压侧电压传感器VS1,所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压电抗器L1的输出端上,所述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被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 DCLink+穿过,高压侧电压传感器VS1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 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包括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和低压侧电压传感器VS2,所述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被低压侧正极铜排DC+穿过,低压侧电压传感器VS2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
所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和低压侧电流传感器 CT1均为闭环电流型传感器。
滤波电容CL1的三相输入端通过旁路交流接触器KM3的触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T0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高频吸收电容C2、高频吸收电容C3、高频吸收电容C4、高频吸收电容C5和高频吸收电容C6,所述高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7、支撑电容C8、支撑电容C9、支撑电容C10、支撑电容C11、支撑电容C12、支撑电容C13、支撑电容C14和支撑电容C15,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1、均压电阻RB2、均压电阻RB3和均压电阻RB4;所述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5、均压电阻RB6、均压电阻RB7和均压电阻RB8;所述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6、高频吸收电容C17、高频吸收电容C18、高频吸收电容C19、高频吸收电容C20 和高频吸收电容C21;
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和低压侧电阻组的两端分别并联连接在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两端之间;所述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31、支撑电容C32、支撑电容C33、支撑电容C34、支撑电容C35、支撑电容C36、支撑电容C37、支撑电容C38、支撑电容C39、支撑电容C40、支撑电容C41和支撑电容C42,所述低压侧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31、均压电阻RB32、均压电阻RB33、均压电阻RB34、均压电阻RB35、均压电阻 RB36、均压电阻RB37、均压电阻RB38、均压电阻RB39、均压电阻RB40、均压电阻RB41和均压电阻RB42。
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所述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并联连接。
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低压侧电阻组中的电阻均为陶瓷电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大功率双向电源,不仅仅就两级升级改进,而且对整个电源系统进行优化简化设计,前后两级分别增加有放电回路,系统正负极输出分别增设有预充电回路,应对多样化的负载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比对效果非常明显,运行可靠,降低成本,并且,也可以将多个所述的大功率双向电源进行多机并联,以实现功率的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电路的模块化,高稳定性,低成本,而且集成度高,动态响应迅速、纹波小、可以一机多用,尤其前后两级增设的放电回路和输出正负极增设的预充电回路可以对被测单元放电,保护人身安全,也同时给负载设备供电达到保护自身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的双向 AC/DC整流主电路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的双向 DC/DC变换主电路模块的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其中,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的输入端通过动力线缆与电网的U、V、W连接;输出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入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正极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连接,输出负端与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中,三相电源与主断路器 QF1的输入端连接,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通过主接触器KM1与隔离变压器 T0的输入端连接,旁路交流接触器KM2的输入端与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与连接,输出端通过预充电阻与隔离变压器T0的输入端连接,隔离变压器T0的输出端通过升压电抗器L1和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后与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容CL1的三相输入端通过旁路交流接触器KM3的触点分别与升压电抗器L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高压侧支撑电容组的两端并联连接在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负极之间;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 被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穿过,高压侧电压传感器VS1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放电阻R5与直流接触器KA4串联后并联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 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双向AC/DC 整流电路模块中采用构造网侧LCL型滤波电路。此外,旁路交流接触器KM2 和预充电阻串联形成的预充回路和主接触器在主断路器和隔离变压器之间,这样布置节省一组功能回路。预充电阻包括设置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它们分别设置在旁路交流接触器KM2的三个输出端的其中一个上。具体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CTA、CTB和CTC,它们分别设置在升压电抗器 L1的三个输出端上。
具体地,如图2所示,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中,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的两端并联连接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正端和输入负端分别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三个输出正端分别经过电感L3、L4和 L5后通过直流接触器KA1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连接,输出负端与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和低压侧电阻组的两端分别并联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被低压侧正极铜排DC+穿过,低压侧电压传感器VS2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低压侧正极铜排两端经螺栓连有直流接触器KA1,直流接触器KA5和预充电阻R6串联后并联连接在直流接触器KA1的触点两端;低压侧负极铜排两端经螺栓连有直流接触器KA2,直流接触器KA6和预充电阻 R7串联后并联连接在直流接触器KA2的触点两端,放电电阻R4的一端与直流接触器KA2的第二侧连接,另一端经直流接触器KA3与低压侧负极直流接触器 KA1的第二侧连接。
本实施例中,直流接触器KA4和放电电阻R5形成第一放电回路,放电电阻R4和直流接触器KA3构成第二放电回路2。直流接触器KA5和预充电阻R6,形成第一预充回路,直流接触器KA6和预充电阻R7形成第二预充回路;本实施例通过在AC/DC整流电路输出正负极之间设置第一放电回路1,在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后端低压侧设置第二放电回路2,可以在对电路进行两次放电,保护人身安全。
此外,本实施例中,变压器副边侧的漏感值、滤波电容CL1、旁路交流接触器KM3和升压电抗器L1,构成LCL型滤波电路,可以对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减小电路波纹,应对多样化的负载设备。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中,所述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高频吸收电容C2、高频吸收电容 C3、高频吸收电容C4、高频吸收电容C5和高频吸收电容C6,所述高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7、支撑电容C8、支撑电容C9、支撑电容C10、支撑电容C11、支撑电容C12、支撑电容C13、支撑电容C14和支撑电容C15,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1、均压电阻RB2、均压电阻RB3和均压电阻RB4。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中,所述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5、均压电阻RB6、均压电阻RB7和均压电阻 RB8;所述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6、高频吸收电容C17、高频吸收电容C18、高频吸收电容C19、高频吸收电容C20和高频吸收电容C21;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和低压侧电阻组的两端分别并联连接在 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两端之间;所述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31、支撑电容C32、支撑电容C33、支撑电容C34、支撑电容C35、支撑电容C36、支撑电容C37、支撑电容C38、支撑电容C39、支撑电容C40、支撑电容C41和支撑电容C42,所述低压侧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31、均压电阻RB32、均压电阻RB33、均压电阻RB34、均压电阻RB35、均压电阻RB36、均压电阻RB37、均压电阻RB38、均压电阻RB39、均压电阻RB40、均压电阻RB41和均压电阻RB42。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1、IGBT2、IGBT3、 IGBT4、IGBT5和IGBT6,所述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分别与升压电抗器L1的三个输出端连接,所述IGBT2、IGBT4、IGBT6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IGBT1、IGBT3、IGBT5的集电极分别与作为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 DCLink+连接,所述IGBT2、IGBT4、IGBT6的发射极作为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也就是说,双向AC/DC 整流电路模块中,所述IGBT1、IGBT3、IGBT5的集电极和IGBT2、IGBT4、 IGBT6的发射极之间接有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7、 IGBT8、IGBT9、IGBT10、IGBT11和IGBT12,所述IGBT7、IGBT9、IGBT11 的集电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所述IGBT8、IGBT10和 IGBT12的发射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所述IGBT7的发射极和IGBT8的集电极与电感L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IGBT9的发射极和IGBT10 集电极与电感L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IGBT11的发射极和IGBT12的集电极与电感L5的输入端连接,也就是说,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中,所述IGBT7、 IGBT9、IGBT11的集电极和IGBT8、IGBT10、IGBT12的发射极之间接有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双向电源不仅可以只包括一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还可以包括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通过将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并联,实现同步控制,可以实现更大功率输出,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其中,所述隔离变压器T0为△/Y型隔离变压器。变压器输入端包括±10%的抽头,输出抽头包含多个电压等级,并且变压器副边侧设计为一定漏感值。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和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均为开环电流型传感器,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低压侧电阻组中的电阻均为陶瓷电阻。弱电采样回路电阻精度为0.01%,电容均为小容值薄膜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主电路的控制顺序是吸合主断路器QF1,控制旁路交流接触器KM2吸合,系统预充回路工作,给后级高压侧支撑电容 C7-C15充电,预充完成之后,主接触器KM1吸合,旁路交流接触器KM3吸合,然后DSP经驱动电路控制IGBT1~IGBT6开通关断,进行PWM波形输出,从而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的双向整流源运行。DSP经驱动电路控制 IGBT7~IGBT12开通关断,进行PWM波形输出,从而大功率双向电源的调压源工作输出目标电压电流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式大功率双向电源,包括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它们分别可以实现双向交直流的变换,以及双向高低压直流的能量变换。在具体应用时,不仅可以将多个双向DC/DC 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并联,实现同步控制,实现更大功率输出;而且,也可以将多个所述的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进行多机并联,以实现功率的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电路的模块化,而且集成度高,动态响应迅速、纹波小、可以一机多用,尤其是前后两级分别增加有第一放电回路和第二放电回路,系统正负极输出分别增设有第一预充电回路和第二预充电回路,保护人身安全,也同时给负载设备供电达到保护自身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主电路的控制顺序是吸合主断路器QF1,控制旁路交流接触器KM2吸合,系统预充回路工作,给后级高压侧支撑电容 C7-C15充电,预充完成之后,主接触器KM1吸合,旁路交流接触器KM3吸合,然后DSP经驱动电路控制IGBT1~IGBT6开通关断,进行PWM波形输出,从而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的双向整流源运行。DSP经驱动电路控制 IGBT7~IGBT12开通关断,进行PWM波形输出,从而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的调压源工作输出目标电压电流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双向 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它们分别可以实现双向交直流的变换,以及双向高低压直流的能量变换。在具体应用时,不仅可以将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并联,实现同步控制,实现更大功率输出;而且,也可以将多个所述的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进行多机并联,以实现功率的增加。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实现了电路的模块化,而且集成度高,动态响应迅速、纹波小、可以一机多用,输出电压测控精度为0.1%F.S,电流精度达到 0.1%F.S。尤其后级的放电回路可以对被测单元放电,保护人身安全,也同时保护自身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和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中,三相电源与主断路器QF1的输入端连接,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主接触器KM1、隔离变压器T0、滤波电容CL1、升压电抗器L1后与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旁路交流接触器KM2的输入端与主断路器QF1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通过预充电阻与隔离变压器T0的输入端连接;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负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高压侧支撑电容组并联连接在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正极与输出负极之间;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设有第一放电回路;
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中,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的两端并联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入两端分别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输出两端分别通过直流接触器KA1和直流接触器KA2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设置有第二放电回路;直流接触器KA1的触点两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一预充回路;直流接触器KA2的触点两端之间并联连接有第二预充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4和放电电阻R5,放电电阻R5与直流接触器KA4串联后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所述第二放电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3和放电电阻R4,放电电阻R4与直流接触器KA3串联后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充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5和预充电阻R6,预充电阻R6与直流接触器KA5串联后与直流接触器KA1的触点并联连接;所述第二预充回路包括直流接触器KA6和预充电阻R7,预充电阻R7与直流接触器KA6串联后与直流接触器KA2的触点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直流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1、IGBT2、IGBT3、IGBT4、IGBT5和IGBT6,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分别与升压电抗器L1的三个输出端连接,IGBT2、IGBT4、IGBT6的集电极分别与IGBT1、IGBT3、IGBT5的发射极连接,IGBT1、IGBT3、IGBT5的集电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IGBT2、IGBT4、IGBT6的发射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
所述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包括IGBT7、IGBT8、IGBT9、IGBT10、IGBT11和IGBT12,IGBT7、IGBT9、IGBT11的集电极与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连接,IGBT8、IGBT10和IGBT12的发射极与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连接,IGBT7的发射极和IGBT8的集电极与电感L3的输入端连接,IGBT9的发射极和IGBT10集电极与电感L4的输入端连接,IGBT11的发射极和IGBT12的集电极与电感L5的输入端连接,电感L3、电感L4和电感L5的输出端与低压侧正极铜排DC+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双向AC/DC整流电路模块包括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高压侧电压传感器VS1,所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升压电抗器L1的输出端上,所述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被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穿过,高压侧电压传感器VS1连接在高压侧正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和高压侧负极铜排接线端子DCLink-之间;
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包括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和低压侧电压传感器VS2,所述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被低压侧正极铜排DC+穿过,低压侧电压传感器VS2连接在低压侧正极铜排DC+和低压侧负极铜排DC-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交流电流传感器、高压侧电流传感器CTD和低压侧电流传感器CT1均为闭环电流型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滤波电容CL1的三相输入端通过旁路交流接触器KM3的触点分别与隔离变压器T0的输出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高频吸收电容C2、高频吸收电容C3、高频吸收电容C4、高频吸收电容C5和高频吸收电容C6,所述高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7、支撑电容C8、支撑电容C9、支撑电容C10、支撑电容C11、支撑电容C12、支撑电容C13、支撑电容C14和支撑电容C15,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1、均压电阻RB2、均压电阻RB3和均压电阻RB4;
所述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5、均压电阻RB6、均压电阻RB7和均压电阻RB8;所述第二高压侧高频吸收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高频吸收电容C16、高频吸收电容C17、高频吸收电容C18、高频吸收电容C19、高频吸收电容C20和高频吸收电容C21;
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和低压侧电阻组的两端分别并联连接在DC/DC三路交错并联功率变换单元的输出两端之间;所述低压侧支撑电容组包括并联连接的支撑电容C31、支撑电容C32、支撑电容C33、支撑电容C34、支撑电容C35、支撑电容C36、支撑电容C37、支撑电容C38、支撑电容C39、支撑电容C40、支撑电容C41和支撑电容C42,所述低压侧电阻组包括并联连接的均压电阻RB31、均压电阻RB32、均压电阻RB33、均压电阻RB34、均压电阻RB35、均压电阻RB36、均压电阻RB37、均压电阻RB38、均压电阻RB39、均压电阻RB40、均压电阻RB41和均压电阻RB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包括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所述多个双向DC/DC变换电路模块的输入输出端并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其特征在于,第一高压侧均压电阻组、第二高压侧均压电阻组和低压侧电阻组中的电阻均为陶瓷电阻。
CN201920807342.2U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Active CN210380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7342.2U CN21038069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7342.2U CN21038069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0690U true CN21038069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3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7342.2U Active CN210380690U (zh) 2019-05-31 2019-05-31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06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1733A (zh) * 2021-04-25 2021-07-16 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源输出缓冲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1733A (zh) * 2021-04-25 2021-07-16 北京嘉捷恒信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源输出缓冲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77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集成多模式功率转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21184603A1 (zh) 一种可预充电的dcdc变换电路
CN1808832B (zh) 一种适用于中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的电路装置
CN103887955A (zh) 抑制燃料电池输出低频电流纹波的并网逆变器及控制装置
CN210881738U (zh) 一种大功率双向充电机
CN103259286A (zh) 三电平z源风力发电并网系统
CN108400709A (zh) 一种交错并联磁集成双极性三电平双向dc/dc变换器
CN105978386A (zh) 直流交流电力转换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14123268A (zh) 一种集中换流高频升压火电储能系统
CN105811766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升降压型dc-dc变换器
CN210380690U (zh) 一种改进式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CN111049379A (zh) 一种充放电式dc-dc变换电路及其充放电系统
CN105958855A (zh) 一种新型高增益准z源逆变器
CN203911800U (zh) 一种高频隔离型光伏逆变器
CN209472568U (zh) 一种大功率高精度双向电源
CN110061626A (zh) 一种带高压直流母线的充电站
CN106357139A (zh) 一种高效光储联合的自给式储能变流器
CN104821627A (zh) 充放电电路
CN110061523B (zh) 一种新型拓扑结构的多功能单相并网逆变系统及方法
CN1929287A (zh) 能将电能回馈给电网的装置
CN202840953U (zh) 三级倍压dc-dc变换器
CN213937521U (zh) 具有高低压输出的三级拓扑结构充电机
CN105634321B (zh) 高可靠性的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10898B (zh) 一种双向逆变充电机的供电系统
CN110707789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充放电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