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0150U -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0150U
CN210380150U CN201921654467.2U CN201921654467U CN210380150U CN 210380150 U CN210380150 U CN 210380150U CN 201921654467 U CN201921654467 U CN 201921654467U CN 210380150 U CN210380150 U CN 2103801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earth
wire
box
earth wir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44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angp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6544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01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01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01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包括:住户配电箱、保护地线π接盒、至少一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及每根槽盒内配置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各住户配电箱的相线、中性线及合用的保护地线处于同一槽盒内保护;每层竖井安装有一个保护地线π接盒,合用保护地线接入保护地线π接盒,由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多根保护地线;建筑每层安装的每个住户配电箱的进线包括各自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由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的保护地线,竖向导线数量较少、铜金属资源消耗量较少、散热较好、敷设用竖井电缆金属槽盒规格较小、系统占用空间较小,电井尺寸可局部缩减,节约公共面积、施工工量较少,总体项目更安全、更经济。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竖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多层、一类和高层住宅建筑住户的电表箱集中设置时(例如在首层或地下一层),每户住户进线一般均采用3根或5根导线入户(例如单相时,相线L、中性线N、保护地线PE;三相时,相线L1 L2 L3、中性线N、保护地线PE),所有住户均设置一根单独的由电表箱至住户配电箱的保护地线PE,因此竖向导线很多,铜金属资源消耗较多,竖向敷设时用的金属槽盒规格也很大、占用空间较大、投资较多。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传统配电系统的竖向导线数量较多、铜金属资源消耗量较多、敷设用竖井电缆金属槽盒规格较大、施工工量较多、散热较差、系统占用空间较大、总体投资较大等不够安全、不够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包括:住户配电箱、保护地线π接盒、至少一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及每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配置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
其中,各住户配电箱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竖向敷设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处于同一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保护;
每层竖井安装有一个保护地线π接盒,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保护地线接入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由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与该层安装的多个住户配电箱一一对应的多根保护地线;
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每层安装有多个住户配电箱,每个住户配电箱的进线包括各自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由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的保护地线。
优选地,所述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16平方毫米。
优选地,所述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与相线的材质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竖井内已有的接地干线,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安装于所述接地干线上且与所述接地干线做等电位联结。
优选地,所述接地干线为-40×4热镀锌扁钢。
优选地,所述接地干线每隔预设层数与竖井内楼板接地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优选地,所述竖井电缆金属槽盒紧靠所述接地干线安装。
优选地,所述预设层数为2-3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安装于该层竖井内墙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的竖向导线数量较少、铜金属资源消耗量较少、散热较好、敷设用竖井电缆金属槽盒规格较小、系统占用空间较小,电井尺寸可以局部缩减,节约公共面积、施工工量较少,总体项目更安全、更经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和保护地线π接盒的电井安装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住宅合用保护地线PE竖向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和保护地线π接盒的电井安装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层住宅合用保护地线PE竖向系统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和一类、二类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和一类、二类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包括:住户配电箱、保护地线π接盒、至少一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及每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配置的一根各层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竖井电缆金属槽盒的数量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例如两根、三根等。各住户配电箱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竖向敷设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处于同一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保护。每层竖井安装有一个保护地线π接盒用作分线器,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保护地线接入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由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与该层安装的多个住户配电箱一一对应的多根保护地线。每层安装有多个住户配电箱,每个住户配电箱的进线包括各自的相线、中性线和竖向敷设的经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的保护地线。
多层、一类、二类高层住宅建筑住户的电表箱集中设置时(例如在首层或地下一层),住户电源线采用各住户多回路合用1根保护地线PE方式,由竖井电缆金属槽盒保护布线。若住户的电源进线铜导线最大为2×10平方毫米~2×35平方毫米,则合用的保护地线PE的铜导线最小截面积为1×16平方毫米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合用的保护地线PE与相线L的材质相同。
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每层竖井安装有一个保护地线π接盒,保护地线π接盒接入一根竖井内的所有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并分接出与该层多个住户配电箱一一对应的多根保护地线。
优选地,保护地线π接盒安装于接地干线上且与接地干线做等电位联结。接地干线可以为-40×4热镀锌扁钢。接地干线每隔预设层数与竖井内楼板接地钢筋做局部等电位联结,接地干线紧靠接地干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层数为2-3层。
优选地,保护地线π接盒还可以安装于该层竖井内墙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竖井内布线结构与传统的竖井内布线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以某栋24层住宅高层为例,层高3米、一梯4户,每层2户10平方毫米铜导线入户,2户16平方毫米铜导线入户,测算如下:
①10平方毫米铜导线综合单价10.5元/米;②16平方毫米铜导线综合单价13.2元/米;②竖井电缆金属槽盒MR-200×100(厚2.0毫米)综合单价69.9元/米;②竖井电缆金属槽盒MR-250×125(厚2.0毫米)综合单价91.8元/米。
A、传统的竖井内布线结构,每户进线为3根铜导线/MR-250×125(厚2.0毫米)的成本:21.9万元;
B、本实施例的竖井内布线结构,每户进线为2根铜导线及合用保护地线PE/MR-200×100(厚2.0毫米)的成本:14.8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可知,按本实施例的竖井内布线结构实施,该栋配电系统综合成本下降至原成本的67.5%,综合每户可节省740元,综合每栋高层可节约7.4万元,节约1918kg的优质铜材。
并且,本实施例的竖井内布线结构符合下列规范:
1、JGJ 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6.4.7条: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截面的选择(平方毫米)
Figure BDA0002220702000000051
2、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5.3条第2款:保护导体宜采用与相导体相同的材料。
3、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2.2条第4款:保护导体单独敷设时,应与配电干线敷设在同一桥架上,并应靠近安装。
4、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5.2.8条:TN系统中配电线路的间接接触防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符合下式的要求:
Zs·Ia≦Uo
式中:Zs——接地故障回路的阻抗,Ω;
Uo——相导体对地标称电压,V。
5、GB 50303-20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5.1.8条:低压成套配电柜和配电箱(盘)内末端用电回路中,所设过电流保护电器兼作故障防护时,应在回路末端测量接地故障回路阻抗,且回路阻抗应满足下式要求:
Zs(m)≦(2/3)×Uo/Ia
式中:Zs(m)——实测接地故障回路阻抗,Ω;
Uo——相导体对接地的中性导体的电压,V;
Ia——保护电器在规定时间内切断故障回路的动作电流,A。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新的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的设计思路,其竖向导线数量较少、铜金属资源消耗量较少、散热较好、敷设用竖井电缆金属槽盒规格较小、系统占用空间较小,电井尺寸可以局部缩减,节约公共面积、施工工量较少,总体项目更安全、更经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住户配电箱、保护地线π接盒、至少一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及每根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配置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
其中,各住户配电箱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竖向敷设的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处于同一竖井电缆金属槽盒内保护;
每层竖井安装有一个保护地线π接盒,一根各住户配电箱合用保护地线接入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由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与该层安装的多个住户配电箱一一对应的多根保护地线;
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每层安装有多个住户配电箱,每个住户配电箱的进线包括各自的相线、中性线以及由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分接出的保护地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16平方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住户配电箱合用的保护地线与相线的材质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井内已有的接地干线,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安装于所述接地干线上且与所述接地干线做等电位联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干线为-40×4热镀锌扁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干线每隔预设层数与竖井内楼板接地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电缆金属槽盒紧靠所述接地干线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层数为2-3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井内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地线π接盒安装于该层竖井内墙上。
CN201921654467.2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Active CN2103801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4467.2U CN21038015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4467.2U CN21038015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0150U true CN210380150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5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4467.2U Active CN210380150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01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3117B (zh) 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CN106685240A (zh)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桥臂阀塔布局及海上平台
CN102518310B (zh) 玻膜光电幕墙的施工方法
CN104778552A (zh) 村级电网的配置、实施方法
CN206360293U (zh) 一种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竖井结构
CN210380150U (zh) 一种多层和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配电布线结构
CN205829092U (zh) 阶梯母排式电缆接线箱
CN104499689B (zh) 高层住宅的强弱电井
CN205230640U (zh) 一种耐火高压超高压电缆
KR101131970B1 (ko) 조립식 저압가선용 랙크
CN207518166U (zh) 发电厂1000kV出线等级送出系统安装结构
CN204258114U (zh) 一种500kV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CN103354319A (zh) 一种220千伏户外gis双飞蜓出线布置结构
CN112027827B (zh) 一种配合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沿户电力导线移位方法
CN207459403U (zh) 一种紧凑型330kV变电站GIS的垂直出线结构
CN220358708U (zh) 一种多层或高层住宅建筑的竖井内双pe干线配电布线结构
Li et al. Electric shock in Urban Village: Reflections from a practical accident
CN202308679U (zh) 铁路电气化区段信号楼接地系统
Zhabyko et al. Replacing Electrical Wiring in Large-Panel Buildings
CN206135347U (zh) 一种十字水平四通弯头
CN203312638U (zh) 一种220千伏户外配电装置螺旋式出线构架布置结构
CN202696015U (zh) 老公房电能改造供电系统
Yao et al.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ower c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utility tunnel
CN205029186U (zh) 一种户内变电站组合式双品字形架空出线结构
CN218352256U (zh) 一种特高压换流站站用电备用电源线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04

Address after: 510700 room 101-104, first floor, No. 1 compound, No. 88, seafarer Road,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uangpu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41000 room 2, No. 4, building 25, Dongfang new village, brown mountain road, Jiujiang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 Ji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