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9495U -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 Google Patents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9495U
CN210379495U CN201921047993.2U CN201921047993U CN210379495U CN 210379495 U CN210379495 U CN 210379495U CN 201921047993 U CN201921047993 U CN 201921047993U CN 210379495 U CN210379495 U CN 210379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holder
contact
lamp
adapter
j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79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明
袁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onyar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onyar Unit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Honyar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onyar Unit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Honyar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onyar Unit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79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9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9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9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灯具及灯具转接座,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在传递电流的同时能传递控制信号,与插孔与插针的接触效果好,灯具转接座,用于保持灯头与电源的电连接,所述灯具转接座包括转接座本体,所述转接座本体上设有用于插接所述灯头的电性插接部,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多个内置导电片的插孔,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被设置为在灯头插针插入所述插孔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第一触片与所述灯头插针保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应用于吸顶灯、台灯等产品。

Description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背景技术】
光源灯具一般包括灯座及光源,一般的光源种类有球泡灯,蜡烛灯等。传统的灯座和灯头结构是螺旋式或者B卡口接触,它们仅支持供电,无法实现控制信号的传输。
现有技术中有着一些可以为灯头传递电流以及控制信号的灯具转接座,灯头与转接座通过插针与插孔配合,插孔为带有金属环的孔,插针插入插孔后与金属环接触电连接,这种方式的插针与插孔的配合不够紧密牢固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灯具转接座,在传递电流的同时能传递控制信号,与插孔与插针的接触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灯具转接座,用于保持灯头与电源的电连接,所述灯具转接座包括转接座本体,所述转接座本体上设有用于插接所述灯头的电性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多个内置导电片的插孔,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被设置为在灯头插针插入所述插孔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第一触片与所述灯头插针保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具有弹性的导电片与灯头插针电连接,能够使得导电片与灯头插针始终保持接触,与转接座连接的灯头能够得到稳定的供电,多个插孔内通过导电片可以传递电力以及控制信号,实现对灯具的亮度、灯的冷暖色等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片弯曲成弧形,以形成用于接触所述灯头插针的凸起部。弧形的第一触片能够通过弯曲变形使得凸起部与灯头插针保持接触,插孔的大小有限,第一触片形变量有限,因此第一触片的弹性力始终存在,灯头插针保持长时间的插入,第一触片的弹性力也不会消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触片包括向远离插孔中心方向弯曲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端部向远离插孔中心方向弯折形成导向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导向部的交汇处形成所述凸起部。如此形状的第一触片,导向部能随着弧形部向插孔轴心处靠近,与灯头插针保持接触,灯头插入时与导向部的端面接触,在导向部的引导下灯头插针可以顺利的插入到导向部和插孔之间,推动第一触片向另一侧的插孔内壁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内壁设有为所述导向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的凹槽。当灯头插针插入时,第一触片开始变形,导向部会向插孔内壁靠近,与插孔内壁接触,凹槽可以容纳导向部,因此灯头插针插入后第一触片弯曲将会更大,第一触片会产生更大的弹性力,将灯头插针卡的更紧。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触片连接的第二触片,所述第二触片卡紧引入所述插孔内的导线并与导线电连接。导电片的第一触片用于与灯头插针连接,第二触片用于连接导线,使得导线能将电以及控制信号传入灯头插针,第二触片还可以将导线卡住,使得连接牢固,电力以及信号传输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伸入所述插孔的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插孔分为插针段和接线段,所述第一触片位于所述插针段内,所述第二触片位于所述接线段内。插针段内插入插针,接线段内连接导线,在分隔块的作用下,导线不会进入到接线段内与干扰到灯头插针与第一触片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限定出所述多个插孔的安装座,所述转接座本体上设有匹配安装座的容腔,所述安装座装配在所述容腔内。安装座限定出多个插孔,插孔内安装有导电片,即导电片安装在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为一侧敞开的半封闭结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导电片由所述插孔敞开处装入并由所述限位卡槽进行轴向限位。插孔周向并非是封闭的,具有一侧敞开的开口,导电片安装时通过这处开口可以方便地安装入插孔内,导电片中间部分被卡在限位卡槽中,无法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灯具,包括灯头和上述的灯具转接座,所述灯头包括灯头插针,所述转接座本体上位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外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转接座本体周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扣块,所述弹性扣块与所述灯头扣合,所述灯头与所述转接座本体固定。灯头通过与弹性扣块的扣合固定在转接座本体上,在灯头插入到转接座本体上时,弹性扣块向外避让卡紧灯头,这样的卡紧满足标准吊重和可轻松替换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灯头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接座本体上位于所述弹性扣块之间设有导向筋,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筋配合使所述灯头插针插入正确的插孔。导向筋和导向槽的配合使得灯头相对于转接座本体的位置不会变化,在安装灯头时,可以引导灯头垂直插入,由于导电片分为传递电力以及传递信号两种,而灯头插针也分为供电插针以及信号插针,有着导向筋与导向槽的配合,插针可以插入正确的插孔内,完成电连接以及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转接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插孔以及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插孔以及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转接座本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转接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灯头与转接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灯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接座本体10、弹性扣块11、导向筋12、电性插接部13;
安装座100、分隔块101、卡位凸起102、限位卡槽103;
导电片110、第一触片111、弧形部1111、凸起部1112、导向部1113,第二触片112、连接部113、弯曲部1121、卡线切口1122;
插孔120、插针段121、凹槽122、接线段123;
容腔130、退位缺口131;
导线孔140;
灯头20、灯头插针21、扣位槽22、导向槽23;
锁紧圈30;
卡扣座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灯具转接座,用于保持灯头与电源的电连接,灯具转接座包括转接座本体10,转接座本体10上设有用于插接灯头的电性插接部13,其特征在于:电性插接部13包括多个内置导电片110的插孔120,导电片110包括第一触片111,第一触片111被设置为在灯头插针插入插孔120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触片111与灯头插针保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具有弹性的导电片110与灯头插针电连接,能够使得导电片110与灯头插针始终保持接触,与转接座连接的灯头能够得到稳定的供电,多个插孔120内通过导电片110可以传递电力以及控制信号,实现对灯具的亮度、灯的冷暖色等的控制,插孔120的数量至少有三个,分为供电插孔120、亮度调节插孔120和色系调节插孔120,后续还可以增加定时开关等功能,需要增加相应的插孔120。
参照图2,第一触片111弯曲成弧形,以形成用于接触灯头插针的凸起部1112。弧形的第一触片111能够通过弯曲变形使得凸起部1112与灯头插针保持接触,插孔120的大小有限,第一触片111形变量有限,因此第一触片111的弹性力始终存在,灯头插针保持长时间的插入,第一触片111的弹性力也不会消失。
此外,第一触片111也可设置为弯折的触片,虽然弯折也可以产生弹力,但弹力的大小不足,无法与灯头插针保持紧密接触。
第一触片111为弧形,根据其弯曲方向不同,第一触片111在插孔120内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第一触片111向远离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另一种是第一触片111向靠近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弯曲方向的不同,第一触片111与灯头插针的接触点也不同。
若第一触片111向远离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则第一触片111与灯头插针接触形式为:参照图2,第一触片111包括向远离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的弧形部1111,弧形部1111端部向远离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折形成导向部1113,弧形部1111和导向部1113的交汇处形成凸起部1112。如此形状的第一触片111,导向部1113能随着弧形部1111向插孔120轴心处靠近,与灯头插针保持接触,灯头插入时与导向部1113的端面接触,在导向部1113的引导下灯头插针可以顺利的插入到导向部1113和插孔120之间,推动第一触片111向另一侧的插孔120内壁弯曲。
若第一触片111向靠近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则第一触片111与灯头插针接触形式为:第一触片111包括向靠近插孔120中心方向弯曲的弧形部1111,弧形部1111靠近插孔120轴心最近的点即为凸起部1112。如此一来,插入灯头插针后第一触片111发生变形,随着第一触片111的变形,其端部会与插孔120内壁发生摩擦,对导电片110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第一触片111端部与插孔120内壁发生的摩擦会使得插入灯头插针有着较大的阻力。
参照图2,为了增加第一触片111的产生的弹力,防止第一触片111形变时导向部1113对插孔120内壁的挤压以及摩擦,插孔120内壁设有为导向部1113形变提供让位空间的凹槽122。当灯头插针插入时,第一触片111开始变形,导向部1113会向插孔120内壁靠近,与插孔120内壁接触,凹槽122可以容纳导向部1113,因此灯头插针插入后第一触片111弯曲将会更大,第一触片111会产生更大的弹性力,将灯头插针卡的更紧。
另外,在插孔120上设置一个缺口也可以达到容纳导向部1113的目的,但是导向部1113可能会直接接触到转接座本体10,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凹槽122不仅仅可以由于容纳导向部1113,还可以阻挡导向部1113与转接座本体10接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出了导电片110与导线的连接结构。具体的来说:参照图3,导电片110包括与第一触片111连接的第二触片112,第二触片112卡紧引入插孔120内的导线并与导线电连接。导电片110的第一触片111用于与灯头插针连接,第二触片112用于连接导线,使得导线能将电以及控制信号传入灯头插针,第二触片112还可以将导线卡住,使得连接牢固,电力以及信号传输稳定。
为了加强导线与第二触片112之间的连接,第二触片112的端部设有可弯折的弯曲部1121,弯曲部1121与插孔120的内壁相抵,弯曲部1121上还设有卡线切口1122。在安装导线的时候,弯曲部1121弯折,导线可以进入到插孔120内,随后弯曲部1121复位,卡住导线,卡线切口1122与插孔120内壁有着空隙,减少对导线的挤压,在插入导线时,沿着卡线切口1122可以更轻松的推动弯曲部1121弯折。
若引入的导线长度过长,则灯头插针插入到插孔120内时,导线与灯头插针可能会接触,影响到正常的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性插接部13包括伸入插孔120的分隔块101,分隔块101将插孔120分为插针段121和接线段123,第一触片111位于插针段121内,第二触片112位于接线段123内。插针段121内插入插针,接线段123内连接导线,在分隔块101的作用下,导线不会进入到接线段123内与干扰到灯头插针与第一触片111的连接。
引入到插孔120内的导线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电力的导线,另一类是提供控制信号的导线,为了使得导线能够引入正确的插孔120内,参照图4,转接座本体10末端上设有多个与插孔120连通的导线孔140,导线孔140的数量与插孔120数量一致,导线孔140外侧设有标志,在引入导线时可以根据标志将导线引入正确的插孔120内。
转接座本体10末端还设有锁紧圈30以及与转接座本体10扣合的卡扣座40,能够保持灯具转接座整体的稳定。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参考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导电片110在电性插接部13内的安装情况,具体的来说:参照图5,电性插接部13包括限定出多个插孔120的安装座100,转接座本体10上设有匹配安装座100的容腔130,安装座100装配在容腔130内。安装座100限定出多个插孔120,插孔120内安装有导电片110,即导电片110安装在安装座100上。
需要说明的是:匹配的意思是说,容腔130的形状与安装座100的形状相似,本实施例中的插孔120数量设置为三个,安装座100的形状与“凸”字相似,因此容腔130的形状也与“凸”字相似,安装座100安装入容腔130内后,有着容腔130内壁的限制,使得导电片110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安装座100上。
容腔130内壁上设有对称的退位缺口131,安装座100上设有能与退位缺口131扣合的卡位凸起102,对称设置的退位缺口131能够使得安装座100在容腔130内的位置保持稳定,在插入灯头插针或是拔出灯头插针时,安装座100的位置不会出现变化,退位缺口131和卡位凸起102的设置使得安装座100安装方便,不易取出,因此不会出现安装座100与转接座本体10出现脱离的情况。
参照图6,为了方便导电片110的安装,插孔120为一侧敞开的半封闭结构,安装座100上设有限位卡槽103,导电片110由插孔120敞开处装入并由限位卡槽103进行轴向限位。插孔120周向并非是封闭的,具有一侧敞开的开口,导电片110安装时通过这处开口可以方便地安装入插孔120内,导电片110中间部分被卡在限位卡槽103中,无法在轴向方向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将插孔120轴心方向的两端定义为端部,其余面定义为侧部。
限位卡槽103贯穿插孔120内壁,将插孔120侧壁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插孔120侧壁与安装座100限定出插针段121,另一半插孔120侧壁与安装座100限定出接线段123,第一触片111沿着插针段121处的插孔120内壁延伸,第二触片112沿着接线段123处的插孔120侧壁的外壁延伸,第二触片112的弯曲部1121绕过接线段123处的插孔120侧壁后与接线段123内壁相抵,第一触片111与第二触片112之间通过连接部113连接形成导电片110,因此导电片110不仅仅在轴向方向被限位,在周向方向也被限位,因此第一触片111形变时不会带动第二触片112出现位置变化,整体极为稳定。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参考上述实施例。
实施例四:
参照图7和8,本实施例还提出了灯具,包括灯头20和上述的灯具转接座,灯头20包括灯头插针21,转接座本体10上位于电性插接部13外侧设有多个沿转接座本体10周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扣块11,弹性扣块11与灯头20扣合,灯头20与转接座本体10固定。灯头20通过与弹性扣块11的扣合固定在转接座本体10上,在灯头20插入到转接座本体10上时,弹性扣块11向外避让卡紧灯头20,这样的卡紧满足标准吊重和可轻松替换的要求。
灯头20上设有沿灯头20周向分布的扣位槽22,在灯头20插入到转接座本体10上时,弹性扣块11向外避让后卡入到扣位槽22内;或者灯头20上设有沿灯头20周向分布的凸块,在灯头20插入到转接座本体10上时,弹性扣块11向外避让后卡住凸块,这些结构均可以使得灯头20可以轻松地在转接座本体10上拔叉替换。
需要说明的是:灯头20为一体式灯头,一体式灯头上注塑包胶插针,与光源部件组合成整体式光源,灯头插针21接线端使用螺钉锁紧与光源电子件电线连接。
由于导电片110分为传递电力以及传递信号两种,而灯头插针21也分为供电插针以及信号插针,传递信号的灯头插针21插入到传递信号的插孔120内、传递电流的灯头插针21插入到传递电流的插孔120内,灯头20才能正常的工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灯头20上设有导向槽23,转接座本体10上位于弹性扣块11之间设有导向筋12,导向槽23与导向筋12配合使灯头插针21插入正确的插孔120。导向筋12和导向槽23的配合使得灯头20相对于转接座本体10的位置不会变化,在安装灯头20时,可以引导灯头20垂直插入,由于导电片110分为传递电力以及传递信号两种,而灯头插针21也分为供电插针以及信号插针,有着导向筋12与导向槽23的配合,插针可以插入正确的插孔120内,完成电连接以及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应用于吸顶灯、台灯等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灯具转接座,用于保持灯头与电源的电连接,所述灯具转接座包括转接座本体,所述转接座本体上设有用于插接所述灯头的电性插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多个内置导电片的插孔,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触片,所述第一触片被设置为在灯头插针插入所述插孔时会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第一触片与所述灯头插针保持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弯曲成弧形,以形成用于接触所述灯头插针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包括向远离插孔中心方向弯曲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端部向远离插孔中心方向弯折形成导向部,所述弧形部和所述导向部的交汇处形成所述凸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内壁设有为所述导向部形变提供让位空间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触片连接的第二触片,所述第二触片卡紧引入所述插孔内的导线并与导线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伸入所述插孔的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插孔分为插针段和接线段,所述第一触片位于所述插针段内,所述第二触片位于所述接线段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包括限定出所述多个插孔的安装座,所述转接座本体上设有匹配安装座的容腔,所述安装座装配在所述容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转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为一侧敞开的半封闭结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导电片由所述插孔敞开处装入并由所述限位卡槽进行轴向限位。
9.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灯头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灯具转接座,所述灯头包括灯头插针,所述转接座本体上位于所述电性插接部外侧设有多个沿所述转接座本体周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扣块,所述弹性扣块与所述灯头扣合,所述灯头与所述转接座本体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转接座本体上位于所述弹性扣块之间设有导向筋,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向筋配合使所述灯头插针插入正确的插孔。
CN201921047993.2U 2019-07-05 2019-07-05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Active CN210379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7993.2U CN210379495U (zh) 2019-07-05 2019-07-05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7993.2U CN210379495U (zh) 2019-07-05 2019-07-05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9495U true CN21037949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7993.2U Active CN210379495U (zh) 2019-07-05 2019-07-05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9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58952A (en) Lampholder for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s
US5616042A (en) Adapter for converting fluorescent light fixtures
US7140920B1 (en) Electric plug
GB2434259A (en) Car interior LED lamp adapter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CN212408353U (zh) 灯具的接头和灯带的接插头结构
EP326077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mber
KR200444408Y1 (ko) 형광등용 컨넥터 단자
CN210379495U (zh) 灯具及灯具转接座
US7798844B2 (en) Lamp assembly having self-retaining means for locking cable
US20110003497A1 (en) Fluorescent lamp holder assembly
US63224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orientation features
US11631946B2 (en) Plug-in structure and a lamp using the plug-in structure
CN202733800U (zh) 灯具的导光件固定结构
CN210241306U (zh) 轨道灯的轨道组件
CN112728444A (zh) 可拼接线性灯及灯组
CN210511587U (zh) 照明工具转接装置
CN210008052U (zh) 一种圣诞灯用的驱动电源
CN217057442U (zh) 灯具支架及灯具
KR20160032535A (ko) 감전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led 조명등 소켓
CN217603897U (zh) 一种贴片式发光二极管
CN216850428U (zh) 一种电源引导插座
CN211203689U (zh) Led照明灯管
CN213118773U (zh) 灯具
CN202938134U (zh) 一种led灯具
CN210668767U (zh) 梅花尾插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09

Address after: Huahong building, 248 Tianmusha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3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ONYAR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Huahong building, 248 Tianmusha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3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ONYAR ELECTRICAL Co.,Ltd.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ONYAR-UNITY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