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4787U - 防弹背心 - Google Patents

防弹背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74787U
CN210374787U CN201921266360.0U CN201921266360U CN210374787U CN 210374787 U CN210374787 U CN 210374787U CN 201921266360 U CN201921266360 U CN 201921266360U CN 210374787 U CN210374787 U CN 210374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vest
fastener
connecting hole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63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华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Tr Gear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r Gear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r Gear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r Gear Equip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63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74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74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74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uter Garments And Coa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弹背心,防弹背心包括背心主体以及肩带。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所述肩带的一端与背心主体固定连接,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第一磁力扣能与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上述述防弹背心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单手即可实现肩带与背心主体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

Description

防弹背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军事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弹背心。
背景技术
防弹背心是能吸收和耗散弹头或破片的动能,阻止弹头或破片穿透人体,以有效保护人体的一种服装。防弹背心可以有效的防止轻武器在中远距离对所人体的杀伤,对重型机枪和炮弹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从而尽可能减少死亡率,并且防弹背心能对使用者在心理上起到最重要的安全感作用,使军警在枪战中不至于担心伤及要害。然而传统的防弹背心穿脱不便,在执行一些紧急任务时,容易耽误任务执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防弹背心穿脱便捷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弹背心。
一种防弹背心,包括:
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
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所述第一磁力扣能与所述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
上述防弹背心通过在背心主体上设置第一磁力扣,在肩带上设置第二磁力扣,通过第一磁力扣以及第二磁力扣的磁性相吸作用,能使得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使用采用单手操作即可实现肩带与背心主体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实现了快速穿脱防弹背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弹背心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背心主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肩带还包括肩带本体,所述肩带的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孔后与所述肩带本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一卡位,所述限位凸起能与所述第一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力扣还设有限位钩体,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二卡位,所述限位钩体能与所述第二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或近似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的两侧均设有斜角,以使所述第二磁力能相对所述第一磁力扣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力扣连接有拉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设有魔术贴公扣,所述肩带设有魔术贴母扣,所述魔术贴公扣能与所述魔术贴母扣贴合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手设有第一按扣,所述肩带设有第二按扣,所述第一按扣能与所述第二按扣扣合或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剖面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解锁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第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的分离示意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防弹背心;110、背心主体;120、肩带;130、第一磁力扣;131、磁性件;132、第三连接孔;133、第四连接孔;134、第一卡位;135、第二卡位;136、斜角;140、第二磁力扣;142、第一连接孔;143、第二连接孔;144、限位凸起;145、限位钩体;15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弹背心100,具体地,一实施例的防弹背心100包括背心主体110以及与背心主体110连接的肩带120。背心主体110用于防护使用者身体,背心主体110上设置有第一磁力扣130,较佳地,第一磁力扣130设置于背心主体110的前片上,背心主体110的前片即用于防护使用者胸腹部的衣片。肩带120的一端与背心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缝纫线连接背心主体110的后片。而肩带1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能与背心主体110连接或分离,以便于使用者穿脱。进一步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140。第二磁力扣140与第一磁力扣130分别为能相互吸合的公扣与母扣,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内均设置有磁性件131,例如磁铁等。通过磁力作用能使得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快速地扣合或分离,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100。
上述防弹背心100通过在背心主体110上设置第一磁力扣130,在肩带120上设置第二磁力扣140,通过第一磁力扣130以及第二磁力扣140的磁性相吸作用,使得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能快速地扣合或分离,从而使用者单手即可实现肩带120与背心主体110的自动锁紧或快速解锁,进而实现快速穿脱防弹背心100。
参见图2-3,第一磁力扣130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142以及第二连接孔143,具体地,第一连接孔142以及第二连接孔143分别设置在第一磁力扣130的两侧。防弹背心100还包括连接带(未示出),可选地,连接带的数量可以为一根,连接带的一端与背心主体1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42和第二连接孔143后与背心主体110连接,即类似日字扣的连接形式,从而将第一磁力扣130固定于背心主体110上。较佳地,连接带的数量为两根,两根连接带均与背心主体110固定连接并且间隔设置。其中一根连接带的一端绕过第一连接孔142后连接到背心主体110上,另一根连接带的一端绕过第二连接孔143后连接到背心主体110上,从而将第一磁力扣130固定于背心主体110上。
继续参见图2-3,第二磁力扣140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132以及第四连接孔133,肩带120还包括肩带本体,肩带本体与背心主体110连接。肩带120的自由端位于肩带本体的端部,肩带120的自由端依次穿过第三连接孔132以及第四连接孔133后与肩带本体连接,从而将第二磁力扣140固定于肩带120上。
参见图2-4,第一磁力扣130设有限位凸起144,第二磁力扣140设有第一卡位134,限位凸起144能与第一卡位134卡接以限制第二磁力扣14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具体地,限位凸起144与第一卡位134配合能限制第二磁力扣140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的连接能承受更大的静止拉力,避免了由于背心主体110的自身重力拉扯而导致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分离的情况。进一步地,第一磁力扣130还设有限位钩体145,第二磁力扣140设有第二卡位135,限位钩体145能与第二卡位135卡接以限制第二磁力扣140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具体地,限位钩体145与第二卡位135配合能限制第二磁力扣140在左右方向上的运动,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或近似垂直,从而通过限位钩体145与第二卡位135配合能避免限位凸起144与第一卡位134轻易脱离,增强了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的连接稳定性。
通过第一磁力限位凸起144以及限位钩体145,使得第二磁力扣140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解锁,具体地,参见图4-6,当需要解锁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的连接时,需要先将第二磁力扣140远离背心主体110的一端向外翻转,翻转方向如图5箭头方向所示,使得第一卡位134与限位凸起144分离,然后向上提起第二磁力扣140使得第二卡位135与限位钩体145分离,从而实现一磁力扣与第二磁力扣140解锁。
继续参见图4以及图5,第二磁力扣140的两侧均设有斜角136,以避免第二磁力扣140向外翻转时与第一磁力扣130发生干涉,从而使得第二磁力能相对第一磁力扣130顺利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卡位134与限位凸起144分离,第二卡位135与限位钩体145分离。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操作第二磁力扣140与第一磁力扣130的分离,第二磁力扣140还连接有拉手150。具体地,当需要解锁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的连接时,朝远离第一磁力扣130向外的方向拉动拉手150,使得第二磁力扣140远离背心主体110的一端向外翻转,进而使得第一卡位134与限位凸起144分离,然后通过拉手150向上提起第二磁力扣140使得第二卡位135与限位钩体145分离,从而实现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解锁。
进一步地,拉手150设有魔术贴公扣(未图示),肩带120设有魔术贴母扣(未图示),魔术贴公扣能与魔术贴母扣贴合或分离,从而在拉手150不使用时能贴附于肩带120上,进而使得防弹背心100更美观简洁,也避免误拉拉手150导致第一磁力扣130与第二磁力扣140解锁。值得说明的是,将拉手150贴附与肩带120上的结构还有其他实现方式,例如,拉手150设有第一按扣(未图示),肩带120设有第二按扣(未图示),第一按扣能与第二按扣扣合或分离,从而通过第一按扣与第二按扣相互扣合,即可实现在拉手150不使用时,将拉手150贴附于肩带120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心主体,所述背心主体连接有第一磁力扣;
肩带,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第二磁力扣,所述第一磁力扣能与所述第二磁力扣扣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所述防弹背心还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背心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后与所述背心主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扣间隔地设有第三连接孔以及第四连接孔,所述肩带还包括肩带本体,所述肩带的所述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以及所述第四连接孔后与所述肩带本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扣设有限位凸起,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一卡位,所述限位凸起能与所述第一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扣还设有限位钩体,所述第二磁力扣设有第二卡位,所述限位钩体能与所述第二卡位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磁力扣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或近似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扣的两侧均设有斜角,以使所述第二磁力能相对所述第一磁力扣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扣连接有拉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设有魔术贴公扣,所述肩带设有魔术贴母扣,所述魔术贴公扣能与所述魔术贴母扣贴合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弹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设有第一按扣,所述肩带设有第二按扣,所述第一按扣能与所述第二按扣扣合或分离。
CN201921266360.0U 2019-08-05 2019-08-05 防弹背心 Active CN210374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6360.0U CN21037478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防弹背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6360.0U CN21037478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防弹背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74787U true CN21037478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6360.0U Active CN21037478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防弹背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74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79750A1 (en) Releasable vest
US20170343320A1 (en) Vest having releasable components
US8499362B2 (en) Armor vest with mechanical quick release mechanism
US8595862B2 (en) Releasable vest
EP2780656B1 (en) Garment assembly and releas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735150B2 (en) Safety harness
US10477949B2 (en) Belt keeper
US9949514B2 (en) Vest with quick release
US9562746B2 (en) Quickly releasable vest
US9943125B2 (en) Quick release tuck strap
AU2016201891B2 (en) Quick release garment
US20130119098A1 (en) Holsters
US9930956B2 (en) Portable radio retention device
CN210374787U (zh) 防弹背心
US9504309B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A2939765C (en) Quickly releasable vest
US11353291B2 (en) Bullet-resistant wearable article
KR20140055215A (ko) 방탄조끼
CN216245845U (zh) 新型防弹背心
JP3234140U (ja) 帯革取付具
CN211153855U (zh) 一种新型战术背心
GB2585342A (en) A buckle and a torso-protection system
AU2014318447A1 (en) Quickly releasable v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