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73658U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73658U CN210373658U CN201921491154.XU CN201921491154U CN210373658U CN 210373658 U CN210373658 U CN 210373658U CN 201921491154 U CN201921491154 U CN 201921491154U CN 210373658 U CN210373658 U CN 2103736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supply network
- network water
- heat supply
- compression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12—Hot 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回水管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与热网回水管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连通;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压缩式换热机组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本实用新型所记载的系统可从一次网回水管线上吸取热量,将热量提供给热用户,降温之后的热网回水再返回回水管,可有效的降低热电厂一次网回水温度,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压缩式换热机组可集中设置在换热站中;也可分散布置在住宅建筑前或建筑地下室中;或布置在用户室内,其布置方式灵活多变,适应性强,可满足各种条件下的布置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集中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供热管线覆盖的供热区域以及供热需求迅猛增长,然而目前热电厂的供热效率难以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受二次网用热要求的限制,现有的常规技术很难将热网回水的温度再次降低,这使得热电厂热水输送量巨大,投资成本高,还造成余热的浪费。
另外,在对原有热网管道的改进中,大多需要重新铺设连接管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如何在原有管道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避免施工改造,同时还能达到降低回水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热量输送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成为当前供暖的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热网回水温度的集中供热系统,通过在热网回水管上设置压缩式换热机组,有效利用一次网回水中的热量,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网回水温度浪费的问题;同时,通过灵活多变的分布方式,满足现实操作过程中不同的分布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网回水管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与热网回水管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连通;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压缩式换热机组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
进一步地,第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通过热网水进水管与热网回水管连通;多个压缩式换热机组吸热侧通过管道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热网水回水管与热网回水管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热源水调节阀;热源水调节阀设置于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与吸热侧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通过热网水进水管与热网回水管连通;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热网水回水管与热网回水管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水泵;水泵设置在热网水进水管处;和/或水泵设置在热网水回水管处;和/或水泵设置于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
进一步地,系统还包括:热网水调节阀;热网水调节阀设置在热网水进水管处;和/或热网水调节阀设置在热网水回水管处;和/或热网水调节阀设置在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
进一步地,集中供热系统还包括:旁通阀门和旁通管;旁通管设置于热网水进水管与热网水回水管之间;旁通阀门设置在旁通管上。
进一步地,压缩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和/或压缩式换热机组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和至少一个换热器;压缩式热泵的吸热侧和换热器的吸热侧通过管道串联,热网水依次通过压缩式热泵的吸热侧和换热器的吸热侧,以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网回水管线上设置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了从一次网回水中提取热量给热用户,从而降低了一次网的回水温度,在热电厂供水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供热系统连接管路可根据场地的条件灵活分布,可以在换热站中连接大型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集中分布,也可以在建筑楼前或地下室中分布中型压缩式换热机组,也可以在用户室内或室外连接小型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分散分布,该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实现降低集中供热一次网回水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串联的系统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串并联的系统流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并联的系统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式换热机组原理图。
附图标记:
1-压缩式换热机组;2-热用户;3-热网水进水管;4-热网回水管;5-热网水回水管;6-换热器;7-水泵;8-热网水调节阀;9-旁通阀门;10-旁通管;11-热源水调节阀;12-压缩式热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串联的系统流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式换热机组原理图。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回水管4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热网回水管4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连通;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5,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2。
具体地,第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多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通过管道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热网水回水管5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采用串联连接的方式,使得热网回水实现梯级降温。
可选地,请参看图2和图4,集中供热系统还包括:水泵7,水泵7克服管线阻力,从而驱动热网回水进入压缩式换热机组1。
具体地,水泵7设置在热网水进水管3处;和/或水泵7设置在热网水回水管5处。
水泵7用于克服压缩式换热机组1及其联通管路的阻力,可将水泵7设置于热网水进水管3处,或者设置于热网水回水管5处,也可为每组压缩式换热机组1都配置一台水泵7。此时水泵7设置于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以满足进入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热网水流量需求。
可选地,请参看图2和图4,集中供热系统还包括:热网水调节阀8,热网水调节阀8用于控制进入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热网水流量。
具体地,可将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热网水进水管3处;和/或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热网水回水管5处。也可为每组压缩式换热机组1都配置一个热网水调节阀8,即将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
优选地,请参看图2和图4,集中供热系统还包括:旁通阀门9和旁通管10,通过控制旁通阀门9的开度,调节热网回水管4返回电厂的温度。
具体地,旁通管10设置于热网水进水管3与热网水回水管5之间;旁通阀门9设置在旁通管10上。
可选地,压缩式换热机组1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12;和/或压缩式换热机组1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12和至少一个换热器6。
具体地,压缩式热泵12的吸热侧和换热器6的吸热侧通过管道串联,热网水依次通过压缩式热泵12的吸热侧和换热器6的吸热侧,以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2。
具体地,压缩式换热机组1由电驱动,通过消耗一小部分电能达到给热网回水管4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并联的系统流程图。
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回水管4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热网回水管4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连通;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5,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2。
具体地,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热网水回水管5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式换热机组1采用并联的方式与热网回水管4连接,每组压缩式换热机组1之间互不影响,在安装以及管线整改过程中不会影响到线路总体布局,相应的施工范围小,施工便捷。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网水旁通后压缩式换热机组串并联的系统流程图。
请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包括:热网回水管4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热网回水管4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连通;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5,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2。
具体地,第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多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通过管道首尾相连;最后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通过热网水回水管5与热网回水管4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热网回水管4。
在一实施例中,集中供热系统还包括:热源水调节阀11,热源水调节阀11设置于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吸热侧出口之间,使得相邻两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实现串并联连接的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热源水调节阀11用于将前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还未降温的部分热网水分流给下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通过控制热网水的流量从而灵活控制每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进水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网回水管线上设置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了从一次网回水中提取热量给热用户,从而降低了一次网的回水温度,在热电厂供水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供热系统连接管路可根据场地的条件灵活分布,可以在换热站中连接大型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集中分布,也可以在建筑楼前或地下室中分布中型压缩式换热机组,也可以在用户室内或室外连接小型压缩式换热机组,实现分散分布,该实用新型提供的集中供热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实现降低集中供热一次网回水的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8)
1.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网回水管(4)和至少一个压缩式换热机组(1);
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所述热网回水管(4)之间通过热网水进水管(3)连通;
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连通热网水回水管(5),以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所述热网回水管(4);
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放热侧将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热用户(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通过所述热网水进水管(3)与所述热网回水管(4)连通;
多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吸热侧通过管道首尾相连;
最后一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通过所述热网水回水管(5)与所述热网回水管(4)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所述热网回水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源水调节阀(11);
所述热源水调节阀(11)设置于每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与吸热侧出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通过所述热网水进水管(3)与所述热网回水管(4)连通;
每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出口通过所述热网水回水管(5)与所述热网回水管(4)连通,将换热后的热网水送回所述热网回水管(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泵(7);
所述水泵(7)设置在所述热网水进水管(3)处;和/或
所述水泵(7)设置在所述热网水回水管(5)处;和/或
所述水泵(7)设置于每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网水调节阀(8);
所述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所述热网水进水管(3)处;和/或
所述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所述热网水回水管(5)处;和/或
所述热网水调节阀(8)设置在每个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的吸热侧入口或吸热侧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阀门(9)和旁通管(10);
所述旁通管(10)设置于所述热网水进水管(3)与所述热网水回水管(5)之间;
所述旁通阀门(9)设置在所述旁通管(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12);和/或
所述压缩式换热机组(1)包括至少一台压缩式热泵(12)和至少一个换热器(6);
所述压缩式热泵(12)的吸热侧和所述换热器(6)的吸热侧通过管道串联,热网水依次通过所述压缩式热泵(12)的吸热侧和所述换热器(6)的吸热侧,以将所述热网水的热量换热给所述热用户(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91154.XU CN210373658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491154.XU CN210373658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73658U true CN210373658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54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491154.XU Active CN210373658U (zh) | 2019-09-09 | 2019-09-09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7365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7201A (zh) * | 2020-07-21 | 2020-11-17 |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厂供热回水梯级利用增加供热面积的方法 |
-
2019
- 2019-09-09 CN CN201921491154.XU patent/CN21037365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47201A (zh) * | 2020-07-21 | 2020-11-17 |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热电厂供热回水梯级利用增加供热面积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130231A1 (zh) | 一种基于热网和房屋热惯性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 |
CN101650098B (zh) | 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 | |
CN101776316A (zh) | 一种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的江南模式系统及其操控方法 | |
CN109489101B (zh)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及其集中供热方法 | |
CN101144632A (zh) |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复合能量系统 | |
CN210373658U (zh) |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 | |
CN110762664A (zh) |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 |
CN105674378A (zh) | 平行式多热源串联并网供热装置 | |
CN209877194U (zh) | 一种户用装配式中央空调系统 | |
CN214665094U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集成循环管路系统 | |
CN216744536U (zh) | 分散式空气源热泵及集中式电锅炉供热系统 | |
CN214671844U (zh) | 一种核电站冷却水系统 | |
CN202692214U (zh) | 新型直接空冷机组高效供暖系统 | |
CN202171276U (zh) | 集中供热一次热网按采暖方式不同进行阶梯换热的系统 | |
JPS61276639A (ja) | 冷暖房・給湯設備 | |
CN113701219A (zh) | 一种建筑补能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10220750U (zh) | 一种自然通风的干湿联合冷却塔 | |
CN109282456B (zh) | 放冷可分散控制独立运行的大型集中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201273643Y (zh) | 节能空调系统 | |
CN210861300U (zh) | 通过分布式二级泵耦合空气源热泵和锅炉的供热系统 | |
CN205481254U (zh) | 平行式多热源串联并网供热装置 | |
CN211786691U (zh) | 一种dec生态控制系统 | |
CN103115387A (zh) | 以城市供热一次网回水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 |
CN220379821U (zh) | 一种热网一次水回水余热利用管线 | |
CN217031339U (zh) | 一种可自带导流管路的太阳能采暖热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