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9254U -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9254U
CN210369254U CN201921177839.7U CN201921177839U CN210369254U CN 210369254 U CN210369254 U CN 210369254U CN 201921177839 U CN201921177839 U CN 201921177839U CN 210369254 U CN210369254 U CN 21036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at
joint unit
floor drain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778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1778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92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水接头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管时,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制作时需要的模具多,制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该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包括第二连接管和多个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通。连接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多个第一连接管平行设置在上连接座的同一侧。上连接座的内部为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最大外径总和,上连接座和多个第一连接管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只需要一个模具就可以将多个第一连接管和上连接座一体制作,减少模具的数量,节约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指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基础排水设施,地漏被广泛应用于厨房、淋浴房、卫生间等场所,场所内的洗碗机、水槽、洗衣机等用水设备排出的废水会先流到地面,在由地面上的地漏流入下水管道,导致地面水渍过多,影响人们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在地漏和用水设备之间设置有排水接头。排水接头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与用水设备连接,第二连接管与地漏盖板连接,用水设备排出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接头流入下水管道,从而不会流到地面上。
由于排水接头的使用场所有时不仅只有一个用水设备,因此需要设置多个第一连接管。现有技术的多个第一连接管需要先跟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然后再通过连接件与第二连接管可拆卸连接,不仅连接步骤多、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制作时需要的模具多,制作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水接头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管时,连接步骤多、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而且制作时需要的模具多,制作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包括与地漏连接的第二连接管和多个分别与用水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通;
所述连接组件内部中空,连接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平行设置在上连接座侧壁,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水平设置且位于上连接座的同一侧,第二连接管设置在下连接座下方;
所述上连接座的内部为与下连接座连通的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最大外径总和,圆柱形空腔竖直设置,上连接座和多个第一连接管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多个第一连接管平行设置在上连接座侧壁,多个第一连接管水平设置且位于上连接座的同一侧,圆柱形空腔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一连接管的最大外径总和,圆柱形空腔竖直设置,因此可以将多个第一连接管和上连接座一体成型设置,从而减少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数量,连接步骤少,而且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模具就可以将多个第一连接管和上连接座一体制作,减少模具的数量,节约制作成本。
2、本实用新型多个第一连接管水平设置,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高度,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高度过高,妨碍用户行动,甚至将用户摔倒。多个第一连接管位于上连接座同一侧,可以避免水速过大时,第一连接管流出的水喷到相对的第一连接管内,提高排水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上连接座内部为圆柱形空腔,在水速过大时,第一连接管排出的水与相对的上连接座内壁接触后,会向其他方向溅射,减少直接溅射回第一连接管,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4、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连接组件转向连接,连接组件的圆柱形空腔空间大,避免水流在转向时,水流中的杂物将转角处堵塞或者在转角处停留较长时间,影响排水。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可拆卸密封连接。
可以方便清理在排水过后残留或堵塞在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之间的杂物。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螺纹连接,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座为圆柱体,从而外形更加美观,而且减少上连接座的棱角,避免将用户碰到棱角后,导致受伤。上连接座为圆柱体,内部为圆柱形空腔,可以减少上连接座侧壁的厚度,在倒模后,减少缩水变形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外径小于下连接座外径,下连接座位于第二连接管外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平行的密封件,密封件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连接管外部套设有用于密封第二连接管和地漏的第一密封套,密封件外部套设有用于密封密封件和地漏的第二密封套。
现有排水接头的第二连接管底部设置有与下水管道连接的密封件,由于现有的下水管道的型号多为40或50,尺寸不同,因此密封件上段的外径大于密封件下段的外径,在下水管道型号为40时,将密封件下段插入下水管道进行密封,当下水管道型号为50时,将密封件下段和上段同时插入下水管道内进行密封。但是当密封件下段与下水管道密封时,密封件上段卡在下水管道上部,导致排水接头高度过高。当下水管道深度小于密封件下段和上段相加的高度时,密封件上段不能与下水管道连接,使用不方便。
而本实用新型密封件平行设置在第二连接管外侧,并且密封件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在与尺寸较小的下水管道连接时,将第二连接管和第一密封套插入下水管道内,下水管道插入第一间隙内,将下水管道和第二连接管密封连接。使本实用新型与下水管道连接后的高度不会过高,从而占用空间小、方便使用、外形美观。
在与尺寸较大的下水管道连接时,将密封件和第二密封套插入下水管道内,将下水管道和第二连接管密封连接,不会因为下水管道的深度不够导致密封件不能与下水管道连接。
下连接座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连接管或密封件插入下水管道过深。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座位于第二密封套外部设置有保护壳,保护壳和第二密封套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
保护壳可以保护第二密封套不容易与外界接触,受到损坏。保护壳可以将下水管道盖住,不仅美观,而且可以将下水管道的气味遮住。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座和保护壳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上连接座和保护壳同轴设置且外径一致。
使本实用新型外形更加美观,更具有设计感。
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座、第二连接管、密封件以及保护壳一体成型。
减少本实用新型的部件数量,节省塑料膜具,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颈部、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第三接头单元,颈部与上连接座连通;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以及第三接头单元的外径依次减小,颈部的外径小于第一接头单元的外径,颈部的内径与第一接头单元的内径一致;
所述颈部、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第三接头单元以及上连接座一体成型。
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第一连接管通常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以及第三接头单元。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以及第三接头单元的外径依次减小。不同的接头单元与相应孔径的排水管连接,从而可以适用于多种孔径排水管的用水设备。
但是由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直接一体成型后,会因为缩水导致产品变形,因此如图5所示,现有技术的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以及第二连接管是一体成型的,第三接头单元和第二接头单元是通过点胶工艺连接在一起的。第三接头单元内径缩小,伸入一部分进入第二接头单元,从而使第三接头单元和第二接头单元连接稳定。并且为了防止点胶时第三接头单元内壁进胶和方便制程装配,会在第三接头单元位于第二接头单元一端内壁设置有挡圈,挡圈中部开口,挡圈内径小于第三接头单元内径,从而完成排水接头的制作。但是在制作时,会需要两套塑料模具,需要点胶工艺,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而且由于第三接头单元内径小于第二接头单元内径,排水量会变小,挡圈也会在第三接头单元内部形成台阶,进一步影响排水量。
1、现有技术的排水接头在制作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转角处直接圆弧过渡,第一连接管的连接处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外径一致,导致壁厚过大。又由于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以及第三接头单元的外径依次减少,第一接头单元和第二接头单元的壁厚过厚,因此,如果直接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一体成型,在倒模后,排水接头会缩水严重,导致排水接头变形过大,排水接头不能使用。
而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一连接管和上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颈部,颈部的外径小于第一接头单元的外径,颈部的内径与第一接头单元的内径一致,颈部的壁厚小,因此在将第一连接管和上连接座一体成型后,虽然也会出现缩水变形,但是变形量可以接受,因此可以将颈部、第一接头单元、第二接头单元、第三接头单元以及上连接座一体成型。不需要点胶组装制程,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第三接头单元不需要缩小内径伸入第二接头单元与第二接头单元点胶连接,因此排水量增大,而且也不需要设置挡圈,在排水时,避免挡圈在第三接头单元内形成台阶,从而提高排水量。本实用新型的排水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排水量增大1/3。
优选的,所述颈部的外径比第一接头单元的外径小至少2mm。倒模后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缩水变形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连接座和第一连接管连接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第一连接管剖面图。
图中: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上连接座,4-下连接座,5-圆柱形空腔,6-密封垫,7-密封件,8-第一间隙,9-第一密封套,10-第二密封套,11-保护壳,12-第二间隙,13-颈部,14-第一接头单元,15-第二接头单元,16-第三接头单元,17-第四接头单元,18-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如图1-3所示,包括一个与地漏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和两个分别与用水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通。第一连接管1水平设置,第二连接管2竖直设置。
如图1所示,连接组件竖直设置且连接组件为圆柱形。连接组件内部为竖直设置的圆柱形空腔5。连接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螺纹连接,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之间设置有密封垫6。
两个第一连接管1平行设置在上连接座3侧壁,并且位于上连接座3的同一侧。圆柱形空腔5的直径大于两个第一连接管1的最大外径总和,上连接座3和两个第一连接管1一体成型。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管2设置在下连接座4下方,第二连接管2外径小于下连接座4外径。下连接座4位于第二连接管2外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2平行的密封件7,密封件7顶面与第二连接管2和下连接座4连接处的高度一致。密封件7和第二连接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第二连接管2外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套9,密封件7外部套设有第二密封套10。第一密封套9的型号为40,第二密封套10的型号为50。
如图2所示,下连接座4位于第二密封套10外部设置有保护壳11,保护壳11和第二密封套10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12。上连接座3和保护壳11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上连接座3和保护壳11同轴设置且外径一致。下连接座4、第二连接管2、密封件7以及保护壳11一体成型。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管1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颈部13、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三接头单元16,颈部13与上连接座3连通。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以及第三接头单元16的外径依次减小,颈部13的外径比第一接头单元14的外径小2mm,颈部13的内径与第一接头单元14的内径一致。颈部13、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三接头单元16以及上连接座3一体成型。
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以及第三接头单元16内径一致。第二接头单元15外部套设有第四接头单元17,第四接头单元17和第二接头单元15螺纹连接。第四接头单元17为橡胶接头。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点胶将第三接头单元16和第二接头单元15连接,也不需要设置挡圈18,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排水量大。
使用时,在与型号为40的下水管道连接时,将第二连接管2和第一密封套9插入下水管道内,下水管道穿过第一间隙8与下连接座4底部接触,避免第二连接管2插入下水管道过深。第一密封套9位于第二连接管2和下水管道之间,将本实用新型和下水管道密封连接。
在与型号为50的下水管道连接时,将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套10插入下水管道内,下水管道通过第二间隙12与下连接座4底壁接触,避免密封件7插入下水管道过深。第二密封套10位于密封件7和下水管道之间,将本实用新型和下水管道密封连接。
在同时排水的用水设备有一个时,将一个第一连接管1堵住,将用水设备的排水管与另一个第一连接管1上相应的接头单元连接。在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三接头单元16的外径均小于用水设备的排水管管径时,将第四接头单元17和第二接头单元15连接,增加第二接头单元15的外径,从而与用水设备的排水管连接。在同时排水的用水设备有两个时,使用上述方法,将两个用水设备的排水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管1连接。
当用水设备排水时,水流沿着排水管依次穿过第三接头单元16、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一接头单元14、颈部13、圆柱形空腔5、第二连接管2排入下水管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地漏连接的第二连接管(2)和多个分别与用水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管(1),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通;
所述连接组件内部中空,连接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1)平行设置在上连接座(3)侧壁,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管(1)水平设置且位于上连接座(3)的同一侧,第二连接管(2)设置在下连接座(4)下方;
所述上连接座(3)的内部为与下连接座(4)连通的圆柱形空腔(5),圆柱形空腔(5)的直径大于多个第一连接管(1)的最大外径总和,圆柱形空腔(5)竖直设置,上连接座(3)和多个第一连接管(1)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可拆卸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螺纹连接,上连接座(3)和下连接座(4)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垫(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3)为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管(2)外径小于下连接座(4)外径,下连接座(4)位于第二连接管(2)外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2)平行的密封件(7),密封件(7)和第二连接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8);
所述第二连接管(2)外部套设有用于密封第二连接管(2)和地漏的第一密封套(9),密封件(7)外部套设有用于密封密封件(7)和地漏的第二密封套(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座(4)位于第二密封套(10)外部设置有保护壳(11),保护壳(11)和第二密封套(10)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座(3)和保护壳(11)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上连接座(3)和保护壳(11)同轴设置且外径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座(4)、第二连接管(2)、密封件(7)以及保护壳(11)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颈部(13)、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三接头单元(16),颈部(13)与上连接座(3)连通;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以及第三接头单元(16)的外径依次减小,颈部(13)的外径小于第一接头单元(14)的外径,颈部(13)的内径与第一接头单元(14)的内径一致;
所述颈部(13)、第一接头单元(14)、第二接头单元(15)、第三接头单元(16)以及上连接座(3)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13)的外径比第一接头单元(14)的外径小至少2mm。
CN201921177839.7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Active CN21036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7839.7U CN21036925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77839.7U CN21036925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9254U true CN21036925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77839.7U Active CN21036925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92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59390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下水器弹跳阀
CN210369254U (zh) 一种与多个用水设备连接的地漏接头
CN203583943U (zh) 一种充气水池的排水机构
CN105840924B (zh) 一种可转向定型水管
CN210369166U (zh) 一种地漏接头
CN204081007U (zh) 一种易通蹲便器
CN205701141U (zh) 一种花洒
CN210086434U (zh) 一种陶瓷地漏
CN216586825U (zh) 一种下水器及其溢水管
CN219011386U (zh) 一种隐藏式溢流台盆
CN205938235U (zh) 一种可转向定型水管
CN216715526U (zh) 一种横竖双口水连接器
CN205444347U (zh) 一种厨房水槽下水管
CN209194678U (zh) 一种积水暗排器
CN213143266U (zh) 一种洗漱台集成装置
CN205637024U (zh) 男士防溅小便池
CN209899209U (zh) 挂载沥水篮
CN209671812U (zh) 一种用于给排水的活接接头
CN213268248U (zh) 一种防臭防虹吸地漏
CN216787326U (zh) 一种下水器弹跳阀
CN213173988U (zh) 一种新型对接缸扁圆下水器
CN212804396U (zh) 一种淋浴主体
CN212612867U (zh) 一种冲洗能力强的节水马桶
CN221118673U (zh) 一种面盆排水存水弯
CN210315830U (zh) 一种卫生间排污管道有序排列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