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2387U -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 Google Patents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2387U
CN210352387U CN201921105552.3U CN201921105552U CN210352387U CN 210352387 U CN210352387 U CN 210352387U CN 201921105552 U CN201921105552 U CN 201921105552U CN 210352387 U CN210352387 U CN 210352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nt factory
pipe
horizontal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55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gong Xinchuang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gong Xinchuang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gong Xinchuang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gong Xinchuang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55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2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2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23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属于植物工厂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竖向风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风机;以及多个水平风管,用于向位于植物工厂内的种植槽上送风;多个水平风管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分别通过连接管与竖向风管连通;各水平风管管壁的中下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吹风口;吹风口包括一组排风方向竖直向下的第一风口,以及两组分别位于第一风口的两侧且排风方向与第一风口的排风方向呈锐角设置的第二风口。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植物工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实现了多角度送风,确保了各层种植槽上每棵植物的受风均匀。

Description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工厂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背景技术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实现农作物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植物生长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植物工厂的风循环系统在植物工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植物工厂多采用封闭型厂房,内设立体多层植床,仅在厂房的底部、顶部或者中层安装壁扇或者环流风机进行通风,风量小、死角面积大,导致上下通风不均匀,从而厂房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湿度、CO2浓度不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且风机循环时间长、耗电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旨在解决目前的植物工厂上下通风不均匀,厂房内不同区域的温度、湿度、CO2浓度不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且风机循环时间长、耗电量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包括:
竖向风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风机;以及
多个水平风管,用于向位于植物工厂内的种植槽上送风;多个所述水平风管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竖向风管连通;各所述水平风管管壁的中下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吹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吹风口包括一组排风方向竖直向下的第一风口,以及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两侧且排风方向与所述第一风口的排风方向呈锐角设置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沿所述水平风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每组所述第二风口沿所述水平风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二氧化碳供应管。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竖向风管的底部,用于放置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风管设有两组且分设在所述竖向风管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水平风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竖向风管的直径为所述水平风管直径的2-4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设置了竖向风管与水平风管相结合的循环风装置,每个立体种植床采用一个循环风装置或多个循环风装置,且风机位于竖向风管的端部,实现了厂房内上部和下部空气的循环,且一个循环周期仅由立体种植床的底部到顶部再到底部即可完成,所需时间短,从而有效减少了循环风装置循环所需耗电量。
另外,各水平风管管壁的中下部分别开设了沿水平风管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列吹风口,实现了多角度送风,确保了立体种植床上的各层种植槽上每棵植物的受风均匀,不留死角,有效减少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能够让立体种植床由上至下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匀。其中,且整个循环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且各立体种植床所需循环风装置互不影响,用户可根据不同立体种植床上植物的不同灵活设置该立体种植床上循环风装置的送风频率和风量大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植物工厂,包括:
厂房;
立体种植床,设置在所述厂房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种植层,每个所述种植层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种植槽,位于同一层的两个所述种植槽之间有空隙;以及
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厂房内;所述风机位于地面上,所述竖向风管位于所述空隙内并由下至上贯穿所述立体种植床,所述水平风管的个数与所述种植槽的个数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各所述水平风管的轴向与相应所述种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各所述水平风管位于相应所述种植槽中部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植物工厂采用了上述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设置了竖向风管与水平风管相结合的循环风装置,每个立体种植床采用一个循环风装置或多个循环风装置,且风机位于竖向风管的端部,实现了厂房内上部和下部空气的循环,且一个循环周期仅由立体种植床的底部到顶部再到底部即可完成,所需时间短,从而有效减少了循环风装置循环所需耗电量。
另外,各水平风管管壁的中下部分别开设了沿水平风管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列吹风口,实现了多角度送风,确保了立体种植床上的各层种植槽上每棵植物的受风均匀,不留死角,有效减少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能够让立体种植床由上至下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匀。其中,且整个循环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且各立体种植床所需循环风装置互不影响,用户可根据不同立体种植床上植物的不同灵活设置该立体种植床上循环风装置的送风频率和风量大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与立体种植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水平风管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10、竖向风管;120、风机;130、水平风管;140、连接管;150、吹风口;151、第一风口;152、第二风口;160、二氧化碳供应管;200、种植槽;300、厂房;400、立体种植床;500、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包括竖向风管110及多个水平风管130。竖向风管110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风机120。多个水平风管130用于向位于植物工厂内的种植槽200上送风。多个水平风管130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且各水平风管130分别通过连接管140与竖向风管110连通,各水平风管130管壁的中下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吹风口150。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下文中部分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简称为循环风装置,即下文中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循环风装置均指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
安装时,选取与立体种植床400相匹配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使得水平风管130的数量与种植槽200的数量相当,之后将竖向风管110平行于立体种植床400的高度方向放置,并使得各水平风管130位于相应种植槽200的上方,且各水平风管130的轴向与相应种植槽200的长度方向平行,使得各水平风管130能够均匀向相应种植槽200上不同区域的植物均匀送风。
送风时,打开风机120,风机120将植物工厂内部分空气聚拢送入竖向风管110内,竖向风管110再向水平风管130送风,水平风管130再通过吹风口150向种植槽200上的植物送风。期间,经吹风口150吹出未被植物利用的空气可再经风机120进入竖向风管110实现循环送风。
其中,各水平风管130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列吹风口150,吹风口150的列数根据种植槽200的宽度而定,只要能实现种植槽200上不同区域植物的均匀送风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了竖向风管110与水平风管130相结合的循环风装置,每个立体种植床400采用一个循环风装置或多个循环风装置,且风机120位于竖向风管110的端部,实现了厂房300内上部和下部空气的循环,且一个循环周期仅由立体种植床400的底部到顶部再到底部即可完成,所需时间短,从而有效减少了循环风装置循环所需耗电量。
另外,各水平风管130的中下部分别开设了沿水平风管130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列吹风口150,实现了多角度送风,确保了立体种植床400上的各层种植槽200上每棵植物的受风均匀,不留死角,有效减少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能够让立体种植床400由上至下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匀。其中,且整个循环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且各立体种植床400所需循环风装置互不影响,用户可根据不同立体种植床400上植物的不同灵活设置该立体种植床400上循环风装置的送风频率和风量大小。
具体的,当某一水平风管130对应的种植槽200不是位于立体种植床400顶部的种植槽200时,该水平风管130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位于该种植槽200上一种植槽200的底部,从而使得水平风管130的固定无需安装额外的固定支架便可实现,有效减少了植物工厂的建设成本,同时确保了水平风管130与种植槽200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根据水平风管130的长度,同一水平风管130可以与一根竖向风管110连通,也可以与多个竖向风管110分别连通,图1给出的即为同一水平风管130分别与两个竖向风管110分别连通时循环风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另外,当种植槽200宽度较宽时,可在每个种植槽200的上方设置多个水平风管130,多个水平风管130可通过连接管140与同一竖向风管110连通,也可与多个竖向风管110分别连通。如当各种植槽200需要两个水平风管130才能实现均匀送风时,可在种植槽200的中部设置一个可以由下至上贯穿整个种植床的竖向风管110,之后在竖向风管11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水平风管130,再将位于竖向风管110两侧的两个水平风管130分别通过连接管140与竖向风管110连通;还可在种植床的两侧分别设置竖向风管110,使得位于同一种植槽200上方的两个水平风管130分别与靠近自身的竖向风管110通过连接管140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吹风口150包括一组排风方向竖直向下的第一风口151,以及两组分设在第一风口151的两侧且排风方向与第一风口151的排风方向呈锐角设置的第二风口152,第一风口151沿水平风管130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每组第二风口152沿水平风管130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第一风口151和第二风口152的设置实现了水平风管130向种植槽200不同区域的均匀送风,确保了位于种植槽200不同位置的植物均可受风均匀,从而有效减少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
其中,第一风口151和第二风口152的直径则可根据出风量的要求进行灵活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还包括与风机120的进风口连通的二氧化碳供应管160。
当植物工厂内空气所含二氧化碳浓度较低,不能满足种植槽200上植物生产的需要时,打开二氧化碳供应管160上的阀门,使得风机120能够将植物工厂内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一起送至竖向风管110,进而向种植槽200上的植物送风,从而保证植物生长对二氧化碳的需要。
其中,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供应管160上的阀门来实现,使用时,用户可根据不同种植槽200上植物的生长需求调节其对应的二氧化碳供应量,以确保各种植槽200上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风机120位于竖向风管110的底部,用于放置在地面上。
风机120放置在地面上,便于安装和维修,同时实现了植物工厂上下空气的流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水平风管130设有两组且分设在竖向风管110的两侧。
为节省空间,立体种植床400的每层可以放置两个种植槽200,使得立体种植床400上种植槽200分成两列放置,安装循环风装置时,将竖向风管110放置在两列种植槽200之间,使得一列水平风管130与一列种植槽200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连接管140和水平风管130的直径相同,竖向风管110的直径为水平风管130直径的2-4倍。
竖向风管110的直径为水平风管130直径的2-4倍,使得风机120向竖向风管110内送风时,气体可以先将竖向风管110由下至上充满,之后竖向风管110内的气体再同时通过相应连接管140向各水平风管130内送风,进而实现了循环风装置向同一立体种植床400上不同层种植槽200的同时等量送风,从而确保了位于同一立体种植床400上各层种植槽200上不同区域的植物受风情况一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物工厂。请参阅图1至图3,植物工厂包括厂房300、设置在厂房300内的立体种植床400及设置在厂房300内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立体种植床400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种植层,每个种植层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种植槽200,位于同一层的两个种植槽200之间有空隙500。风机120位于地面上,竖向风管110位于空隙500内并由下至上贯穿立体种植床400,水平风管130的个数与种植槽200的个数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各水平风管130的轴向与相应种植槽200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各水平风管130位于相应种植槽200中部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物工厂,采用了上述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设置了竖向风管110与水平风管130相结合的循环风装置,每个立体种植床400采用一个循环风装置或多个循环风装置,且风机120位于竖向风管110的端部,实现了厂房300内上部和下部空气的循环,且一个循环周期仅由立体种植床400的底部到顶部再到底部即可完成,所需时间短,从而有效减少了循环风装置循环所需耗电量。
另外,各水平风管130的中下部分别开设了沿水平风管130周向均匀分布的至少两列吹风口150,实现了多角度送风,确保了立体种植床400上的各层种植槽200上每棵植物的受风均匀,不留死角,有效减少了植物的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植物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能够让立体种植床400由上至下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均匀。其中,且整个循环风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且各立体种植床400所需循环风装置互不影响,用户可根据不同立体种植床400上植物的不同灵活设置该立体种植床400上循环风装置的送风频率和风量大小。
本实施例中厂房300内壁上涂覆有保温隔热层,将厂房300内腔围成封闭空腔,避免外界污染、虫害等进入厂房300中对种植槽200上的植物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风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风机;以及
多个水平风管,用于向位于植物工厂内的种植槽上送风;多个所述水平风管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并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竖向风管连通;各所述水平风管管壁的中下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吹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包括一组排风方向竖直向下的第一风口,以及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两侧且排风方向与所述第一风口的排风方向呈锐角设置的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口沿所述水平风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每组所述第二风口沿所述水平风管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二氧化碳供应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竖向风管的底部,用于放置在地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风管设有两组且分设在所述竖向风管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水平风管的直径相同,所述竖向风管的直径为所述水平风管直径的2-4倍。
7.植物工厂,其特征在于,包括:
厂房;
立体种植床,设置在所述厂房内,设置有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种植层,每个所述种植层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种植槽,位于同一层的两个所述种植槽之间有空隙;以及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厂房内;所述风机位于地面上,所述竖向风管位于所述空隙内并由下至上贯穿所述立体种植床,所述水平风管的个数与所述种植槽的个数相同,且两者一一对应,各所述水平风管的轴向与相应所述种植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且各所述水平风管位于相应所述种植槽中部的正上方。
CN201921105552.3U 2019-07-15 2019-07-15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Active CN210352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5552.3U CN210352387U (zh) 2019-07-15 2019-07-15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5552.3U CN210352387U (zh) 2019-07-15 2019-07-15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2387U true CN21035238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5552.3U Active CN210352387U (zh) 2019-07-15 2019-07-15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23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7780A (zh) * 2020-06-12 2020-10-02 珠海市富乐花卉种苗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27780A (zh) * 2020-06-12 2020-10-02 珠海市富乐花卉种苗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07354U (zh) 培育库房
KR102006814B1 (ko) 버섯재배사
CN210352387U (zh) 植物工厂循环风装置及植物工厂
CN201624058U (zh) 一种鸡舍
CN204579392U (zh) 家用蔬菜生产柜
CN107251879B (zh) 一种节能养殖场和养殖方法
CN109792912A (zh) 一种人工气候室空气内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491034U (zh) 一种人工模拟生态系统的食用菌种植实验柜
CN110140557B (zh) 一种利用地下泥土调节温度的育种室
CN106614023A (zh) 畜禽养殖与种植蔬菜的循环生产系统
CN104996312A (zh) 高密度笼养鸡舍三阶段环境控制系统
CN218941903U (zh) 一种具有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食用菌培养箱
CN203233869U (zh) 鸡舍
CN213029405U (zh) 用于植物培育装置中的虹吸式水循环系统
CN205213520U (zh) 一种用于猪肚菇冬季工厂化栽培的恒温系统
CN213029412U (zh) 用于植物培育装置中的虹吸装置
CN205511414U (zh) 一种适用于肉牛舍内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
CN204811465U (zh) 一种新型禽苗保温房
CN204616482U (zh) 智能型菇耳栽培房
CN203475894U (zh) 一种共生养殖建筑结构
CN203327584U (zh) 一种食用菌出菇房节能换气装置
CN112913508A (zh) 一种智能化植物培育装置
KR20050089960A (ko) 육묘 장치
CN212393437U (zh) 一种智能培育房
CN219087949U (zh) 用于育苗房的空气循环系统及育苗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