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1748U -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1748U
CN210351748U CN201920927810.XU CN201920927810U CN210351748U CN 210351748 U CN210351748 U CN 210351748U CN 201920927810 U CN201920927810 U CN 201920927810U CN 210351748 U CN210351748 U CN 210351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capacitor
induction
modul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781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Yim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Yim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Yim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Yimingk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781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1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1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1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包括了若干个感应灯,感应灯包括了灯管、控制组件和远程控制设备,控制组件包括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微控制器分别与感应模块、通讯模块和信号接收头电连接,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感应灯之间通过通讯模块通讯连接,三端稳压器分别与通讯模块、微控制器电连接,本系统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提高用户的照明体验,本系统完全独立运作,改装方便,对旧有建筑的照明系统进行改装时,不需要增加或修改用户原来的电路线路布局,只需用户原来的灯具支架上更换上本系统的感应灯即可完成系统的改装。

Description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的感应灯具产品,只是很传统的感应灯,即是需要用户靠近到一定的距离条件,比如要靠近灯4-5米(或发出一定分贝的声音),该盏灯才会点亮。远处人还没到的地方,灯具还是属于关闭(或微亮)状态的,这样就会导致用户周围整个环境会显的很黑很暗,用户体验不好。如果有些灯具感应不灵敏,用户到了灯脚下,灯都不亮。这样的体验就更差了,也经常受到用户的投诉。所以这种灯,不适合用于对照明环境要求高的场所。
有些时候,为了达到分组控制的目的,有些同行会通过将灯具和感应开关分离的方式,将感应开关安装在墙上,然后控制整条电线回路。检测到用户过来,这个感应开关将自动通电,控制这条回路通电供电,灯具就会亮起来。这个方法虽然可以实现多盏灯同时亮起,但缺点就是:需要在建筑物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就要在关键位置安装好开关布局,线路改动,布线成本也较高。且不灵活。因为有时候是不知道用户是从哪个方和过来,感应开关如果安装的位置不对,灯具还是没有自动亮灯,用户体验还是很差,且施工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灯光控制系统中用户体验差、节能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包括了若干个感应灯,所述的感应灯包括了灯管、控制组件和远程控制设备,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所述的微控制器分别与感应模块、通讯模块和信号接收头电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所述的感应灯之间通过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的三端稳压器分别与通讯模块、微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用于控制感应灯的开启与关闭,所述的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人员或车辆,当有人员或车辆进入到感应区域时,感应模块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微控制器控制感应开启,所述的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远程控制设备通过信号接收头、微控制器设置感应灯的亮度。
进一步,所述的感应模块为微波感应模块,所述的信号接收头为红外接收头。
进一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型号为AST8S62D,所述的通讯模块型号为SR2P131F。
进一步,所述的感应模块的型号为MB-D8A,所述的信号接收头型号为CHQ0038K-1。
进一步,所述的三端稳压器的型号为ME6208A30。
进一步,所述的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设置在一个PCB板上,所述的PCB板为矩形,包括互为对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的信号接收头设置在第一侧边上,所述的微控制器和通讯模块靠近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的感应模块设置在PCB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的PCB板的第二侧边上还设置有连接插座,所述的三端稳压器设置在第二侧边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5号、6号、7号、8号、9号引脚分别与通讯模块的13号、12号、11号、9号、8号引脚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3号引脚与感应模块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5号引脚信号与接收头的3号引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和1号引脚通过连接电路与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的连接电路包括晶振Y1、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分别通过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的16号、15号、14号引脚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与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连接的电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六电容C6与感应模块的15号引脚的连接的电极通过晶振Y1和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的14号引脚的电极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号引脚与三端稳压器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号引脚通过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与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电极的连接处连接。
所述的联动感应灯光控制系统应用在地下停车场的具有三种节能模式:初级节能、中级节能、高级节能。
所述的初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全部灯保持微亮。
中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自动关闭车位上的灯,通道上的灯保持微亮。
高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通道上的灯自动隔一支关闭一支,车位上灯全部关闭。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系统,完全独立运作,不需借助第三方控制系统,对旧有建筑的照明系统进行改装时,不需要增加或修改用户原来的电路线路布局,只需在用户在原来的灯具支架上,更换上本系统的感应灯即可完成感应灯系统的改装。
2.系统的每个感应灯之间通过通讯模块通讯连接,当任意一个感应灯检测到有人员或车辆进入感应区域,都会触发整个系统的所有感应灯全部自动亮起,提高用户的照明体验,当检测到系统所在的区域没有人的时候,系统内的感应灯会自动进入休眠节电模式,可以帮用户节省照明费用。
3.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开源节流、提高用户的照明体验,系统的改装时无须改线路只要换灯管即可完成改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组件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感应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PCB版图。
电路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U1、三端稳压器;U2、通讯模块;U3、微控制器;U4、感应模块;D1、信号接收头、J1、连接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包括了若干个感应灯,感应灯包括了灯管、控制组件和远程控制设备,控制组件包括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微控制器分别与感应模块、通讯模块和信号接收头电连接,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感应灯之间通过通讯模块通讯连接,三端稳压器分别与通讯模块、微控制器电连接,微控制器用于控制感应灯的开启与关闭,感应模块用于感应人员或车辆,当有人员或车辆进入到感应区域时,感应模块将感应到的信息传输微控制器控制感应开启,远程控制设备为遥控器,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远程控制设备通过信号接收头、微控制器设置感应灯的亮度。
感应模块为微波感应模块,信号接收头为红外接收头,微控制器的型号为AST8S62D,通讯模块的型号为SR2P131F,感应模块的型号为MB-D8A,信号接收头型号为CHQ0038K-1,三端稳压器的型号为ME6208A30。
微控制器U3、感应模块U4、通讯模块U2、信号接收头D1和三端稳压器U1设置在一个PCB板上,PCB板为矩形,包括互为对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信号接收头D1设置在第一侧边上,微控制器U3和通讯模块U2靠近第一侧边设置,感应模块U4设置在PCB板的中部位置,PCB板的第二侧边上还设置有连接插座J1,三端稳压器U1设置在第二侧边的下方,信号接收头D1和连接插座J1设置在两个侧边上分别方便与接收信号和外接电源,感应模块U4暂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放置在中间位置。
在图1中,微控制器U3的5号、6号、7号、8号、9号引脚分别与通讯模块U2的13号、12号、11号、9号、8号引脚连接,微控制器U3的13号引脚与感应模块U4的3号引脚连接,微控制器U3的15号引脚信号与接收头D1的3号引脚连接。
微控制器U3的16号引脚和1号引脚通过连接电路与感应模块U2连接,连接电路包括晶振Y1、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连接,微控制器U3的16号引脚分别通过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U2的16号、15号、14号引脚连接,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与微控制器U3的16号引脚连接的电极相连接,第六电容C6与感应模块U2的15号引脚的连接的电极通过晶振Y1和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U2的14号引脚的电极连接,微控制器U3的1号引脚与三端稳压器U1连接,微控制器U3的1号引脚通过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与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电极的连接处连接。
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应用在地下停车场时具有三种节能模式:初级节能、中级节能、高级节能。
初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全部灯保持微亮。
中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自动关闭车位上的灯,通道上的灯保持微亮。
高级节能:检测到车辆或人员出现,所有灯自动亮起,车辆或人员离开后,通道上的灯自动隔一支关闭一支,车位上灯全部关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了若干个感应灯,所述的感应灯包括了灯管、控制组件和远程控制设备,所述的控制组件包括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所述的微控制器分别与感应模块、通讯模块和信号接收头电连接,所述的信号接收头和远程控制设备通讯连接,所述的感应灯之间通过通讯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的三端稳压器分别与通讯模块、微控制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模块为微波感应模块,所述的信号接收头为红外接收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制器的型号为AST8S62D,所述的通讯模块型号为SR2P131F。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模块的型号为MB-D8A,所述的信号接收头型号为CHQ0038K-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端稳压器的型号为ME6208A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制器、感应模块、通讯模块、信号接收头和三端稳压器设置在一个PCB板上,所述的PCB板为矩形,包括互为对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的信号接收头设置在第一侧边上,所述的微控制器和通讯模块靠近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的感应模块设置在PCB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的PCB板的第二侧边上还设置有连接插座,所述的三端稳压器设置在第二侧边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制器的5号、6号、7号、8号、9号引脚分别与通讯模块的13号、12号、11号、9号、8号引脚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3号引脚与感应模块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5号引脚信号与接收头的3号引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和1号引脚通过连接电路与感应模块连接,所述的连接电路包括晶振Y1、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分别通过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的16号、15号、14号引脚连接,所述的第四电容C4、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与微控制器的16号引脚连接的电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六电容C6与感应模块的15号引脚的连接的电极通过晶振Y1和第七电容C7与感应模块的14号引脚的电极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号引脚与三端稳压器连接,所述的微控制器的1号引脚通过并联连接的第八电容C8和第九电容C9与第六电容C6和第七电容C7电极的连接处连接。
CN201920927810.XU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Active CN210351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7810.XU CN210351748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7810.XU CN210351748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1748U true CN21035174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6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7810.XU Active CN210351748U (zh) 2019-06-20 2019-06-20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1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3616A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CN203151833U (zh) 一种基于人体传感的led控制系统
CN202396037U (zh) 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CN204042796U (zh) 一种节能微波感应灯
CN103762712A (zh) 一种对户外照明系统进行集中供电的改造方法
CN201491360U (zh) 一种人体感应调光器和人体感应灯
CN203537617U (zh) 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管理系统
CN200997711Y (zh) 照明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控制子系统
CN203801126U (zh) 基于检测人体的灯具控制开关电路
CN210351748U (zh) 一种联动感应的灯光控制系统
CN204104193U (zh) 自组网灯光控制系统
CN202565509U (zh) 照明灯具延时开关装置
CN203086810U (zh) Led感应灯电路
CN205249584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照明系统
WO2022110718A1 (zh) 调光开关的设计方法及调光开关
CN205336612U (zh) 一种具有雷达扫描功能的灯具
CN205213094U (zh) 楼宇智能照明装置
CN203368846U (zh) 一种灯光控制系统
CN206807826U (zh) 一种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CN203176826U (zh) 一种智能灯具
CN202261921U (zh) 一种多功能应急灯
CN206247237U (zh)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led不灭灯
CN207150885U (zh) 节能环保的led照明控制系统
CN217064056U (zh) 一种组网感应灯控制器
CN206380140U (zh) 射频遥控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