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3301U -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3301U
CN210343301U CN201920694577.5U CN201920694577U CN210343301U CN 210343301 U CN210343301 U CN 210343301U CN 201920694577 U CN201920694577 U CN 201920694577U CN 210343301 U CN210343301 U CN 210343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plug
wall
seat
downstream end
redu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45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945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3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3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3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桥塞轴向尺寸大、密封段长不便于井下精细分层问题,压裂后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问题和桥塞零部件繁多、成本高问题。该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包括座封芯轴及座封管轴,座封管轴包括挤压凸肩以及承载躯干,承载躯干至少用于承载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以及变径压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套设在座封芯轴之外,且座封管轴能沿轴向相对于座封芯轴滑动,座封芯轴的下游端与下游端支撑体相连接;下游端支撑体与下卡瓦组件相抵接,变径压台与承载躯干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减少桥塞轴向尺寸,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设置该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的改进型桥塞。
背景技术
桥塞是一种应用于油气采掘的重要封堵装置。在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一种临时性封堵工艺,封堵当前的生产层,以便于对其它产层实施工艺措施,待工艺完成后,解除临时封堵,建立生产层与井筒的流动通道,实现对油、气井的采油、采气生产。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的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只有对生产层进一步进行精细划分,才能进一步提高压裂效率,从而提高产量。因此,对桥塞提出更高要求。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720473739.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申请号为 201710291575.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均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0所示用于桥塞的中心轴以及设置该中心轴的桥塞。该桥塞具有桥塞内通径大、封堵效果稳定,锚定可靠性好,不会出现中途坐封问题、可降解性能好、无需钻塞、施工方便等优点,但是,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不能满足如下现实需求: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变径支撑环、弹性密封筒构成的弹力环形组件发生弹性变形以稳定坐封在桥塞所在的套管或油气井内,座封管轴上不仅需要设置下卡瓦组件、卡瓦压台(包括上卡瓦压台以及下卡瓦压台)还需要设置上卡瓦组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砂埋上卡瓦压台以及上卡瓦组件的情况,造成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上卡瓦压台以及上下卡瓦组件长度过长导致轴向密封尺寸过大,难以满足精细分层要求。由于材料成本高,零部件多,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桥塞轴向尺寸大、密封段长不便于井下精细分层问题,压裂后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问题和桥塞零部件繁多、成本高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封芯轴以及座封管轴,其中:所述座封管轴存在中心孔,所述座封管轴包括挤压凸肩以及承载躯干,所述挤压凸肩挤压在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上,所述承载躯干套设有所述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以及变径压台;
所述变径压台外侧套设有下卡瓦组件;
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套设在所述座封芯轴之外,且所述座封管轴能沿轴向相对于所述座封芯轴滑动,所述座封芯轴的下游端与下游端支撑体相连接;
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与所述下卡瓦组件相抵接,所述变径压台与所述承载躯干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退回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躯干外壁上的防退棘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变径压台内壁上的止位棘齿,所述止位棘齿与所述防退棘齿互相咬合。
可选地,所述变径压台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缝隙,所述缝隙沿轴向以及径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防退棘齿沿所述承载躯干外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止位棘齿沿所述变径压台内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座封芯轴为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下卡瓦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卡瓦,在所述下卡瓦组件中:
所述卡瓦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所述卡瓦包括齿牙基座以及嵌于齿牙基座上的锚定齿牙,卡瓦组件通过所述锚定齿牙与套管的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紧密抵接的方式锚定于桥塞所在的套管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
所述座封管轴、所述弹力环形组件、所述变径压台、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以及所述齿牙基座均为可降解或可溶解材质制成,所述锚定齿牙为陶瓷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防退回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承载躯干下游段外壁与所述变径压台内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座封芯轴的下游端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的连接为所述弹力环形组件坐封在所述套管内壁或所述油气井的内壁上时通过抽拉或转动所述座封芯轴能够解除的连接;
所述座封芯轴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的连接被解除后,所述座封芯轴能从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抽出以使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形成所述桥塞的内部流体通道,且所述下游端支撑体能在自重作用下脱落。
可选地,所述挤压凸肩与所述承载躯干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承载躯干介于所述挤压凸肩与所述弹力环形组件之间的区段上还套设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挤压凸肩的外径,所述挤压环的下游端端面与所述弹力环形组件相抵接,所述挤压凸肩能通过所述挤压环对所述弹力环形组件施加轴向挤压力。
可选地,所述弹力环形组件包括上变径支撑环、弹性密封筒以及下变径支撑环,所述上变径支撑环、所述下变径支撑环各自均包括第一环形体以及第二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互相叠合,所述第一环形体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坐封面,所述第二环形体的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坐封面;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两者共同在轴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受压变形后能利用所述第一坐封面以及所述第二坐封面共同抵接、坐封于所述桥塞所在的套管或油气井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套管或油气井的内壁形成面接触式密封连接;
所述弹力环形组件还包括介于所述弹性密封筒与所述上变径支撑环之间的助推圈,所述助推圈的上边棱与下部均设置有锥面,所述助推圈上边棱的锥面与所述上变径支撑环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助推圈下部的锥面与所述弹性密封筒上端口处的内锥面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
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中,变径压台与承载躯干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防退回连接结构能阻止上行的变径压台往下游方向相对于座封管轴的承载躯干退回,由此通过变径压台可以推动弹力环形组件使弹力环形组件在挤压凸肩以及变径压台的共同挤压作用下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进而与现有技术中同时使用上卡瓦组件、上卡瓦压台以及下卡瓦组件、下卡瓦压台共同挤压弹力环形组件使弹力环形组件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的技术方案相比,至少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由此也规避掉了实际使用中砂埋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造成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的问题,同时也至少节省了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耗费的材质及其在座封管轴上占用的径向和轴向空间,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桥塞轴向尺寸大、密封段长不便于井下精细分层问题,压裂后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问题和桥塞零部件繁多、成本高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座封芯轴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座封管轴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压环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卡瓦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卡瓦压台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变径支撑环的第一环形体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3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变径支撑环的第二环形体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5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变径支撑环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下端支撑结构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7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下端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沿E-E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9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卡瓦组件的示意图;
图20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桥塞的卡瓦组件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改进型桥塞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图21所示改进型桥塞的半剖面示意图;
图24为图21所示改进型桥塞坐封在套管内壁上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中变径压台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中变径压台的另一张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中变径压台的半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座封芯轴;101、座封芯轴上游端;102、座封芯轴下游端; 2、座封管轴;20、座封管轴的下游端;21、挤压凸肩;22、承载躯干;23、内锥面;24、避让外锥面;3、压环(或称:推盘、定位盘、挤压环);45、卡瓦组件;451、上卡瓦组件;452、下卡瓦组件;453、环箍;454、卡瓦;4、锚定齿牙;41、底面;5、齿牙基座;6、卡瓦压台;61、上卡瓦压台;62、变径压台(或称:下卡瓦压台);620、缝隙;789、弹力环形组件;78、变径支撑环(或称:变径外套);781、上变径支撑环;782、下变径支撑环;7、第一环形体;8、第二环形体;9、弹性密封筒(优选为降解胶筒);91、助推圈;11、下游端支撑体(或称:定位推套);110、加速溶解通孔;13、螺纹连接位置;14、限位导向结构;141、扇形槽;142、周向限位槽;143、扇形滑块;144、周向限位凸起;161、第一坐封面;162、第二坐封面;170、防退回连接结构;171、防退棘齿;172、止位棘齿;18、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图1-图27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零部件少,材料成本低、整个桥塞轴向尺寸比较小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设置该中心轴的改进型桥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申请号为201720473739.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710291575.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设置该中心轴的改进型桥塞。
如图21-图2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包括座封芯轴1以及座封管轴2,其中:座封管轴2存在中心孔,座封管轴2包括挤压凸肩21以及承载躯干22,挤压凸肩21用于挤压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789,承载躯干22至少用于承载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789以及变径压台62,变径压台62 优选为椎体,圆台和八方形状的也是可以;
变径压台62外侧套设有下卡瓦组件452;
座封管轴2的中心孔套设在座封芯轴1之外,且座封管轴2能沿轴向相对于座封芯轴1滑动,座封芯轴1的下游端与下游端支撑体11相连接;
下游端支撑体11与下卡瓦组件452相抵接,变径压台62与承载躯干22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170;
座封芯轴1相对于座封管轴2上行时,座封芯轴1能通过下游端支撑体11 推动下卡瓦组件452沿着变径压台62的外壁上行至锚定状态,处于锚定状态的下卡瓦组件452能利用摩擦力卡在该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所在的套管18或油气井的内壁上;上行的座封芯轴1还能通过下游端支撑体11推动变径压台62上行并通过变径压台62推动弹力环形组件789使弹力环形组件789在挤压凸肩 21以及变径压台62的共同挤压作用下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防退回连接结构170能阻止已经上行的变径压台62往下游方向相对于承载躯干22退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中,变径压台62与承载躯干22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170,防退回连接结构170能阻止上行的变径压台62往下游方向相对于座封管轴2的承载躯干22退回,由此通过变径压台62可以推动弹力环形组件789使弹力环形组件789在挤压凸肩21以及变径压台62的共同挤压作用下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进而与现有技术中同时使用上卡瓦组件、上卡瓦压台以及下卡瓦组件以及下卡瓦压台共同挤压弹力环形组件使弹力环形组件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的技术方案相比,至少省略了现有技术中的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由此也规避掉了实际使用中砂埋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造成砂埋部位难与水全面接触影响降解速度的问题,同时也至少节省了上卡瓦组件以及上卡瓦压台耗费的材质及其在座封管轴上占用的径向和轴向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防退回连接结构170包括设置在承载躯干22外壁上的防退棘齿171以及设置在变径压台62内壁上的止位棘齿172,止位棘齿172与防退棘齿171互相咬合时能阻止推动弹力环形组件789处于坐封状态的变径压台62往下游方向相对于承载躯干22退回。
防退棘齿171与止位棘齿172互相配合起到了防止变径压台62往下游方向相对于承载躯干22退回的效果。防退棘齿171与止位棘齿172的齿牙偏斜方向要有利于变径压台62以较小的阻力上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变径压台62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缝隙620,缝隙620沿轴向以及径向方向延伸(缝隙620优选为沿整个轴向以及径向方向贯通变径压台62的侧壁),处于锚定状态的下卡瓦组件452利用摩擦力卡在该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所在的套管18或油气井的内壁上时,下卡瓦组件452对变径压台62施加的径向力能压缩变径压台 62、减小缝隙620的宽度使变径压台62的止位棘齿172咬紧防退棘齿171。
缝隙620的存在目的在于增加变径压台62的弹性,使其在径向方向上具有张开和收缩的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防退棘齿171沿承载躯干22外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和/或,止位棘齿172沿变径压台62内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防退棘齿171与止位棘齿172延伸尺寸越长,深度越深,则防退能力越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座封芯轴1为金属材料(具体可以为钢材质,优选为不锈钢)制成;座封芯轴1在桥塞完成坐封后会被抽走,所以优选为采用强度比较高的非可溶性材质。座封芯轴1如果未损坏的话,还可以抽走后再其他桥塞上重复利用。
下卡瓦组件452包括环箍453(环箍453也可以没有)以及至少两块卡瓦454,在下卡瓦组件452中:
如果设置有环箍453,环箍453可以套设在卡瓦454之外,卡瓦454与下游端支撑体11之间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所有的卡瓦454朝接近座封芯轴1中轴线的方向滑动的距离被限位导向结构限定在预定范围之内,下游端支撑体11 以及变径压台62对卡瓦454施加轴向压力时,在限位导向结构的作用下,所有的卡瓦454均能始终以对中的状态从靠近座封芯轴中轴线的位置滑动至锚定于桥塞所在的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的位置;卡瓦454包括齿牙基座5以及嵌于齿牙基座5上的锚定齿牙4,卡瓦组件通过锚定齿牙4与套管18的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紧密抵接的方式锚定于桥塞所在的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
座封管轴2、弹力环形组件789、变径压台62、下游端支撑体11、环箍453 (如果有环箍453的话)以及齿牙基座5均为可降解或可溶解材质制成,锚定齿牙4为陶瓷材料制成。
可降解或可溶解材质制成的部件溶解或降解在压裂液(通常为水)之后,桥塞内就会形成尺寸较大的流体通道,这样方便进行油气输送、开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防退回连接结构170设置在承载躯干22下游段外壁与变径压台62内壁之间。此种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少承载躯干22的轴向尺寸,充分利用座封管轴2上的轴向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座封芯轴1的下游端与下游端支撑体11之间的连接为弹力环形组件789坐封在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时通过抽拉或转动座封芯轴1能够解除的连接;
座封芯轴1与下游端支撑体11之间的连接被解除后,座封芯轴1能从座封管轴2的中心孔抽出以使座封管轴2的中心孔形成桥塞的内部流体通道,且下游端支撑体11能在自重作用下脱落。
座封芯轴1被抽走,下游端支撑体11脱落后,桥塞内就会形成尺寸较大且通畅的流体通道,这样方便进行油气输送、开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挤压凸肩21与承载躯干22为一体式结构,承载躯干22介于挤压凸肩21与弹力环形组件789之间的区段上还可以套设有挤压环,挤压环的外径大于挤压凸肩21的外径,挤压环的下游端端面与弹力环形组件789相抵接,挤压凸肩21能通过挤压环对弹力环形组件789 施加轴向挤压力。本实用新型中挤压环与现有技术中图6、图7所示的压环相比,其轴向的端面可以为平面。
挤压环的设置可以延长挤压凸肩21的外径以及轴向尺寸,同时相对于直接从一个圆柱体上切削加工出大尺寸的挤压凸肩21而言,套接挤压环不仅工艺更简单,材质浪费少,加工、装配时间短,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弹力环形组件789包括上变径支撑环781、弹性密封筒9以及下变径支撑环782,上变径支撑环781、下变径支撑环782各自均包括第一环形体7以及第二环形体8,第一环形体7与第二环形体8互相叠合,第一环形体7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坐封面161,第二环形体8的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坐封面162;第一环形体7与第二环形体8两者共同在轴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受压变形后能利用第一坐封面161以及第二坐封面162共同抵接、坐封于桥塞所在的套管18或油气井的内壁上并与套管18或油气井的内壁形成面接触式密封连接。
上变径支撑环781、下变径支撑环782可以更好的推动弹性密封筒9(优选为可溶胶筒)向径向方向形变,解决了可溶胶筒较硬,容易渗漏的问题。
弹力环形组件789的作用在于利用弹力作用使桥塞坐封在桥塞所在的套管18或油气井的内壁上。座封芯轴1被抽走,桥塞内形成尺寸较大且通畅的流体通道时,要分隔开地层,可以在座封管轴2的上游端口投掷球状或圆台状的堵头,堵头堵塞座封管轴2的上游端口后具有类似于单流阀的阀芯的作用,堵头与桥塞一起分隔开上部和下部的地层,桥塞下部地层的油气涌出后,会自动顶开堵头。
弹力环形组件789还包括介于弹性密封筒9与上变径支撑环781之间的助推圈91(弹性密封筒采用胶筒时,该助推圈也可以称为胶筒助推圈),助推圈91 的上边棱与下部均设置有锥面,助推圈91上边棱的锥面与上变径支撑环781 的内壁相抵接,助推圈91下部的锥面与弹性密封筒9上端口处的内锥面相抵接。助推圈91其材质的刚度大于弹性密封筒9材质的刚度。助推圈91的材质优选为金属材质。弹力环形组件789受到轴向压力时,助推圈91可以对弹性密封筒 9上游段施加一定的径向推力,使弹性密封筒9上游段更容易沿径向膨胀变形,从而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改进型桥塞,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中:
桥塞送塞工具的外筒朝接近改进型桥塞所在的油气井的井底的方向推动挤压凸肩21或者桥塞送塞工具的中心杆朝接近油气井的井口的方向抽拉座封芯轴1,使座封芯轴1相对于座封管轴2上行时,座封芯轴1能通过下游端支撑体11推动下卡瓦组件452沿着变径压台62的外壁上行至锚定状态,并且上行的座封芯轴1还能通过下游端支撑体11推动变径压台62上行并通过变径压台 62推动弹力环形组件789使弹力环形组件789在挤压凸肩21以及变径压台62 的共同挤压作用下沿径向方向膨胀并坐封在套管18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
桥塞送塞工具与本实用新型改进型桥塞之间可以通过送塞工具包连接,送塞工具包包括外筒以及中心杆,桥塞送塞工具的外筒与送塞工具包的外筒相连并可以通过送塞工具包的外筒推动挤压凸肩21,桥塞送塞工具的中心杆与送塞工具包的中心杆相连并可以通过送塞工具包的中心杆抽拉座封管轴2。
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中心轴适宜应用于改进型桥塞上以降低成本,减少桥塞的轴向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封芯轴以及座封管轴,其中:所述座封管轴存在中心孔,所述座封管轴包括挤压凸肩以及承载躯干,所述挤压凸肩挤压在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上,所述承载躯干套设有所述桥塞的弹力环形组件以及变径压台;
所述变径压台外侧套设有下卡瓦组件;
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套设在所述座封芯轴之外,且所述座封管轴能沿轴向相对于所述座封芯轴滑动,所述座封芯轴的下游端与下游端支撑体相连接;
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与所述下卡瓦组件相抵接,所述变径压台与所述承载躯干之间存在防退回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回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躯干外壁上的防退棘齿以及设置在所述变径压台内壁上的止位棘齿,所述止位棘齿与所述防退棘齿互相咬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压台上设置有至少一条缝隙,所述缝隙沿轴向以及径向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棘齿沿所述承载躯干外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和/或,所述止位棘齿沿所述变径压台内壁的整个周向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封芯轴为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下卡瓦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卡瓦,在所述下卡瓦组件中:
所述卡瓦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限位导向结构,所述卡瓦包括齿牙基座以及嵌于齿牙基座上的锚定齿牙,卡瓦组件通过所述锚定齿牙与套管的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紧密抵接的方式锚定于桥塞所在的套管内壁或油气井的内壁上;
所述座封管轴、所述弹力环形组件、所述变径压台、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以及所述齿牙基座均为可降解或可溶解材质制成,所述锚定齿牙为陶瓷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回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承载躯干下游段外壁与所述变径压台内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封芯轴的下游端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的连接为所述弹力环形组件坐封在所述套管内壁或所述油气井的内壁上时通过抽拉或转动所述座封芯轴能够解除的连接;
所述座封芯轴与所述下游端支撑体之间的连接被解除后,所述座封芯轴能从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抽出以使所述座封管轴的中心孔形成所述桥塞的内部流体通道,且所述下游端支撑体能在自重作用下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凸肩与所述承载躯干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承载躯干介于所述挤压凸肩与所述弹力环形组件之间的区段上还套设有挤压环,所述挤压环的外径大于所述挤压凸肩的外径,所述挤压环的下游端端面与所述弹力环形组件相抵接,所述挤压凸肩能通过所述挤压环对所述弹力环形组件施加轴向挤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环形组件包括上变径支撑环、弹性密封筒以及下变径支撑环,所述上变径支撑环、所述下变径支撑环各自均包括第一环形体以及第二环形体,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互相叠合,所述第一环形体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坐封面,所述第二环形体的周向外壁或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坐封面;所述第一环形体与所述第二环形体两者共同在轴向的挤压力作用下受压变形后能利用所述第一坐封面以及所述第二坐封面共同抵接、坐封于所述桥塞所在的套管或油气井的内壁上并与所述套管或油气井的内壁形成面接触式密封连接;
所述弹力环形组件还包括介于所述弹性密封筒与所述上变径支撑环之间的助推圈,所述助推圈的上边棱与下部均设置有锥面,所述助推圈上边棱的锥面与所述上变径支撑环的内壁相抵接,所述助推圈下部的锥面与所述弹性密封筒上端口处的内锥面相抵接。
10.一种改进型桥塞,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
CN201920694577.5U 2019-05-15 2019-05-15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Active CN210343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77.5U CN210343301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4577.5U CN210343301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3301U true CN210343301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2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4577.5U Active CN210343301U (zh) 2019-05-15 2019-05-15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33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436A (zh) * 2020-10-22 2022-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卡瓦机构
CN115182702A (zh) * 2022-07-07 2022-10-14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可降解的双向卡瓦压台桥塞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82436A (zh) * 2020-10-22 2022-04-2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卡瓦机构
CN114382436B (zh) * 2020-10-22 2024-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卡瓦机构
CN115182702A (zh) * 2022-07-07 2022-10-14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可降解的双向卡瓦压台桥塞
CN115182702B (zh) * 2022-07-07 2023-03-10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可降解的双向卡瓦压台桥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4064U (zh) 一种强化锚定密封桥塞
CN210343301U (zh) 改进型桥塞的中心轴以及改进型桥塞
CN104612626A (zh) 一种大通径桥塞
CN110185414B (zh) 一种外胀式可溶桥塞
CN112523721A (zh) 可溶解桥塞用密封组合体、可溶解桥塞及间隙的密封方法
CN216922076U (zh) 一种套管井中液压坐封封隔器
CN202946100U (zh) 半程固井自灌浆浮箍
EP0314267A2 (en) Tool for cold forging tubular members
CN211287616U (zh) 一种桥塞
CN110905442A (zh) 一种套管外环空水泥浆填充封隔器
CN214532895U (zh) 可溶解桥塞用密封组合体以及可溶解桥塞
CN218522648U (zh) 一种金属可溶球座
CN212774218U (zh) 一种多级异步自锁式封堵器
CN213087959U (zh) 一种具有送封功能的可捞式桥塞
CN211058785U (zh) 可钻分层注水工艺管柱
CN211924112U (zh) 一种回接压裂管柱及其尾管悬挂器回插接头
CN108979576B (zh) 永久式尾管悬挂器
CN107780876A (zh) 一种水平井轨道式胶筒封隔器和封隔方法
CN106853473A (zh) 一种用于管材内高压成形的锯齿形推头
US11499390B2 (en) Sealing assembly for dissolvable bridge plug, a dissolvable bridge plug and a sealing method for gap
CN110821460A (zh) 可钻分层注水工艺管柱
CN106862360B (zh) 一种嵌入式咬合密封结构的内高压成形推头
CN216477253U (zh) 一种可钻式桥塞
CN115874970B (zh) 一种双向承压楔式密封器
CN211549640U (zh) 一种具有胶筒防突功能的小井眼裸眼压裂封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