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0049U -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 Google Patents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0049U
CN210340049U CN201921218541.6U CN201921218541U CN210340049U CN 210340049 U CN210340049 U CN 210340049U CN 201921218541 U CN201921218541 U CN 201921218541U CN 210340049 U CN210340049 U CN 210340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onstruction elevator
counterweight frame
hoistway
notch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85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治
孙桂新
孙义刚
刘俊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fe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fe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fe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fe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85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0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0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0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道内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包括上梁、下梁、和两立柱;上梁连接于两立柱的上端,下梁连接于两立柱的下端,上梁设置有绳头板;立柱上均设置有朝向彼此的凹槽,凹槽贯穿立柱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立柱的靠近上梁的通一侧面均设置有缺口,缺口与凹槽连通,立柱上还设置有用于封堵缺口的盖板;下梁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缓冲调节底座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底座,通过拆卸最下端的底座,从而缩短了缓冲调节座与缓冲器接触时的间隙,缓冲器的每次行程均接近一致,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丝绳。

Description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井道内升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业人工智能运用必须使用室内施工设备才能实施,在建筑物井道内使用施工升降机,并同时可运用各种人工智能运输工具,比如:电动砂浆运输车、电动砌块运输车、电动预制墙板运输车等等,这些电动设备都是禁止运用在室外施工设备中。
因此,现有的建筑行业将升降机构设置于井道内,以保证施工安全,升降机的升降行程随建筑的高度增高而变长,由于升降机上升的高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就需要对对重框增加重量,以满足升降机的正常运行,然而,随着对重块的不断增加,当放置一定数量的对重块后,由于对重框的上梁与最上面的对重块之间的间距变小,使得不能再放置对重块,从而导致对重框的上梁与对重块之间的存放空间造成浪费;,并且对重框长期使用,钢丝绳会出现延展的情况,导致对重框的行程出现变化,使用效果变差;另外,当对重块置入槽中时,对重块往往还需要滑行一段间距,由于现有的对重框中的用于限位对重块的槽的截面为规则的矩形结构,那么对重块在该槽内滑行就容易卡滞,导致对重块安装困难,对重块安装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重框放置对重块空间的浪费和对重框下的行程变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包括上梁、下梁、和两立柱;所述上梁连接于两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下梁连接于两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上梁设置有绳头板;所述立柱上均设置有朝向彼此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所述立柱的靠近所述上梁的通一侧面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缺口的盖板;所述下梁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所述缓冲调节底座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底座。
可选地,所述缓冲调节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面,所述第一底座连接于所述下梁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下端,各所述连接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长。
可选地,所述上梁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一连接件,两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两第一连接件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绳头板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下梁包括两块第二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件,两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两第二连接件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缓冲调节底座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绳头板设置于所述上梁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缓冲调节底座设置于所述下梁的中间位置。
可选地,所述下梁还设置有用于悬挂补偿链的补偿链支架。
可选地,各所述立柱的缺口均设置于各所述立柱的前侧面后者均设置于各所述立柱的后侧面。
可选地,各所述凹槽的槽宽沿其槽底至其槽顶的方向逐渐递增,且各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用的时候,分别将多个对重块倾斜放入两立柱的凹槽中,而后将对重框放平,当对重框卡置在两立柱之间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得对重块不能倾斜放入两立柱之间,松开盖板,将对重块从缺口中放入至两立柱之间,防止完毕之后,使用盖板封堵缺口,防止对重块从缺口中脱出,能够使得对重框装下更多的对重块,提高了放置对重框的空间的使用率,并且通过在下梁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钢丝绳的延展,通过拆卸最下端的底座,从而缩短了缓冲调节座与缓冲器接触时的间隙,缓冲器的每次行程均接近一致,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丝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上梁 11—第一连接板 12—第一连接件
20—下梁 21—第二连接板 22—第二连接件
23—底座安装板 24—补偿链支架 30—立柱
31—凹槽 32—缺口 33—盖板
40—绳头板 41—通孔 50—缓冲调节底座
51—第一底座 52—第二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3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包括上梁10、下梁20、和两立柱30;所述上梁10连接于两所述立柱30的上端,所述下梁20连接于两所述立柱30的下端,构成一个长方形结构的对重框。所述上梁10设置有绳头板40,所述绳头板4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41并用于安装绳头组件(图中未显示),所述绳头组件用于固定钢丝绳(图中未显示);所述立柱30上均设置有朝向彼此的凹槽31,各所述凹槽31的槽宽沿其槽底至其槽顶的方向逐渐递增,例如,图3中左侧的凹槽31中,其槽宽沿其左侧至其右侧的方向逐渐递增;又例如,图3中右侧的凹槽31中,其槽宽沿其右侧至其左侧的方向逐渐递增。这样,在安装将倾斜的对重块(图未示)放平的过程中,由于槽顶一端比较宽,放平过程中,对重块的一端与凹槽3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方便安装,并且能够减少碰撞的现象,延展对重块的使用寿命。所述凹槽31贯穿所述立柱30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所述立柱30的靠近所述上梁10的通一侧面均设置有缺口32,所述缺口32与所述凹槽31连通,所述立柱30上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缺口32的盖板33;具体地,所述盖板33通过螺栓与立柱3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梁20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50,所述缓冲调节底座50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底座。各底座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优选采用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且各所述凹槽31的截面呈梯形。截面呈梯形的凹槽31有利于对重块在凹槽31内滑行,并且也不会导致对重块从该凹槽21内脱出,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具体地,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道内使用升降机用对重的时候,分别将多个对重块倾斜放入两立柱30的凹槽31中,而后将对重框放平,当对重框卡置在两立柱30之间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得对重块不能倾斜放入两立柱30之间,松开盖板33,将对重块从缺口32中放入至两立柱30之间,防止完毕之后,使用盖板33封堵缺口32,防止对重块从缺口32中脱出,能够使得对重框装下更多的对重块,提高了放置对重框的空间的使用率,并且通过在下梁2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50,由于钢丝绳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钢丝绳的延展,通过拆卸最下端的底座,从而缩短了缓冲调节座与缓冲器接触时的间隙,缓冲器的每次行程均接近一致,并且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钢丝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缓冲调节底座50包括第一底座51和第二底座52,具体地,所述第一底座51和所述第二底座52均包括有两块槽钢和两块连接面板连接,两块所述槽钢的凹槽31相对朝向彼此设置,两素数槽钢均连接于两所述连接面板之间,两所述槽钢之间设置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与所述连接面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51连接于所述下梁20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底座52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51的下端,各所述连接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连接的固定孔。第一底座51和下梁20以及第二底座52与第一底座51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具体地,设置第一底座51和第二底座52能够解决在钢丝绳在长时间时候后出现延展的现象,通过拆卸第二底座52,以使得第一底座51与缓冲器接触,从而调整了对重框与缓冲器之间的间隙,并且设置叫少数量的底座,能够保证对重框的运行行程,使得升降机能够正常运行,并且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底座51的长度比所述第二底座52的长度长。具体地,由于长时间使用,钢丝绳延展的长度比较少,因此通过拆卸第二底座52后,可以适当减少缓冲调节座的长度,并且不会因为缓冲调节座减少得太多导致没有与缓冲器接触,从而影响了整个升降机的工作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上梁10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11和两第一连接件12,两所述第一连接板11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30的两侧,两第一连接件12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11之间,所述绳头板40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11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件12之间。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1和立柱30、第一连接件12以及绳头板40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可以将绳头板40安装于两第一连接板11之间,能够节约空间,并且通过在两第一连接板11之间设置第一连接件12,有利于提高两第一连接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的绳头板40的厚度优选为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下梁20包括两块第二连接板21和两第二连接件22,两所述第二连接板21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30的两侧,两第二连接件22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21之间,两所述第二连接板21之间还设置有底座安装板23,所述底座安装板23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件22之间,所述第一底座51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安装板23的下端面。具体地,第二连接板21和立柱30、第二连接件22以及底座安装板23之间均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22有利于提高两第二连接板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一连接件12和两所述第二连接件22均优选采用12号槽钢,采用槽钢结构可以改变两第一连接板11之间的着力结构,节省用料,并且12号槽钢成本低,经济实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优选的厚度为8mm。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绳头板40设置于所述上梁10的中间位置。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通过拉动绳头板40的绳头组件,使得对重框上下移动,由于将绳头板40设置于上梁10的中间位置,在对重框上下升降的时候,保证对重框的两端平衡,使得对重框不会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缓冲调节底座50设置于所述下梁20的中间位置。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对重框向下移动的时候,缓冲调节座与缓冲器接触,起到缓冲的效果,并且由于缓冲调节底座50设置于下梁20的中间位置,在缓冲调节底座50于缓冲器接触的时候,能够保持对重框的平衡,防止对重框左右晃动,并且通过将缓冲调节底座50设置在下梁20的中间位置,只需要使用一个缓冲器即可满足需求,降低缓冲器的使用数量,能够降低成本的投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下梁20还设置有用于悬挂补偿链的补偿链支架24。具体地,所述补偿链支架24为第二连接件22向下延伸部,所述第二连接件22的延伸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连接补偿链。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各所述立柱30的缺口32均设置于各所述立柱30的前侧面后者均设置于各所述立柱30的后侧面。具体地,各立柱30的缺口32均位于同一侧面,才能使得对重块能够沿缺口32放置于两立柱3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申请号为201710314366.X的技术方案中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的各部件的定位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下梁、和两立柱;所述上梁连接于两所述立柱的上端,所述下梁连接于两所述立柱的下端,所述上梁设置有绳头板;两所述立柱的内侧均设置有朝向彼此的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立柱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所述立柱的靠近所述上梁的同一侧面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立柱上还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缺口的盖板;所述下梁的下端面还设置有缓冲调节底座,所述缓冲调节底座包括至少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调节底座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面,所述第一底座连接于所述下梁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底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下端,各所述连接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供紧固件穿设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包括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一连接件,两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两第一连接件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绳头板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包括两块第二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件,两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两第二连接件均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缓冲调节底座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且位于两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头板设置于所述上梁的正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调节底座设置于所述下梁的正中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还设置有用于悬挂补偿链的补偿链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缺口均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前侧面,或者各所述缺口均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后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凹槽的槽宽沿其槽底至其槽顶的方向逐渐递增,且各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
CN201921218541.6U 2019-07-29 2019-07-29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Active CN210340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541.6U CN2103400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541.6U CN2103400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0049U true CN210340049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21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8541.6U Active CN210340049U (zh) 2019-07-29 2019-07-29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0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72901U (zh) 一种空间异型钢箱拱肋安装装置
US7261184B2 (en) Elevator system and triangulated support structure for the same
CN210340049U (zh)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用对重框
CN211569819U (zh) 一种电梯轿底结构
CN210603860U (zh) 装配式预制楼梯结构性能检测用加载支架
CN213269072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支撑柱
CN211393461U (zh) 通用的补偿绳端接装置以及电梯轿厢的补偿系统
CN109761166B (zh) 一种智能升降机构
CN213946359U (zh) 一种起重机排钩架
CN219217318U (zh) 提升装置
CN110828116A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变压器装配支架
CN219887654U (zh) 一种建筑砌体结构加固装置
CN220580183U (zh) 一种飘窗净空尺寸控制连接结构
CN219569193U (zh) 一种钢梁与混凝土主梁侧接连接结构
CN210763801U (zh) 一种加装电梯组装式连接通道
CN2198250Y (zh) 用于井字架的双层吊篮
CN219431098U (zh) 装配式铝合金楔形玻璃卡槽
CN213015330U (zh) 一种用于爬架提升的下吊座
CN209940232U (zh) 一种起重机可调节支架
CN211313455U (zh) 电梯井施工防护平台
CN219910317U (zh) 一种装修用装配式防护装置
CN218492970U (zh) 电梯井道
CN211998385U (zh) 铝框架别墅电梯对重后置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16196680U (zh) 适用于智能化轻型装备集成平台的格构式挂座垫板结构
CN220036075U (zh) 一种装配式可调节电梯井操作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