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8130U -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38130U CN210338130U CN201921234056.8U CN201921234056U CN210338130U CN 210338130 U CN210338130 U CN 210338130U CN 201921234056 U CN201921234056 U CN 201921234056U CN 210338130 U CN210338130 U CN 2103381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on
- hole
- preventing
- clamping device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夹紧装置包括坐杆束子、两个连接结构和防转轴;坐杆束子包括U型夹持部和形成在U型夹持部末端的两个锁紧部,U型夹持部内形成有供坐杆插入的轴孔,两个锁紧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防转孔;两个连接结构分别设在两个锁紧部外侧,在每个连接结构上设有与第一防转孔相对的第二防转孔,每个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车座的支撑梁连接的连接部;防转轴包括两个止转段,每个止转段分别穿过一个第一防转孔和一个第二防转孔,止转段与第一防转孔、第二防转孔形成止转配合,以防止防转轴相对于坐杆束子和连接结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为在骑行车辆的过程中能防止车座因受外力作用而产生翘头的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两轮车辆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共享单车快速发展起来,进一步带动了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行业的发展。
目前,对于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车辆而言,其上的车座与坐杆之间大多是通过夹紧装置进行连接的。具有连接方式简单以及便于调节的特点。
然而,现有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车辆,无论是何种车型,当采用夹紧装置连接车座与坐杆时,都存在车座不能被稳定锁紧的现象,在骑行的过程中车座一旦受到力的作用就很容易出现翘头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现有的用于连接车座与坐杆的夹紧装置,多采用圆轴与圆孔相配合的方式。将夹紧装置锁紧在坐杆上,将车座与夹紧装置相连,而在这种结构下,一旦受到力的作用,夹紧装置内的圆轴容易在圆孔中产生转动,从而导致车座出现翘头的现象。而一旦在骑行中车座出现翘头就会影响到正常的骑行。
可见,很有必要对现有的夹紧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夹紧装置,包括:
坐杆束子,所述坐杆束子包括U型夹持部以及形成在U型夹持部末端的两个锁紧部,所述U型夹持部内形成有供坐杆插入的轴孔,所述两个锁紧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转孔;
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锁紧部外侧,在每个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转孔相对的第二防转孔,每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车座的支撑梁连接的连接部;
防转轴,所述防转轴包括两个止转段,每个所述止转段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防转孔和一个所述第二防转孔,所述止转段与所述第一防转孔、所述第二防转孔形成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防转轴相对于所述坐杆束子和所述连接结构转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内夹片和外夹片,所述内夹片紧贴所述锁紧部的外侧设置;
所述内夹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防转孔相匹配;所述外夹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防转孔;
所述内夹片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区;所述外夹片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区;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共同构成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锁紧部的外壁面上围绕所述第一防转孔设置有呈辐射状的第一滚花;
所述内夹片与所述锁紧部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滚花相匹配的第二滚花;当内夹片紧贴在所述锁紧部外侧时,所述第二滚花嵌合在所述第一滚花内,或者是,所述第一滚花嵌合在所述第二滚花内,以使所述锁紧部与内夹片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为与所述车座的支撑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车座的支撑梁与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卡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形成所述第二防转孔,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夹紧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共同构成所述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止转段的横截面为方形、多边形、三角形、半圆形或者椭圆形;
所述第一防转孔、所述第二防转孔与所述止转段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防转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止转段端部的连接段,且在所述止转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过渡段。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上形成有外螺纹,且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紧固螺母。
可选地,所述外螺纹的表面上涂覆有耐落胶层。
可选地,在所述轴孔内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条弧形的止挡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被构造为于将车座的支撑梁与坐杆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防转轴与防转孔相互配合,以防止在受力的情况下防转轴会相对于坐杆束子和连接结构产生转动。该结构有助于稳定的锁紧车座,能够有效防止车座因受力而出现翘头现象。本实用新型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杆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坐杆束子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夹片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夹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坐杆束子,101-锁紧部,102-第一防转孔,103-止挡筋,104-第一滚花,105-轴孔,2-内夹片,201-第一通孔,202-第二滚花,203-第一装配区,3-外夹片,301-第二通孔,302-第二装配区,4-防转轴,401-止转段,402-弧形倒角过渡段,403-连接段,5-紧固螺母,6-车座,601-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紧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坐杆束子1,连接结构以及防转轴4。其中,防转轴4可将坐杆束子1与连接结构连接在一起。坐杆束子1可以被固定夹持在车辆的坐杆上。连接结构用于与车辆的车座6连接,从而能将车座6与坐杆连接起来。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坐杆束子1夹持固定在坐杆上的合适位置处,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2-图3以及图7所示,坐杆束子1包括U型夹持部,以及形成在该U型夹持部末端的两个锁紧部101,在U型夹持部内形成有供车辆的坐杆插入的轴孔105,且在两个锁紧部10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转孔102。
连接结构设置为两个。两个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锁紧部101的外侧。在每个连接结构上均设置有与第一防转孔102相对的第二防转孔。并且,每个连接结构包括有用于与车座6的支撑梁601连接的连接部。防转轴4包括两个止转段401,每个止转段401分别穿过一个第一防转孔102和一个第二防转孔,止转段401与第一防转孔102、第二防转孔形成止转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防转轴4相对于坐杆束子1和连接结构产生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可用于连接车辆的车座6与坐杆。该夹紧装置可适用于自行车、电动助力单车等多种车型的车辆,适用范围较广。在使用时,将车辆的坐杆直接插接到U型夹持部内的轴孔105中,并将连接结构上的连接部与车辆的车座6连接即可完成组装。该夹紧装置可以将车辆的车座6与坐杆稳定、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且该夹紧装置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起来非常灵活、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紧装置,其采用了防转轴4与第一防转孔102、第二防转孔相互配合的方式。防转轴4至少包括有两个止转段401,每个止转段401均与同侧的第一防转孔102、第二防转孔形成止转配合,在该结构下,可以有效地防止防转轴4因受力而在相应的防转孔内部产生转动的现象出现,这样有助于将车座6锁紧,从而能防止在骑行车辆的过程中车座因受力而出现突然翘头、偏转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内夹片2和外夹片3。其中,内夹片2紧贴在锁紧部101的外侧设置,外夹片3靠近内夹片2的外侧设置。并且,如图4-图6所示,在内夹片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01,且第一通孔201与第一防转孔102相匹配。在外夹片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01。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301共同构成第二防转孔。在内夹片2上还设置有第一装配区203。在外夹片3上还设置有第二装配区302。第一装配区203和第二装配区302共同构成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上设置有用于连接车座6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可用于直接与车座6的支撑梁601进行连接,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并且,在该连接结构上还设置有第二防转孔,防转轴4的每个止转段401从锁紧部101上的第一防转孔102伸出后还穿过第二防转孔,这一设计不仅可以将连接结构与坐杆束子1连接在一起,第二防转孔还可以与第一防转孔102相配合以对防转轴4起到良好的止挡限位作用,更加有效地防止防转轴4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转动,进而避免了车座6出现翘头、偏转等不良现象。此外,该连接结构位于坐杆束子1的锁紧部101的外侧,还能对坐杆束子1的锁紧部101起到一定的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其上的第二防转孔是由内夹片2上的第一通孔201和外夹片3上的第二通孔301共同形成的。其中,第一通孔201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防转孔10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其主要是与第一防转孔102联合起来对防转轴4起到止挡的作用。但是,外夹片3上第二通孔301的形状与内夹片2上第一通孔201的形状可以是不同的。第二通孔301主要是供防转轴4穿过,以便于将外夹片3装配在防转轴4上。如图6所示,第二通孔301的形状例如可以设计为圆形,结构简单,便于加工,而且只要尺寸合适,可以供多种形状的防转轴4穿过,通用性较强。当然,第二通孔301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一通孔201的形状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如图4-图6所示,在锁紧部101的外壁面上围绕第一防转孔102设置有呈辐射状的第一滚花104。并且,在内夹片2与锁紧部101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滚花104相匹配的第二滚花202。当将内夹片2紧贴在锁紧部1外侧上时,锁紧部101上的第一滚花104与内夹片2上的第二滚花202彼此嵌合在一起。例如,可以是第二滚花202嵌合在第一滚花104内。又例如,也可以是第一滚花104嵌合在第二滚花202内。上述的两种方式均可以使锁紧部101与内夹片2紧贴在一起且二者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的转动。本实施例中的这一设计,可以使内夹片2与锁紧部101牢固、稳定的配合在一起,能进一步防止防转轴4在受到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从而有助于使车座6被更加牢固的锁紧。
例如,第一滚花104可以包括48个辐射条,同样地,第二滚花202也可以包括48个辐射条。这样有助于使内夹片2与锁紧部101更加牢固的锁紧在一起,制作难度相对也比较小,成本较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进行调整,对此不作限制。此外,第一滚花104和第二滚花202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辐射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如图4-图6所示,第一装配区203和第二装配区302为与车座6的支撑梁601相匹配的卡槽结构。即,连接结构上的连接部为卡槽结构。当连接车座6时,只需将车座6的支撑梁601直接卡合在第一装配区203和第二装配区302上即可。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结构上预先设计了与车座6的支撑梁601相匹配的卡槽结构作为连接部。通过卡合连接的这种方式无需额外使用连接件或者紧固件,连接方式简单,连接的牢固性好,而且拆卸也比较方便。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内夹片2和外夹片3这种分体式结构,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例如,在连接结构的中部形成第二防转孔。该连接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第一装配部与第二装配部相互配合用于夹紧车座6的支撑梁,此时,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共同构成连接部。该连接结构为一体化设计,结构简单,装配时更加方便,无需复杂的配合关系,而且制作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坐杆束子1的轴孔105内的一端形成至少一条止挡筋103。该止挡筋103例如是直接一体成型在轴孔105内。这样使整个坐杆束子1的外观更加美观,且使得止挡筋103的强度更好,不易断裂。当然,止挡筋103也可以是在加工好之后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在轴孔105内,对此不作限制。
止挡筋103整体呈弧形结构,该结构可以适应坐杆外壁的弧形。当将车辆的坐杆插入到轴孔105内时,在轴孔105内止挡筋103可以对坐杆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坐杆在轴孔105内晃动,即能使坐杆能稳定的设置在轴孔105内。此外,止挡筋103还可以起到加强轴孔105强度的作用,即起到加强筋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轴孔105内止挡筋103的设置数量,并不限于1条,例如可以为2条、3条或者更多条,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防转轴4,如图7所示,其包括两个止转段401以及连接在每个止转段401端部的连接段403,并且,在止转段401与连接段402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过渡段402。此外,在两个止转段401之间形成有结合段,以将两个止转段401结合在一起。两个止转段401与结合段可以为一体化结构,也可以分别制作后连接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止转段401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与结合段的横截面尺寸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灵活的进行调整,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防转轴4,在止转段401与连接段402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过渡段402。这一设计避免了在止转段401与连接段403之间形成传统的过渡台阶结构,更加方便对防转轴4的装配,即降低了装配难度。而且,这种这设计可以提高整个防转轴4的结构强度,避免出现防转轴4受力过大而在过渡段产生断裂的现象。
止转段401的横截面形状例如是方形、多边形、三角形、半圆形或者椭圆形。第一防转孔102和第二防转孔的形状和尺寸应当与止转段401相匹配。在该配合关系下,第一防转孔102和第二防转孔可以共同对相应的止转段401起到止挡的作用,以防止止转段401因受力等作用在其中产生转动而影响稳定性。该结构克服了现有的圆轴与圆孔配合关系不稳定,圆轴容易在圆孔中产生的转动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中,止转段401为方轴,第一防转孔102和第二防转孔均为与止转段401尺寸和形状相匹配的方形孔。止转段401在两个防转孔内不易产生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防转轴4上各段的尺寸。此外,在防转轴4上,止转段401的横截面尺寸与连接段403的横截面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在防转轴4的连接段403上还形成有外螺纹,且在连接段403上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紧固螺母5。通过紧固螺母5可以将坐杆束子1和连接结构稳定的固定在防转轴4上,防止连接结构和坐杆束子1从防转轴4上滑脱。并且,还有助于将坐杆束子1夹紧在坐杆上。其中,紧固螺母5例如采用五角螺母、六角螺母等。
其中,在外螺纹的表面上涂覆有耐落胶层,当将紧固螺母5连接在其上时可以起到防止松动的作用,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紧固螺母5脱落,能使紧固螺母5长时间锁紧在连接段403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任一种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被构造为:用于将车座6的支撑梁601与坐杆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车座因受力而导致翘头、偏转等现象,安全性好。
所述车辆可以为自行车、电动助力单车等多种车型的车辆,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杆束子,所述坐杆束子包括U型夹持部以及形成在U型夹持部末端的两个锁紧部,所述U型夹持部内形成有供坐杆插入的轴孔,所述两个锁紧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转孔;
两个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锁紧部外侧,在每个所述连接结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防转孔相对的第二防转孔,每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车座的支撑梁连接的连接部;
防转轴,所述防转轴包括两个止转段,每个所述止转段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防转孔和一个所述第二防转孔,所述止转段与所述第一防转孔、所述第二防转孔形成止转配合,以防止所述防转轴相对于所述坐杆束子和所述连接结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配合在一起的内夹片和外夹片,所述内夹片紧贴所述锁紧部的外侧设置;
所述内夹片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防转孔相匹配;所述外夹片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第二防转孔;
所述内夹片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区;所述外夹片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区;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共同构成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的外壁面上围绕所述第一防转孔设置有呈辐射状的第一滚花;
所述内夹片与所述锁紧部贴合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滚花相匹配的第二滚花;当内夹片紧贴在所述锁紧部外侧时,所述第二滚花嵌合在所述第一滚花内,或者是,所述第一滚花嵌合在所述第二滚花内,以使所述锁紧部与内夹片之间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为与所述车座的支撑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车座的支撑梁与所述第一装配区和所述第二装配区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中部形成所述第二防转孔,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第二装配部夹紧所述支撑梁,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共同构成所述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段的横截面为方形、多边形、三角形、半圆形或者椭圆形;
所述第一防转孔、所述第二防转孔与所述止转段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轴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止转段端部的连接段,且在所述止转段与所述连接段之间形成有弧形倒角过渡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上形成有外螺纹,且在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紧固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的表面上涂覆有耐落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孔内的一端一体成型有至少一条弧形的止挡筋。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被构造为用于将车座的支撑梁与坐杆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34056.8U CN210338130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34056.8U CN210338130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38130U true CN210338130U (zh) | 2020-04-17 |
Family
ID=70218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34056.8U Active CN210338130U (zh) | 2019-07-31 | 2019-07-31 |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381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36001A (zh) * | 2021-07-29 | 2021-11-12 |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
-
2019
- 2019-07-31 CN CN201921234056.8U patent/CN21033813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36001A (zh) * | 2021-07-29 | 2021-11-12 | 计算机辅助工程移动顾问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用防震悬挂座杆机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25394B (en)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adapter and bicycle fork using the same | |
EP1953007B1 (en)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
US8419137B2 (en) | Bicycle wheel securing structure | |
US7192044B2 (en) | Bicycle headset | |
US5244301A (en) | Bicycle seat mount | |
US4155590A (en) | Bicycle seat post | |
US7571920B2 (en) | Bicycle front fork assembly | |
US6003405A (en) | Bicycle handlebar bar ends | |
EP2583885A1 (en) | Bicycle accessory mounting structure | |
US5078417A (en) | All terrain cycle fork with fiber reinforced resin blades and crow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US9199689B2 (en) | Wheel axle assembly | |
CN101531119A (zh) | 自行车车轮固定结构 | |
CN210338130U (zh) | 一种夹紧装置以及应用该夹紧装置的车辆 | |
US8540268B1 (en) | Aero seat post mounting device | |
EP2390111B1 (en) | Bicycle wheel spoke assembly | |
WO2009026721A1 (en) | Bicycle steering assembly | |
WO2011021132A1 (en) | Bicycle handlebar grip | |
DE102010022771A1 (de) | Aerodynamische Abdeckkappe | |
EP1147043B1 (en) | Bicycle connecting element, particularly for connecting carbon rear forks to frames | |
JP2020044971A (ja) | シートクランプ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自転車 | |
US20050169698A1 (en) | Bicycle seat post | |
CN210175033U (zh) | 一种锁托架和应用锁托架的车辆 | |
CN213649774U (zh) | 一种车座固定装置以及车辆 | |
CN102259681B (zh) | 自行车握把总成 | |
TWM383516U (en) | Bike seat fastening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4 Address after: Room 168, building 6, 741 Hangzhou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0 Patentee after: HANH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Bnan 1231, 2 bungalows, No. 5 Road, Colle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19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MOBIKE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