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6117U -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 Google Patents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6117U
CN210326117U CN201921629950.5U CN201921629950U CN210326117U CN 210326117 U CN210326117 U CN 210326117U CN 201921629950 U CN201921629950 U CN 201921629950U CN 210326117 U CN210326117 U CN 210326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on
radiation branch
branch section
section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99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99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6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61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辐射单元包括两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辐射组件,辐射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辐射臂,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且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辐射单元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的口径;如此,采用辐射单元的振子的口径小,有利于减小天线的体积;如此,采用振子的天线的体积小;如此,采用天线的基站的站址空间小。

Description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天线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受到站址修建空间的约束,天线小型化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天线的振子作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件,振子的大小影响着天线整体的体积大小。传统的振子的口径较大,不利于天线的小型化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辐射单元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的口径;如此,采用所述辐射单元的振子的口径小,有利于减小天线的体积;如此,采用所述振子的天线的体积小;如此,采用所述天线的基站的站址空间小。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子的辐射单元,包括两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辐射组件,每组所述辐射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辐射臂,所述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所述第一辐射支节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三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五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支节、所述第二辐射支节、所述第三辐射支节、所述第四辐射支节、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
上述振子的辐射单元,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对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传输出去,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其中,第一辐射支节与第六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与第三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与第五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而言,辐射臂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的口径。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支节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和/或所述第二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和/或所述第四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二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一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三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四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六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三辐射支节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五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设置,且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三辐射支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支节的一侧,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五辐射支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六辐射支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设置为直线折弯型或弧线折弯型。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振子,包括巴伦组件及所述的辐射单元,所述巴伦组件用于对所述辐射组件馈电。
上述振子,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对辐射单元的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传输出去,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其中,第一辐射支节与第六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与第三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与第五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而言,辐射臂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的口径(相比传统的振子,口径减小了10%以上),进而能够减小天线的体积,适用于大规模阵列天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巴伦组件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馈电元件,两个所述馈电元件与两组所述辐射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振子还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一个所述馈电元件。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及所述的振子,所述巴伦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辐射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巴伦组件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反射板上。
上述天线,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对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传输出去,从而利用振子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其中,第一辐射支节与第六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与第三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与第五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而言,辐射臂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的口径,进而能够减小天线的体积,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发展,同时,振子的口径变小,也使得天线的重量变轻,降低了成本。
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所述的天线。
上述基站,由于天线的体积较小,从而只需占用较小的站址空间,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振子的辐射单元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振子的巴伦组件一个馈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振子的巴伦组件另一个馈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至少两个图1的振子在反射板上的阵列图;
图8为图7至少两个图1的振子的不同天线子阵之间的隔离度指标;
图9为图1的振子的辐射单元的两个极化之间的隔离度指标。
附图标记说明:
10、振子,100、辐射单元,110、辐射臂,111、第一辐射支节,112、第二辐射支节,113、第三辐射支节,114、第四辐射支节,115、第五辐射支节,116、第六辐射支节,117、折弯部,1171、折弯段,200、巴伦组件,210、馈电线,220、接地线,230、支撑件,300、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振子10的辐射单元100,包括两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辐射组件,每组辐射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辐射臂110,辐射臂110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112与第三辐射支节113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114与第五辐射支节115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117。
上述实施例的振子10的辐射单元100,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200对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110传输出去,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110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其中,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112与第三辐射支节113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114与第五辐射支节115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117,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110而言,辐射臂110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100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10的口径。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辐射单元100包括四个辐射臂110,相邻的两个辐射臂110中,其中一个辐射臂110的第一辐射支节111与另一个辐射臂110的第六辐射支节116电性连接,从而使得是个四个辐射臂110串联形成辐射单元100。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均设有折弯部117。如此,在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上均设置折弯部117,沿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的长度方向,从而使得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短,从而可以减小振子10沿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辐射支节112与第三辐射支节113均设有折弯部117。如此,在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上均设置折弯部117,沿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的长度方向,从而使得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短,从而可以减小振子10沿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辐射支节114与第五辐射支节115均设有折弯部117。如此,在相对间隔设置的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上均设置折弯部117,沿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的长度方向,从而使得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短,从而可以减小振子10沿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当然,上述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灵活的设置折弯部117,需要在哪个方向上减小振子10的长度时即可在哪个方向上的辐射支节上设置折弯部117。例如,当需要沿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的长度方向减小振子10的长度时,即可在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上均设置折弯部117;当需要沿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的长度方向、及沿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的长度方向减小振子10的长度时,即可在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以及在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上均设置折弯部117。
辐射单元100包括两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辐射组件,每组辐射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辐射臂110,每个辐射臂110包括六个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辐射支节,每个辐射臂110的六个辐射支节上至少有一个辐射支节设有折弯部117,可以在每个辐射臂110的辐射支节上灵活的设置折弯部117;优选为将不同辐射臂110上的辐射支节的折弯部117设置为非对称形式,从而使得辐射单元100上的电流路径多元化,减小谐振,改善两个极化之间的隔离度指标。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顺时针方向,第一个辐射臂110中,第二辐射支节112及第五辐射支节115均设有折弯部117;第二个辐射臂110中,第一辐射支节111及第六辐射支节116均设有折弯部117;第三个辐射臂110中,第二辐射支节112及第六辐射支节116均设有折弯部117;第四个辐射臂110中,第三辐射支节113及第四辐射支节114均设有折弯部117。如此,第一组辐射组件和第二组辐射组件中的两个辐射臂110的辐射支节上的折弯部117均设置为非对称形式,从而使得辐射单元100的辐射臂110上的电流分布的不同,减小辐射臂110上电磁波的互耦谐振,达到改善辐射单元100中两个极化之间的隔离度指标的目的,能够将隔离度降低至-28dB以下(如图9所示)。
为了减小辐射单元100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轮廓的大小,即减小辐射单元100的口径,辐射臂110的辐射支节之间可以呈夹角设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支节111平行或近似平行第六辐射支节116设置,从而能够减小辐射单元100在第一辐射支节111和第六辐射支节116的长度方向上的口径。第二辐射支节112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一辐射支节111设置,第三辐射支节113平行或近似平行第二辐射支节112设置,从而能够减小辐射单元100在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的长度方向上的口径。第四辐射支节114平行或近似平行第三辐射支节113设置,且第四辐射支节114平行或近似平行第五辐射支节115设置,第五辐射支节115垂直或近似垂直于第六辐射支节116设置,从而能够减小辐射单元100在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的长度方向上的口径。第二辐射支节112及第三辐射支节113设置于靠近第一辐射支节111的一侧,第四辐射支节114及第五辐射支节115设置于靠近第六辐射支节116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二辐射支节112和第三辐射支节113朝向远离第六辐射支节116的一侧延伸设置,使得第四辐射支节114和第五辐射支节115朝向远离第一辐射支节111的一侧延伸设置;优选为辐射臂110关于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之间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便于辐射臂110的模块化生产,也利于辐射臂110的组装配合形成辐射单元100。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近似平行设置和近似垂直设置是考虑到加工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因素,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可认为是平行设置或垂直设置。例如,辐射支节之间的夹角在0°~1°时,也可认为是平行设置;辐射支节之间的夹角为89°~91°时,也可认为是垂直设置。
折弯部117的形成可以通过直线折弯形成,也可以通过弧线折弯形成,只需满足使得辐射支节的投影长度减小即可。
如图2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弯部117设置为直线折弯型。如此,折弯部117包括至少两个直线形的折弯段1171,直线形的折弯段1171之间可以采用夹角过渡,例如可以是直角过渡(如图2及图4所示)、锐角过渡或钝角过渡(优选为锐角过渡,可以使得折弯段1171布置的更加密集,使得辐射臂110的投影长度更短),直线形的折弯段1171之间也可以采用圆弧过渡(如图3所示),例如可以以半圆形的圆弧过渡。从而通过至少两个直线形的折弯段1171的排列使得辐射臂110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长度变短。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弯部117设置为弧线折弯型。如此,折弯部117包括至少两个弧线形的折弯段1171,弧线形的折弯段1171之间优选为圆弧过渡。从而通过至少两个弧线形的折弯段1171的排列使得辐射臂110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长度变短。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振子10,包括巴伦组件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辐射单元100,巴伦组件200用于对辐射组件馈电。
上述实施例的振子10,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200对辐射单元100的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110传输出去,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110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其中,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112与第三辐射支节113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114与第五辐射支节115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117,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110而言,辐射臂110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100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10的口径(相比传统的振子10,口径减小了10%以上),进而能够减小天线的体积,适用于大规模阵列天线。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振子10的结构尤其适用于全波振子。巴伦组件200对辐射组件的馈电,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馈电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巴伦组件200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馈电元件,两个馈电元件与两组辐射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如此,利用两个馈电元件分别为对应的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实现信号的正常传输。如图5及图6所示,馈电元件优选为馈电线210和接地线220,每组辐射组件对应一个馈电线210和接地线220,馈电线210与辐射臂110通过焊锡电性连接。两个馈电元件可以采取十字交叉性设置,相互垂直设置。
如图5及图6所示,进一步地,振子10还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支撑件230,每个支撑件230上设有一个馈电元件。如此,将馈电元件通过贴附或镀层等方式设置于支撑件230上,利用支撑件230对馈电元件和辐射单元100进行支撑,便于振子10的安装与固定。支撑件230可以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基板。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反射板3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振子10,巴伦组件200的一端与辐射组件电性连接,巴伦组件200的另一端固设于反射板300上。
上述实施例的天线,使用时,通过巴伦组件200对辐射组件进行馈电,从而将相应的信号通过辐射组件的辐射臂110传输出去,从而利用振子10实现信号的传输。同时,辐射臂110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其中,第一辐射支节111与第六辐射支节116相对间隔设置,第二辐射支节112与第三辐射支节113相对间隔设置,第四辐射支节114与第五辐射支节115相对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辐射支节111、第二辐射支节112、第三辐射支节113、第四辐射支节114、第五辐射支节115及第六辐射支节116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117,相比传统的直线型辐射臂110而言,辐射臂110的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在反射板300上的投影的长度较小,使得辐射单元100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振子10的口径,进而能够减小天线的体积,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发展,同时,振子10的口径变小,也使得天线的重量变轻,降低了成本。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巴伦组件200固设于反射板300上,可以通过铆接、卡接的方式将支撑基板固设于反射板300上实现。如图7所示,可以将至少两个振子10以阵列方式设置于反射板300上,例如,将72个振子10以9行8列的阵列形式布置于反射板300上,每列中的3个相邻的振子10通过两个一分三功分器合路构成一个双极化天线子阵,使得每列具有3个天线子阵,由于振子10的口径小,阵列中相邻的辐射单元100之间最近的边缘距离变大,增进了它们之间的耦合,相邻列的天线子阵的隔离度具有良好的指标,相邻列的天线子阵的隔离度指标小于-23.5dB(如图8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天线。
上述实施例的基站,由于天线的体积较小,从而只需占用较小的站址空间,节省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振子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辐射组件,每组所述辐射组件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辐射臂,所述辐射臂包括首尾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一辐射支节、第二辐射支节、第三辐射支节、第四辐射支节、第五辐射支节及第六辐射支节,所述第一辐射支节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三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五辐射支节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支节、所述第二辐射支节、所述第三辐射支节、所述第四辐射支节、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中至少有一个设有折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支节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和/或所述第二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和/或所述第四辐射支节与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二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一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三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六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第四个所述辐射臂中,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及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均设有所述折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六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一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三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二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三辐射支节设置,且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平行或近似平行所述第五辐射支节设置,所述第五辐射支节垂直或近似垂直于所述第六辐射支节设置,且所述第二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三辐射支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一辐射支节的一侧,所述第四辐射支节及所述第五辐射支节设置于靠近所述第六辐射支节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振子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设置为直线折弯型或弧线折弯型。
6.一种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巴伦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辐射单元,所述巴伦组件用于对所述辐射组件馈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巴伦组件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馈电元件,两个所述馈电元件与两组所述辐射组件一一对应设置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支撑件,每个所述支撑件上设有一个所述馈电元件。
9.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板及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振子,所述巴伦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辐射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巴伦组件的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反射板上。
1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
CN201921629950.5U 2019-09-27 2019-09-27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6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9950.5U CN210326117U (zh) 2019-09-27 2019-09-27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9950.5U CN210326117U (zh) 2019-09-27 2019-09-27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6117U true CN21032611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3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995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6117U (zh) 2019-09-27 2019-09-27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61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8138B2 (en) Antenna system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and base-station array antenna
CN111466056A (zh) 双极化天线及包括其的双极化天线组合体
CN109546321B (zh) 基站天线及其振子结构
CN113725596B (zh) 天线与辐射单元
CN207602795U (zh) 一种智能天线专用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及安装方式
CN113871853B (zh) 天线及辐射单元
CN210326117U (zh) 基站、天线、振子及其辐射单元
CN112768895B (zh) 天线、低频振子及辐射单元
CN210926307U (zh) 天线
CN109546357B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振子
CN210468111U (zh) 天线振子及阵列天线
CN113241519B (zh) 一种集成天线系统
CN208209015U (zh) 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211530187U (zh) 基站天线单元
CN211480290U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
CN210607603U (zh) 一种vhf圆极化发射天线
CN116154455A (zh) 低频辐射单元、天线、多频共用天线及融合天线架构
CN111446541A (zh) 十字阵子圆极化天线
CN216389725U (zh) 辐射单元、辐射单元部件及天线
CN115664044A (zh) 一种基于多天线的能量采集装置及方法
CN112864592A (zh) 天线及其所采用的辐射单元
CN215266665U (zh) 一种3.5g增益双极化平板天线
CN211150754U (zh) 一种fad电调天线
CN110112557A (zh) 耦合馈电毫米波阵列天线
CN214153189U (zh) 双极化板状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