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3527U -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3527U
CN210323527U CN201920775373.4U CN201920775373U CN210323527U CN 210323527 U CN210323527 U CN 210323527U CN 201920775373 U CN201920775373 U CN 201920775373U CN 210323527 U CN210323527 U CN 210323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barrel
lens barrel
emer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53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华
吴俊甫
邹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Jingchao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Fil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OFil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53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3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3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35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筒,包括光线入射端和光线出射端,及沿镜筒的轴线贯通光线入射端和光线出射端的通光孔,其中,镜筒靠近光线出射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上述镜筒,能够让杂散光从镜筒后端的镂空部中射出,有效规避杂散光的反射光路,避免产生较多杂散光。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镜头,包括如前所述的镜筒以及透镜组,该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且连接于通光孔孔壁。上述镜头能减少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提高成像质量。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如前所述镜头的移动设备和车辆。

Description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镜头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镜筒及具有该镜筒的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镜头组件。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对镜头组件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技术中,镜头的镜筒采用塑胶结构,后端为整圆或封闭结构,光线进入透镜系统后经过一段路径会有部分发生偏离,变为杂散光,从而对镜头的成像质量造成影响。
申请人在实施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对镜筒内壁使用表面处理工艺后,虽然可减小部分杂散光,但效果并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减少杂散光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镜筒以及具有该镜筒的镜头。
一种镜筒,包括:
光线入射端和光线出射端,及沿所述镜筒的轴线贯通所述光线入射端和所述光线出射端的通光孔;
其中,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
上述镜筒,能够让杂散光从镜筒的镂空部中射出,从而有效规避杂散光的反射光路,避免产生较多杂散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为所述光线入射端;以及,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光线入射端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为所述光线出射端,其中所述镂空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并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可以方便所述镜筒结构的灵活调整。例如可以选取小口径的所述第一筒体和大口径的所述第二筒体并分别组装相应尺寸的透镜组,从而形成具有小头部的镜头,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的未镂空的部分形成连接部,用于装配所述镜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包括自所述光线出射端向所述光线入射端方向开设的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光线出射端的圆周方向延伸。
通过将所述镂空部设置成缺口可以使镂空部具有较大的镂空面积,方便杂散光的透过,有效减少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包括沿所述光线出射端的圆周方向开设的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通光孔连通。
通过将所述镂空部设置成槽孔可以方便杂散光透过,同时所述镜筒未开设槽孔的部分还能对所述镜筒中安装的成像元件形成保护,以防止在移动、安装过程中对成像元件造成损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镂空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镂空部以所述筒体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以有效减少杂散光,同时方便镜筒加工。
一种镜头,包括如前所述的镜筒;以及,
透镜组,连接于所述通光孔孔壁,包括至少一片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组中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的透镜与所述光线出射端之间的镜筒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
上述镜头,能够让杂散光从镜筒后端的镂空部中射出,从而有效规避杂散光的反射光路,避免产生较多杂散光,提高成像质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为所述光线入射端;以及,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光线入射端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为所述光线出射端,其中所述镂空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并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
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透镜组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可以分别匹配所述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进而对所述镜头的尺寸进行调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于所述机身的如前所述的镜头。
上述移动设备,在拍摄时,能够有效减少杂散光,提高其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于所述车身的如前所述的镜头。
上述车辆,在取景时,能够有效减少杂散光,提高车辆周围的图像的成像质量,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镜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镜筒主视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相关元件对应编号如下:
100、镜筒,10、通光孔,101、光线入射端,102、光线出射端,11、第一筒体,12、第二筒体,20~22、镂空部,201、梯形缺口闭合端,202、梯形缺口开口端,30~32、连接部,301、梯形弧面上底,302、梯形弧面下底,40、透镜组,1000~3000、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周向”以及类似的表述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镜筒100,用以减少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
镜筒100具有光线入射端101和光线出射端102,以及沿镜筒100的轴线贯通光线入射端101和光线出射端102的通光孔10,其中,镜筒100靠近光线出射端101设有至少一个镂空部20,镂空部20不会对光线形成阻挡,从而能够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
镂空部20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些镂空部20优选以镜筒100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即任一镂空部以镜筒100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均能与其他镂空部重合,这样设置可以使大部分杂散光无阻挡的从镂空部出射,从而有效减少杂散光,同时也方便镜筒100的加工。镂空部20具体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如缺口、槽孔等,以图1所示为例,镂空部20设置为梯形缺口,可以理解的是,缺口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如矩形、三角形等。镂空部 20的开口面积越大,数量越多,对杂散光的消除效果越好,根据镜筒100的实际尺寸与安装要求,技术人员对于镂空部20的设置形式、开口形状以及数量的选择会有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镜筒100,能够让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从镜筒100靠近光线出射端102的镂空部20中射出,从而有效规避杂散光的反射光路,避免产生较多杂散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镜筒100包括第一筒体11,第一筒体11的一端为光线入射端101;以及第二筒体12,第二筒体12的一端与第一筒体11远离光线入射端101的另一端同轴连接,第二筒体12的另一端为光线出射端102,其中镂空部20设于第二筒体12并靠近光线出射端102。通过设置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方便了镜筒100的结构的灵活调整。例如当镜筒应用到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的镜头组件中时,可以将镜筒100设计成具有小头部的结构,从而有效减小镜头组件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镜筒100靠近光线出射端102 的未镂空的部分形成连接部30,从而可以通过连接部30将镜筒100装配至相应设备上。需要指出的是,连接部30的形状由镂空部20的形状确定。
本实施例中,镂空部20设置为在镜筒100上自光线出射端102向光线入射端101方向开设的缺口,该缺口沿光线出射端102的圆周方向延伸。具体的,以图2所示为例,镂空部20设置为梯形缺口,该梯形缺口的开口端202(图2 密虚线示出)延伸至光线出射端102,闭合端201靠近光线入射端101,如此设置可使镂空部20具有较大的镂空面积,有效减少出射光线中对的杂散光。进一步的,闭合端的201的长度小于其开口端202的长度,位于两个相邻的镂空部 20之间的连接部30为一梯形弧面,该梯形弧面包括上底301和下底302(图2 疏虚线示出),其中梯形弧面下底302与梯形缺口的闭合端201相连且位于同一圆周上,梯形弧面上底301的长度小于梯形弧面下底302的长度。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镂空部21包括多个梯形缺口,从而具有更大的镂空面积,以进一步减少杂散光,连接部31则对应包括多个梯形弧面,以实现稳固的镜筒安装。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镂空部22设置为在镜筒100上沿光线出射端 102的圆周方向开设的多个矩形槽孔,该矩形槽孔与通光孔10连通。如此设置既可以方便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从镂空部22中透过,同时镜筒100未开设槽孔的部分也能对镜筒100形成保护,避免在移动、安装过程中对成像元件造成损害。进一步的,两个相邻的镂空部22之间形成有矩形弧面,该矩形弧面与光线出射端102连接形成连接部32。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镜头1000,如图3所示,包括如前文所述的镜筒100以及透镜组40。透镜组40连接于通光孔10的孔壁,包括至少一片透镜,其中,透镜组40中靠近光线出射端102的透镜与光线出射端22之间的镜筒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20。本实施例的镜头1000将镂空部20设置为梯形缺口,在另一实施例的镜头2000中,如图4所示,设置有多个梯形缺口,来获取更大的开口面积,以进一步减少杂散光;在另一实施例的镜头3000中,如图5所示,镂空部22设置为矩形槽孔,以满足镜头3000的不同的安装要求或成像要求。因此,技术人员可根据镜头的实际需求选择对应的镂空部形式,上述实施例并不对镂空部的具体形式作出限制。
继续参见图3,镜筒100包括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的设置方式与前文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透镜组40包括第一透镜组(附图未示出)和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连接于第一筒体11,第二透镜组连接于第二筒体12。通过设置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可以对镜筒 100的结构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满足不同的透镜安装要求。例如,在调整镜头的尺寸时,通常会对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和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进行调整,此时可分别对应第一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和第二透镜组中的透镜尺寸来选取与第一透镜组匹配的第一筒体11和与第二透镜组匹配的第二筒体12。
光线自光线入射端101入射进透镜组40,再从透镜组40出射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光线偏离路径形成杂散光,该部分杂散光经镜筒100靠近光线出射端102 的内表面反射后会形成较多杂散光。镜头1000能够让杂散光从镜筒100后端的镂空部20射出,从而有效规避杂散光的反射光路,避免产生较多杂散光,提高镜头1000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镜头1000的镂空部20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镂空部20以镜筒100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以有效减少杂散光,方便镜筒100加工。如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的镜头2000的镂空部21以及如图5所示的又一实施例中的镜头3000的镂空部22均具有多个,且均以筒体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包括机身以及设于机身的如前文所述的镜头,使得在拍摄时,能够有效减少杂散光,提高移动设备拍摄的图像质量。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设于车身的如前文所述的镜头,使得车辆在取景时,能够有效减少杂散光,提高车辆周围环境的图像的成像质量,保证行车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线入射端和光线出射端,及沿所述镜筒的轴线贯通所述光线入射端和所述光线出射端的通光孔;
其中,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为所述光线入射端;以及,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光线入射端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为所述光线出射端,其中所述镂空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并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的未镂空的部分形成连接部,用于装配所述镜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包括自所述光线出射端向所述光线入射端方向开设的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光线出射端的圆周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包括沿所述光线出射端的圆周方向开设的槽孔,所述槽孔与所述通光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所述镂空部以所述镜筒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对称分布。
7.一种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6任一项所述的镜筒;以及,
透镜组,连接于所述通光孔孔壁,包括至少一片透镜;
其中,所述透镜组中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的透镜与所述光线出射端之间的镜筒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以过滤出射光线中的杂散光的镂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为所述光线入射端;以及,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筒体远离所述光线入射端的另一端同轴连接,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为所述光线出射端,其中所述镂空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并靠近所述光线出射端;
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所述第二透镜组连接于所述第二筒体。
9.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以及设于所述机身的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镜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以及设于所述车身的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镜头。
CN201920775373.4U 2019-05-27 2019-05-27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3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5373.4U CN210323527U (zh) 2019-05-27 2019-05-27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5373.4U CN210323527U (zh) 2019-05-27 2019-05-27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3527U true CN210323527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537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3527U (zh) 2019-05-27 2019-05-27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35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5643B2 (en) Camera apparatus
US635629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panoptic camera system
CN101614931B (zh) 遮光片、镜片组及包括该镜片组的镜头模组
TWM366680U (en) Optical component, photographic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module
EP1835730A2 (en) Lens barrel photograph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same
KR101653846B1 (ko) 단일렌즈로 전방위를 촬영하는 동기식 카메라 렌즈모듈
US11029482B2 (en) Pressing ring and lens module
JPH07333505A (ja) 撮像装置
US1196601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module
US20200057237A1 (en) Lens module
CN110266927B (zh) 移动终端
CN210323527U (zh) 镜筒、镜头、移动设备及车辆
CN211481354U (zh) 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11221136A (ja) 組合せ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組合せレンズの連結固定方法
US20200041750A1 (en) Light shading plate and lens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98367B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拍照控制方法
US9519139B2 (en)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131134B2 (en) Camera and optical apparatus
CN112771429B (zh) 潜望式镜头和潜望式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潜望式阵列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1767941B1 (ko) 일반 촬영 및 홍채인식 촬영이 가능한 겸용 카메라
JP4270993B2 (ja) コンバ一タレンズのための鏡筒
CN212540818U (zh) 鱼眼镜头保护装置及拍摄装置
US20180074285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capturing apparatus
CN112751989B (zh) 摄像模组、带标记的镜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51992B (zh)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East of College Sixth Road an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UFEI PRECISION OPTICAL PRODUCT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