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5456U -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5456U
CN210315456U CN201920627846.6U CN201920627846U CN210315456U CN 210315456 U CN210315456 U CN 210315456U CN 201920627846 U CN201920627846 U CN 201920627846U CN 210315456 U CN210315456 U CN 210315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uoy
net
trash
d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78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兴平
颜文健
冯肖荣
李建豪
蓝仁峰
班卫东
包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Yantan Hydro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angxi Guig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Datang Hydro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Yantan Hydro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angxi Guig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Datang Hydro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Yantan Hydropower Generation Co ltd, Guangxi Guiguan Electric Power Co ltd, Datang Hydro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Yantan Hydro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78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5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5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5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设置在拦污排与大坝连接处的缺口处,包括浮筒、夹网浮筒、拦污夹网、浮筒钢索、工字钢、滑轮总成、配套螺栓、固定钢扣、活动钢圈、弹簧钢绞线、托举浮筒、橡胶垫层。随着水位的增加,浮筒、夹网浮筒带动连接的拦污夹网上升,夹网浮筒组始终保持最大拉力状态,使垃圾漂浮物被拦截在夹网浮筒前。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稳定性好,便于安装和更换;材料及安装费用较为经济,拦污效果可靠,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厂房机组进水口拦污排是水工建筑物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机组的运行和发电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拦污排基本由支墩、固定锚桩、浮筒、牵引钢丝绳、清淤安全设施等组成。然而大多数水电站机组进水口拦污排由于与大坝固定连接,使拦污排端部存在着一定长度的缺口。当来自河流上游的垃圾漂浮物逐渐堆积在坝前和拦污排前,特别是在溢流坝闸门关闭、机组发电的工况时,水流流向机组进水口,漂浮物随着水流从拦污排缺口流入,并逐渐堆积在机组进水口拦污栅前。将会造成以下问题:(1)影响设备可靠性。进水口拦污排阻挡垃圾漂浮物的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由于垃圾堆积过多,挤压拦污栅变形。(2)影响经济效益。由于垃圾漂浮物堵塞机组进水口形成拦污栅前后压差,造成水头损失,影响发电效益和经济效益。(3)劳动环境和条件较差。清除垃圾漂浮物工作劳动环境较污浊,条件较差。对机组进水口拦污排缺口进行封堵,有助于保证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的安全运行,保障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稳定,保证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堵拦污排端部缺口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设置在坝体与拦污排的缺口处,包括工字钢、配套螺栓、滑轮总成、夹网浮筒、浮筒、浮筒钢索、固定钢扣、弹簧钢绞线、活动钢圈、拦污栏杆、主牵引钢丝绳、拦污夹网、可拆式弹簧钢绞线;
所述的浮筒钢索一端固定在工字钢上部的坝体上,另一端与在死水位上的浮筒固定,浮筒上设有拦污栏杆;
所述的工字钢通过配套螺栓固定在坝体上;工字钢上设有滑轮总成,滑轮总成上设有主牵引钢丝绳,主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式弹簧钢绞绳与浮筒连接,主牵引钢丝绳上固定有若干个夹网浮筒组成的夹网浮筒组,夹网浮筒组下端设有拦污夹网;
所述的滑轮总成通过将两组对称的滑轮安装在工字钢两侧腹板内夹住工字钢,并可以沿着工字钢的翼缘滚动;
所述的主牵引钢丝绳上设有弹簧钢绞绳,靠近坝体的弹簧钢绞绳另一端连接固定钢扣固定在浮筒钢索上,靠近浮筒的弹簧钢绞绳另一端连接活动钢圈套在浮筒钢索上。
本实用新型在坝体与拦污排的缺口处设置拦污夹网和夹网浮筒组,利用滑轮总成使两者能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动的连接方式,使夹网浮筒组始终保持在死水位上有一定的高度,从而拦截漂浮的垃圾;当清理小船需要通过时,通过拆开可拆式弹簧钢绞绳使得夹网浮筒组和浮筒分离,然后移动活动钢圈移动夹网浮筒从而打开缺口,即可使小船能通过,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水位位于死水位时,夹网浮筒组位于死水面上部仍有一定的高度,确保能够拦住垃圾,当水位上升时,浮筒带动连接浮筒的滑轮总成上升,从而带动拦污夹网随着固定在主牵引钢丝绳上的夹网浮筒组一起上升,保持水面上仍有一定高度的夹网浮筒组,水面下保持有拦污夹网,防止漂浮垃圾通过,从而拦截漂浮垃圾;浮筒上设有可以拦截垃圾的拦污栏杆,防止垃圾通过浮筒上部;需要定期清理垃圾时,可以通过拆开可拆式弹簧钢绞绳使得夹网浮筒组和浮筒分离,然后移动活动钢圈移动夹网浮筒组从而打开缺口,即可供清污小船通过。同时与主牵引钢丝绳连接的若干根弹簧钢绞线能够提供额外的拉力,减少夹网浮筒组两固定端的拉力,防止由于夹网浮筒组固定端拉力过大导致连接失效而飘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滑轮总成两端各设有一个托举浮筒。
托举浮筒可以使滑轮总成随水位变化而自由上下移动,减少主牵引钢丝绳的拉力作用,提高主牵引线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托举浮筒靠近坝体一侧安装有橡胶垫。
橡胶垫可以减轻托水流波动时举浮筒撞击坝体的力度,提高托举浮筒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工字钢长度为6~10m,顶端距离死水位5~6m。
工字钢的长度根据可能的水位设置,保证滑轮总成不会脱离工字钢使夹网浮筒脱离,工字钢顶端距离死水位的距离是在保证随着水为上升,浮筒、夹网浮筒上升但不脱离工字钢的前提下进行设置,同时为了不造成材料浪费,根据可能上涨的最高水位,设置为5~6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夹网浮筒采用聚乙烯材质,内部填充实心发泡。
聚乙烯材质的夹网浮筒重量轻,浮力大,使用寿命长,可以在带动拦污夹网浮在死水位上而不下沉,保持在死水位上有一定的拦截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工字钢、配套螺栓、滑轮总成、固定钢扣、弹簧钢绞线、活动钢圈、主牵引钢丝绳、拦污夹网和可拆式弹簧钢绞线均为不锈钢材质。
因为长期侵泡或者与水接触,材料容易腐蚀生锈,因此采用不锈钢材质可以防止材料生锈,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坝体与拦污排的缺口处设置拦污夹网和夹网浮筒组,利用滑轮总成使两者能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变动的连接方式拦截漂浮的垃圾;当清理小船需要通过时,通过拆开可拆式弹簧钢绞绳使得夹网浮筒组和浮筒分离,然后移动活动钢圈移动夹网浮筒从而打开缺口,即可使小船能通过;方便快捷,结构合理,材料常见且容易获取,便于安装和更换,拦污效果可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滑轮总成连接结构正视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滑轮总成连接结构俯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1-坝体,2-工字钢,3-配套螺栓,4-滑轮总成,401-滑轮,402-托举浮筒,403-橡胶垫,5-夹网浮筒,6-浮筒,7-浮筒钢索,8-固定钢扣,9-弹簧钢绞绳,10-活动钢圈,11-拦污栏杆,12-主牵引钢丝绳,13-拦污夹网,14-可拆式弹簧钢绞绳,15-死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设置在坝体1与拦污排的缺口处,包括工字钢2、配套螺栓3、滑轮总成4、四个夹网浮筒5、浮筒6、浮筒钢索7、固定钢扣8、三根弹簧钢绞线9、活动钢圈10、拦污栏杆11、主牵引钢丝绳12、拦污夹网13、可拆式弹簧钢绞线14;
所述的浮筒钢索7一端固定在工字钢2上部的坝体1上,另一端与在死水位15上的浮筒6固定,浮筒6上设有拦污栏杆11;
所述的工字钢2通过配套螺栓3固定在坝体1上,工字钢2长度为6m,顶端与死水位15的距离为5m。
工字钢2上设有滑轮总成4,滑轮总成4上设有主牵引钢丝绳12,主牵引钢丝绳12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式弹簧钢绞绳14与浮筒6连接,主牵引钢丝绳12上固定有四个夹网浮筒5组成的夹网浮筒组,夹网浮筒组下端设有拦污夹网13;
所述的滑轮总成4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将两组对称的滑轮401安装在工字钢2两侧腹板内夹住工字钢2,并可以沿着工字钢2的翼缘滚动,滑轮总成4两端各设有一个托举浮筒402,托举浮筒(402)靠近坝体1一侧安装有橡胶垫403;
所述的主牵引钢丝绳12上设有等距离的三根弹簧钢绞绳9,靠近坝体的两根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固定钢扣8固定在浮筒钢索上,靠近浮筒6的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活动钢圈10套在浮筒钢索7上;
所述的夹网浮筒(5)采用聚乙烯材质,内部填充实心发泡;
所述的工字钢2、配套螺栓3、滑轮总成4、固定钢扣8、弹簧钢绞线9、活动钢圈10、主牵引钢丝绳12、拦污夹网13和可拆式弹簧钢绞线14均为不锈钢材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与实施例1连接结构一样,不同在于:
工字钢2长度为10m,顶端与死水位15的距离为6m;
主牵引钢丝绳12上固定有六个夹网浮筒5组成的夹网浮筒组,
主牵引钢丝绳12上设有等距离的5根弹簧钢绞绳9,靠近坝体的三根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固定钢扣8固定在浮筒钢索上,靠近浮筒6的两根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活动钢圈10套在浮筒钢索7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与实施例1连接结构一样,不同在于:
工字钢2长度为8m,顶端与死水位15的距离为6m。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设置在坝体(1)与拦污排的缺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2)、配套螺栓(3)、滑轮总成(4)、夹网浮筒(5)、浮筒(6)、浮筒钢索(7)、固定钢扣(8)、弹簧钢绞绳(9)、活动钢圈(10)、拦污栏杆(11)、主牵引钢丝绳(12)、拦污夹网(13)、可拆式弹簧钢绞线(14);
所述的浮筒钢索(7)一端固定在工字钢(2)上部的坝体(1)上,另一端与在死水位(15)上的浮筒(6)固定,浮筒(6)上设有拦污栏杆(11);
所述的工字钢(2)通过配套螺栓(3)固定在坝体(1)上;工字钢(2)上设有滑轮总成(4),滑轮总成(4)上设有主牵引钢丝绳(12),主牵引钢丝绳(12)的另一端设置有可拆式弹簧钢绞线(14)与浮筒(6)连接,主牵引钢丝绳(12)上固定有若干个夹网浮筒(5)组成的夹网浮筒组,夹网浮筒组下端设有拦污夹网(13);
所述的滑轮总成(4)通过将两组对称的滑轮(401)安装在工字钢(2)两侧腹板内夹住工字钢(2),并可以沿着工字钢(2)的翼缘滚动;
所述的主牵引钢丝绳(12)上设有弹簧钢绞绳(9),靠近坝体的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固定钢扣(8)固定在浮筒钢索上,靠近浮筒(6)的弹簧钢绞绳(9)另一端连接活动钢圈(10)套在浮筒钢索(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总成(4)两端各设有一个托举浮筒(4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举浮筒(402)靠近坝体(1)一侧安装有橡胶垫(403)。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钢(2)长度为6~10m,顶端与死水位(15)的距离为5~6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网浮筒(5)采用聚乙烯材质,内部填充实心发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钢(2)、配套螺栓(3)、滑轮总成(4)、固定钢扣(8)、弹簧钢绞绳(9)、活动钢圈(10)、主牵引钢丝绳(12)、拦污夹网(13)和可拆式弹簧钢绞线(14)均为不锈钢材质。
CN201920627846.6U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Active CN210315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7846.6U CN210315456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7846.6U CN210315456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5456U true CN21031545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7846.6U Active CN210315456U (zh) 2019-05-05 2019-05-05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5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9738B (zh) 一种适应海上漂浮光伏电站的浮动式锚固装置
CN201209247Y (zh) 浮式拦污排
CN101469540B (zh) 核电站取水渠的拦污系统
CN108035326B (zh) 一种浮岛式水库简易拦漂装置
CN111483552A (zh) 一种漂浮式光伏电站的锚固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1155104Y (zh) 用于拦截核电站取水渠污物的装置
CN210315456U (zh) 一种大坝活动拦污浮筒装置
CN202273215U (zh) 安全环保型拦污浮排装置
CN213328951U (zh) 自清洁漂浮式拦漂排
CN108313211B (zh) 一种浮动禁航装置
CN218148148U (zh) 一种可适应河道水位变化的拦船装置
CN215684329U (zh) 一种升降式脉冲拦鱼电栅装置
CN110984060A (zh) 一种柔性阻水结构
CN207891846U (zh) 一种浮岛式水库简易拦漂装置
CN214401700U (zh) 一种自适应水面传力装置
CN210315441U (zh) 一种大坝拦污栅优化装置
CN210459125U (zh) 一种核电厂取水明渠拦污装置
CN212195827U (zh) 一种适应海上漂浮光伏电站的浮动式锚固装置
CN209353310U (zh) 一种新型浮子式拦污网
CN211773459U (zh) 用于水电站进水口的自浮式拦漂排
CN112627132A (zh) 一种自适应水面传力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741769U (zh) 一种泵站用拦污漂排的布设结构
CN113152370A (zh) 一种挂载气幕的浮式防波堤
CN212506129U (zh) 一种水力发电站进水口的浮动式拦污结构
CN210368856U (zh) 一种水上可过船的拦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