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3708U -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3708U
CN210313708U CN201920869197.0U CN201920869197U CN210313708U CN 210313708 U CN210313708 U CN 210313708U CN 201920869197 U CN201920869197 U CN 201920869197U CN 210313708 U CN210313708 U CN 2103137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ter
black
filte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91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冉茂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Nanxing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Nanxing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Nanxing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Nanxing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91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37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37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37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生态修复箱体,所述生态修复箱体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土壤层、吸附层、过水层和植物网层;所述土壤层为长方体凹槽,其顶部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设置有固绳环;所述吸附层为空心长方体,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其外部任意两个相对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网口;所述过水层为空心长方体,其与所述过滤网口在同一平面的表面上安装有格栅;所述植物网层为空心长方体,其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为一体成型的人工浮岛类设备,方便即时使用,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河流和湖泊是工农业用水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河流和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含有农药化肥的农田灌溉水等被大量的排入河流和湖泊,使得水体中有害物质明显增加,水环境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如河流中因氮磷过高导致的水体发绿、因固体污染物过多引发的水体浑浊、因有机物含量偏多使得水体发黑发臭、因水体含氧量偏低导致的病菌或者有害生物的滋生、因农药化肥的乱排滥用导致的水体剧毒等,水污染日渐成为持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上述水体污染问题,国内外利用多项技术方法进行水体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主要可以分为机械改善法,化学修复法以及生物治理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设置人工浮岛,其原理是:
利用表面积很大的植物根系在水中形成浓密的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并逐渐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膜中微生物吞噬和代谢水中的污染物成为无机物,使其成为植物的营养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细胞的成分,促进其生长,最后通过收割浮岛植物和捕获鱼虾减少水中营养盐;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通过接触沉淀作用促使浮游植物沉降,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其作用相对于前者更为明显;工浮岛本身具有适当的遮蔽、涡流、饲料等效果,构成了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息的良好条件;同时浮岛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为了吸引某种鸟在岛上搭窝,根据该鸟的筑巢习惯在人工浮岛上进行特殊布置,为该鸟创造筑巢的条件;此种设计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当地特有物种。现有的人工浮岛建设工期较长,没有一种方便即时使用的人工浮岛类设备,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结构为一体成型的人工浮岛类设备,方便即时使用,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生态修复箱体,所述生态修复箱体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土壤层、吸附层、过水层和植物网层;所述土壤层为长方体凹槽,其顶部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顶部设置有固绳环;所述吸附层为空心长方体,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其外部任意两个相对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网口;所述过水层为空心长方体,其与所述过滤网口在同一平面的表面上安装有格栅;所述植物网层为空心长方体,其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种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参照现有的人工浮岛,利用其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方便即时使用,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的人工浮岛类设备。其中,整体为生态修复箱体,其分为四层,土壤层用于栽培各类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圈,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当地特有物种;吸附层用于吸附和净化部分水体,辅助起到对水体的净化恢复作用;过水层用于通过水流,防止水流湍急的时候,生态修复箱体被推动的幅度过大,导致土壤层被破坏;植物网层内部设置有营养土,用于大量插种植物根系,以便在水中形成浓密的植物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在安装使用时,两侧的河岸设置四个绳桩,分别使用四根具有挂钩的钢绳,其具有挂钩的一端与固定桩顶部的固绳环连接,另一端在保证生态修复箱体的土壤层的外壁二分之一处位于水面的情况下,与绳桩固定连接,完成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层、过水层和植物网层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滤网口、格栅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水里的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对生态修复箱体造成撞击、啃食使其损坏;其中,防护板为弧形,且采用不锈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口表面设置有过滤网,其单个孔径为1mm。通过这样设置,使水体中的大体积杂质无法进入吸附层,只通过水体对部分水体进行过滤吸附、净化。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的单个孔径为5~10mm。通过这样设置,既可阻挡大体积杂质,如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进入过水层,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清理,也保证了较大的过水量和过水速度;其中格栅的单个孔径优选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修复箱体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板制成。通过这样设置,使生态修复箱体具有良好的稳定度,且防止其遭到腐蚀,减少维修频率,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的两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格栅与所述卡槽拆卸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格栅便于安装和拆卸,采用传统的卡接方式,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清理。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结构为一体成型的人工浮岛类设备,方便即时使用,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护板,可以防止水里的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对生态修复箱体造成撞击、啃食使其损坏。
3.本实用新型具有对水体进行过滤、吸附、净化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中生态修复箱体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板制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度,且防止其遭到腐蚀,减少维修频率,提高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中格栅与卡槽拆卸连接,使格栅便于安装和拆卸,采用传统的卡接方式,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清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植物网层的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土壤层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生态修复箱体,2-土壤层,3-吸附层,4-过水层,5-植物网层,6-固定桩,7-固绳环,8-过滤网口,9-格栅,10-接种孔,11-防护板,12-卡槽,13-绳桩,14-钢绳。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生态修复箱体1,所述生态修复箱体1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土壤层2、吸附层3、过水层4和植物网层5;所述土壤层2为长方体凹槽,其顶部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桩6,所述固定桩6的顶部设置有固绳环7;所述吸附层3为空心长方体,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其外部任意两个相对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网口8;所述过水层4为空心长方体,其与所述过滤网口8在同一平面的表面上安装有格栅9;所述植物网层5为空心长方体,其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种孔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参照现有的人工浮岛,利用其工作原理,设计出了一种方便即时使用,即时地对污染水体进行长期性的修复改造,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价值的人工浮岛类设备。其中,整体为生态修复箱体1,其分为四层,土壤层2用于栽培各类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生态圈,有利于恢复物种多样性和保护当地特有物种;吸附层3用于吸附和净化部分水体,辅助起到对水体的净化恢复作用;过水层4用于通过水流,防止水流湍急的时候,生态修复箱体1被推动的幅度过大,导致土壤层2被破坏;植物网层5内部设置有营养土,用于大量插种植物根系,以便在水中形成浓密的植物网,吸附水体中大量的悬浮物;在安装使用时,两侧的河岸设置四个绳桩13,分别使用四根具有挂钩的钢绳14,其具有挂钩的一端与固定桩6顶部的固绳环7连接,另一端在保证生态修复箱体1的土壤层2的外壁二分之一处位于水面的情况下,与绳桩13固定连接,完成安装。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吸附层3、过水层4和植物网层5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护板11,所述防护板11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滤网口8、格栅9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通过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水里的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对生态修复箱体1造成撞击、啃食使其损坏;其中,防护板11为弧形,且采用不锈钢板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修复箱体(1),所述生态修复箱体(1)分为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土壤层(2)、吸附层(3)、过水层(4)和植物网层(5);所述土壤层(2)为长方体凹槽,其顶部四个边角处均垂直连接有固定桩(6),所述固定桩(6)的顶部设置有固绳环(7);所述吸附层(3)为空心长方体,其内部设置有活性炭,其外部任意两个相对表面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网口(8);所述过水层(4)为空心长方体,其与所述过滤网口(8)在同一平面的表面上安装有格栅(9);所述植物网层(5)为空心长方体,其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种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过水层(4)和植物网层(5)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护板(11),所述防护板(11)所在平面与所述过滤网口(8)、格栅(9)的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口(8)表面设置有过滤网,其单个孔径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9)的单个孔径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箱体(1)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9)的两侧设置有卡槽(12),所述格栅(9)与所述卡槽(12)拆卸连接。
CN201920869197.0U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Active CN2103137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9197.0U CN210313708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9197.0U CN210313708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3708U true CN210313708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3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9197.0U Active CN210313708U (zh) 2019-06-11 2019-06-11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37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0695U (zh) 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3882828A (zh) 一种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202272773U (zh) 沉水位置可调的网箱式生态沉床
CN106006981B (zh) 一种景观公园生态建设的水质处理方法
CN104058545B (zh) 将生物载体与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治理养殖污水的方法
CN113213710A (zh) 海水工厂化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CN203568939U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CN207469172U (zh) 一种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系统
CN107651754B (zh) 一种修复富营养水体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方法及人工礁石
CN108218131A (zh) 一种滨海滩涂水产养殖源水处理的生态沟渠
CN210764850U (zh) 一种人工红树林湿地污水深层处理系统
CN210340478U (zh) 硬质化基面生态沟渠和生态沟渠系统
CN209778451U (zh) 一种组合式太阳能曝气生物浮床
CN21031370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203999153U (zh) 一种太阳能微动力自浇灌干式生态浮岛
CN210313709U (zh) 一种湖泊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104817185A (zh) 生物网膜、底栖滤食动物和沉水植物协同净化水质的方法
CN215559305U (zh) 排水沟水环境生态修复系统
CN2920984Y (zh) 一种应用于河道、湖泊治理的生态多孔介质
CN111099748B (zh) 一种speg生物迁移小微水体的治理修复方法及系统
CN211226581U (zh) 用于净化入河低污染水的弓字型生态廊道
CN210855462U (zh) 一种河道生态治理系统
CN113233695A (zh) 一种城市景观水体综合治理的方法
CN111718067A (zh) 一种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12321086A (zh) 一种多水生植物修复水体污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