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2096U - 面罩鼻垫及面罩 - Google Patents

面罩鼻垫及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2096U
CN210302096U CN201920871477.5U CN201920871477U CN210302096U CN 210302096 U CN210302096 U CN 210302096U CN 201920871477 U CN201920871477 U CN 201920871477U CN 210302096 U CN210302096 U CN 210302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sponge
cutting
nasal cushion
seal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7147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帆
卫双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China Ltd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CN20192087147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2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2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2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罩鼻垫及面罩,该面罩鼻垫包括海绵体,该海绵体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而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罩鼻垫,其可以提高面罩的密封性,从而可以降低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Description

面罩鼻垫及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罩鼻垫及面罩。
背景技术
面罩(或称口罩、呼吸器等)通过覆于人的口鼻来达到下述目的:(1)防止杂质或污染物进入佩戴者的呼吸道;(2)保护其他人或物不受佩戴者呼出的病原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面罩通常由无纺布制成,并且在面罩内表面边缘处设有鼻垫,其通常采用海绵体制作,用于在佩戴时贴合在鼻面上,以减少鼻部的气体泄漏,提高面罩的气密性及佩戴舒适度。
然而,通过适应性测试发现,采用多孔海绵体制作的鼻垫存在气体泄漏的可能,会导致含有微粒的空气会穿透鼻垫进入面罩内部,从而降低了面罩的密封性,增加了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面罩鼻垫及面罩,其可以提高面罩的密封性,从而可以降低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面罩鼻垫,包括海绵体,所述海绵体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而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面。
可选的,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的方式包括热压刀具切割或者超声波切割。
可选的,热压切割之前的所述海绵体为六面体,热压切割所述六面体而在所述六面体上形成的切割面即为所述密封面。
可选的,所述密封面为斜面,且和与之相邻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密封面由斜面和台阶面构成,所述斜面和台阶面自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一表面向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依次连续设置;其中,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的,所述密封面包括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而形成的第一子表面,和在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的同时压实所述海绵体,而在所述海绵体被压实部分上切割形成的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自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一表面向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依次连续设置。
可选的,所述六面体呈条状,且热压切割所述六面体而在所述六面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表面为所述密封面。
可选的,所述海绵体包括木纤维素海绵体或开孔/半闭孔的热塑性塑料泡沫。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面罩,包括鼻垫,所述鼻垫设置在所述面罩在佩戴时与面部相邻的表面边缘处,所述鼻垫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面罩鼻垫。
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密封面朝所述面罩所围成的空间的外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罩鼻垫,其海绵体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而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面。由于海绵体在受到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之下,其切割面的部分海绵体被熔融,且被重新塑性压扁,使得该部分海绵体的密度增大,同时开孔率减小,从而形成能够阻隔空气中各类颗粒和污染物的密封面,进而提高了面罩的密封性,减少了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面罩,其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面罩鼻垫,可以提高面罩的密封性,从而可以降低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制作过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制作过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第一制作过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的第二制作过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面罩的内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罩鼻垫及面罩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其包括海绵体100,海绵是一种多孔弹性材料,通常由木纤维素纤维或发泡热塑性聚合物制成,例如,聚氨酯(PU)。海绵体可切片或卷切,亦可根据具体需要复合加工,优选的,根据对鼻垫的软硬度和透气性的要求,通常采用开孔或半闭孔的热塑性泡沫制备海绵体。开孔泡沫是指泡孔与泡孔之间互相连通或完全连通,且泡孔与外界连通的泡沫。半闭孔泡沫是指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泡孔和不与外界联通的独立泡孔的泡沫。
海绵体100的外表面具有被热压切割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面101。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热压切割之前的海绵体300为六面体,具体地,X方向和Y方向分别为热压切割之前的海绵体3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采用热压刀具200热压切断海绵体300之后,制成海绵体100,该海绵体100在受到热压刀具200的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之下,其切割面的部分海绵体被熔融,且被重新塑性压扁,使得该部分海绵体的密度增大,同时开孔率减小(原来的部分孔洞被填满),从而形成能够阻隔空气中各类颗粒和污染物的密封面101,进而提高了面罩的密封性,减少了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热压刀具200切割海绵体300,该切割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的能够对海绵体提供热量和压力的方式制作上述密封面101,例如超声波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压切割后形成的海绵体100同样为六面体,该六面体呈条状,在六面体的六个表面中,X方向上的右侧表面为切割面,该切割面即为密封面10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多次热压切割形成多个密封面101。
可选的,海绵体100在其X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在其Y方向上的长度。这样,密封面101即为长度方向上的表面,海绵体100应用于面罩鼻垫时,该密封面101越长越有利于提高面罩内部的密封性。
优选的,密封面101为斜面,且和与之相邻的表面102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见图1)。也就是说,密封面101相对于表面102倾斜。如图2所示,切割刀具200的切割头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的腰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上述夹角a,在切割时,由于切割刀具200的切割头的纵向截面形状采用上述形状,可以在切割时,对海绵起到一定的热压作用,该压力的大小与夹角a的大小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自由设定。通过使密封面101为斜面,还可以增大密封面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可选的,热压切割所采用的温度的取值范围在100℃-150℃,在该范围内,可以有效使海绵体被熔融,且被重新塑性压扁,形成密封面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热压切割之前的海绵体300为六面体,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海绵体300也可以采用其他任意结构,例如其他多面体、圆柱体,或者异形体等等。
第二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其同样包括海绵体100,该海绵体100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而形成的密封面101。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面101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具体区别为:密封面101由斜面101a和台阶面101b构成,斜面101a和台阶面101b自与密封面101相邻的第一表面104向与密封面相邻的第二表面102依次连续设置;其中,斜面101a与第一表面104(或第二表面102)之间的夹角a为锐角。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热压切割之前的海绵体300同样为六面体,具体地,X方向和Y方向分别为热压切割之前的海绵体300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在采用热压刀具200热压切断海绵体300之后,制成海绵体100。该海绵体100的切割面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
具体地,如图4所示,切割刀具200的切割头的纵向横截面积为等腰三角形,且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小于切割刀具的端面外径,由此,切割头形成了倾斜切割面和水平切割面,在切割时,倾斜切割面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类似,在海绵体100上形成斜面101a,而水平切割面在海绵体100上形成台阶面101b。这样,既可以增大密封面积,又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压力作用,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海绵体的密度,同时减小开孔率。
第三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面罩鼻垫,其同样包括海绵体100,该海绵体100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而形成的密封面101。但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面101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具体区别为:密封面101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100而形成的第一子表面101c,和在热压切割海绵体100的同时压实海绵体100,而在海绵体被压实部分103上切割形成的第二子表面101d,第一子表面101c和第二子表面101d自与密封面101相邻的第一表面102向与密封面101相邻的第二表面104依次连续设置。
如图6所示,切割刀具200的切割头的纵向横截面积为矩形,在仅对海绵体100起到了热压的作用,形成压实部分103,而海绵体100并未被切断。在热压之后,在热压面上形成第一子表面101c。然后,使用冷切割刀具400切割压实部分103,由于压实部分103的海绵被完全压实,其密度和开孔率均可以达到密封效果,从而在使用冷切割刀具400切割后,形成的第二子表面101d也可用作密封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面罩鼻垫,其海绵体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海绵体而形成的密封面。由于海绵体在受到加热和压力的作用之下,其切割面的部分海绵体被熔融,且被重新塑性压扁,使得该部分海绵体的密度增大,同时开孔率减小,从而形成能够阻隔空气中各类颗粒和污染物的密封面,进而提高了面罩的密封性,减少了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面罩1,其包括鼻垫,该鼻垫设置在面罩1在佩戴时与面部相邻的表面边缘处(佩戴后,该表面的上边缘),该鼻垫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上述面罩鼻垫。具体地,当鼻垫设置在面罩1上时,海绵体100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从而使海绵体100能够覆盖鼻子两翼区域。其中一个密封面101为海绵体100在长度方向上的一个表面,该表面在佩戴面罩1之后朝向上方,即密封面101朝所述面罩1所围成的空间的外侧设置。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空气中的微粒在密封面101的阻挡作用下,很难进入面罩内部,从而可以提高面罩的密封性,降低佩戴者吸入污染物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要,也可以使海绵体100的其他至少一个表面设置为上述密封面101。优选在与所述密封面101相对的,朝所述面罩1所围成的空间的内侧的表面上设置密封面(即图2中101’面)。
总泄漏率测试方法
为检测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中的面罩的性能,我们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2626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对面罩的总泄漏率(TIL,Total Inward Leakage)进行测试。同时提供了一个对比例1,该对比例中使用的海绵体的外表面不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密封面。
总泄漏率表示受测者吸气时,从包括过滤元件在内的面罩所有部分泄漏入面罩内部的模拟剂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越低表示面罩的密合性越好。
面罩的总泄漏率的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1)受测者(如为男性则要将胡须刮干净)在洁净空气中佩戴好面罩,正常呼吸,用采样管采集面罩内的气体,检测其颗粒物浓度,共检测5次,以平均值作为本底浓度。
(2)测试者进入检测仓并站好。检测仓顶部有进气口,前侧下部有出气口,并设有分别连接至仓内和面罩内的检测管。
(3)受测者按顺序进行以下五个动作:头部静止不说话2分钟——左右转动头部约15次,看检测仓的左右侧壁2分钟——低头和抬头约15次,看检测仓的顶壁和底壁2分钟——大声说话2分钟——头部静止不说话2分钟。
测试中,通过进气口以不低于100L/min的流量通入含有(1±0.2)mg/m3浓度的氯化钠(NaCl)颗粒的模拟剂,并保证检测仓内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幅度不超10%。
在进行每个动作时,通过采样管分别采集检测仓内和面罩内的气体,检测其颗粒物浓度,每个动作中检测5次,以平均值作为该动作的面罩内浓度和面罩外浓度。
(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动作的总泄漏率:
某动作的总泄漏率=(该动作的面罩内浓度-本底浓度)×1.7÷该动作的面罩外浓度×100%。
记录每位受测者每个动作的总泄漏率(TIL),总泄漏率(TIL)越低,说明面罩的密合性越好。在各表中用符号“*”标出了总泄漏率超过11%的数值,一般认为,在一次测试中(十位受测者分别完成五个动作,共计五十个动作),总泄漏率超过11%的次数越少或者没有超过11%的数值,则面罩的密合性好。
计算每位受测者的五个动作的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计算方法:总泄漏率的平均值=(第1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2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3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4次动作的总泄漏率+第5次动作的总泄漏率)÷5。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越低,说明面罩的密合性越好。在各表中用符号“^”标出了总泄漏率的平均值超过8%的数值,一般认为,总泄漏率的平均值低于8%,则面罩的密合性好。
总泄漏率TIL见表1,由对比例1和实施例4的测试结果可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面罩鼻垫可以明显降低口罩的总泄露率。
Figure BDA0002090883270000071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海绵体,所述海绵体的外表面包括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而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的方式包括热压刀具切割或者超声波切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热压切割之前的所述海绵体为六面体,热压切割所述六面体而在所述六面体上形成的切割面即为所述密封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为斜面,且和与之相邻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由斜面和台阶面构成,所述斜面和台阶面自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一表面向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依次连续设置;其中,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面包括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而形成的第一子表面,和在热压切割所述海绵体的同时压实所述海绵体,而在所述海绵体被压实部分上切割形成的第二子表面,所述第一子表面和第二子表面自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一表面向与所述密封面相邻的第二表面依次连续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面体呈条状,且热压切割所述六面体而在所述六面体在其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表面为所述密封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面罩鼻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体包括木纤维素海绵体或开孔/半闭孔的热塑性塑料泡沫。
9.一种面罩,包括鼻垫,所述鼻垫设置在所述面罩在佩戴时与面部相邻的表面边缘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垫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面罩鼻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密封面朝所述面罩所围成的空间的外侧设置。
CN201920871477.5U 2019-06-11 2019-06-11 面罩鼻垫及面罩 Active CN210302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1477.5U CN210302096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罩鼻垫及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71477.5U CN210302096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罩鼻垫及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2096U true CN21030209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3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71477.5U Active CN210302096U (zh) 2019-06-11 2019-06-11 面罩鼻垫及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20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322A (zh) * 2020-07-10 2020-10-20 华新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罩及其塑胶鼻线改良
CN111802731A (zh) * 2020-08-14 2020-10-23 华新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罩及其复合鼻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9322A (zh) * 2020-07-10 2020-10-20 华新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罩及其塑胶鼻线改良
CN111802731A (zh) * 2020-08-14 2020-10-23 华新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口罩及其复合鼻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2096U (zh) 面罩鼻垫及面罩
US20050150385A1 (en) Personal inhalation filter
CN106820345B (zh) 一种防眼镜起雾口罩
CN110169614A (zh) 吸食防护口罩及其阀结构
CN201157012Y (zh) 呼吸分开二次过滤有保洁袋的新型防尘口罩
CN207286477U (zh) 一种多用途单盒防尘防毒半面罩
CN210539030U (zh) 一种防尘螨过敏防雾口罩
CN105595465A (zh) 一种空气幕防护口罩
KR20040107333A (ko) 흡배수단 다용도 마스크
CN206518787U (zh)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CN111248536A (zh) 一种粘贴式口罩
CN214105617U (zh) 一种能够降低水汽影响的呼吸面罩
CN204908045U (zh) 低呼吸阻抗运动口罩
CN207445374U (zh) 一种新型防毒面罩
CN115191686A (zh) 一种自动清理视野遮挡物的防尘面罩
CN212629911U (zh) 一种高透气的连体防护服
CN210747396U (zh) 一种除尘除霾口罩
CN206837263U (zh) 一种防火逃生口罩
CN106890403A (zh) 一种人工鼻罩
CN207980199U (zh) 一种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CN107048531B (zh) 一种防霾口罩
CN213720096U (zh) 一种滤气口罩
TWM458990U (zh) 口罩結構改良
CN212368388U (zh) 一种杯型中空防护口罩
CN218280343U (zh) 一体化方便佩戴的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