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路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普通路灯控制电路存在着抗干扰能力较差的问题,每当黄昏来临或清晨黎明之际,控制电路常处于临界状态,继电器频繁动作;此外在夜里出现连续闪电或白天出现大块乌云时,控制电路也常误动作。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和灯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所述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灯控模块供电;所述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灯控模块顺序连接控制;所述灯控模块的继电器常开触点控制路灯的开关。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光照滞回模块具有光照滞回特性,能够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处于临界状态,同时也能保证延时的精确度;时间滞回延时模块能够避免在继电器释放期间出现块乌云或其他原因使光敏管被遮挡而出现的误动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敏模块中部分电路光弱时的等效接法;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敏模块中部分电路光强时的等效接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高可靠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和灯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所述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灯控模块供电;所述光敏模块、光照滞回模块、时间滞回延时模块、灯控模块顺序连接控制;所述灯控模块的继电器常开触点控制路灯的开关。
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3、熔断丝FU、二极管VD5-VD8组成的整流桥和变压器T;
市电的L端与所述熔断丝FU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熔断丝FU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市电的N端与所述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与所述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正极与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负极与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
光敏模块包括电阻R1-R3、电位器VR1、RP1、稳压二极管VDW1和三极管VT1-VT2;
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VT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R3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VDW1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VR1的第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P1的第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位器RP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VDW1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VT1为光敏三极管;所述三极管VT2为NPN型晶体管。
光照滞回模块包括电阻R4-R5、电位器RP2、电容C1、二极管VD1和集成电路IC1;
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位器RP2的第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位器VR1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电位器RP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4、8管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2、6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3管脚与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VD1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D1的负极、所述集成电路IC1的第1管脚连接;
所述二极管VD1为发光二极管;所述集成电路IC1为555型时基集成电路。
时间滞回延时模块包括电阻R6-R7、电位器RP3、电容C2、二极管VD2和集成电路IC2;
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VD2的负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及滑动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电位器RP3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4、8管脚连接;所述电位器RP3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D2的正极、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2、6管脚连接;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1管脚连接;所述集成电路IC2的第3管脚与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集成电路IC2为555型时基集成电路。
灯控模块包括二极管VD3-VD4、三极管VT3和继电器K;
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极管VD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二极管VD4的负极与所述继电器K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VT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二极管VD4的正极、所述继电器K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VD3的负极与所述三极管VT3的的基极连接;所述继电器K的常开触点用于控制路灯的开关;
所述三极管VT3为3DG12型NPN晶体管;所述继电器K的型号为JZX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电路中所采用的两块时基电路都接成具有滞回特性的反相器,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工作原理是:VT1是光敏三极管,用它来感受外界光的强弱,当光敏管VT1受到的光照较弱时,光敏管的发射极电流较小,相应的发射极电位也较低,稳压管VDW1不会被击穿,VT2截止,电源通过RP2和R4向C1充电,当C1上的电位上升到2/3的电源电压时,IC1翻转,相应的IC1输出端第3脚为高电脚是低电位。由于IC1的第3脚是低电位,它也将IC2的2、6脚制在低电位,这样使得IC2的输出端第3脚是高电位,IC2通过第3脚和R7向VD3和VT3提供电流,VT3得到基极电流,推动继电器,使继电器吸合。反之,当光敏管受到的光照较强时,VT1发射极就有较大的光电流,VT1的发射极电位升高,当VT1发射极的电位约为7V时,稳压管VDW1被击穿,VT2导通,使得IC1的2、6脚呈低电位,相应的IC1的第3脚为高电位,由于VD1的隔离,这时b点的高电位不会影响C点的电位。同样的这时电源电压通过RP3和R6向C2充电,当C2上的电压上升到2/3的电源电压时,IC2的输出端翻转为低电位,这时继电器释放。
从电路原理图和以上的说明中可以看出,这种多滞回特性灯光控制器有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其一是在电路中引入了一个较特殊的反馈环节,受到光照较弱时,b点是低电位,这时VT1及其外围电阻可等效为图3所示的接法,也就是说总的发射极电阻较小,要使VT1的发射极升高到7V,VT1就必须受到较强的光照。而一旦VT1的发射极电位升到7V后,b点的电位就翻转为高电位,这时VT1及其外围电阻就等效为图4所示接法,VT1只要提供较小的发射极电流就能维持发射极电位为7V,也就是说弱一些的光照就能维持这种状态,这就形成了本控制器特有的光照滞回特性。有了这个光照滞回特性,就能大大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避免处于临界状态,同时也能保证延时的精确度。本控制器的第二特点是在电路中采用了时间滞回延时。当光敏管VT1受到的光照较弱时,继电器吸合后,如果VT1继而再受到较强的光照,这时继电器并不立刻释放,而是要延时一段时间释放,延时时间由VR3、R6和C2的参数决定,如果在延时期间,VT1受到的光照即使强但时间不够,那么延时又得重新开始。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因闪电或其他强光扰而使控制器误动作。当VT1受到较强的光照并达到延时时间后,继电器才释放。当继器释放后,如果想让继电器吸合,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VT1受到的光照较弱,二VT1的发射极电位低于7V,并连续保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是由RP2、R4和C1的参决定的,时间常数约为1.1(VR2+R4)C1,如果在这个延时期间出现了较弱的光照,即是很短,这个延时同样也会重新开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继电器释放期间出现块乌云或其他原因使光敏管被遮挡而出现的误动作。
有了这些滞回特性及延时控制,本控制器具备了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