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6567U -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6567U
CN210276567U CN201921278120.2U CN201921278120U CN210276567U CN 210276567 U CN210276567 U CN 210276567U CN 201921278120 U CN201921278120 U CN 201921278120U CN 210276567 U CN210276567 U CN 210276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attress
bed
groove
circular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81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dalong Medical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Vodalon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Vodalon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Vodalone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81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6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6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6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包括床头柜主体、抽屉和折叠床,折叠床主要包括第一U型支架、第一床板和第一床垫,柜体内底面左侧固定安装第二U型支架,第二U型支架开口端朝上,柜体内设有放置板,放置板前后两侧靠近左端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垫与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存在的高度差,符合人体构造,能够满足人体的睡眠需求,进而能够提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能够进行加宽,进而能够增加陪护人员在折叠床上的活动空间,便于陪护人员进行翻身,保证医护人员达到良好的休息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放置板和放置垫,这样陪护人员就能够将衣物、钱包或者其他随身物品放置在放置垫上进行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特别是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
背景技术
健康医疗界出现“共享单车”共享床头柜项目,主要是以“健康、便民”为起点,回馈社会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借势共享经济而崛起,依托“物联网+医疗健康+便民”,以提高管理水平、便民服务为基础,以“政府引导+社会公益性+共享经济+物联网+医疗健康+便民”为起点,着力解决医院陪护家属住宿难得问题。现有共享床头柜的折叠床折叠后要收纳在柜体内部,因此折叠床宽度是有限的,而且现有共享床头柜的折叠床不能进行加宽,陪护人员在折叠床上休息时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活动不便,特别对于体型比较宽的陪护人员,在折叠床休息时不便于进行翻身,而且翻身时容易跌落到地上,这样就会影响陪护人员的休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包括床头柜主体、抽屉和折叠床,折叠床主要包括第一U型支架、第一床板和第一床垫,柜体内底面左侧固定安装第二U型支架,第二U型支架开口端朝上,柜体内设有放置板,放置板前后两侧靠近左端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端与第二U型支架内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放置板顶面固定安装放置垫,放置板与折叠床之间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面固定安装连接垫,连接板底面左端与放置板底面右端之间铰接连接,连接垫顶面右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床垫顶面左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床板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床板,第二床板与第一床板一一对应,第二床板的长度与第一床板相同,第二床板的宽度是第一床板的一半,第二床板顶面固定安装第二床垫,第二床垫内侧顶端与对应的第一床垫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二床板内侧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纵向的插杆,插杆内端为楔形结构,插杆顶面开设第一凹槽,第一床板前后两侧靠近下方处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插槽,插槽与插杆一一对应,且插杆能够插入对应的插槽内,第一床板和第一床垫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圆槽、第二圆槽和插槽一一对应,第一圆槽与对应的第二圆槽内相通,第二圆槽与对应的插槽内部相通,第一圆槽与对应的第二圆槽内共同设有竖杆,竖杆位于对应的第一圆槽内,竖杆底端固定安装插块,插块能够随对应的竖杆沿对应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上下移动,插块与第一凹槽一一对应,且插块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内,竖杆上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对应的竖杆外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圆槽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床板底面左右两侧靠近外端处分别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内设有伸缩支腿,伸缩支腿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一卡槽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伸缩支腿底面与第一U型支架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一床板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一床板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一床垫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二床板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二床板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二床垫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床头柜主体底面四角分别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竖槽,竖槽内分别设有滑块,滑块能够沿对应的竖槽移动,滑块分别与对应的竖槽内壁顶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凹槽内设有多级电动伸缩轮杆,多级电动伸缩轮杆底端位于箱体外侧,多级电动伸缩轮杆与滑块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顶端与对应的第二凹槽内顶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底端固定安装滚轮,滚轮带有自锁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第一圆槽之间开设长条槽,长条槽与对应的第一圆槽内部相通,位于同一第一床垫上的长条槽内共同设有弹性垫,弹性垫底面与对应的竖杆顶端固定连接,弹性垫顶面与对应的第一床垫顶面相平,且弹性垫顶面固定安装弹性带。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支腿前面开设手指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所述的放置板底面靠近右侧处开设横向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内设有支撑腿,支撑腿前后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支撑腿底面与第二U型支架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折叠床向床头柜主体外部逐渐拉出,由于第二倒U型支架固定在床头柜主体内,因此往外拉动折叠床时,第一床板、第一床垫、放置板、放置垫、连接板、连接垫、第二床板、第二床垫逐渐展开至水平状态,折叠床展开后位于床头柜主体外部,放置板和放置垫位于床头柜主体内部,此时由于放置板与第一床垫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放置板与第一床垫之间的连接板和连接垫处于倾斜的状态,连接垫与第一床垫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当陪护人员的头部躺在连接垫上、身体躺在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上时,由于连接垫与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存在的高度差,符合人体构造,满足人体的睡眠需求,进而能够使陪护人员得睡眠更加的舒适;展开折叠床后,依次往上拉动竖杆,竖杆带动对应的插块沿对应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往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与此同时陪护人员依次往前拉动对应的第二床板将其展开,第二床板展开的同时带动对应的插杆运动,插杆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内,之后松开对应的竖杆,竖杆在对应的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插块沿对应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往下运动,插块插入对应的插槽内,这样就能够将插杆固定住,进而能够第一床板与第二床板连接在一起,第二床板全部展开后,依次将伸缩支腿从对应的第一卡槽内拉出,使伸缩支腿支撑在地面上,将第二床板支撑住,通过将第二床板展开使其与对应的第一床板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够增加折叠床的宽度,增加陪护人员的活动范围;当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依次将伸缩支腿收入对应的第一卡槽内,之后依次往上拉动竖杆,竖杆带动对应的插块沿对应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往上运动,插块与对应的第一插槽分离,这样插杆就不再被固定住,且此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与此同时陪护人员依次往后拉动对应的第二床板将其折叠,第二床板折叠的同时带动对应的插杆运动,插杆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移出,之后松开对应的竖杆,竖杆在对应的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插块沿对应的第一圆槽和第二圆槽往下运动回复原位,之后将折叠床逐渐往床头柜主体内部推动,由于第二倒U型支架固定在床头柜主体内,因此往里推动折叠床时,第一床板、第一床垫、放置板、放置垫、连接板、连接垫、第二床板、第二床垫逐渐折叠至竖直状态,这样就能够将折叠床折叠收入床头柜主体内,减小占地面积;当陪护人员的头部躺在连接垫上、身体躺在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上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垫与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存在的高度差,符合人体构造,能够满足人体的睡眠需求,进而能够提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能够进行加宽,进而能够增加陪护人员在折叠床上的活动空间,便于陪护人员进行翻身,保证医护人员达到良好的休息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放置板和放置垫,这样陪护人员就能够将衣物、钱包或者其他随身物品放置在放置垫上进行存放;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2的B向视图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的II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的III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床头柜主体、2抽屉、3折叠床、3-1第一U型支架、3-2第一床板、3-3第一床垫、4第二倒U型支架、5放置板、6放置垫、7连接板、8连接垫、9第二床板、10第二床垫、11插杆、12第一凹槽、13插槽、14第一圆槽、15第二圆槽、16竖杆、17插块、18第一弹簧、19第一卡槽、20伸缩支腿、21第二凹槽、22竖槽、23滑块、24第二弹簧、25多级电动伸缩杆、26连杆、27滚轮、28长条槽、29弹性垫、30弹性带、31手指槽、32第二卡槽、33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共享床头柜,如图所示,包括床头柜主体1、抽屉2和折叠床3,折叠床3主要包括第一U型支架3-1(第一U型支架3-1开口端朝上)、第一床板3-2和第一床垫3-3,柜体1-1内底面左侧固定安装第二U型支架4,第二U型支架4开口端朝上,柜体1-1内设有放置板5,放置板5前后两侧靠近左端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端与第二U型支架4内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放置板5顶面固定安装放置垫6,放置板5与折叠床3之间设有连接板7,连接板7顶面固定安装连接垫8,连接板7底面左端与放置板5底面右端之间铰接连接,连接垫8顶面右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床垫3-3顶面左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床板3-2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床板9,第二床板9与第一床板3-2一一对应,第二床板9的长度与第一床板3-2相同,第二床板9的宽度是第一床板3-2的一半,第二床板9顶面固定安装第二床垫10,第二床垫10内侧顶端与对应的第一床垫3-3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二床板9内侧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纵向的插杆11,插杆11内端为楔形结构,插杆11顶面开设第一凹槽12,第一床板3-2前后两侧靠近下方处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插槽13,插槽13与插杆11一一对应,且插杆11能够插入对应的插槽13内,第一床板3-2和第一床垫3-3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圆槽14、第二圆槽15和插槽13一一对应,第一圆槽14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相通,第二圆槽15与对应的插槽13内部相通,第一圆槽14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共同设有竖杆16,竖杆16位于对应的第一圆槽14内,竖杆16底端固定安装插块17,插块17能够随对应的竖杆16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上下移动,插块17与第一凹槽12一一对应,且插块17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12内,竖杆16上设有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一端与对应的竖杆16外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床板9底面左右两侧靠近外端处分别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槽19,第一卡槽19内设有伸缩支腿20,伸缩支腿20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一卡槽19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伸缩支腿20底面与第一U型支架3-1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折叠床3向床头柜主体2外部逐渐拉出,由于第二倒U型支架4固定在床头柜主体1内,因此往外拉动折叠床3时,第一床板3-2、第一床垫3-3、放置板5、放置垫6、连接板7、连接垫8、第二床板9、第二床垫10逐渐展开至水平状态,折叠床3展开后位于床头柜主体1外部,放置板5和放置垫6位于床头柜主体1内部,此时由于放置板5与第一床垫3-3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这样放置板5与第一床垫3-3之间的连接板7和连接垫8处于倾斜的状态,连接垫8与第一床垫3-3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当陪护人员的头部躺在连接垫8上、身体躺在第一床垫3-3和第二床垫10上时,由于连接垫8与第一床垫3-3和第二床垫10存在的高度差,符合人体构造,满足人体的睡眠需求,进而能够使陪护人员得睡眠更加的舒适;展开折叠床3后,依次往上拉动竖杆16,竖杆16带动对应的插块17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往上运动,此时第一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与此同时陪护人员依次往前拉动对应的第二床板9将其展开,第二床板9展开的同时带动对应的插杆11运动,插杆11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12内,之后松开对应的竖杆16,竖杆16在对应的第一弹簧18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插块17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往下运动,插块17插入对应的插槽13内,这样就能够将插杆11固定住,进而能够第一床板3-2与第二床板9连接在一起,第二床板9全部展开后,依次将伸缩支腿20从对应的第一卡槽19内拉出,使伸缩支腿20支撑在地面上,将第二床板9支撑住,通过将第二床板9展开使其与对应的第一床板3-2进行连接,这样就能够增加折叠床3的宽度,增加陪护人员的活动范围;当不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依次将伸缩支腿20收入对应的第一卡槽19内,之后依次往上拉动竖杆16,竖杆16带动对应的插块17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往上运动,插块17与对应的第一插槽13分离,这样插杆11就不再被固定住,且此时第一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与此同时陪护人员依次往后拉动对应的第二床板9将其折叠,第二床板9折叠的同时带动对应的插杆11运动,插杆11从对应的第一凹槽12内移出,之后松开对应的竖杆16,竖杆16在对应的第一弹簧18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插块17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往下运动回复原位,之后将折叠床3逐渐往床头柜主体2内部推动,由于第二倒U型支架4固定在床头柜主体1内,因此往里推动折叠床3时,第一床板3-2、第一床垫3-3、放置板5、放置垫6、连接板7、连接垫8、第二床板9、第二床垫10逐渐折叠至竖直状态,这样就能够将折叠床3折叠收入床头柜主体1内,减小占地面积;当陪护人员的头部躺在连接垫8上、身体躺在第一床垫3-3和第二床垫10上时,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垫8与第一床垫3-3和第二床垫10存在的高度差,符合人体构造,能够满足人体的睡眠需求,进而能够提高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床3能够进行加宽,进而能够增加陪护人员在折叠床3上的活动空间,便于陪护人员进行翻身,保证医护人员达到良好的休息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放置板5和放置垫6,这样陪护人员就能够将衣物、钱包或者其他随身物品放置在放置垫6上进行存放;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等特点,应推广使用。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一床板3-2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一床板3-2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一床垫3-3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第一床板3-2和第一床垫3-3的折叠和伸展。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二床板9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二床板9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二床垫10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第二床板9和第二床垫10的折叠和伸展。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柜体1-1底面四角分别开设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竖槽22,竖槽22内分别设有滑块23,滑块23能够沿对应的竖槽22移动,滑块23分别与对应的竖槽22内壁顶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4连接,第二凹槽21内设有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底端位于箱体1外侧,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与滑块23之间通过连杆26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顶端与对应的第二凹槽21内顶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底端固定安装滚轮27,滚轮27带有自锁装置。在移动过程中,第二弹簧24能够进行减震,避免柜体1-1内发生颠簸而导致其内构件松动甚至损坏;同时通过设置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能够调节床头柜主体1底面与地面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而能够调节连接板7和连接垫8的倾斜角度,这样就能够根据不同陪护病人的睡眠习惯调节连接垫8与第一床垫3-3之间的相对高度,提高舒适度。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第一圆槽14之间开设长条槽28,长条槽28与对应的第一圆槽14内部相通,位于同一第一床垫3-3上的长条槽28内共同设有弹性垫29,弹性垫29底面与对应的竖杆16顶端固定连接,弹性垫29顶面与对应的第一床垫3-3顶面相平,且弹性垫29顶面固定安装弹性带30。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方便陪护人员将位于同一第一床垫3-3上的竖杆16一起往上提拉,并且通过设置弹性垫29能够将第一圆槽14顶端挡住,这样陪护人员躺在第一床垫3-3上会更加的舒适,设置弹性带30能够便于陪护人员往上提拉竖杆16,且弹性带30具有弹性,陪护人员躺在第一床垫3-3上不会感觉不舒服。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支腿20前面开设手指槽31。通过设置手指槽31能够给陪护人员手部一个着力点,进而便于拉动支腿20。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放置板5底面靠近右侧处开设横向的第二卡槽32,第二卡槽32内设有支撑腿33,支撑腿33前后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支撑腿33底面与第二U型支架4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当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支撑腿33从对应的第二卡槽32内拉出,支撑腿33支撑在床头柜主体1内,从而能够将放置板5底面右侧支撑住,确保放置板5展开时更加的稳定,同时加固放置板5的稳定性有助于增加连接板7和连接垫8的稳定性,避免陪护人员头部躺在连接垫8上时,连接垫8随意晃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头柜主体(1)、抽屉(2)和折叠床(3),折叠床(3)主要包括第一U型支架(3-1)、第一床板(3-2)和第一床垫(3-3),柜体(1)-(1)内底面左侧固定安装第二U型支架(4),第二U型支架(4)开口端朝上,柜体(1)-(1)内设有放置板(5),放置板(5)前后两侧靠近左端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端与第二U型支架(4)内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放置板(5)顶面固定安装放置垫(6),放置板(5)与折叠床(3)之间设有连接板(7),连接板(7)顶面固定安装连接垫(8),连接板(7)底面左端与放置板(5)底面右端之间铰接连接,连接垫(8)顶面右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床垫(3-3)顶面左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一床板(3-2)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床板(9),第二床板(9)与第一床板(3-2)一一对应,第二床板(9)的长度与第一床板(3-2)相同,第二床板(9)的宽度是第一床板(3-2)的一半,第二床板(9)顶面固定安装第二床垫(10),第二床垫(10)内侧顶端与对应的第一床垫(3-3)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第二床板(9)内侧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纵向的插杆(11),插杆(11)内端为楔形结构,插杆(11)顶面开设第一凹槽(12),第一床板(3-2)前后两侧靠近下方处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插槽(13),插槽(13)与插杆(11)一一对应,且插杆(11)能够插入对应的插槽(13)内,第一床板(3-2)和第一床垫(3-3)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圆槽(14)、第二圆槽(15)和插槽(13)一一对应,第一圆槽(14)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相通,第二圆槽(15)与对应的插槽(13)内部相通,第一圆槽(14)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共同设有竖杆(16),竖杆(16)位于对应的第一圆槽(14)内,竖杆(16)底端固定安装插块(17),插块(17)能够随对应的竖杆(16)沿对应的第一圆槽(14)和第二圆槽(15)上下移动,插块(17)与第一凹槽(12)一一对应,且插块(17)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凹槽(12)内,竖杆(16)上设有第一弹簧(18),第一弹簧(18)一端与对应的竖杆(16)外周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8)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圆槽(15)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床板(9)底面左右两侧靠近外端处分别开设纵向的第一卡槽(19),第一卡槽(19)内设有伸缩支腿(20),伸缩支腿(20)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一卡槽(19)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伸缩支腿(20)底面与第一U型支架(3-1)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一床板(3-2)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一床板(3-2)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一床垫(3-3)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左侧的两第二床板(9)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和位于右侧的两第二床板(9)相对侧底端之间铰接连接,位于中间的两第二床垫(10)相对侧顶端之间铰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柜体(1)-(1)底面四角分别开设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竖槽(22),竖槽(22)内分别设有滑块(23),滑块(23)能够沿对应的竖槽(22)移动,滑块(23)分别与对应的竖槽(22)内壁顶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4)连接,第二凹槽(21)内设有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底端位于箱体(1)外侧,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与滑块(23)之间通过连杆(26)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顶端与对应的第二凹槽(21)内顶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轮杆(25)底端固定安装滚轮(27),滚轮(27)带有自锁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第一圆槽(14)之间开设长条槽(28),长条槽(28)与对应的第一圆槽(14)内部相通,位于同一第一床垫(3-3)上的长条槽(28)内共同设有弹性垫(29),弹性垫(29)底面与对应的竖杆(16)顶端固定连接,弹性垫(29)顶面与对应的第一床垫(3-3)顶面相平,且弹性垫(29)顶面固定安装弹性带(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20)前面开设手指槽(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置板(5)底面靠近右侧处开设横向的第二卡槽(32),第二卡槽(32)内设有支撑腿(33),支撑腿(33)前后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外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支撑腿(33)底面与第二U型支架(4)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CN201921278120.2U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Active CN210276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120.2U CN210276567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120.2U CN210276567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6567U true CN210276567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2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8120.2U Active CN210276567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65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434A (zh) * 2019-08-08 2019-10-22 山东沃达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3434A (zh) * 2019-08-08 2019-10-22 山东沃达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6567U (zh)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CN208785101U (zh) 一种一体式病床
CN202567278U (zh) 双层床柜组
CN209983836U (zh) 床头柜连体式陪护床
CN212140770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多功能病床
CN211242404U (zh) 一种多功能变换柜
CN211380446U (zh) 一种具有按摩和防护功能的床
CN112220269A (zh) 一种组合式双人床
CN212489227U (zh) 一种病房用多功能床头柜结合伸缩看护床椅
CN220141141U (zh) 一种三合一共享床头柜
CN214434938U (zh) 一种便于调整面积的医疗护理床
CN208145128U (zh) 子母式医疗病床
CN110353434A (zh) 一种新型医用共享床头柜
CN209269101U (zh) 一种折叠式医用陪护床
CN220157928U (zh) 一种多功能折叠沙发床
CN218898966U (zh) 一种组合式家具
CN212938787U (zh) 一种医院用的多功能床头柜
CN215076796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家具
CN215740002U (zh) 一种包含床头小桌的多功能病床
CN214760185U (zh) 一种折叠式沙发
CN214967993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210018628U (zh) 一种新型侧边折叠铁床
CN108938300A (zh) 一种理疗仪伸缩床架装置
CN210696829U (zh) 一种具有折叠小饭桌的宿舍床
CN213188855U (zh) 一种可折叠式沙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106-b10, east ring International Plaza, no.3966, 2nd Ring East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wodalong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06-b10, east ring International Plaza, no.3966, 2nd Ring East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Vodalone Medical Device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701-1707, building 1, nantaiyun chuanggu, Tangwei community, Fenghu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odalong Medic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106-b10, east ring International Plaza, no.3966, 2nd Ring East Road, Licheng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wodalong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