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3838U -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3838U
CN210273838U CN201921300990.5U CN201921300990U CN210273838U CN 210273838 U CN210273838 U CN 210273838U CN 201921300990 U CN201921300990 U CN 201921300990U CN 210273838 U CN210273838 U CN 210273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apacitor
diode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09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功林
吴复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Xuny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Xuny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Xuny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Xunyi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09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3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3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3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和反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Q2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2,电容C15和光电三极管U4A并联于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和GND引脚之间,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和升压电路的开关管Q1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1,控制芯片MCU1的VIN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容CE2的一端和PNP型三极管Qx2的集电极电连接。基于Flyback与Boost构架拓扑搭建具备自动关断芯片功能的控制电路,本开关电源具有两个分立式的控制芯片MCU1、MCU2,以分别驱动开关管Q1、Q2,控制电路在低负载时通过自动关断控制芯片MCU1、MCU2,有效地减少开关电源的整机无用功的散耗,提升整机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人们对节约资源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例如电力资源;其中开关电源是需要利用电力的产品之一;日常生活对开关电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开关电源转换效率的态度已经由早期要求电源可实现转换功能,变化到现在对电源转换正常前提下,还需要达到能效指标。因此开关电源的能效已经成为设计开关电源的硬指标。但是当两个或多个分立式控制芯片MCU同时工作,便会出现整机在轻载时效率不达标,而且整机在空载时功耗过高;这些现象都是与人们对开关电源的要求指标相违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在低负载时通过自动关断控制芯片,有效地减少开关电源的整机无用功的散耗,提升整机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升压电路、反激开关电路、输出整流稳压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MCU1、MCU2、电容C15、C6、Cj、CE2、二极管Dx1、Dx2、电阻Rx1、Rx2、Rx3、Rx4、NPN型三极管Qx1、PNP型三极管Qx2和光电三极管U4A,所述控制芯片MCU1为OB6563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MCU2为LD5523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和反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Q2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2,所述电容C15和光电三极管U4A并联于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和GND引脚之间,并且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GND引脚接地,电容C15和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连接的一端定义为节点Vcomp,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定义为节点VCC2;
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和升压电路的开关管Q1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1,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IN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容CE2的一端和PNP型三极管Qx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x2的发射极和电阻Rx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1的另一端、电阻Rx2的一端和节点VCC2电连接,所述电阻Rx2的另一端、PNP型三极管Qx2的基极和NPN型三极管Qx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基极、电容Cj的一端、电阻Rx4的一端和电阻Rx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3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x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1的正极和二极管Dx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2的正极和节点Vcomp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发射极、电容CE2的另一端、电阻Rx4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j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开关管Q1、第一变压器T1、电容C1、C9、二极管D2、D3A和电阻RS1、RS2、RS3、R17、R18、R19,电容C1的一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为MOS管,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二极管D3A的正极、电容C9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3A的负极和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S2的一端和电阻RS3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7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8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S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1的另一端、电阻RS2的另一端和电阻RS3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反激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Q2、第二变压器T2、电容C10、电阻RS4、RS5、RS6、R20、R24、R25和二极管D4,所述开关管Q2为MOS管,所述二极管D3A的负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电阻RS5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栅极、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25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电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S4的一端和电阻RS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4的另一端、电阻RS5的另一端和电阻RS6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反激开关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容CE1、C16、C7、电阻R13A、R13B、R14、R15、R116、R28、R29、R30、R31,电阻R13A的一端、电容CE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和二极管D3A的负极电连接,电阻R13A依次和电阻R13B、R14、R15、R116串联后接地,电容C7和电阻R116并联后接地,电容CE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和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17、CE5-CE7、共模电感LF3、二极管D8和电阻R32,R33、R34,R35,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34,R3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4,R35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电容CE5-CE7的一端、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正极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出端和输出负极接口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另一端、电容CE5-CE7的另一端、电阻R32,R33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电容CE5-CE7由电容CE5、电容CE6和电容CE7并联组成,电阻R32,R33由电阻R32和电阻R33并联组成,电阻R34,R35由电阻R34和电阻R35并联组成。
优选地,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17、CE5-CE7、共模电感LF3、二极管D8和电阻R32,R33、R34,R35,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34,R3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4,R35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电容CE5-CE7的一端、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正极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出端和输出负极接口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另一端、电容CE5-CE7的另一端、电阻R32,R33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电容CE5-CE7由电容CE5、电容CE6和电容CE7并联组成,电阻R32,R33由电阻R32和电阻R33并联组成,电阻R34,R35由电阻R34和电阻R35并联组成。
优选地,所述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压敏电阻MOV1,共模电感LF1、LF2,安规电容CX1、桥式整流器DB1和电阻R1、R2,火线接口依次和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串联,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入端和热敏电阻NTC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入端和零线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电连接,安规电容CX1和压敏电阻MOV1并联,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和安规电容CX1并联,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负极接地。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D5、D6、电阻R6、R7、R21、R26、R27和电容C14、CE3、CE4,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二极管D1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6、R7后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E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E4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串联电阻R26、R27后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E3的另一端和电容CE4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3、R5、R8、R10、R11、R12、R4、R23、R22和电容C2、C4、C5、C8、C3、C11、C12,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11、R12后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OMP引脚电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INV引脚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S2的一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1的GND引脚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和电阻RS4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基于Flyback(反激)与Boost(升压)构架拓扑搭建具备自动关断芯片功能的控制电路,本开关电源具有两个分立式的控制芯片MCU1、MCU2,以分别驱动升压电路中的开关管Q1和反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Q2,控制电路在低负载时通过自动关断控制芯片MCU1、MCU2,有效地减少开关电源的整机无用功的散耗,提升整机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电源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开关电源整体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电路部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反激开关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供电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输出整流稳压电路部分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输出整流稳压电路整体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另一部分结构图。
其中: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升压电路2;反激开关电路3;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控制电路5;供电电路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升压电路2、反激开关电路3、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控制电路5和供电电路6,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和升压电路2的输入端电连接,反激开关电路3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2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反激开关电路3的输出端、供电电路6的输入端和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的输入端电连接,供电电路6的输出端和控制电路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5的输出端、反激开关电路3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2的输入端电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5包括控制芯片MCU1、MCU2、电容C15、C6、Cj、CE2、二极管Dx1、Dx2、电阻Rx1、Rx2、Rx3、Rx4、NPN型三极管Qx1、PNP型三极管Qx2和光电三极管U4A,所述控制芯片MCU1为OB6563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MCU2为LD5523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和供电电路6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和反激开关电路3的开关管Q2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2,所述电容C15和光电三极管U4A并联于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和GND引脚之间,并且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GND引脚接地,电容C15和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连接的一端定义为节点Vcomp,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定义为节点VCC2;
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和升压电路2的开关管Q1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1,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IN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容CE2的一端和PNP型三极管Qx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x2的发射极和电阻Rx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1的另一端、电阻Rx2的一端和节点VCC2电连接,所述电阻Rx2的另一端、PNP型三极管Qx2的基极和NPN型三极管Qx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基极、电容Cj的一端、电阻Rx4的一端和电阻Rx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3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x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1的正极和二极管Dx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2的正极和节点Vcomp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发射极、电容CE2的另一端、电阻Rx4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j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基于Flyback(反激)与Boost(升压)构架拓扑搭建具备自动关断芯片功能的控制电路5,本开关电源具有两个分立式的控制芯片MCU1、MCU2,以分别驱动升压电路2中的开关管Q1和反激开关电路3的开关管Q2,控制电路5在低负载时通过自动关断控制芯片MCU1、MCU2,有效地减少开关电源的整机无用功的散耗,提升整机效率。
工作原理如下:开关电源接通市电后,控制芯片MCU2开始正常工作,此时,电容C15被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注入电流,电容C15的电压渐渐上升;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下的电容C15的电压大小取决于整机的负载功率的百分比,例如:
在10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3.1V;
在5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1.8V;
在2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1.2V;
在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0.65V。
当控制芯片MCU2在10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3.1V,此时二极管Dx1和二极管Dx2正向导通(二极管Dx1、Dx2正向导通电压为0.7V),NPN型三极管Qx1因其基极被偏置一个电压,NPN型三极管Qx1导通,NPN型三极管Qx1的集电极所在的节点V1电压约等于0V;PNP型三极管Qx2因其基极电位被拉低,PNP型三极管Qx2导通,从而对电容CE2充电,当电容CE2的电压达到控制芯片MCU1的开启电压,控制芯片MCU1开始工作;此时控制芯片MCU1、MCU2已是同时运行。
当控制芯片MCU2在20%负载时,电容C15的电压为1.2V,此时二极管Dx1和二极管Dx2正向截止(二极管Dx1、Dx2正向导通电压为0.7V),NPN型三极管Qx1因其基极没有偏置任何电信号,NPN型三极管Qx1截止,NPN型三极管Qx1的集电极所在的节点V1电压约等于节点VCC2的电压;PNP型三极管Qx2因其基极被偏置一个与其发射极相同的电平,PNP型三极管Qx2截止,电容CE2电平为0V,因此控制芯片MCU1处于关闭芯片状态;此时控制芯片MCU1停止工作,控制芯片MCU2运行工作。
因此,控制电路5由二极管Dx1和二极管Dx2的正向导通压降与节点Vcomp的电压Vcomp做比较:
当Vdx1+Vdx2≥Vcomp,控制芯片MCU1停止工作,控制芯片MCU2正常工作;
当Vdx1+Vdx2<Vcomp,控制芯片MCU1,控制芯片MCU2同时运行工作;
其中,Vdx1,Vdx2分别为二极管Dx1,Dx2的正向导通压降。
优选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升压电路2包括开关管Q1、第一变压器T1、电容C1、C9、二极管D2、D3A和电阻RS1、RS2、RS3、R17、R18、R19,电容C1的一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为MOS管,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二极管D3A的正极、电容C9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3A的负极和反激开关电路3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S2的一端和电阻RS3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7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8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S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1的另一端、电阻RS2的另一端和电阻RS3的另一端接地。
升压电路2主要通过开关管Q1、第一变压器T1、电容C1和二极管D3A对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的输出进行升压处理,并控制芯片MCU1通过上述电路驱动开关管Q1,调节开关管Q1的占空比。电容C1和二极管D3A还分别实现整流和滤波。
优选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反激开关电路3包括开关管Q2、第二变压器T2、电容C10、电阻RS4、RS5、RS6、R20、R24、R25和二极管D4,所述开关管Q2为MOS管,所述二极管D3A的负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电阻RS5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栅极、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25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电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S4的一端和电阻RS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4的另一端、电阻RS5的另一端和电阻RS6的另一端接地。搭建上述电路以使控制芯片MCU2驱动开关管Q2,调节反激开关电路3中的开关管Q2的占空比。
优选地,如图2、图4所示,所述反激开关电路3还包括二极管D7、电容CE1、C16、C7、电阻R13A、R13B、R14、R15、R116、R28、R29、R30、R31,电阻R13A的一端、电容CE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和二极管D3A的负极电连接,电阻R13A依次和电阻R13B、R14、R15、R116串联后接地,电容C7和电阻R116并联后接地,电容CE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和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13A、R13B、R14、R15、R116和电容C7组成对升压电路2的电压反馈系统。
优选地,如图2、图7所示,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包括电容C17、CE5-CE7、共模电感LF3、二极管D8和电阻R32,R33、R34,R35,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34,R3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4,R35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电容CE5-CE7的一端、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正极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出端和输出负极接口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另一端、电容CE5-CE7的另一端、电阻R32,R33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电容CE5-CE7由电容CE5、电容CE6和电容CE7并联组成,电阻R32,R33由电阻R32和电阻R33并联组成,电阻R34,R35由电阻R34和电阻R35并联组成。
搭建上述部分电路,先通过二极管D8进行整流,然后由电容CE5-CE7和共模电感LF3组成输出滤波,实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的整流、滤波功能。并且所述开关管Q2、第二变压器T2、二极管D8和电容CE5-CE7组成Flyback反激拓扑电路。电阻R28、R29、R30、R31、电容C16和二极管D7组成Flyback反激拓扑电路中的尖峰吸收系统。
优选地,如图2、图8所示,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4还包括电阻R36、R37、R38、R39、R40、R41、电容C18、稳压二极管ZD1、可调稳压器U3和光耦U4B,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40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41的一端和光耦U4B的正极电连接,光耦U4B的负极、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39的一端和可调稳压器U3的阳极电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可调稳压器U3的参考端电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和电容C18的另一端电连接,可调稳压器U3的阴极、电阻R37的另一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稳压器U3为输出可调节的精密基准电压源集成电AZ431-A。
上述部分电路中由电阻R40和稳压二极管ZD1供电给可调稳压器U3,由电阻R36、R37和R38组成采样电压网络,再由采样电压与可调稳压器U3的基准电压对比来控制光耦U4B,从而达到稳压效果;可调稳压器U3的工作原理为采样电压与可调稳压器U3的基准电压比较,当采样电压小于可调稳压器U3的基准电压则可调稳压器U3不导通;当采样电压大于可调稳压器U3的基准电压则可调稳压器U3导通,向光耦U4B反馈一个信号。
优选地,如图2、图5所示,所述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包括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压敏电阻MOV1,共模电感LF1、LF2,安规电容CX1、桥式整流器DB1和电阻R1、R2,火线接口依次和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串联,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入端和热敏电阻NTC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入端和零线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电连接,安规电容CX1和压敏电阻MOV1并联,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和安规电容CX1并联,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负极接地。搭建上述的输入整流滤波电路1,先对接入的市电进行滤波,共模电感LF1、LF2可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然后通过桥式整流器DB1进行整流。
优选地,如图2、图6所示,所述供电电路6包括二极管D1、D5、D6、电阻R6、R7、R21、R26、R27和电容C14、CE3、CE4,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二极管D1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6、R7后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E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E4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串联电阻R26、R27后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E3的另一端和电容CE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供电电路6用于为控制电路5供电。
优选地,如图2、图9所示,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电阻R3、R5、R8、R10、R11、R12、R4、R23、R22和电容C2、C4、C5、C8、C3、C11、C12,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11、R12后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OMP引脚电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INV引脚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S2的一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1的GND引脚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和电阻RS4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包括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升压电路、反激开关电路、输出整流稳压电路、控制电路和供电电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入市电,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整流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和升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MCU1、MCU2、电容C15、C6、Cj、CE2、二极管Dx1、Dx2、电阻Rx1、Rx2、Rx3、Rx4、NPN型三极管Qx1、PNP型三极管Qx2和光电三极管U4A,所述控制芯片MCU1为OB6563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MCU2为LD5523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和供电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和反激开关电路的开关管Q2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2,所述电容C15和光电三极管U4A并联于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和GND引脚之间,并且所述控制芯片MCU2的GND引脚接地,电容C15和控制芯片MCU2的COMP引脚连接的一端定义为节点Vcomp,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定义为节点VCC2;
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和升压电路的开关管Q1电连接以驱动开关管Q1,所述控制芯片MCU1的VIN引脚、电容C6的一端、电容CE2的一端和PNP型三极管Qx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PNP型三极管Qx2的发射极和电阻Rx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1的另一端、电阻Rx2的一端和节点VCC2电连接,所述电阻Rx2的另一端、PNP型三极管Qx2的基极和NPN型三极管Qx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基极、电容Cj的一端、电阻Rx4的一端和电阻Rx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x3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x1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1的正极和二极管Dx2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x2的正极和节点Vcomp电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x1的发射极、电容CE2的另一端、电阻Rx4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j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开关管Q1、第一变压器T1、电容C1、C9、二极管D2、D3A和电阻RS1、RS2、RS3、R17、R18、R19,电容C1的一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1为MOS管,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二极管D3A的正极、电容C9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3A的负极和反激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S2的一端和电阻RS3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1的栅极、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8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17的另一端电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18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VOUT引脚电连接,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阻RS1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1的另一端、电阻RS2的另一端和电阻RS3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Q2、第二变压器T2、电容C10、电阻RS4、RS5、RS6、R20、R24、R25和二极管D4,所述开关管Q2为MOS管,所述二极管D3A的负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电容C10的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源极、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电阻RS5的一端电连接,开关管Q2的栅极、电阻R20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和电阻R2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25的另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DRV引脚电连接,电阻R20的另一端、电阻RS4的一端和电阻RS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S4的另一端、电阻RS5的另一端和电阻RS6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激开关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容CE1、C16、C7、电阻R13A、R13B、R14、R15、R116、R28、R29、R30、R31,电阻R13A的一端、电容CE1的一端、电容C16的一端、电阻R29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电阻R31的一端和二极管D3A的负极电连接,电阻R13A依次和电阻R13B、R14、R15、R116串联后接地,电容C7和电阻R116并联后接地,电容CE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电阻R29的另一端、电阻R30的另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和电阻R28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8的另一端和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p的另一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电容C17、CE5-CE7、共模电感LF3、二极管D8和电阻R32,R33、R34,R35,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D8的正极和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和电阻R34,R35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4,R35的另一端、二极管D8的负极、电容CE5-CE7的一端、电阻R32,R33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出端和输出正极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出端和输出负极接口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副边绕组Ns的另一端、电容CE5-CE7的另一端、电阻R32,R33的另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电容CE5-CE7由电容CE5、电容CE6和电容CE7并联组成,电阻R32,R33由电阻R32和电阻R33并联组成,电阻R34,R35由电阻R34和电阻R35并联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整流稳压电路还包括电阻R36、R37、R38、R39、R40、R41、电容C18、稳压二极管ZD1、可调稳压器U3和光耦U4B,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40的一端和共模电感LF3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电阻R40的另一端和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电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电阻R41的一端和光耦U4B的正极电连接,光耦U4B的负极、电阻R41的另一端、电阻R39的一端和可调稳压器U3的阳极电连接,电阻R36的另一端、电容C18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可调稳压器U3的参考端电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和电容C18的另一端电连接,可调稳压器U3的阴极、电阻R37的另一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稳压器U3为输出可调节的精密基准电压源集成电AZ431-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压敏电阻MOV1,共模电感LF1、LF2,安规电容CX1、桥式整流器DB1和电阻R1、R2,火线接口依次和保险管F1、热敏电阻NTC串联,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入端和热敏电阻NTC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入端和零线接口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一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1的第二输出端和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电连接,安规电容CX1和压敏电阻MOV1并联,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和安规电容CX1并联,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一端电连接,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入端和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第二交流输入端和共模电感LF2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正极、电容C1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桥式整流器DB1的直流负极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二极管D1、D5、D6、电阻R6、R7、R21、R26、R27和电容C14、CE3、CE4,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于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二极管D1的负极依次串联电阻R6、R7后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控制芯片MCU2的VCC2引脚、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E3的一端和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CE4的一端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依次串联电阻R26、R27后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2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1的另一端和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一端电连接,第二变压器T2的原边绕组Naux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电容CE3的另一端和电容CE4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阻R3、R5、R8、R10、R11、R12、R4、R23、R22和电容C2、C4、C5、C8、C3、C11、C12,电阻R3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依次串联电阻R11、R12后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容C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MULT引脚电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容C8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OMP引脚电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5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INV引脚电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电连接;
电阻R4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1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阻RS2的一端电连接,控制芯片MCU1的GND引脚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3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CS引脚电连接,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控制芯片MCU2的ZCD引脚电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和电阻RS4的一端电连接,第一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和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
CN201921300990.5U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Active CN210273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0990.5U CN210273838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0990.5U CN210273838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3838U true CN210273838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0990.5U Active CN210273838U (zh) 2019-08-09 2019-08-09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38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7274A (zh) * 2019-08-09 2019-11-05 佛山市迅盈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7274A (zh) * 2019-08-09 2019-11-05 佛山市迅盈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3838U (zh)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N109195249B (zh)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拨码开关电路
CN103630128B (zh) 一种单变压器实现激光陀螺高压电源起辉维持功能的电路
CN203352471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用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原边电路
CN109195259B (zh) 混合调光电路及调光系统
CN104981078A (zh) 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led音乐灯
CN202634752U (zh) 高效率led恒流源的纹波滤波电路
CN116131637B (zh) 一种低成本高效率交流到直流转换拓扑及转换方法
CN218771790U (zh) 一种双向储能的启动电源
CN217037504U (zh) Led调光电路及调光led灯
CN214205901U (zh) 降低输出电压空载值的原边反馈led驱动电路及电源
CN212412839U (zh) 一种应用于导航定位终端的双电源控制电路
CN214674876U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超宽电压范围输入启动电路
CN113645735A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213879374U (zh) 一种双反馈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系统
CN110417274A (zh) 一种低负载时芯片可自动关断的开关电源
CN114340077A (zh) Led调光电路、调光led灯及基于led调光电路的led调光方法
CN210609808U (zh) 一种led驱动电路的去频闪电路
CN217985465U (zh) 一种全电压高功率因素的高效led驱动电路
CN215912258U (zh) 一种低功耗的恒流启动led驱动电源
CN117098274B (zh) 非隔离型led驱动电路、led照明设备及系统
CN218920650U (zh) 一种单火线调光器电路
CN111385942B (zh) 一种提高pf值的led灯驱动电路
CN219812079U (zh) 一种同步整流的反激式交流-直流变换电源
CN209402418U (zh) 一种恒压恒流反馈的反激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