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650U -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3650U
CN210263650U CN201920698979.2U CN201920698979U CN210263650U CN 210263650 U CN210263650 U CN 210263650U CN 201920698979 U CN201920698979 U CN 201920698979U CN 210263650 U CN210263650 U CN 210263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groove
photovoltaic tile
back plate
metal back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897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嘉鸿
刘松民
吴明东
朱强忠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Long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Lerri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897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3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3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3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的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涉及太阳能光伏瓦领域,该光伏瓦漏水风险低、防水性能好、安装和更换方便。其技术方案为:光伏瓦包括金属背板、以及依次设在金属背板上的第一封装层、电池片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前盖板设;金属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金属背板的另一侧设与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槽,一光伏瓦的第一滑槽可沿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的端部插入第二滑槽中以使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咬合。其有益效果是:本公开通过在光伏瓦的两侧分别设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以使得本公开在光伏瓦的短边处形成滑槽式的安装结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螺钉打孔进行固定而造成的漏水问题的发生,同是还实现了光伏瓦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更换。

Description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太阳能光伏瓦领域,具体涉及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越来越普及,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发电应用的重要领域和光伏应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屋顶是光伏瓦应用的重要场景,传统光伏板通过支架安装在屋面上,美观效果较差且成本较高。工商业屋顶通过支架安装光伏瓦是目前分布式光伏电站重要形式,支架安装的方式对屋顶承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加了漏水的风险,而将光伏发电层与屋顶板材复合是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解决方式。
光伏瓦与金属板复合可直接作为屋面材料使用,传统的是通过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将光伏瓦进行连接,这种通过采用螺钉等固定件对光伏瓦进行固定的连接方式需要对光伏瓦进行打孔,而打孔不仅会存在漏水风险,而且还不便于光伏瓦的快速安装和更换。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漏水风险低、防水性能好、安装和更换方便的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伏瓦,其技术方案为:
所述光伏瓦包括金属背板、以及依次设置在金属背板上的第一封装层、电池片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前盖板;
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槽,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滑槽可沿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的端部插入第二滑槽中以使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咬合;
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光伏瓦的背面。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伏瓦,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由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滑槽由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侧弯折形成。
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均包括位于顶端的槽脊、位于所述槽脊一侧的第一导水面、位于所述槽脊另一侧的第二导水面、连接所述第一导水面与所述槽口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水面与所述槽口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在朝向所述槽口方向逐渐靠近。
其中,所述第一导水面、第二导水面、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均为平面。
其中,所述第一导水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平行;所述第二导水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平行。
其中,当所述第一滑槽插入相邻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滑槽中时,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间隙为1-5mm。
其中,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挡水条。
其中,所述挡水条的顶部设置有锯齿状结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的安装结构,包括若干上述所述的光伏瓦;在左右方向,一所述光伏瓦的第一滑槽与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咬合;在前后方向,相邻的光伏瓦搭接。
本公开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伏瓦,通过在金属背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一滑槽,另一侧边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槽,并使一光伏瓦的第一滑槽可沿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的端部插入第二滑槽中以使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咬合,从而形成滑槽式的安装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螺钉打孔进行固定而造成的漏水问题的发生,同是还实现了光伏瓦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光伏瓦的侧视图。
图2为本公开的光伏瓦的俯视图。
图3为本公开的光伏瓦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中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相互扣合的示意图。
图中,1-金属背板,2-电池片层,3-槽口,4-槽脊,5-第一导水面,6-第二导水面,7-第一连接面,8-第二连接面,9-挡水条,10-安装孔,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如图1-4所示,本公开的一种光伏瓦,包括金属背板1、以及依次设置在金属背板1上的第一封装层、电池片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前盖板。
其中,金属背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槽11,金属背板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1匹配的第二滑槽12,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槽口3均朝向光伏瓦的背面;这样可以避免雨水从槽口3处渗入到光伏瓦的下面。
一光伏瓦的第一滑槽11可沿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12的端部插入,以使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咬合;这样咬合之后的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不能从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分离,从而实现相邻光伏瓦之间连接,将光伏瓦相互锁定在一起。具体地,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上部宽度均大于其下部宽度,也就是说,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均呈上大下小的状态。这样便于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咬合。其中,第二滑槽12的形状与第一滑槽11的形状相同、尺寸小于第一滑槽11的尺寸。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滑槽11插入相邻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滑槽12中时,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间隙为1-5mm。也就是说,第一滑槽11的外表面尺寸比第二滑槽12的内表面尺寸小1-5mm。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光伏瓦,通过在金属背板1的一侧边设置第一滑槽11,另一侧边设置形状与第一滑槽11形状相同、尺寸小于第一滑槽11的第二滑槽12,并使一光伏瓦的第一滑槽11可沿相邻光伏瓦上的第二滑槽12的端部插入第二滑槽12中以使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咬合,从而使得本公开在光伏瓦的侧边处形成滑槽式的安装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使用螺钉打孔进行固定而造成的漏水问题的发生,同是还实现了光伏瓦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更换。
为了便于说明,以光伏瓦的正面为上,背面为下,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为前后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由金属背板1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滑槽12由金属背板1的另一侧弯折形成。本开中将金属背板1的一侧向上然后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一滑槽11,同时将金属背板1的另一侧向上然后再向下弯折形成第二滑槽12;这样制作过程简单,便于加工。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均包括位于顶端的槽脊4、位于槽脊4一侧的第一导水面5、位于槽脊4另一侧的第二导水面6、连接第一导水面5与槽口3的第一连接面7、以及连接第二导水面6与槽口3的第二连接面8;第一连接面7与第二连接面8在朝向槽口3方向逐渐靠近。也就是说,槽脊4位于第一滑槽11以及第二滑槽12的最顶端,然后从槽脊4向两侧同时向下形成第一导水面5和第二导水面6,从而将雨水导向滑槽的两侧,避免雨水在滑槽处堆积;然后从第一导水面5的下端逐渐向下同时向内收缩形成第一连接面7;从第二导水面6的下端逐渐向下同时向内收缩形成第二连接面8,第一连接面7的下端与第二连接面8的下端之间形成槽口3。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滑槽11以及第二滑槽12不仅起到了外观装饰效果,而且相对于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槽,还降低了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高度,避免了因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卡接位置过高而对光伏瓦产生阴影遮挡,进而引起热斑效应的发生;同时减少了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顶端的表面积,保证了雨水能够顺利地沿两导水面的顶部流至两侧,从而使得本公开的排水效果更好,且不易发生积灰和积水的现象。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导水面5、第二导水面6、第一连接面7、以及第二连接面8均为平面。本公开通过将第一导水面5、第二导水面6、第一连接面7、以及第二连接面8均设置为平面;不仅使得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的排水效果更好,同时还能防止在第一滑槽11与第二滑槽12上产生积水和积灰。当然,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水面5、第二导水面6、第一连接面7、以及第二连接面8中的任意一个或几个或全部为光滑曲面。
在另一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导水面5与第二连接面8平行,第二导水面6与第一连接面7平行。这样整个滑槽呈底部带开口、顶部带顶角的菱形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光伏瓦的防水性能。
如图1所示,金属背板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挡水条9。本实施例通过在金属背板1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挡水条9,防止了前后排光伏瓦的搭接处因风而引起雨水的反渗,从而提高了光伏瓦的防水性能;并且,本实施例使用挡水条9后,可降低前后排光伏瓦的搭接尺寸需满足大于10cm的要求。
优选地,挡水条9其顶部设置有锯齿状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光伏瓦前后排之间的防水性能。优选地,挡水条9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
其中,如图2、3所示,金属背板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10。本实施例通过金属背板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10,以将光伏瓦固定在屋面上。
如图3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瓦的安装结构,在左右方向,一光伏瓦的第一滑槽与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咬合;在前后方向,相邻的光伏瓦搭接;其中,光伏瓦为上述的光伏瓦。
其中,前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檩条或挂瓦条上;固定件可以为螺钉、钉子或其他任意可拆卸连接的固定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起见,本公开附图2-3中,用墙砖图案表示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层2,并不代表实际电池片层的结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包括金属背板、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背板上的第一封装层、电池片层、第二封装层、以及前盖板;
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槽,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二滑槽;一光伏瓦的所述第一滑槽可沿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的端部插入第二滑槽中以使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咬合;
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光伏瓦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由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二滑槽由所述金属背板的另一侧弯折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均包括位于顶端的槽脊、位于所述槽脊一侧的第一导水面、位于所述槽脊另一侧的第二导水面、连接所述第一导水面与所述槽口的第一连接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水面与所述槽口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在朝向所述槽口方向逐渐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面、第二导水面、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均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平行;所述第二导水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滑槽插入相邻光伏瓦的所述第二滑槽中时,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间隙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背板的一个端部上设置有挡水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条的顶部呈锯齿状。
9.一种光伏瓦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瓦;在左右方向,一所述光伏瓦的第一滑槽与相邻光伏瓦的第二滑槽咬合;在前后方向,相邻的光伏瓦搭接。
CN201920698979.2U 2019-05-16 2019-05-16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Active CN210263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979.2U CN21026365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8979.2U CN21026365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3650U true CN210263650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8979.2U Active CN210263650U (zh) 2019-05-16 2019-05-16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36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5776U (zh) 瓦片式光伏组件安装结构
CN210263650U (zh) 光伏瓦及其安装结构
CN102877597A (zh) 屋面板夹具及金属屋面系统
US20190273461A1 (en) Hinging inverted seam module mounting system
CN112583334A (zh) 一种光伏瓦片安装于金属屋面时的挂接结构
CN205178952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夹具
CN207603518U (zh) 一种太阳能防水发电瓦集成系统
CN115749149A (zh) 一种光伏瓦
WO2022199060A1 (zh) 一种屋面背板及屋面结构
CN216075951U (zh) 一种用于坡屋面的金属沥青瓦安装固定装置
CN213477441U (zh) 一种光伏瓦及智慧型光伏发电一体化屋面
CN2136286Y (zh) 带连接边框的夹芯复合保温板
JP6062671B2 (ja) 屋根付設物の設置構造
CN220814582U (zh) 一种光伏电缆桥架屋面安装结构
CN219627641U (zh) 无缝连接光伏组件
CN110778031A (zh) Bipv防水系统
CN218976598U (zh) 一种自锁式金属光伏组合瓦
CN205100448U (zh) 光伏墙面
CN219671891U (zh) 一种光伏屋面密封型金属屋面铝合金型材收边板
CN210780636U (zh) 全结构式防水光伏支架
CN219778904U (zh) 曲面光伏瓦及光伏屋面
CN212613417U (zh) 一种斜屋顶光伏瓦片系统
CN207664920U (zh) 一种适用于pvc屋顶的太阳能支架
CN217150954U (zh) 一种适用于弧形屋面bipv的组件间隙防水结构
CN217159592U (zh) 一种边框紧固件及bipv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