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508U -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3508U
CN210263508U CN201921041873.1U CN201921041873U CN210263508U CN 210263508 U CN210263508 U CN 210263508U CN 201921041873 U CN201921041873 U CN 201921041873U CN 210263508 U CN210263508 U CN 210263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wall
block
slot
teaching building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18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振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18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3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3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3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包括第一承重墙和第二承重墙,第一承重墙与所述第二承重墙一侧的截面均呈梯形,且底部宽于顶部,第一承重墙上安装有插块,插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安装有卡块,安装槽内安装有可把卡块弹起的弹簧,第二承重墙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插块的插槽,插槽内开设有卡接卡块的卡槽。高度相同的矩形和梯形,梯形的重心较低。因此通过对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结构的改变,使得其重心降低,更加稳固。同时,通过插块插接插槽,卡块卡接卡槽,使得第一承重墙插接第二承重墙,就可完成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固定连接,插接的方式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背景技术
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打掉会破坏整个建筑结构。
现有的教学楼承重墙中,一般采用建筑装配化。建筑装配化是一种新兴技术,其采用工业化手段,将建筑物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起来,其不仅降低了现场作业工作量、减少了环境污染等难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89179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承重墙结构,包括第一承重墙体和第二承重墙体,所述第二承重墙体为L型承重墙体,所述第一承重墙体的右表面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下表面均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的数量为4,所述插接块的右表面均匀设有插接钢筋,所述插接钢筋的数量为6,所述第二承重墙体的左表面设有凹槽,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承重墙零部件装配起来,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降低了现场作业工作量、减少了环境污染,装配方便,操作简单,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通过固定块与楼层地面固定连接,第一螺栓穿过固定块与第一螺母连接,第二螺栓穿过固定块和第二螺母连接加强第二承重墙体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承重墙的牢固与稳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般的教学楼楼层之间高度较大,承重墙的高度较大造成了承重墙的重心上移,因此,此种结构的承重墙稳固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优势在于通过改变承重墙的结构,使其重心降低,提高其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包括第一承重墙和第二承重墙,所述第一承重墙与所述第二承重墙一侧的截面底部宽于顶部,所述第一承重墙上安装有插块,所述插块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卡块,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可把卡块弹起的弹簧,所述第二承重墙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插块的插槽,所述插槽内开设有卡接所述卡块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截面底部宽于顶部,和高度相同的矩形相比较,重心较低。因此通过对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结构的改变,使得其重心降低,更加稳固。同时,通过插块插接插槽,卡块卡接卡槽,使得第一承重墙插接第二承重墙,就可完成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固定连接,插接的方式安装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卡块设置有方便卡块插进插槽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面的设置,使得卡块容易被插槽的侧壁挤压到安装槽内,方便卡块进入到卡槽进行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设置成凹弧的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凹弧形状的特殊性,在插块插进插槽的过程中,卡块更容易被插槽的侧壁挤压到安装槽内,方便卡块进入到卡槽进行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面上安装有多个方便卡块插进插槽的辊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辊子,使得导向面与插槽的侧壁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摩擦阻力减小。使得插块更容易插进插槽,且卡块也更容易挤压到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底部设置有挡片,所述安装槽的顶部设置有抵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片与抵片的设置,使得卡块位于安装槽内,不易脱离出安装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承重墙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承重墙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相邻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承重墙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块,加强了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连接稳固性,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易产生晃动,提高了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承重墙与所述第二承重墙的底部均设置有加强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座,使得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底部面积增大,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增加加强座,使得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重心下移,稳定性增强。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承重墙与所述第二承重墙均设置成空腔,所述第一承重墙与所述第二承重墙内填充有保温棉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保温棉层使得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具有保温的作用,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可以节省了空调的使用,进一步的节省能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对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结构的改变,使得其重心降低,更加稳固;
2.通过插块插进插槽,卡块卡接卡槽,使得第一承重墙固定插接第二承重墙,插接的方式安装方便;
3.通过设置加强块,加强了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连接稳固性,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也不易产生晃动,提高了第一承重墙与第二承重墙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块和插槽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卡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卡块和插块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加强块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第一承重墙的侧面剖视图。
图中,1、第一承重墙;2、第二承重墙;21、插槽;22、卡槽;221、挡壁;3、插块;31、安装槽;311、弹簧;312、抵片;4、卡块;41、导向面;42、容纳槽;421、辊子;43、挡片;5、加强块;6、连接螺栓;7、楔形块;8加强座;9、保温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包括第一承重墙1和第二承重墙2,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一侧的截面均呈直角梯形,且底部宽于顶部。第一承重墙1的一侧焊接有插块3,插块3呈长方体形状。第二承重墙2一面的一侧开设有插槽21。插块3插进插槽21内时,第一承重墙1的一面与第二承重墙2的一面围成了一个直角。
参照图3,插块3的相对应的两个侧面均开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内均安装有卡块4。卡块4的一侧设置有导向面41,导向面41呈凹弧的形状。
参照图4和图5,导向面41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42,容纳槽42内均安装有辊子421,辊子421部分突出容纳槽42。安装槽31内安装有多个弹簧311,弹簧311一端粘贴在安装槽31的底部,另一端粘贴在卡块4的底部。
当按压卡块4时,弹簧311可把卡块4弹起。卡块4的底部焊接有挡片43,安装槽31的顶部焊接有抵片312,当卡块4被弹起时,抵片312可以阻挡片43,防止卡块4脱离出安装槽31。插槽21内与卡块4相对应的两个侧壁,均开设有卡槽22,卡槽22的一侧形成挡壁221,挡壁221可阻挡卡块4。
在插块3插进插槽21的过程中,首先,卡块4的导向面41先与插槽21的槽口两侧壁相抵接,随着插块3的继续插入,卡块4被挤压到安装槽31内,弹簧311受到挤压,弹簧311开始有弹力作用。同时,由于辊子421的设置,减小了导向面41在插槽21侧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插块3的继续深入,当卡块4位于卡槽22的位置时,插槽21的侧壁对卡块4无挤压作用,在弹簧311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卡块4复位,卡块4抵接挡壁221,挡壁221可阻挡卡块4。
参照图6和图7,第一承重墙1一面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加强块5,加强块5的一面与第一承重墙1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6固定连接,加强块5相邻的另一面与第二承重墙2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6固定连接。连接螺栓6远离加强块5的一端安装有楔形块7,楔形块7的斜面与第一承重墙1和第二承重墙2的斜面相贴合。通过设置的楔形块7,方便了连接螺栓6固定加强块5。
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围成了直角的一面底部焊接有加强座8,加强座8呈三棱柱的形状。加强座8一侧的直角平面抵接地面,另一侧的直角平面焊接在第一承重墙1或第二承重墙2的一面底部,加强座8的一端焊接在加强块5一侧靠近底部的位置。加强座8对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起到了加强支撑的作用。
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均形设置有内部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保温棉层9。
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先对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进行插接,待插接稳定后安装加强块5。加强块5通过连接螺栓6固定连接在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围成的直角处,对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起到了加强稳固的作用。最后安装加强座8,通过焊接的方式,把加强座8安装在第一承重墙1与第二承重墙2围成了直角一面的底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包括第一承重墙(1)和第二承重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墙(1)与所述第二承重墙(2)一侧的截面底部宽于顶部,所述第一承重墙(1)上安装有插块(3),所述插块(3)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31),所述安装槽(31)内安装有卡块(4),所述安装槽(31)内安装有可把卡块(4)弹起的弹簧(311),所述第二承重墙(2)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插块(3)的插槽(21),所述插槽(21)内开设有卡接所述卡块(4)的卡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设置有方便卡块(4)插进插槽(21)的导向面(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41)设置成凹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面(41)上安装有多个方便卡块(4)插进插槽(21)的辊子(4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4)的底部设置有挡片(43),所述安装槽(31)的顶部设置有抵片(3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墙(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块(5),所述加强块(5)的一面与所述第一承重墙(1)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6)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块(5)相邻的另一面与所述第二承重墙(2)通过设置的连接螺栓(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墙(1)与所述第二承重墙(2)的底部均设置有加强座(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墙(1)与所述第二承重墙(2)均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承重墙(1)与所述第二承重墙(2)的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棉层(9)。
CN201921041873.1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Active CN210263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1873.1U CN210263508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1873.1U CN210263508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3508U true CN210263508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1873.1U Active CN210263508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3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99206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
CN112696007B (zh) 一种建筑模板体系及模板快速安装定位施工方法
CN210263508U (zh) 一种教学楼承重墙结构
CN214246220U (zh) 预制卡槽式剪力墙竖缝连接结构
CN216766249U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CN216196889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框架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CN21177383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底部连接机构
CN211816922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框架结构
CN211114608U (zh) 一种人防隔震地板结构
CN218375427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墙板固定支撑结构
CN209924147U (zh) 一种木梁与混凝土柱的榫卯节点结构
CN218933414U (zh) 一种木结构梁柱连接件和装配式木结构梁柱
CN217000129U (zh) 一种钢结构的支脚结构
CN213897473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通道支撑架
CN220117588U (zh) 水平构件板
CN205776903U (zh) 一种新型的剪力墙
CN214168782U (zh) 承重牛腿装置
CN221073173U (zh) 一种叠合板密拼加强结构
CN220058412U (zh) 一种具有防震结构的建筑墙板
CN21692075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保温墙板
CN213382183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pc构件电加热轻量化模台
CN220036282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装配式钢结构铁塔
CN218374527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用隔震结构
CN218715312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楼面支撑杆
CN220731610U (zh) 一种agm蓄电池极群紧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710, block a, Huafeng Internet Creative Park, 107 Gonghe Industrial Road, Gongle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FP Internet plus Creative Park A 330,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33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ngzhong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