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3377U - 建筑抗震框架 - Google Patents
建筑抗震框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63377U CN210263377U CN201921029001.3U CN201921029001U CN210263377U CN 210263377 U CN210263377 U CN 210263377U CN 201921029001 U CN201921029001 U CN 201921029001U CN 210263377 U CN210263377 U CN 2102633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lar
- fixedly connected
- frame
- hemisphere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抗震框架,包括多个埋设在预留槽内的底座,每个所述底座内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与圆形槽的间隙处紧密填充有环形橡胶条,所述圆形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球,所述底座内开设有有圆形槽连通的半球槽,所述半球滑动连接在半球槽内,其中两个最外侧底座内的圆形块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架。本实用新型斜向支撑架下端的半球在半球槽前后左右移动,同时具有一定弹性的环形橡胶条发生弹性形变吸收一部分冲击力,这样可配合消除一大部分的冲击力,进而可减小对框架的冲击,从而可有效的阻止框架变形,以防止框架内的建筑材料脱落砸伤住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抗震框架。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一种很敏感的结构形式,内部钢筋的配置情况对整体性能影响比较大。合理的配筋、合理的梁端柱端加密区、合理的节点配筋,可以让结构具有相当好的变形能力和水平荷载承载力。
现有的框架结构多是水平钢筋与竖直钢筋相配合,在地震袭来时,对建筑破坏力最大的横波前后左右冲击框架,极易使得框架变形,使得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导致框架内部填充的建筑材料脱落,脱落的建筑材料会砸伤住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建筑抗震框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抗震框架,包括多个埋设在预留槽内的底座,每个所述底座内均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滑动连接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与圆形槽的间隙处紧密填充有环形橡胶条,所述圆形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球,所述底座内开设有有圆形槽连通的半球槽,所述半球滑动连接在半球槽内,其中两个最外侧底座内的圆形块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架,其余底座内的圆形块的上端均固定连接竖直杆,多个所述竖直杆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水平杆,每个所述竖直杆与水平杆的连接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斜向支撑杆。
优选地,每个所述斜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水平杆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斜向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竖直杆的侧壁上。
优选地,每个所述底座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地脚螺栓。
优选地,所述水平杆与地面形成的夹层中填充有混凝土砌块,多个所述水平杆之间焊接有彩钢板。
优选地,所述环形橡胶条的内壁与圆形块的外壁胶合,所述环形橡胶条的外壁与圆形槽的内壁胶合。
优选地,所述预留槽内填充有混凝土,且所述混凝土覆盖住多个底座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底座内设置半球槽及半球,在有前后左右的横波冲击袭来时,将推动斜向支撑架下端的半球在半球槽前后左右移动,同时具有一定弹性的环形橡胶条发生弹性形变吸收一部分冲击力,这样可配合消除一大部分的冲击力,进而可减小对框架的冲击,从而可有效的阻止框架变形,以防止框架内的建筑材料脱落砸伤住户;
2、通过在水平杆与竖直杆连接的拐角处设置斜向支撑杆,这样斜向支撑杆与竖直杆或水平杆均形成较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可有效的防止地震冲击时竖直杆及水平杆错位变形,从而防止其内部的建筑材料脱落,避免对住户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抗震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抗震框架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抗震框架的E-E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留槽、2底座、3圆形槽、4圆形块、5环形橡胶条、6半球槽、7半球、8连接板、9螺纹通孔、10地脚螺栓、11斜向支撑架、12竖直杆、13水平杆、14斜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建筑抗震框架,包括多个埋设在预留槽1内的底座2,预留槽1内填充有混凝土,且混凝土覆盖住多个底座2的上端面,每个底座2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通孔9,螺纹通孔9内螺纹连接有地脚螺栓10,每个底座2内均开设有圆形槽3,圆形槽3内滑动连接有圆形块4,圆形块4与圆形槽3的间隙处紧密填充有环形橡胶条5,环形橡胶条5的内壁与圆形块4的外壁胶合,环形橡胶条5的外壁与圆形槽3的内壁胶合,圆形块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球7,底座2内开设有有圆形槽3连通的半球槽6,半球7滑动连接在半球槽6内,其中两个最外侧底座2内的圆形块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架11,其余底座2内的圆形块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竖直杆12,多个竖直杆12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水平杆13,水平杆13与地面形成的夹层中填充有混凝土砌块,多个水平杆13之间焊接有彩钢板,每个竖直杆12与水平杆13的连接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斜向支撑杆14。每个斜向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水平杆13的侧壁上,每个斜向支撑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竖直杆12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当有地震袭来时,地震的纵波先到达地面,纵波对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并不大,随之具有破坏力的横波开始前后左右的冲击框架,此时冲击力将推动斜向支撑架11下端的半球7在半球槽6内前后左右发生相应的位移,同时斜向支撑架11下端的圆形块4也前后左右的挤压环形橡胶条5,使得环形橡胶条5发生弹性形变,在两个部件的配合下可大大减小对框架的冲击力,从而防止框架变形。
斜向支撑杆14与竖直杆12或水平杆13均形成较稳定的三角形结构,进一步地防止地震冲击时竖直杆12及水平杆13错位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建筑抗震框架,包括多个埋设在预留槽(1)内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2)内均开设有圆形槽(3),所述圆形槽(3)内滑动连接有圆形块(4),所述圆形块(4)与圆形槽(3)的间隙处紧密填充有环形橡胶条(5),所述圆形块(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半球(7),所述底座(2)内开设有有圆形槽(3)连通的半球槽(6),所述半球(7)滑动连接在半球槽(6)内,其中两个最外侧底座(2)内的圆形块(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斜向支撑架(11),其余底座(2)内的圆形块(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竖直杆(12),多个所述竖直杆(12)的侧壁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多个水平杆(13),每个所述竖直杆(12)与水平杆(13)的连接的拐角处均设置有斜向支撑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斜向支撑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水平杆(13)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斜向支撑杆(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相邻的竖直杆(1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底座(2)的两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纹通孔(9),所述螺纹通孔(9)内螺纹连接有地脚螺栓(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13)与地面形成的夹层中填充有混凝土砌块,多个所述水平杆(13)之间焊接有彩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橡胶条(5)的内壁与圆形块(4)的外壁胶合,所述环形橡胶条(5)的外壁与圆形槽(3)的内壁胶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抗震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1)内填充有混凝土,且所述混凝土覆盖住多个底座(2)的上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9001.3U CN210263377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建筑抗震框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9001.3U CN210263377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建筑抗震框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63377U true CN210263377U (zh) | 2020-04-07 |
Family
ID=7004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290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63377U (zh) | 2019-07-03 | 2019-07-03 | 建筑抗震框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63377U (zh) |
-
2019
- 2019-07-03 CN CN201921029001.3U patent/CN2102633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1961A (zh) | 一种t形梁柱连接节点 | |
CA2592710A1 (en) | Composit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 |
CN107489212A (zh) | 免承重力防剪切屈曲钢板剪力墙 | |
CN111335718B (zh) | 一种密缀板耗能格构柱结构及使用方法 | |
CN110835974A (zh) | 一种韧性钢柱及其施工安装方法 | |
CN205637169U (zh) | 一种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 | |
CN110512761A (zh) | 一种粘滞摩擦复合阻尼墙 | |
CN113957997A (zh) | 一种抗震钢结构建筑 | |
CN210263377U (zh) | 建筑抗震框架 | |
CN110344634B (zh) | 一种抗震的低层建筑 | |
CN211447492U (zh) | 一种韧性钢柱 | |
CN205637122U (zh) | 一种t形梁柱连接节点 | |
KR100585855B1 (ko) | 철근콘크리트 기둥 및 철골 보의 접합부 | |
CN116163410A (zh) | 一种柱脚附加阻尼器的自复位框架结构体系 | |
CN211850205U (zh) | 一种抗震墙体结构 | |
CN204370614U (zh) | 内藏圆钢管截面斜支撑分体式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 |
CN211286107U (zh) | 一种具有抗震减震机构的房屋建筑 | |
RU2274718C2 (ru) | Способ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с усилением здания по всему периметру | |
CN105971127A (zh) | 一种支撑插入式梁柱支撑双侧板节点 | |
CN205663038U (zh) | 一种外伸盖板的支撑双侧板节点 | |
CN216974099U (zh) | 一种利用基坑支护搭设脚手架施工结构 | |
JPS6312194Y2 (zh) | ||
CN204491903U (zh) | 内藏替筋钢板分体式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 |
CN205935234U (zh) | 一种支撑插入式梁柱支撑u型双侧板节点 | |
CN215253430U (zh) | 一种装配式抗震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