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8069U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8069U
CN210258069U CN201921114347.3U CN201921114347U CN210258069U CN 210258069 U CN210258069 U CN 210258069U CN 201921114347 U CN201921114347 U CN 201921114347U CN 210258069 U CN210258069 U CN 210258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ile body
hole
pile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143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ngf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ngf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ngf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ngf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143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8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8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80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其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表面与遮挡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桩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两个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上方两个固定杆的顶端均与第二通孔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滚轮、电机、主动齿轮、螺纹柱、螺纹筒、压板和螺纹杆,使得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两个螺纹筒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向上移动并且带动两个压板向上移动,使得压板远离底板,使得两个滚轮与底板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桩体进行移动,使得工作人员移动桩体时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充电桩必不可少,大多充电桩的散热效果不佳,只是在桩体表面开设散热孔,使得桩体内热量不能快速散去,而且充电桩不便于移动,当工作人员需要转运充电桩时,需要数名工作人员抬起充电桩进行移动,十分不便,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解决了大多充电桩的散热效果不佳,只是在桩体表面开设散热孔,使得桩体内热量不能快速散去,而且充电桩不便于移动,当工作人员需要转运充电桩时,需要数名工作人员抬起充电桩进行移动,十分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表面与遮挡装置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桩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两个排风扇,所述排风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且上方两个固定杆的顶端均与第二通孔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下方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均与第二通孔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桩体的下表面与箱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卡接在螺纹筒的外表面,所述螺纹筒套接在轴承内,所述轴承卡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
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且两个螺纹柱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的正下方,且两个第一通孔均开设在箱体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螺纹柱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且两个压板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压板的下表面均与底板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压板分别位于两个滚动装置之间,且两个滚动装置的顶端均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卡接有两个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第三通孔内,所述第三通孔开设在底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滚动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杆的顶端均与顶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的底端均与桩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机身的下表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置螺纹,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螺纹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桩体的右侧面与电源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的右侧面与开关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排风扇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连接杆、滚轮、电机、主动齿轮、螺纹柱、螺纹筒、压板和螺纹杆,当需要移动桩体时,工作人员首先拧松两个螺纹杆,使得两个螺纹杆脱离两个第三通孔,控制电机反转,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齿轮旋转,使得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两个螺纹筒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向上移动并且带动两个压板向上移动,使得压板远离底板,使得两个滚轮与底板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桩体进行移动,使得工作人员移动桩体时更加方便。
2、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排风扇、第二通孔、固定杆和桩体,当需要对桩体进行散热时,控制两个排风扇工作,使得两个排风扇可以吸取桩体内的热量,再将热量排出桩体外,使得桩体内热量可以快速散去。
3、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顶板、支撑杆和桩体,当遇到下雨天气时,使得雨水可以被格挡在顶板上,并且再从顶板的四周落下,使得雨水不会进入到桩体内部,使得桩体可以进行正常工作。
4、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螺纹柱和压板,当需要固定住桩体时,控制电机反转,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齿轮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在与两个螺纹筒的螺纹连接在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两个螺纹柱带动两个压板向下移动并且与底板紧密接触,工作人员再拧紧两个螺纹杆,使得桩体有效的固定在底板上。
5、该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通过设置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旋转,使得主动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齿轮旋转时效率更高,且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传动连接具有恒定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的好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板、2底板、3滚动装置、31滚轮、32连接杆、4螺纹柱、5支撑板、6轴承、7螺纹筒、8从动齿轮、9第一通孔、10箱体、11桩体、12遮挡装置、121顶板、122支撑杆、13固定杆、14第二通孔、15电源、16开关、17驱动装置、171主动齿轮、172电机、18连接板、19螺纹帽、20螺纹杆、21第三通孔、22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桩体11,桩体11的上表面与遮挡装置12的底端固定连接,遮挡装置12包括支撑杆122,支撑杆12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杆122的顶端均与顶板1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122的底端均与桩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顶板121,当桩体11遇到下雨天气时,使得雨水可以被格挡在顶板121上,并且再从顶板121的四周落下,使得雨水不会进入到桩体11内部,使得桩体11可以进行正常工作,桩体1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4,桩体11的右侧面与电源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电源15的右侧面与开关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源15,使得电源15可以给电机172和排风扇22供电,使得电机172和排风扇22可以正常工作,电源1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16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排风扇22和电机172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开关16,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方便的控制电机172和排风扇22工作,第二通孔14内设置有两个排风扇22,排风扇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13,且上方两个固定杆13的顶端均与第二通孔14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排风扇22,当需要对桩体11进行散热时,控制两个排风扇22工作,使得两个排风扇22可以吸取桩体11内的热量,再将热量排出桩体11外,使得桩体11内热量可以快速散去,且下方两个固定杆13的底端均与第二通孔14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桩体11的下表面与箱体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箱体10的下表面与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驱动装置1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通过设置主动齿轮171和从动齿轮8,使得电机172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171旋转,使得主动齿轮171带动两个从动齿轮8旋转时效率更高,且主动齿轮171和从动齿轮8的传动连接具有恒定的传动比、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和使用寿命长的好处,驱动装置17包括电机172,电机172机身的下表面与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机17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1,主动齿轮171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从动齿轮8卡接在螺纹筒7的外表面,螺纹筒7套接在轴承6内,轴承6卡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
螺纹筒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4,且两个螺纹柱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9的正下方,通过设置螺纹柱4,使得主动齿轮171带动两个从动齿轮8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4在与两个螺纹筒7内螺纹连接在作用下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且两个第一通孔9均开设在箱体10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螺纹柱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1,且两个压板1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18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压板1的下表面均与底板2的上表面搭接,通过设置压板1,使得两个螺纹柱4在与两个螺纹筒7的螺纹连接在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两个螺纹柱4带动两个压板1向下移动并且与底板2紧密接触,使得桩体11有效的停留在原地不易晃动,且两个压板1分别位于两个滚动装置3之间,滚动装置3包括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顶端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3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31,且两个滚动装置3的顶端均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滚轮31,使得两个螺纹柱4向上移动并且带动两个压板1向上移动,使得压板1远离底板2,使得两个滚轮31与底板2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桩体11进行移动,使得工作人员移动桩体11时更加方便,连接板18的上表面卡接有两个螺纹帽19,螺纹帽1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通过设置螺纹杆20,使得两个螺纹柱4带动两个压板1向下移动并且与底板2紧密接触,工作人员再拧紧两个螺纹杆20,使得桩体11有效的固定在底板2上,螺纹杆20位于第三通孔21内,第三通孔21的内壁设置有内置螺纹,第一通孔9的直径大于螺纹柱4的直径,第三通孔21开设在底板2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当需要移动桩体11时,工作人员首先拧松两个螺纹杆20,使得两个螺纹杆20脱离两个第三通孔21,控制电机172反转,使得电机172的输出轴带动主动齿轮171旋转,使得主动齿轮171带动两个从动齿轮8旋转,使得两个从动齿轮8带动两个螺纹筒7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4向上移动并且带动两个压板1向上移动,使得压板1远离底板2,使得两个滚轮31与底板2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桩体11进行移动;
S2、当需要固定住桩体11时,控制电机172反转,使得主动齿轮171带动两个从动齿轮8旋转,使得两个螺纹柱4在与两个螺纹筒7的螺纹连接在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两个螺纹柱4带动两个压板1向下移动并且与底板2紧密接触,工作人员再拧紧两个螺纹杆20,使得桩体11有效的固定在底板2上;
S3、当需要对桩体11进行散热时,控制两个排风扇22工作,使得两个排风扇22可以吸取桩体11内的热量,再将热量排出桩体11外,使得桩体11内热量可以快速散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桩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1)的上表面与遮挡装置(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桩体(11)的正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4),所述第二通孔(14)内设置有两个排风扇(22),所述排风扇(2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13),且上方两个固定杆(13)的顶端均与第二通孔(14)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下方两个固定杆(13)的底端均与第二通孔(14)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桩体(11)的下表面与箱体(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0)的下表面与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的上表面与驱动装置(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驱动装置(1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所述从动齿轮(8)卡接在螺纹筒(7)的外表面,所述螺纹筒(7)套接在轴承(6)内,所述轴承(6)卡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
所述螺纹筒(7)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4),且两个螺纹柱(4)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9)的正下方,且两个第一通孔(9)均开设在箱体(10)内壁的上表面,且两个螺纹柱(4)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1),且两个压板(1)的相对面分别与连接板(18)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压板(1)的下表面均与底板(2)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压板(1)分别位于两个滚动装置(3)之间,且两个滚动装置(3)的顶端均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18)的上表面卡接有两个螺纹帽(19),所述螺纹帽(1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20),所述螺纹杆(20)位于第三通孔(21)内,所述第三通孔(21)开设在底板(2)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装置(3)包括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的顶端与支撑板(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滚轮(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装置(12)包括支撑杆(122),所述支撑杆(122)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支撑杆(122)的顶端均与顶板(1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且四个支撑杆(122)的底端均与桩体(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7)包括电机(172),所述电机(172)机身的下表面与支撑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7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71),所述主动齿轮(171)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21)的内壁设置有内置螺纹,所述第一通孔(9)的直径大于螺纹柱(4)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1)的右侧面与电源(1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源(15)的右侧面与开关(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开关(1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16)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排风扇(22)和电机(172)的输入端电连接。
CN201921114347.3U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8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4347.3U CN210258069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14347.3U CN210258069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8069U true CN210258069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2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1434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8069U (zh) 2019-07-16 2019-07-16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80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3771A (zh) * 2020-08-24 2020-11-13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3771A (zh) * 2020-08-24 2020-11-13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用可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64808U (zh) 一种带广告功能的室外充电桩
CN107393682A (zh) 一种可变形防震变压器框
CN21025806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CN106568061A (zh) 一种具备保护结构的太阳能路灯
CN210912075U (zh) 一种具有防水防雨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CN109962667A (zh) 一种太阳能板用多功能支撑装置
CN208670852U (zh) 一种具有降尘功能的环保型太阳能路灯
CN111682441B (zh) 一种高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CN112238771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CN109905078A (zh) 一种可调节倾角的太阳能光伏组件
CH706871A2 (de) Mobiles Ladezentrum für Elektrofahrzeuge.
CN207018260U (zh) 一种玻璃钢高压环保风机
CN109281519A (zh) 一种可节省占地空间的切换车充电式太阳能充电棚装置
CN109962665A (zh) 一种可升降的太阳能板支撑装置
CN108222584B (zh) 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环保机械停车位
CN110803424B (zh) 一种具有预压缩功能的垃圾处理站
CN208028821U (zh) 一种公用能源供应装置
CN206585645U (zh) 一种变电站施工现场立体安全防护装置
CN107453692A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电池板
CN208090572U (zh) 分体式太阳能led路灯
CN209330015U (zh) 一种易于调节的太阳能板安装结构
CN211286790U (zh) 一种城市智慧能源服务站
CN206719011U (zh) 一种充电桩
CN109962669A (zh) 一种太阳能板用支撑结构
CN219318006U (zh) 一种电力工程现场的数据监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