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1814U -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1814U
CN210241814U CN201920367745.XU CN201920367745U CN210241814U CN 210241814 U CN210241814 U CN 210241814U CN 201920367745 U CN201920367745 U CN 201920367745U CN 210241814 U CN210241814 U CN 210241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air
air purification
induced draft
draf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77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eping Shi
史和平
Jianping Kong
孔建平
Yawei Zheng
郑亚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yi Motor Control Syste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yi Motor Control Syste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yi Motor Control Syste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yi Motor Control System Tech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1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1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进气腔室、空气净化腔室和出气腔室;进气腔室或者出气腔室内设置有引风机;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和光触媒滤网;所述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还包括一控制系统和氨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催化光源和引风机。与现有的厕所除臭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没有二次污染,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设置反射涂层,可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大大提高催化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催化效率。无需人工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减少空气净化装置低效净化时间,节省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主要用于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尤其适用于公共厕所这类环境。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的加快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公共厕所已成为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公共厕所散发的臭气和细菌(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或管理不善,造成厕所内及周围环境臭气和细菌漫延。特别在人员密集地区,如铁路候车室、长途汽车始末站、综合性服务楼、服务性单位、医院、旅游区及闹市区,进入厕所的人群频繁,如没有有效的环保措施,污染将更为严重。
厕所的污染不但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城市的容貌和文明。据有关资料报导,我国的厕所卫生目前在亚洲地区属于垫底。厕所中的臭味一般是由粪便排泄物经发酵代谢等作用产生的混合气体等挥发性物质引起的,由于这些物质往往是含氮,硫,氢,氧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通过复杂的化学作用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臭味往往是这些混合气体作用的结果,除此以外还含有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公厕的异臭异味和尿臊味,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刺激嗅觉使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严重时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如流泪、返呕等。厕所中的细菌则使人容易感染疾病。
目前在公共厕所采用的除臭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
1、加大冲水量;
2、增加排气量(或换气次数);
3、喷除臭剂(香水或加卫生球)。
这些措施其实只是“除表不除本”,仅仅只能改善人的嗅觉,而并不是从本质上去除气体中有害物和杀灭病菌。这是因为:
1、加大冲水量,由于水在冲力下会产生漩涡,并形成气溶胶或气雾(气雾高度可达3~4米),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菌就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悬浮在厕所室内空气中,或被排风排出后悬浮在厕所周围的空气中,人们吸入悬浮病菌后很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悬浮在空气中的病菌也能沉积在厕所的其他部位,包括门、水龙头把手、肥皂罐、马桶座以及地面各区域。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研究人员对一所大学校园内的12间男、女卫生间里的10个不同位置的表面进行了细菌检测,研究人员检验出19种细菌。结果发现,与人类皮肤相关的细菌在所有表面都被检测到,包括口腔、肠道及尿液中其他人类细菌,也在所有表面上被检测到。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病菌后,就可能通过消化道和口鼻腔粘膜引起感染。
2、加大排气量保持厕所的通风和干燥。根据目前国家制定的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厕所换气量应≥5次,但是这种做法仅仅是把厕所内的臭气和病菌转移到厕所外,虽然厕所内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对厕所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3、喷洒空气清新剂和除臭剂等,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增加厕所内带香味的化学物质浓度来掩盖臭味。这仅仅也是改变人的嗅觉,并不能本质上去除气体中有害物和杀灭细菌,而且喷入的化学物与臭味气体结合产生新的污染物却被人们忽视,成本也很高。
公共厕所在城市中并不起眼,但它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因此,解决公共厕所的污染问题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杀菌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腔室、空气净化腔室和出气腔室;
所述进气腔室或者出气腔室内设置有引风机,使得气流依次流经进气腔室、空气净化腔室和出气腔室;
所述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和光触媒滤网,所述催化光源照射所述光触媒滤网;所述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
还包括一控制系统和用以检测外部氨气含量的氨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催化光源和引风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气腔室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室的两侧。进一步,所述两个进气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引风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引风机朝向催化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出气腔室内设置有带有发散孔的香料盒,内置有散发香味的香料。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催化光源为紫外光灯管,紫外光灯管固定安装在灯管安装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单元、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微处理单元连接,显示模块与显示屏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触媒除臭,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与现有的厕所除臭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没有二次污染,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空气净化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反射涂层,可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大大提高催化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催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氨气传感器检测外部氨气含量,通过检测厕所主要臭气之一的氨气含量来判断空气净化程度,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大于最大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启动;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小于最小阈值时,控制系统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停止工作;减少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低效净化时间,节省能耗。无需人工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启停。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公共厕所。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省略中间盖板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原理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2,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主要用于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包括一方形壳体100,方形壳体100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120和出气腔室130。在本实施例中,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120 和出气腔室130上、中、下依次排列。
进气腔室110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140,使得气流依次流经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120和出气腔室130;壳体100内设置有引风机安装支架,引风机140固定安装在该引风机安装支架上。
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210和光触媒滤网220,催化光源选用紫外光灯管,紫外光灯管可以发射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光灯管固定安装在灯管安装支架上。光触媒滤网220固定在一支架221上,紫外光灯管为与该支架221的中部。光触媒滤网220上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当纳米级二氧化钛超微粒子接受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照射时,其内部由于吸收光能而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然后迅速迁移到其表面并激活被吸附的氧和水分,产生活性自由氢氧基(·OH)和活性氧(·O),当污染物以及细菌吸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链式降解反应。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触媒除臭和灭菌,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与现有的厕所除臭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没有二次污染,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空气净化效果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触媒的效率,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包括左、右、前、后四侧)设置有反射涂层,可以反射紫外线,大大提高催化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催化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引风机140的朝向催化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141。
参见图3,另外,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设备还包括一控制系统300、用以检测外部氨气含量的氨气传感器410,控制系统300包括微处理单元310、显示模块320,显示模块320与微处理单元310连接,显示模块320与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显示屏330(如图1所示)电连接。显示模块320可以显示时间信息,催化光源工作状态信息、引风机工作状态信息等等。
氨气传感器410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氨气传感器410与微处理单元310电连接,微处理单元310分别电连接催化光源210和引风机140。通过检测厕所主要臭气之一的氨气含量来判断空气净化程度,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氨气传感器410可根据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送出电压信号)大于微处理单元310预先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微处理单元310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启动;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小于微处理单元310预先设定的最小阈值时,微处理单元310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停止工作;减少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低效净化时间,节省能耗。无需人工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启停。
实施例2
参见图4,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主要用于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包括一方形壳体100,方形壳体100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 120和出气腔室130。在本实施例中,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120和出气腔室130上、中、下依次排列。
进气腔室110的顶部设置有引风机150,使得气流依次流经进气腔室110、空气净化腔室120和出气腔室130;引风机150的电机151安装在壳体100的外部,电机151与引风机150之间通过皮带152传动连接。
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210和光触媒滤网220,催化光源选用紫外光灯管,紫外光灯管可以发射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光灯管固定安装在灯管安装支架上。光触媒滤网220固定在一支架221上,紫外光灯管为与该支架221的中部。光触媒滤网220上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当纳米级二氧化钛超微粒子接受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照射时,其内部由于吸收光能而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然后迅速迁移到其表面并激活被吸附的氧和水分,产生活性自由氢氧基(·OH)和活性氧(·O),当污染物以及细菌吸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链式降解反应。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触媒除臭和灭菌,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与现有的厕所除臭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没有二次污染,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空气净化效果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触媒的效率,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包括左、右、前、后四侧)设置有反射涂层,可以反射紫外线,大大提高催化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催化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引风机150的朝向催化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151。
在出气腔室130内设置有带有发散孔的香料盒160,内置有散发香味的香料。在这里,香料采用植物性天然香料。
另外,控制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设备还包括一控制系统、用以检测外部氨气含量的氨气传感器,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单元、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微处理单元连接,显示模块与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显示屏电连接。显示模块可以显示时间信息,催化光源工作状态信息、引风机工作状态信息等等。
氨气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氨气传感器与微处理单元电连接,微处理单元分别电连接催化光源和引风机。通过检测厕所主要臭气之一的氨气含量来判断空气净化程度,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氨气传感器可根据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送出电压信号)大于微处理单元预先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微处理单元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启动;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小于微处理单元预先设定的最小阈值时,微处理单元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停止工作;减少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低效净化时间,节省能耗。无需人工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启停。
实施例3
参见图5,一种空气净化设备,主要用于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包括一方形壳体100,方形壳体100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腔室111、空气净化腔室 112和出气腔室113。在本实施例中,进气腔室111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室112的左、右两侧。出气腔室113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室112的上、下两侧。
两个进气腔室111内分别设置有一引风机170。使得气流依次流经进气腔室111、空气净化腔室112和出气腔室113。壳体100内设置有引风机安装支架,引风机170固定安装在引风机安装支架上。
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210和光触媒滤网220,催化光源选用紫外光灯管,紫外光灯管可以发射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紫外光灯管固定安装在灯管安装支架上。光触媒滤网220固定在一支架上,紫外光灯管为与该支架的中部。光触媒滤网220上涂有纳米二氧化钛涂层,当纳米级二氧化钛超微粒子接受波长为388nm以下的紫外线照射时,其内部由于吸收光能而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即光生载流子,然后迅速迁移到其表面并激活被吸附的氧和水分,产生活性自由氢氧基(·OH)和活性氧(·O),当污染物以及细菌吸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链式降解反应。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触媒除臭和灭菌,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与现有的厕所除臭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消灭细菌和去除臭气,没有二次污染,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空气净化效果显著。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触媒的效率,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包括前、后两侧) 设置有反射涂层,可以反射紫外线,大大提高催化光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光催化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射率,引风机170的朝向催化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171。
另外,控制部分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氨气传感器可根据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送出电压信号)大于微处理单元预先设定的最大阈值时,微处理单元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启动;当检测到的氨气含量小于微处理单元预先设定的最小阈值时,微处理单元控制催化光源和引风机停止工作;减少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低效净化时间,节省能耗。无需人工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启停。
实施例4
参见图6,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该壳体的形状为圆形。
实施例5
参见图7,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该壳体的形状为椭圆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进气腔室、空气净化腔室和出气腔室;
所述进气腔室或者出气腔室内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空气净化腔室内设置有催化光源和光触媒滤网,所述催化光源照射所述光触媒滤网;所述空气净化腔室的内壁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
还包括一控制系统和用以检测外部氨气含量的氨气传感器,氨气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分别电连接催化光源和引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空气净化腔室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进气腔室内分别设置有一引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朝向催化光源的一面设置有用以反射催化光源光线的反射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腔室内设置有带有发散孔的香料盒,内置有散发香味的香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光源为紫外光灯管,紫外光灯管固定安装在灯管安装支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单元、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微处理单元连接,显示模块与显示屏连接。
CN201920367745.XU 2018-11-26 2019-03-21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Active CN21024181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9600 2018-11-26
CN2018219596000 2018-11-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1814U true CN210241814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7745.XU Active CN210241814U (zh) 2018-11-26 2019-03-21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1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49671B1 (ko) 공기정화 및 바이러스 살균 시스템
CN103191457A (zh) 一种光催化杀菌除臭装置
JP2013504343A (ja) トイレを消毒・脱臭する方法と装置
WO2009124428A1 (zh) 具有二氧化氯消毒器的光触媒杀菌消毒机
CN210013293U (zh) 一种公厕智能清洗杀菌系统
CN103322622B (zh) 一种卫生间空气净化系统
CN214701098U (zh) 一种卫生间防疫除臭通风系统
CN210241814U (zh) 一种空气净化设备
CN203208409U (zh) 一种光催化杀菌除臭装置
JP3089239B1 (ja) 空間内の気体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5561036U (zh) 一种不需要紫外线催化的纳米光触媒载银空气净化器
CN111457505A (zh) 灭菌除异味型一体机
CN204005728U (zh) 室内装饰净化器
CN2906408Y (zh) 一种改善空气质量的仿真物
CN206443948U (zh) 厕所雾化除臭杀菌装置
CN203132067U (zh) 空调风口杀菌消毒装置
CN212870119U (zh) 一种杀菌除臭功能的空气净化设备
CN201070475Y (zh) 厕卫空气净化仪
CN211677110U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空间除臭系统
CN109092031B (zh) 一种一体化集成式异味处理器
KR200348511Y1 (ko) 광고 및 조명 기능을 갖는 공기 살균탈취 장치
CN110410917A (zh) 一种等离子体新风系统
CN2884005Y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CN1981878B (zh) 空气净化设备、装有该设备的空气净化系统及其用途
CN212081507U (zh) 灭菌除异味型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hi Heping

Inventor after: Kong Jianping

Inventor after: Zheng Yawei

Inventor before: Shi Heping

Inventor before: Kong Jianpi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Yaw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