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4970U -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4970U
CN210224970U CN201920368658.6U CN201920368658U CN210224970U CN 210224970 U CN210224970 U CN 210224970U CN 201920368658 U CN201920368658 U CN 201920368658U CN 210224970 U CN210224970 U CN 210224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circuit
pin
chip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86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uiming Xu
许慧铭
Zhiwei Zhu
朱志伟
Bo Li
李波
Zuyun Fu
符祖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Wanlida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Wanlida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Wanlida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Wanlida Electrical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86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4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4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4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50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or reducing asymmetry in polyphase network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包括监控主机和换相装置,监控主机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路上,三相线路下有N条分线路与用户连接,且与用户连接的每条分线路设有换相装置;所述换相装置包括换相开关、放大电路、通讯电路、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换相开关的一端可换相地连接在每条分线路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所述采集电路、放大电路和通讯电路依次连接,所述换相开关的另一端负载侧还设有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与采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换相开关和通讯电路导通连接。这样,本装置即可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线路损耗,为配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质量提供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质量的监测是世界各国供电部门对低压配电网系统评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估一个系统的运行水平、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低压侧电能质量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监测和分析,电力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对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诸多原因进行准确、高效的分析判断并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方便人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及时的改善电网的电能质量,避免电能的浪费,使电网的运行更加经济。对电能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使最大限度的将评估电能质量的各项参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保证用户用电的稳定性,供电部门也必须时刻防止干扰源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使其各项参数都能够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这是世界各国电力公司适应市场竞争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针对三相不平衡的危害,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变压器不平衡现象一旦发生,其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①导致变压器单相或两相过负荷,因此变压器不平衡会降低变压器的利用率。
②绕组长时间处在过热状态,导致配电变压器的寿命缩短,甚至有可能会燃烧。
③变压器不平衡还会造成用户端的三相电压偏差较大,使用户端电压不稳定。
④变压器l0KV△形绕组中产生的环流和负荷电流不均匀的因素会造成变压器损耗大大增加。
近10年来,随着配网系统中居民和商业负荷的大幅增加,配电线路中的三相电流不平衡问题越发严重,成为配网运行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配网三相不平衡运行经常引起三相电压不对称,降低配电变压器的出力,增加线路损耗等问题,而且由三相不平衡电流分解出来的负序电流和零序电流也会对计量仪表的精度产生影响,这些都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不平衡系统还可能会使中性线的电流超过容量限制,为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升级中性线或者馈线。目前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主要有3 种方法:负载补偿、配网重构和换相策略。负载补偿的缺点是设备投入成本大、设备投入运行时间长、运行维护成本高、易与电网发生谐振和增加电网谐波;配网重构受可用分段开关数目的限制一般很难达到三相平衡,而且重构会改变原有网络的结构;换相能克服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能有效改善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和降低电网损耗,对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
针对不平衡问题进行无功补偿是目前世界各国在治理三相不平衡问题上主要采取的措施,因为采用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的补偿能够极大的改善系统的功率因数,不仅可以降低线路及变压器损耗,还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传统的补偿设备如同步调节相位装置、由开关调节参数的并联电抗等,它们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无功补偿的需求,但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响应速度过慢,运行过程中带来的损耗也较大,管理者不能连续的对其进行很好的调控并且容易与输电线路发生谐振,这会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自动转换器的特点主要是利用机械自动化原理,同时结合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而研制出的一种自动化产品,具有过电压、欠电压、缺相/断相等比较普遍的电气故障的保护功能,除此之外,同时还具有对故障进行识别、对故障进行指示、合闸前对故障进行全面检测等功能。缺点是价格较贵,同时不能保证能够获取最优的负荷分配方案,后期还需不断完善。
针对配电变压器带来的三相不平衡问题,通过对负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对负荷重和负荷轻的相序进行换相,使其尽可能的接近三相平衡,但是用户端单相用电设备同时率较低,同时用户的用电情况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用电客户每个月或者每个季节的用电通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将会进一步导致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更加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下,同时因为单相负荷的频繁间断,治理起来效果很不理想。人工换相是比较古老的一种解决三相不平衡问题的方法,使负荷的相尽可能平衡,它需要操作人员首先采集庞大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无休止的计算,通过分析,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和经验对负载轻、重的相序合理分配,对电力工作人员要求较高,必须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而单相用电设备比较随意,用电的同时率较低,受人员、天气、温度、季节等因素影响,每个用户的用电率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这必将导致系统更加的不平衡,缺乏对各户人家负荷特征的分析了解,也没有规律可循,所以这种方法比较笨拙、繁琐,同时结果还不理想,管理起来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包括监控主机和换相装置,所述监控主机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路上,所述三相线路下有N条分线路与用户连接,且与用户连接的每条分线路设有换相装置;所述换相装置包括换相开关、放大电路、通讯电路、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换相开关的一端可换相地连接在每条分线路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所述采集电路、放大电路和通讯电路依次连接,且所述换相开关的另一端负载侧还设有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与采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换相开关和通讯电路导通连接。
优选地,所述换相开关包括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而且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另一端接到负载侧,同时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第二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分别接到控制电路上。
优选地,所述通讯电路包括LUFFT WS300-UMB芯片、MAX485芯片和 STM32F103C8芯片;其中所述的LUFFT WS300-UMB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引脚连接12V电压,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MAX485芯片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连接;所述MAX485芯片的第五引脚接地,第八引脚连接5V电压,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短接后分布连接第一电阻R7和STM32F103C8芯片的DIR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485芯片的第四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TXD 端连接,所述MAX485芯片的第一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RXD端连接,所述STM32F103C8芯片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大电路的组成为:12V电压与第一电容C8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接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12V电压同时与线性稳压器连接,所述线性稳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7和桥式整流器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与放大变压器连接,所述放大变压器连接输出端;所述桥式整流器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采集电路为电压采集电路或电流采集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线路损耗,为配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质量提供选择。通过该系统进行调整之后,系统三相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调整之后各项评价电能质量的参数都得到了非常显著改善,最终更好的实现了三相负荷的平衡;而且采用本装置即可保证不购置昂贵的电容补偿器,又可以取代无功补偿器降低三相不平衡引起的一系列损耗,能够确保绝大部分时间配变运行参数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实施例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实施例中换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实施例中通讯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实施例中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实施例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换相优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包括监控主机1和换相装置2,所述监控主机1安装在配电变压器3的三相线路4上,所述三相线路4下有N条分线路与用户连接,且与用户连接的每条分线路设有换相装置2;所述换相装置2包括换相开关21、放大电路22、通讯电路23、采集电路24和控制电路25,其中所述换相开关21的一端可换相地连接在每条分线路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所述采集电路24、放大电路22和通讯电路 23依次连接,所述换相开关21的另一端负载侧还设有电流互感器TA,所述电流互感器TA与采集电路24连接,将检测的电流传回采集电路24。所述控制电路25与换相开关21和通讯电路23导通连接。其中,所述换相开关2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而且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A相线、B相线和C 相线上,另一端接到负载侧,同时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第二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接到控制电路上。所述放大电路22的组成为:12V电压与第一电容C8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接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12V电压同时与线性稳压器连接,所述线性稳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7和桥式整流器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与放大变压器连接,所述放大变压器连接输出端;所述桥式整流器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所述通讯电路23包括LUFFT WS300-UMB芯片、MAX485芯片和STM32F103C8芯片;其中所述的LUFFT WS300-UMB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引脚连接12V电压,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MAX485芯片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连接;所述 MAX485芯片的第五引脚接地,第八引脚连接5V电压,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短接后分布连接第一电阻R7和STM32F103C8芯片的DIR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485芯片的第四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TXD端连接,所述 MAX485芯片的第一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RXD端连接,所述STM32F103C8 芯片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采集电路24为电压采集电路或电流采集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工作时,监控主机1 实时监测配电网变压器低压侧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情况,如果在一定时间的监测周期内,三相不平衡度超过设定值,则控制换相装置2(即:换相开关21)进行换相操作、连接导通在最优相线(A相线或B相线或C相线,即:监控主机1 读取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电流和所有负荷换相开关各支路的电流、相序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计算,发出最优换相控制指令,各换相开关21按照规定换相流程执行换相操作),而且换相开关21采用的是双向晶闸管,速度较快,对电网的影响较小,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
监控主机1内部建立以三相电流不平衡度最小和换相过程中三相负荷换相开关切换次数最少为目标的多目标最优换相模型,使用遗传算法得到最优换相指令,下发给换相开关。
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换相开关优化算法如下:
换相节点的连接方案有三种,投切到A相(1),B相(2)或C相(3)。在遗传算法中,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为在[1,3]间随机产生的整数,代表换相节点的连接方案号。遗传算法主要步骤包括种群初始化、交叉、变异和选择操作。
a.种群初始化
在[1,3]间产生初始种群,种群大小为N。
b.交叉操作
将种群两两分组,随机产生两个整数r1、r2,确定两个位置,对两位置的中间数据进行交叉。假设r1<r2,则
a(i)=round(c*a(i)+(1-c)*b(i));
b(i)=round(c*b(i)+(1-c)*a(i));
i=r1,r1+1,r1+2,...r2
c=rand,round指取整。
c.变异操作
对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随机选择一个位置,计算该位置分别取1、2、3 数值时的适应度值,该位置变异为使适应度值大的那个数值。
d.选择操作,在原种群,经交叉和变异的种群内选择N个适应度值最大的个体,作为新一代种群。如此迭代,直到满足迭代次数。
换相开关21是基于双向晶闸管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能快速完成换相功能,对用户负荷无冲击,不影响供电可靠性。系统示意图和换相开关装置图如图1、 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即可提高功率因素,降低线路损耗,为配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质量提供选择。通过该系统进行调整之后,系统三相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调整之后各项评价电能质量的参数都得到了非常显著改善,最终更好的实现了三相负荷的平衡。目前世界各国针对三相不平衡问题比较普遍的解决办法主要是采用无功补偿装置来加以解决来降低系统的不平衡度。但是电容无功补偿装置比较昂贵,另外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所以投入成本很大,占地面积也大;而采用本装置,即可保证不购置昂贵的电容补偿器,又可以取代无功补偿器降低三相不平衡引起的一系列损耗,能够确保绝大部分时间配变运行参数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旨在保护发明内容所述的各部分的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而对于监控主机的相关算法和流程控制方法,应当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三相不平衡的相关文献得到控制系统的算法和流程。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包括监控主机和换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主机安装在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线路上,所述三相线路下有N条分线路与用户连接,且与用户连接的每条分线路上设有换相装置;所述换相装置包括换相开关、放大电路、通讯电路、采集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换相开关的一端可换相地连接在每条分线路的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所述采集电路、放大电路和通讯电路依次连接,且所述换相开关的另一端负载侧还设有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与采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与换相开关和通讯电路导通连接;其中,所述换相开关包括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而且第一双向晶闸管、第二双向晶闸管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一端分别连接在A相线、B相线和C相线上,另一端接到负载侧,同时所述第一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第二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和第三双向晶闸管的控制极接到控制电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电路包括LUFFT WS300-UMB芯片、MAX485芯片和STM32F103C8芯片;其中所述的LUFFTWS300-UMB芯片的第一引脚接地,第二引脚连接12V电压,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分别与MAX485芯片的第六引脚和第七引脚连接;所述MAX485芯片的第五引脚接地,第八引脚连接5V电压,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短接后分布连接第一电阻R7和STM32F103C8芯片的DIR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MAX485芯片的第四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TXD端连接,所述MAX485芯片的第一引脚和STM32F103C8芯片的RXD端连接,所述STM32F103C8芯片的输入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电路的组成为:12V电压与第一电容C8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8的另一端接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12V电压同时与线性稳压器连接,所述线性稳压器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7和桥式整流器连接,所述桥式整流器与放大变压器连接,所述放大变压器连接输出端;所述桥式整流器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放大电路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电路为电压采集电路或电流采集电路。
CN201920368658.6U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Active CN210224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8658.6U CN210224970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8658.6U CN210224970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4970U true CN210224970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2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8658.6U Active CN210224970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49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096A (zh) * 2020-08-27 2020-12-04 南京亚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电流补偿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096A (zh) * 2020-08-27 2020-12-04 南京亚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电流补偿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8255B (zh) 一种适用于含高渗透率新能源的特高压直流外送电网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3501058B (zh) 基于智能台区的能效管理系统
CN104201693B (zh) 基于功率因数区间动态整定的配电线路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877354A (zh) 基于全网监视无功补偿技术的节能管理平台
CN207082851U (zh)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CN111244979B (zh) 基于低压配电网功率和用电量的三相不平衡负荷调整方法
CN105337301B (zh) 微电网并网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435869A (zh) 一种三相不平衡负荷自动调补的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04911U (zh) 一种新型分布式三相无损耗平衡负荷装置
CN105406493A (zh) 一种基于有载换向技术的低压三项负荷平衡控制方法
CN105406482A (zh) 基于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压无功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02664400B (zh) 一种电能质量的监控方法
CN105893714B (zh) 基于大电网仿真系统下的自动电压控制系统闭环检测及评估方法
CN104158199A (zh) 对电力系统实时状态进行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10896231A (zh) 一种扶贫区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能力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3595059A (zh) 一种10kV线路的无功补偿装置
CN107453369B (zh) 智能配电网优化节电降损系统
CN210224970U (zh) 一种用于单相负荷的三相不平衡换相装置
CN114336690A (zh) 基于智能终端的台区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3354361A (zh) 低压三相负荷自动调平衡装置
CN102055199B (zh) 适用于不等容电容器组自动控制的无功需量二阶预测方法
CN106372764A (zh) 一种10kV配电网及10kV配电网协调配置方法
CN104300545B (zh) 一种双电源供电的小区用变压器智能投切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3562784U (zh) 10kV线路的无功补偿装置
Liu et al. Model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