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1057U -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 Google Patents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1057U
CN210221057U CN201921242383.8U CN201921242383U CN210221057U CN 210221057 U CN210221057 U CN 210221057U CN 201921242383 U CN201921242383 U CN 201921242383U CN 210221057 U CN210221057 U CN 210221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angle
light
reflecting surface
ref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23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ancheng Li
李灿成
Jianfei Feng
冯剑飞
Zhangyong Jian
简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ong S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ong 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ong S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ong 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23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1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1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1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涉及光学仪器的技术领域,测距仪光学系统包括:光源组件、分光棱镜组、望远物镜和观察组件,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第一棱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第二棱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射面和第一出射面;且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设置有分光膜,分光膜能够使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透过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且分光膜能够反射自然光;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位于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之间,第一入射面、第一出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位于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的延伸方向上。

Description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背景技术
在望远镜领域,激光测距一般应用TOF测距原理,即利用光飞行时间与光飞行速度的乘积等于光飞行距离的原理;具体应用即记录激光发射时的时间点及激光打在目标物上后返回来被接收系统接收到的时间点,二者时间点的差即为光飞行时间,然后利用光飞行时间与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相乘即得到激光发射点距目标物的距离的两倍。一般地,带有激光测距的望远镜包括有激光发射光路系统,它对从激光管(激光器)发射出来的激光进行扩束、准直然后向目标物射出激光,还包括望远系统,它主要由望远物镜系统及目镜系统构成,望远物镜系统的作用是将远处的景物清晰的成像在其焦平面上,眼睛通过目镜系统对望远物镜系统所成的像进行观察,准确地讲,望远系统即为望远镜中对远处目标成清晰实像的光学系统。
现有的望远镜测距仪光学系统,大部分都是由观察系统、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等三部分组成。而观察系统和发射系统往往都是用别汉棱镜和补偿棱镜来实现像的分合功能,但带有屋脊棱镜的别汉棱镜的加工和装调都十分困难,因而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以缓解了现有的望远镜测距仪光学系统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包括:光源组件、分光棱镜组、望远物镜和观察组件,所述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
所述第一棱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射面和第一出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贴合,且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膜能够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且所述分光膜能够反射自然光;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均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和第一出射面之间,所述第一入射面、第一出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的延伸方向上,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和第一出射面后射入所述望远物镜,且待测目标反射的自然光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望远物镜和第一出射面后被所述分光膜反射至观察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均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一入射面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为斜面;
所述第二反射面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出射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与所述第一出射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望远物镜和观察组件沿同一方向设置,且所述分光棱镜组位于所述望远物镜和观察组件之间;
所述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转向单元和/或第二转向单元,所述第一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射出的检测光的光路,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射入所述望远物镜;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二棱镜射出的自然光的光路,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回来的自然光能够射入所述观察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三棱镜,所述第三棱镜为等腰直角棱镜;
所述第三棱镜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直角面和第二直角面,以及第一斜面;所述第一直角面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且与所述第二棱镜的斜面贴合,所述第一斜面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四棱镜,所述第四棱镜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四棱镜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三直角面、第四直角面,以及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垂直的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三直角面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一出光面贴合;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垂直;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还包括平行四边形棱镜,所述平行四边形棱镜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二入射面和第二出射面,以及彼此平行的第四反射面和第五反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四反射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五反射面的夹角为135度;
所述第二入射面与所述第四直角面贴合,所述第二出射面正对所述第二直角面,且二者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面朝向所述观察组件,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望远物镜的自然光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斜面、分光膜、第三反射面、第二斜面、第四反射面和第五反射面的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第二出射面射出进入到所述观察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五棱镜,所述第五棱镜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五棱镜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五直角面和第六直角面,以及第三斜面;所述第五直角面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且与所述第二棱镜的斜面贴合,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一反射面平行,所述第三斜面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六棱镜,所述第六棱镜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六棱镜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七直角面、第八直角面,以及第四斜面;所述第二棱镜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垂直的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七直角面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且与所述第二棱镜的第一出光面贴合,所述第八直角面正对所述第六直角面,所述第四斜面和第三斜面夹角为90度,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到所述望远物镜的自然光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斜面、分光膜、第三反射面和第四斜面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第八直角面射出进入到所述观察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液晶分划板和目镜,所述液晶分划板位于所述分光棱镜组和目镜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测距仪光学系统还包括接收系统,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接收物镜和光接收元件,所述接收物镜用于将被测物体反射的激光汇聚后发射到光接收元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接收物镜和光接收元件之间,所述滤光片与所述光发射元件对应,以使所述滤光片只能透过所述光发射元件发射的光。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发射元件和保护片,所述保护片位于所述光发射元件与第一入射面之间,所述保护片用于阻止由光发射元件发出光返回照射在所述光发射元件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远镜测距仪,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使用时,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进入到第一棱镜内,然后从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透过,再从第一出射面向望远物镜所在方向射出。且所述待测目标反射的自然光能够通过所述望远物镜后照射在第一出射面上,由第一出光面进入的自然光被所述分光膜反射至观察组件。观察系统和发射系统用同一望远物镜,这样观察光轴和发射光轴同轴,避免由于观察目标和被测目标不重合而造成的测量误差。第一棱镜和第二棱镜的结构简单,加工和装调方便,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远镜测距仪,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望远镜测距仪引用了上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望远镜测距仪也具备测距仪光学系统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第一棱镜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第二棱镜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第三棱镜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第四棱镜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第五棱镜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检测光在分光棱镜组中的光路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自然光在分光棱镜组中的光路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分光棱镜组中各棱镜分解后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检测光在分光棱镜组中的光路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的自然光在分光棱镜组中的光路图。
图标:110-光发射元件;120-发射物镜;130-保护片;210-第一棱镜;211-第一入射面;212-第一反射面;220-第二棱镜;221-第二反射面;222-第一出射面;223-第三反射面;230-第三棱镜;231-第一直角面;232-第二直角面;233-第一斜面;240-第四棱镜;241-第三直角面;242-第四直角面;243-第二斜面;250-平行四边形棱镜;251-第二入射面;252-第二出射面;253-第四反射面;254-第五反射面;260-第五棱镜;261-第五直角面;262-第六直角面;263-第三斜面;270-第六棱镜;271-第七直角面;272-第八直角面;273-第四斜面;300-望远物镜;400-被测目标;510-液晶分划板;520-目镜;610-接收物镜;620-光接收元件;630-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包括:光源组件、分光棱镜组、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光源组件能够发出检测光,可以为红外光束。所述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所述第一棱镜21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入射面211和第一反射面212;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射面221和第一出射面222。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贴合,且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之间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膜能够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且所述分光膜能够反射自然光;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均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211和第一出射面222之间,所述第一入射面211、第一出射面222、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的延伸方向上,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211、第一反射面212、第二反射面221和第一出射面222后射入所述望远物镜300,且所述待测目标反射的自然光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望远物镜300和第一出射面222后被所述分光膜反射至观察组件。
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211进入到第一棱镜210内,然后从第一反射面212、第二反射面221透过,再从第一出射面222向望远物镜300所在方向射出。且所述待测目标反射的自然光能够通过所述望远物镜300后照射在第一出射面222上,由第一出光面进入的自然光被所述分光膜反射至观察组件。观察系统和发射系统用同一望远物镜300,这样观察光轴和发射光轴同轴,避免由于观察目标和被测目标400不重合而造成的测量误差。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的结构简单,加工和装调方便,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因为胶合的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也降低了装调的难度。
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的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胶合在一起,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可以使分光棱镜组的装调更加的简单。
分光膜为多层膜结构,这些膜层需要进行消偏振处理,其加工的方法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再赘述。
观察组件包括液晶分划板510和目镜520,所述液晶分划板510位于所述分光棱镜组和目镜520之间。
光源组件包括光发射元件110和保护片130,光发射元件110能够发出检测光,所述保护片130位于所述光发射元件110与第一入射面211之间,所述保护片130用于阻止由光发射元件110发出光返回照射在所述光发射元件110上。其中,保护片130可以包括两片平行的玻璃片,保护片130上镀有增透膜。保护片130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再赘述。
保护片130与光发射元件110之间还设置有发射目镜520,用于聚焦检测光。
由望远镜物镜、分光棱镜组、液晶分划板510和目镜520组成的观察系统。由望远物镜300、分光棱镜组、发射物镜120和光电发射元件组成的发射系统。
所述测距仪光学系统还包括接收系统,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接收物镜610和光接收元件620,所述接收物镜610用于将被测物体反射的激光汇聚后发射到光接收元件620上。
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滤光片630,所述滤光片630位于所述接收物镜610和光接收元件620之间,所述滤光片630与所述光发射元件110对应,以使所述滤光片只能透过所述光发射元件110发射的光。具体的,光发射元件110发出的光可以为红外光波,接收系统的滤光片只能透过光发射元件110发射的红外光波长,减少杂光对接收系统的影响。
由光发射元件110发出的光束通过保护片130后进入第一棱镜210,检测光经过第一棱镜210、第二棱镜220和望远物镜300后投射到被测目标400进行测量。被测目标400反射回来的检测光进入接收物镜610,经滤光片630聚会到光接收元件620上。而被测目标400反射回来的自然光,又通过望远物镜300后进入第二棱镜220,通过反光膜的反射后可以聚焦到液晶分划板510上,再由目镜520来观察并读出测量数据。
具体的,所述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可以均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反射面212为斜面;所述第二反射面221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出射面222为斜面,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平行。
第一入射面211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的形状可以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提到等腰直角棱镜均为棱柱结构,其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棱镜包括五个侧面,分别为彼此垂直的两个直角面,以及与两个直角面呈45度角的斜面,还包括相对且平行的两个三角面。
根据现有的望远镜的结构,所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沿同一方向设置,也就是说,目镜520正对望远物镜300,所述分光棱镜组位于所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之间。
所述分光棱镜组可以只包括第一转向单元、或者只包括第二转向单元、还或者既包括第一转向单元又包括第二转向单元,所述第一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的光路,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射入所述望远物镜300。所述第二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二棱镜220射出的自然光的光路,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回来的自然光能够射入所述观察组件。第一转向单元和第二转向单元均可以通过反射光束的方式实现光路的改变,光束经过一次或者多次的反射作用改变成所需的入射或者出射方向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从而实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沿同一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光路中设置第一转向单元和第二转向单元,从而改变光路的传播方向,可以使所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沿同一方向设置。
在被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三棱镜230,所述第三棱镜23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三棱镜23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直角面231和第二直角面232,以及第一斜面233。所述第一直角面231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斜面贴合,二者可以胶合在一起。所述第二直角面232平行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三角面,所述第一斜面233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300。由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垂直射入到第一入射面211进入到第一棱镜210内,检测光沿直线传播穿过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后从第一出射面222进入到第三棱镜230内,检测光照射在第一斜面233上,第一斜面233与第一出光面的夹角为45度,所以,检测光以45度的入射角照射在第一斜面233上,被第一斜面233反射向望远物镜300。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四棱镜240,所述第四棱镜24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四棱镜24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三直角面241、第四直角面242,以及第二斜面243。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221垂直的第三反射面223;所述第三直角面241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223,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第一出光面贴合,二者可以胶合在一起。所述第四直角面242平行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三角面,所述第一斜面233与所述第二斜面243垂直。所述第二转向单元还包括平行四边形棱镜250,所述平行四边形棱镜250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二入射面251和第二出射面252,以及彼此平行的第四反射面253和第五反射面254,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四反射面253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五反射面254的夹角为135度;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四直角面242贴合,所述第二出射面252正对所述第二直角面232,且二者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面252朝向所述观察组件。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望远物镜300的自然光,先后经过第三棱镜230、第二棱镜220、第四棱镜240和平行四边形棱镜250后射向观察组件。具体的,自然光一共经过六次反射,反射面分别为所述第一斜面233、分光膜、第三反射面223、第二斜面243、第四反射面253和第五反射面254,且每次反射的入射角均为45度。由于六个反射面都符合全反射条件,系统的透过率高,对镀膜的要求相对低。
多个棱镜的彼此之间的胶合面上可以镀红外光增透膜,而各个棱镜的反射面上可以镀反射膜,从而减少光损失,镀膜工艺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光路的需求进行镀膜。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棱镜210、第二棱镜220、第三棱镜230、第四棱镜240和平行四边形棱镜250结构简单,加工的成本低,降低了望远镜的生产成本。
并且,棱镜之间采用胶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加工时就可以完成校对,为后期望远镜装配提供了方便。
实施例2
如图14-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五棱镜260,所述第五棱镜26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五棱镜26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五直角面261和第六直角面262,以及第三斜面263;所述第五直角面261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斜面贴合,所述第三斜面263与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平行,所述第三斜面263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300。检测光先后经过第一棱镜210、第二棱镜220和第五棱镜260后射向望远目镜520。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六棱镜270,所述第六棱镜27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六棱镜27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七直角面271、第八直角面272,以及第四斜面273;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221垂直的第三反射面223,所述第七直角面271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223,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第一出光面贴合,所述第八直角面272正对所述第六直角面262,所述第四斜面273和第三斜面263夹角为90度。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到所述望远物镜300的自然光依次经过第五棱镜260、第二棱镜220和第六棱镜270后射向观察组件。自然光先后经历了四次反射,反射面依次为第三斜面263、分光膜、第三反射面223和第四斜面273。并且每次反射的入射角均为45度,符合全反射的条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利用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成本更低的棱镜经行组合加工,实现了观察光轴和发射光轴同轴,避免由于观察目标和被测目标400不重合而造成的测量误差,性价比更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望远镜测距仪,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望远镜测距仪引用了上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望远镜测距仪也具备测距仪光学系统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组件、分光棱镜组、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所述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
所述第一棱镜(21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入射面(211)和第一反射面(212);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二反射面(221)和第一出射面(222);
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贴合,且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之间设置有分光膜,所述分光膜能够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透过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且所述分光膜能够反射自然光;
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均位于所述第一入射面(211)和第一出射面(222)之间,所述第一入射面(211)、第一出射面(222)、第一反射面(212)和第二反射面(221)位于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的延伸方向上,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入射面(211)、第一反射面(212)、第二反射面(221)和第一出射面(222)后射入所述望远物镜(300),且待测目标反射的自然光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望远物镜(300)和第一出射面(222)后被所述分光膜反射至观察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210)和第二棱镜(220)均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反射面(212)为斜面;
所述第二反射面(221)为直角面,所述第一出射面(222)为斜面,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沿同一方向设置,且所述分光棱镜组位于所述望远物镜(300)和观察组件之间;
所述分光棱镜组包括第一转向单元和/或第二转向单元,所述第一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的光路,以使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检测光射入所述望远物镜(300);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用于改变从所述第二棱镜(220)射出的自然光的光路,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回来的自然光能够射入所述观察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三棱镜(230),所述第三棱镜(230)为等腰直角棱镜;
所述第三棱镜(23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直角面(231)和第二直角面(232),以及第一斜面(233);所述第一直角面(231)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斜面贴合,所述第一斜面(233)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300);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四棱镜(240),所述第四棱镜(24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四棱镜(24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三直角面(241)、第四直角面(242),以及第二斜面(243);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221)垂直的第三反射面(223);所述第三直角面(241)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223),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第一出光面贴合;所述第一斜面(233)与所述第二斜面(243)垂直;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还包括平行四边形棱镜(250),所述平行四边形棱镜(250)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二入射面(251)和第二出射面(252),以及彼此平行的第四反射面(253)和第五反射面(254),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四反射面(253)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五反射面(254)的夹角为135度;
所述第二入射面(251)与所述第四直角面(242)贴合,所述第二出射面(252)正对所述第二直角面(232),且二者平行;所述第二出射面(252)朝向所述观察组件,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望远物镜(300)的自然光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斜面(233)、分光膜、第三反射面(223)、第二斜面(243)、第四反射面(253)和第五反射面(254)的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第二出射面(252)射出进入到所述观察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单元包括第五棱镜(260),所述第五棱镜(26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五棱镜(26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五直角面(261)和第六直角面(262),以及第三斜面(263);所述第五直角面(261)正对所述第一入射面(211),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斜面贴合,所述第三斜面(263)与所述第一反射面(212)平行,所述第三斜面(263)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出射面(222)射出的检测光反射进入所述望远物镜(300);
所述第二转向单元包括第六棱镜(270),所述第六棱镜(270)为等腰直角棱镜,所述第六棱镜(270)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七直角面(271)、第八直角面(272),以及第四斜面(273);所述第二棱镜(220)包括与所述第二反射面(221)垂直的第三反射面(223),所述第七直角面(271)朝向所述第三反射面(223),且与所述第二棱镜(220)的第一出光面贴合,所述第八直角面(272)正对所述第六直角面(262),所述第四斜面(273)和第三斜面(263)夹角为90度,以使被待测目标反射进入到所述望远物镜(300)的自然光能够依次经过所述第三斜面(263)、分光膜、第三反射面(223)和第四斜面(273)反射作用后从所述第八直角面(272)射出进入到所述观察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包括液晶分划板(510)和目镜(520),所述液晶分划板(510)位于所述分光棱镜组和目镜(5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仪光学系统还包括接收系统,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接收物镜(610)和光接收元件(620),所述接收物镜(610)用于将被测物体反射的激光汇聚后发射到光接收元件(6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系统包括滤光片(630),所述滤光片(630)位于所述接收物镜(610)和光接收元件(620)之间,所述滤光片(630)与所述光源组件对应,以使所述滤光片(630)只能透过所述光源组件发射的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发射元件(110)和保护片(130),所述保护片(130)位于所述光发射元件(110)与第一入射面(211)之间,所述保护片(130)用于阻止由光发射元件(110)发出光返回照射在所述光发射元件(110)上。
10.一种望远镜测距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测距仪光学系统。
CN201921242383.8U 2019-08-02 2019-08-02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Active CN210221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383.8U CN210221057U (zh) 2019-08-02 2019-08-02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2383.8U CN210221057U (zh) 2019-08-02 2019-08-02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1057U true CN210221057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2383.8U Active CN210221057U (zh) 2019-08-02 2019-08-02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10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530A (zh) * 2020-12-08 2021-02-26 成都英飞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测距仪及测距系统
CN113466979A (zh) * 2021-07-01 2021-10-01 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监控用双反射棱镜及其光电监控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15530A (zh) * 2020-12-08 2021-02-26 成都英飞睿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测距仪及测距系统
CN113466979A (zh) * 2021-07-01 2021-10-01 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监控用双反射棱镜及其光电监控组件
CN113466979B (zh) * 2021-07-01 2023-05-16 希烽光电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电监控用双反射棱镜及其光电监控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8419B (zh) 一种正像系统及双筒激光测距望远镜
CN106443643B (zh) 一种用于高精度主被动探测系统的光轴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06680917B (zh) 用于多功能望远镜的复合棱镜及其双目望远镜光学系统
CN210221057U (zh) 测距仪光学系统及望远镜测距仪
CN203773047U (zh) 激光测距与瞄准共光路光学系统
CN111609830B (zh) 一种正像共轴光学系统及双筒激光测距望远镜
CN206804903U (zh) 用于多功能望远镜的复合棱镜及其双目望远镜光学系统
CN106444003A (zh) 一种望远镜测距仪
CN113014764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20514838A (ja) 多機能望遠鏡に用いられる複合プリズム及びその双眼鏡光学システム
JP2001050742A (ja) 光学的距離測定装置
CN114730025B (zh) 基于等腰棱镜的复合棱镜及其激光测距望远镜
CN107037442A (zh) 光波距离测定装置
WO2023213130A1 (zh) 一种光收发共轴的激光测距器件及光学模组
CN110044323B (zh) 一种轻小型多功能脉冲激光测距光学系统
CN110286483B (zh) 一种测距双筒望远镜光学系统
US20230341552A1 (en) Miniaturized wide-range laser range finder
US3515480A (en) Opto-electronic radiant energy beam range finder
TWI400429B (zh) 單筒雷射測距儀之光學系統
CN111694144A (zh) 一种双筒激光共轴测距望远镜
WO2018192068A1 (zh) 一种激光测距单眼望远镜
CN215491649U (zh) 激光测距双筒望远镜
CN209877943U (zh) 一种轻小型多功能脉冲激光测距光学系统
CN110336932A (zh) 一种具有实时校轴功能的激光/电视共光路系统及使用和校轴方法
RU2554599C1 (ru) Углоизмерительный прибо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